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的最后一天,盼了一年的年终奖终于发了。我高高兴兴地跑到银行去查账,结果站在ATM 机前差点石化,那数目几乎只有往年的一个零头。
我打电话向米娜诉苦:“财务部的人太不厚道了吧,肯定往工资卡里少打了一个零。”
“我还怀疑我的少打了两个零呢!”米娜悻悻地说,“我的姐姐,世界金融都进入了冬天,报社能发点钱给你回去过冬就不错了。”
站在南国冬天的阳光里,我忽地打了个冷战。这是我头一次感到,经济危机真的来了。其实,作为一名跑经济线的记者,我早就耳闻目睹了此次危机的汹汹气势,却一直认为那是上层人物才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我这等小草民不相干。
美国的雷曼兄弟垮了,我以为那是帝国主义的事儿,不关咱事;全国的房地产彻底泡沫了,我以为那是任志强们操心的东西,与我无关;本市的中小企业一家接着一家倒闭,我以为那是民营资本家的专利,轮不到咱。可现在呢,现在眼见着年底奖金缩水成了一个零头,我才沮丧地发现,经济危机实实在在地来了。咱虽是个升斗小民,却不得不和以往那些牛皮哄哄的资本家一起同荣辱,共呼吸。
每年元旦报社都会召集员工们吃顿辞旧迎新饭,2009年的这顿饭吃得格外伤感。在发表迎新宣言时,陈社语气沉重地宣布,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除了给金融业带来重创外,还将带来一系列次生危机,而我们纸媒,毫无疑问是次生伤害容易波及的高危行业。
这次的发言格外简短,说的人字字沉痛,听的人句句惊心。当听到他说:“美国已有33家日报停刊了,全球纸媒大鳄纷纷倒下。”偌大一个场子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兔死狐悲地问自己,下一个会是谁呢?
虽然最后陈社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名言来做结束语,但群众的士气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落着,很多人都在心里默默地表示质疑。
“春天”果然如很多人怀疑的那样遥遥无期,我们这伙人中,首先倍感寒冷的是米娜。广告部成了本报最先感受到经济寒流冲击的部门,米娜手头负责主管的都是商贸、金融这样的大头,元旦过后,广告合同到期,几个大头要不就不愿意再续约,要不就提出缩减广告量,把米娜逼得心急如焚,不得不整天带着几个业务员周旋在酒池肉林里。
为了让本地一家连锁超市续约,米娜陪着超市的老总从晚上6点喝到了凌晨2点,喝完白的喝红的,喝完红的又喝啤的,喝到最后,其余人都趴下了,就剩下某老总和米娜强自撑着。这时候,对方借酒装疯,直接把咸猪手搁到了米娜滑溜溜的大腿上。
“那你索性从了他呗,这么大的一笔单,也算划得来。”听她转述时我没良心地插了句嘴。
“你就这么看轻我啊,我可是有底线的。”米娜大义凛然地说,“为了钱,姐可以卖卖笑,但绝不卖身。”
我正在喝水,一听这话一口茶差点没喷出来:“难怪小李子老拿你当女神膜拜呢,原来你还真有女神范儿,底线定得不低啊!当时是不是一个巴掌直接扇过去了?”
“我只是装作喝醉了,下狠劲拧了他一把。”米娜没心没肺地说,“买卖不在仁义在,生意场上哪能撕破脸,这回给人家留点面子,说不定下次还有回旋余地。”
我连连点头表示支持:“全报社都指着你们广告部吃饭呢,这面子是要给的,但也不能让人家白摸了啊。”
米娜没理会我的讥笑,反而忧心忡忡地说:“我看你们是指望不上了,昨天我们部门开会,肖主任说今年年初大单流失了至少30%,估计今年连一个亿的广告量都达不到,到时年底奖金就只能给你打张白条了。”
“打就打呗,反正白条上你的那个数字比我的还要多个零。”
正开着玩笑,米娜的电话响了,刚还作势要打我的她一接电话,脸上立马春风荡漾,声音也嗲得像翻版林志玲一样。
收了线,她说某老总找她谈广告续约,就不陪我喝茶扯淡了。
“慢着,这个某老总不是刚说的那个咸猪手男么?”我心下狐疑。
“你记性真好。”米娜从包包中拿出粉饼来一顿猛扑。
“那你还去?”
