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新奇小百科(3)
45378300000013

第13章 音乐·舞蹈奇观(2)

肖邦是波兰作曲家(1810-1849年),他生于教师家庭。6岁开始正规学习钢琴,8岁时在华沙公演钢琴协奏曲,被誉为第二莫扎特。10岁时,开始学习作曲。18岁起,先后在柏林、维也纳、慕尼黑、巴黎等地举行音乐会。20岁时离开波兰,流亡国外,直至病逝于巴黎。

肖邦的创作主要是包括练习曲、前奏曲、波罗乃兹舞曲、玛祖卡舞曲、谐谑曲、夜曲、奏鸣曲、叙事曲等多种体裁在内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都具有独创性、民族性,既新颖又鲜明,极大地丰富了欧洲浪漫乐派的音乐宝库。

肖邦的创作充满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如《革命练习曲》。此外,他的音乐常与祖国自然景物和民间风俗的描绘结合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肖邦的钢琴音乐旋律悠长细致,节奏极有伸缩性,和声的音响清澈晶莹,体现出抒情性的诗意。因而他不愧为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的最纯真的浪漫主义器乐抒情诗人,他的艺术实践使钢琴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舞蹈园地奇观

舞蹈、舞曲和舞谱

以人体动作作为自己的表现手段,有节奏、有组织地变换不同的动作姿态,构成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是指用舞蹈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指舞蹈的动态形象,它具有可视性、流动性、审美性的特征。舞蹈形象能够表达舞蹈的感情和思想,能够创造深邃的意境和浓烈的气氛,从而引起欣赏者的各种相应的感受。

构成舞蹈形象的舞蹈动作大部分来源于人的自然动作,也有一部分来自对鸟兽等自然物情状的模拟。如为了表示火势的蔓延,可以用袖子的飞舞来模拟。但是,随着舞蹈的发展,舞蹈动作的模仿成分逐渐减少,而表情的成分逐渐增加,于是各种各样的表情动作不断出现,使人难以看出它从何而来。表情动作和模拟动作都是创造舞蹈形象的手段,一般说来,古代舞蹈比较重模拟,现代舞蹈比较重表情。

舞蹈的内容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节事件、环境等等。其中题材和主题揭示了舞蹈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

舞蹈的形式指表现舞蹈作品思想内容的舞蹈语言、结构、体裁等艺术手段。这其间,节奏、构图、表情、造型均属于舞蹈艺术语言的范畴,而结构则是指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它主要分为:戏剧式结构(即按照情节内容发展的时间顺序渐次展开)、时空交错式结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以人物的心理变化作为情节展开的贯穿线)、篇章式结构(由几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场景和段落组成)。

舞蹈作为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一开始就和诗歌、音乐结合为一体,舞蹈歌曲和舞曲就是这种结合的产物。由于为舞蹈伴唱的歌曲或伴奏的乐曲是配合有规律的舞蹈动作的,因此统称为舞曲。舞曲一般具有整齐清晰的形式结构和鲜明而统一的节奏,形成自己一种独特的风格。

由于时代、民族特点和功能、用途的不一样,舞曲有多种类型。

我国民间舞传统上一般采用载歌载舞的形式,即以歌伴舞。这些“歌”多半是民歌,像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西南的花灯等,即属此类。

外国的舞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但居于主要地位的还是民间舞蹈,表演起来有载歌载舞的,也有单纯用器乐伴奏的。在16至18世纪,欧洲许多民间舞蹈和舞曲被吸收到宫廷贵族社会中,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而成为古典舞曲。

此外,在欧洲各民族、各地区还有一些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民间舞曲。

民间舞曲经过适当的改动,用于社交舞蹈(或称交谊舞)还可以成为新的一类社交舞曲。这里面包括有人们熟知的“圆舞曲”(也称“华尔兹”)、阿根廷的“探戈”、古巴的“伦巴”等等。

舞谱是用符号或图文来记录舞蹈动作和方位变化的一种书面记录方式。中外舞蹈史上都产生过各式各样的舞谱。例如我国在唐、五代时期有了敦煌舞谱。在宋代则出现了德寿宫舞谱。此后,元明期间则出现了韶舞舞谱、朱载堉的《灵星小舞谱》和《人舞谱》。朱氏舞谱以文字和各种舞姿图记录各种表演过程,甚至包括脚位的变化,都十分精确、清晰。同时,在他的舞谱中还有舞队摆字图,类似今天的场记图,可以按图连接整个舞蹈,这反映出舞谱所达到的科学化程度。

在古埃及,舞谱是通过象形文字做下的记录。而15世纪的西班牙,则用横和竖的笔画来记录舞步,并用字母来代表舞步名称。19世纪,随着古典芭蕾舞蹈者的腿步、身体和臂部的位置。进入20世纪,出现了3种较为重要的采用抽象符号表示的舞谱。它们是:莫里斯记谱法、拉班记谱法、贝尼什记谱法。另外,近年还有人发明了“动作速记法”,采用杆型人形符号记在五线谱上,更为清晰、简洁。从舞谱的发展趋势上看,是越来越趋向于精确、迅速、简练。

