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柳绿,春光明媚,美丽的桃花总是和春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早春三月,桃花盛开,花儿虽不像牡丹那样国色天香,富贵气逼人,也不像兰花那样幽静素淡,过于洁净。
桃花,原产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在某些植物学书籍中,却被误认为是波斯的“土著”。事实上早在汉代,桃便沿着丝绸之路,从中国传播到波斯了。
中国桃花多姿多态,多种多类,有绛桃、绯桃、碧桃、二色桃、日月桃、鸳鸯桃、寿星桃……不胜枚举。
碧桃这个名称首先见于唐代郎士元的诗句:“重门深锁无人见,惟有碧桃千树花。”但花形花色都没有说,无法知道它究竟是怎样一种桃花。王安石的《写生碧桃花歌》则说“枝上白云吹不散,阶前明月照疑空”,显然指的是白花。范成大《咏绯碧两桃花》诗,有“碧城香雾赤成霞”之句,好像真是碧色的花。
明王象晋《群芳谱》说:“千叶桃,一名碧桃,花色淡红。”现在是把专供观赏的重瓣桃花,不论红白深浅,高矮大小,都叫碧桃。
欧阳修曾有感于“牡丹花之绝,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而桃则是两者兼美。
桃花是许多人喜欢的观赏花卉,桃子也是人们爱吃的水果,有花有实,正如梁任昉所歌咏的:“开红春灼灼,结实夏离离。”桃子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形色各殊。五月桃、六月白、水蜜桃、肥城桃、黄金桃、毛桃、油桃、冬桃,琳琅满目。
蟠桃是一个别致的名称。东方朔《十洲记》说:“东海有山名度索山,有大桃树,屈蟠数千里,曰蟠桃。”用这个神话传说中的名称,来命名现在这种扁盘形的桃子,未知起源于何时。《群芳谱》有方桃和饼子桃,显然都是蟠桃的异名。
水蜜桃、肥城桃等等,都是形大色美,玉液琼浆,甘甜适口,为人喜好的佳果。
桃树栽种生长迅速。白居易的《种桃歌》对于这个性状,有具体生动的描写:“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二年长枝叶,三年桃有花。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宋陆佃的《埤雅》说“谚曰:白头种桃。又曰:桃三李四,梅子十二。”直到现在,人们还是熟知这些谚语。
关于种桃,还有一个故事。宋代诗人石曼卿在海州做官的时候,看到那里山高路险,少有林木花卉。他于是叫人用泥裹了桃核,抛掷在山里,几年以后,便满山花开,烂漫如锦。现在飞机播种,也使用种子裹泥的方法。
中国桃子,又称寿桃,被认为是长寿的象征。东方朔在《神异经》里说:“东方有树,高五十丈,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和核煮食之,令人益寿。”但世上哪里有那么大的桃子呢?
寿桃也叫蟠桃。神话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王母娘娘庆寿,谓之蟠桃会。现在图画里画的寿桃,都是尖嘴形的一般桃子,而不是扁盘形的蟠桃。两者同名蟠桃,意义却不相同。
桃花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三千多年前的中国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在歌颂了。“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天流”,唐代诗人刘禹锡用“山桃红花”四字轻描淡写出一幅春山春水的画面,为中国自然山水增添了许多美丽的色彩。长期传颂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千多年来,对于无数追求理想生活的人,是巨大的慰藉。其他如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故事,刘晨阮肇遇仙的传说,以及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都是有关桃花的可贵的文学遗产。由此可见,中国人对桃花,感情有多么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