中国已经变成了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我们常说当我们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时候,我们会怎么怎么样。但是当我们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似乎也没有真切地体验到这一点。相反,人们的感觉并不好,甚至觉得越来越不幸福。
按照一般的理解,幸福应该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加。因为财富的增加意味着人们可以有更多的物质享受,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自由,也意味着人的价值感的提升,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美国“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在 2005—2009年间,访问了来自 155个国家及地区的数千名民众,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评价,并对“是否有足够的休息、能否受到尊重、健康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有益的休闲”等问题进行了回答。研究者据此进行“幸福排名”,结果中国大陆仅位列 125 位。盖洛普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四个北欧国家分列前四位。中国则与肯尼亚、加纳一起并列排在第125位。
国内的调查机构也证实了幸福感缺失的现状。2011 年 8 月,在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6.9 万参与者中,90%的被调查者有孤独感,46.9%的受访者对生活满意度不太高,19.1%的人甚至表示对生活非常不满意。与此同时,《人民日报》(2011 年 10 月 21 日)也刊登文章认为国内出现了全民焦虑状况。“内心紧张不安,担心要发生什么不利的事,感到不愉快”成为普遍的情绪反应……从东部都市到西部农村,从普通民众到达官巨富,焦虑如同挥之不去的空气,蔓延至社会各个阶层。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们也对现代中国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原因。
老爱比较。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缺乏信念。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
不懂奉献。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经常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却越来越多。
不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
相互不信任。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
过于焦虑。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均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2]
总体来说这些分析,还只是停留在现象的层面,将导致不幸福的原因归结为个人的心态。如果不幸福感只是个别人的个别现象,那么归结为个人的心态似乎是合理的。
中国人为什么会越来越缺少幸福感?幸福是否仅仅是一种感觉?如果仅仅是一种感觉,那么幸福感岂不是虚幻缥缈的?而往往被人忽视的是,人的感觉是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基本坐标,如果没有自身的感觉,人如何能够感知到自己的存在?人需要具有自身生命的价值体验,而这就是自我存在的真实感。
有人将幸福感仅仅归结为人的欲望满足,认为正是人的欲望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所以才会导致人的不幸福。于是只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遏制人的欲望,就可以使人变得幸福,似乎不幸福只是错误的认知导致的错误感觉,但实际上人的感觉往往是真实自我的反应。
感觉分为浅层次的欲望层面和深层次的价值层面。幸福感并不是来自于浅层次的欲望层面,而是存在于深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所以,幸福感并不能够想当然地与欲望的满足画上等号。尽管自身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但如果是以牺牲自我价值作为代价,那么得到的越多反而会变得越加不幸福。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它来自于内在的自我认知与价值感,来自于真切地自我存在感。
不幸福则来自于自我价值的缺失、来自于你死我活却没有价值和创造力的竞争。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例如身体状况、工作状况、婚姻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但最为主要的还是自我的价值有没有得到体现,根本的在于自我存在的真实感,而这需要价值呈现作为前提,所以经济发展并不一定会使人产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