“不能不去啊,没完成广告业务,我哪有钱去买名牌包包?再说我也不能让人白摸了嘛。”米娜起身向我挤挤眼,背着她的LV小包一阵风似的冲向停车场。
这个死捞女。我笑骂了一句,也背着我的香奈尔包包回办公室写稿。这个当然是仿版的,只花了150元。但我也背得心安理得,毕竟,为了背正版包包得去和色狼智斗五百回合,太劳神了,不适合我。
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广告部的日子不好过,采编部门的日子也跟着紧张起来。
做记者的都盼过年,按照惯例,年前各式各样的答谢宴、茶话会层出不穷,可今年呢,我收到的请柬寥寥无几。好不容易有个商场搞了次聚会,大伙儿满怀希望而去,结果就蹭了一顿饭,连个纪念品都没发。
商场的外宣负责人连连道歉:“今年宣传经费太紧张了,等金融危机一过,再双倍给大家补上,不能让大伙儿白辛苦了。”
话是这么说,其实大家心里有数,补上云云只是空话,可摊上了这么个年头,谁都只能认命。
席上小刘说:“吃完这顿饭,我就回安徽老家过年去了。”
我有点惊讶:“这会儿离过年还有大半个月呢,你们就放假了啊?报纸怎么运行?”
小刘笑了:“还运行个鬼啊。从这周开始就停刊了,要等过完正月十五才复刊呢。我看这危机要是一时半会儿过不去的话,估计咱这个记者站也就完了。兄弟姐妹们,那咱就后会无期了。”
“太悲观了吧!”
“哪里是悲观,我们不像你们报纸,有雄厚的经济后盾。”发哥接茬说,“眼看着越来越入不敷出,多出一天报纸就多亏一天,我们也停半个月了,年后估计要缩版。”
听他们这么一抱怨,悲观情绪顿时弥漫开来,有人甚至消极地说,再冻个半年,估计纸媒就要走向消亡了,这话虽然极端,在当时的语境里却足以让所有人心有戚戚。
说实话,本报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平媒都是靠广告吃饭的,广告一低迷,报纸想不衰都不行。借春节的名义,我们报纸也悄悄地缩版了,以往都要做些春节特刊、年末盘点之类的,今年却不见一点动静。
一个相熟的发行部同事偷偷跟我说:“你知道一张报纸的成本有多大吗?现在纸价越来越贵,能省就省。”
过去三年里,采访部的主任都恨不得让每个记者都留下来加班,可今年还没放年假,刘文统就提醒家在外省的下属们:“车票太难买,没什么活的可以早点回家过年。”现在的单位就这么精明,活儿有限,该回的就回吧,免得留在这还得给你们发三倍加班工资。
眼见纸媒行业家家自危,陆峰新成立的网站反而人气大旺,点击量与日俱增,我没事的时候也常去他的网站逛。网站好玩的东西很多,一不留神就能消磨掉半个下午。
陆峰有新闻情结,这家网站也号称是新闻网站,但走的是民生化和娱乐化的路线。挂在首页的全是些娱乐专题和民生热点,人气最高的是一个关于各行各业人群“过冬”的系列专题,从每个行业中选出一个代表人物,每周跟踪报道此人在经济寒流中的迷惘和坚持。
这个创意我曾经在报纸上实践过,虽然效果也不错,但明显比不上网媒,因为后者具有得天独厚的互动性,让读者们可以随时交流胸中的郁闷。
对此我十分不解,特意向陆峰求教:“大家伙都过冬了,你的网站怎么还是三月小阳春?”
“怎么你的经济学知识都白补了,知道什么是口红效应不?”陆峰有时挺尖刻的。
“经济一衰退,口红就大卖。”我不服气,“我有这么无知么?不过我真搞不懂口红效应和传媒的关系,为什么你们网站有这个效应,我们报纸却相反?”
陆峰说:“你想想看,经济一衰退,人的心情肯定不好,这就更需要外在的慰藉,所以,能够给读者带来娱乐和心灵慰藉的媒体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产生口红效应。”
我恍然大悟:“难怪你走娱乐化路线了,为什么我们报纸没有想到利用下口红效应呢?”
陆峰分析说:“首先,网媒运营成本低,相对应的广告收费也较低,广告商出这点钱不会有压力。其次,网媒本身有较强的娱乐属性,能够为观众和读者带来感情上的慰藉和心灵上的疗伤。”说到这他嘴角浮现出惯有的讥诮式的微笑,“最关键的是,你们那个陈社也好,杜总编也好,连经营媒体的基本常识都不见得有,你让他们去化危为机?简直是笑话。”
他又不厚道了,老实说我很为他这份犀利所打动。我满心仰慕地望着他,意识到那个熟悉的陆峰又回来了,他终于彻底摆脱了在行政大楼里营营役役的小职员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