古典舞蹈与民间舞蹈

古典舞蹈一般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它以规范化的舞蹈技艺、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严谨的训练体系为主要特征,并能体现一种独立的、相对稳定的美学取向。因此,它的形成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习俗、礼仪道德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欧洲,古典舞蹈一般指芭蕾,而在印度则有婆罗多罗、奥迪西、卡塔克等6大传统舞系。中国的古典舞蹈则是指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由舞蹈工作者从中国戏曲表演中发掘整理出了舞蹈步伐、身段、武打、筋斗技巧,并参考芭蕾的训练方法,从而初步形成的一套舞蹈系统。这一舞蹈系统强调舞蹈动作的姿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造型美,能形象地描绘出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和情绪变化。

民间舞蹈渊源久远,它产生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生活之中,具有鲜明的风格。民间舞蹈反映人民的劳动、斗争、交际和爱情生活,它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性格的影响。民间舞蹈的存在为专业舞蹈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创作素材。

芭蕾舞、现代舞和交谊舞

芭蕾这个词,源自意大利文,意思就是跳舞。也称“足尖舞”,同时又称为“跳跃和旋转的艺术”。现在,凡是动用芭蕾足尖舞步,按芭蕾规范的程式运作和造型来表演的舞蹈,统称为芭蕾舞。

芭蕾从萌芽到发展至今约有五百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诞生和成熟在16-17世纪的法国,后又传到英国和俄国而日渐成熟。一般舞蹈史家都把1581年10月25日,在巴黎近郊枫丹白露演出的《皇后喜剧芭蕾》,作为芭蕾的创始日。

芭蕾舞剧是以舞蹈、音乐、戏剧构成三者结合的一种舞蹈形式,是芭蕾舞发展的高级形式,它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外国芭蕾舞剧非常注重音乐的体现,如着名的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如今又发展了一种无情节芭蕾,用舞蹈来体现音乐作品的构思,它强调如诗般的艺术意境和内心情感的抒发,着重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20世纪初,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现代舞应运而生,它以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为主旨。现代舞的创始人是美国舞蹈家邓肯,她起来反对受到古典形式约束的芭蕾,体现了一种崇尚自然的浪漫主义原则。她抛掉芭蕾舞鞋,脱去紧裹着身体的芭蕾舞衣,赤足光腿,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创造出一种自由舞蹈的形式。其后,捷克籍舞蹈家拉班和他的学生维格曼又建立起现代舞的理论和法则,并将这种理论和法则通过实践变成为现代舞作品。现代舞不是一种固定的舞蹈程式,不存在普遍规律,而总是保持着活跃、易变的态势。现代舞的风格今后还会不断变化、发展。

交谊舞是自娱性的社交舞蹈,从20世纪初逐渐风行全世界,是一项国际性的流行舞蹈,在一些外交场合也举行礼节性的交谊舞会。所以,交谊舞又称为国际交谊舞或国际标准舞。

交谊舞的基本形式是男女成对相伴而舞。交谊舞虽有基本的舞步,并需要在舞曲的统一节拍中进行,但参加者可以根据熟练程度,以及不同年龄、个性将舞步自由组合加以变化,因此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交谊舞的基本舞步有:“布鲁斯”(也称“慢四步”),“福克斯”(也称“快四步”或“狐步舞”),“华尔兹”(也称“三步舞”),其中又分“快三步”和“慢三步”、“探戈”和“伦巴”等。这些舞步大多是在民间舞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发展形成的。“华尔兹”这种三步的圆舞形式,起源于奥地利的农民舞蹈“水波舞”。“探戈”起源于非洲的民间舞,“伦巴”是从拉丁美洲黑人的民间舞演变而来的,“布鲁斯”由黑人“哀歌”发展而来,所以布鲁斯的舞曲速度缓慢,舞步风格平稳大方,从容文静。

中国舞蹈家戴爱莲

戴爱莲(1916-2006)是我国着名舞蹈表演艺术家、舞蹈教育家。她曾留学伦敦,专攻芭蕾舞蹈艺术。在伦敦期间,她提出了现代舞和芭蕾在技巧上应互相借鉴、互为补充的见解,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演,实践了这一主张。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她回到祖国,曾在桂林参加支援抗战的演出活动。1942年,她到重庆,在国立歌剧学校等处任教,并曾在1946年赴美讲学,向美国人民介绍了中国的民间舞蹈。1947年归国后,她继续从事舞蹈教育工作,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她还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舞蹈作品。其中双人舞《飞天》曾于1955年在世界青年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获奖。

戴爱莲把普通民众中自然传衍的舞蹈加工为舞蹈艺术品的先行者,并以出色的鉴赏力把西方舞蹈的精髓介绍到中国,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2006年2月9日,戴爱莲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美国现代舞蹈家邓肯

邓肯(1877-1927)是美国着名女舞蹈家,现代舞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舞后”。她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在不列颠博物馆研究了古希腊艺术,并从中找到了自己认为理想的舞蹈表达方式。同时也从古典音乐中吸取灵感,为舞蹈创作服务。她认为,舞蹈动作应来源于自我感觉,舞蹈应自始至终表现生命。因此,她的早期舞蹈大多表现生之欢乐,体现出较强的抒情性。后来,她的创作转向悲壮的、英雄的题材,其中着名的作品有《马赛曲》、《斯拉夫进行曲》、《国际歌》等。邓肯毕生从事舞蹈的改革与创新,对舞蹈艺术的发展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