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45409000000070

第70章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区间贸易(1)

许序雅林琳

1602年,荷兰的几家冒险公司经过合并成立了联合东印度公司(unitedEastIndiacompany,荷兰原文为verenigdeostindischeCompagnie,简称v.O.C.),即荷兰东印度公司(theDutchEastIndiacompany,以下简称荷印公司)。它的成立“给财政带来了额外的稳定性,也带来了更加稳固的指导性与垄断性的控制。”荷印公司成立时的资本为660万弗罗林(florin),而英印公司最初的资本只有7万英镑。实力雄厚的荷印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自主宣战及媾和、占有东印度土地以及在占有的土地上构筑堡垒和要塞等权利。这样,荷印公司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且具备司法、行政和军事权,俨然是一个具有统治权的海外政权机构。荷印公司在亚洲建立了许多殖民据点,并积极开展亚洲的区间贸易,为商业资本运作提供了资金。

荷兰通过抢夺葡萄牙在东方的殖民据点,积极对付西班牙、英国等竞争对手,在亚洲各地建立起商业和殖民据点,为荷兰开辟东方贸易创造了条件。

1603年,荷兰人来到锡兰岛(Ceylon),并于1658至1661年间成为该岛的主人。1605年,荷兰人将葡萄牙人赶出柔佛(Johore马来西亚半岛南部港口)和安汶(Ambon,也称为安波那,Amboina),后者成为荷印公司在东南亚的第一个据点,1610-1619年荷印公司的总部也设在此地。其他一些着名的香料岛如德那第岛(Ternate,摩鹿加群岛中的一岛)和班达群岛(BandaIslands)等也相继在荷兰的直接控制之下。

1605年,荷兰人来到雅加达(jacatra,Jakarta)。1618年,简·彼得逊·昆(JanPieterszooncoen)被任命为荷印公司总督。在他的统治下,荷印公司于1619年从雅加达统治者手里夺取了该地,命名为巴达维亚(Batavia)。巴达维亚的建立在荷印公司发展史上是关键一步,荷兰因此占据了果阿和马六甲航线之间的有利位置,得到了战略主动权。以巴达维亚为据点,荷兰成功的阻断了葡萄牙与印度之间的长途贸易,而且排挤了来自欧亚其他国家的商人,控制了这一地区的贸易。1610一1623年,荷兰人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及英国人在远东争夺的结果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失去了他们在东印度的殖民地,而英国人失去了在这些地区的贸易。

17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葡萄牙对日本的贸易也受到打击,荷兰对日贸易则蒸蒸日上,每年到达平户的商船约为12艘。1639年荷兰人垄断了欧洲对日贸易,致使澳门和长崎之间长达一个世纪的贸易结束,澳门的葡萄牙人受到沉重的打击。

1637-1645年果阿连续8年遭到荷兰的封锁,以至于果阿相当大的一部分出口贸易被转到其他港口而且再未得到恢复。1641年,荷兰人夺走了葡萄牙在亚洲的商业贸易中心马六甲,并很快将马六甲的贸易转向巴达维亚。马六甲的陷落意味着葡萄牙在亚洲势力的衰微,巴达维亚则在马六甲衰败的基础上繁荣起来。为了方便东南亚与欧洲之间的贸易,1652年荷兰在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在1667和1669年,印度尼西亚主要的贸易中心亚齐(Atieh,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部)和望加锡(Macassar,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的首府)相继屈服。巴达维亚的竞争对手万丹(Bantam,16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统治爪哇西部的伊斯兰教王国)也于1682年最后归附于荷兰。此外,葡萄牙在锡兰和印度南部的港口也被荷兰人夺走。荷兰对葡萄牙的一系列成功挑战为17世纪瓷器贸易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1660年为止,除了澳门之外,葡萄牙在亚洲的据点已经丧失殆尽。不过葡萄牙在澳门的地位却相当稳固。为获得对华贸易的有利位置,荷兰人曾几次进攻澳门的葡萄牙人,但是都失败了。

除了建立殖民地和据点,选择优越的地理位置建立商馆对于转口贸易是非常重要的。马六甲被葡萄牙人占领之后,柔佛、北大年和万丹就成为欧洲人在马来半岛交易的重要港口。万丹因为接近香料产地和巽他海峡(SundStrait,位于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在东南亚其重要性仅次于马六甲海峡,不仅是沟通爪哇海与印度洋的航道,也是北太平洋国家到欧洲的主要航道之一),在亚洲贸易中地位尤其重要,因为占领了万丹就可以控制辛达和班卡海峡,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所有其他国家与中国或日本做生意。1596年,荷兰人科内利斯·德·霍特曼(CornelisdeHoutman)率领由四艘船组成的船队首次到达万丹。当时的万丹已经是非常热闹的港口,爪哇人、土耳其人、孟加拉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古杰拉特人在万丹出售各自的商品,其中中国人带来了华丽的丝绸和瓷器。1598年,荷兰人在万丹建立商馆,荷印公司成立后接管了这个商馆。由于万丹优越的地理位置,各国纷纷在万丹开设商馆,争夺贸易权。1682年荷兰获得万丹和兰邦(Lampongs,今泰国城市)的贸易垄断权,英国、法国和丹麦等国关闭了设在万丹的商馆,这些欧洲竞争者被迫离开这个城市,荷兰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此外,1602年在暹罗南部的北大年(Patani,今泰国南部城市),1610年在普利开特(Pulicat,今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城市),1616年在苏拉特(Surat,印度西部港口),1653年在钦苏拉(chinsura,位于今印度西孟加拉邦胡格利县),1659年在巴特那(Patna,今印度比哈尔邦东部恒河南岸)、巴拉索(Balasore今印度东部奥里萨邦港口)、纳加帕塔姆(Negapatam,今印度城市),1663年在柯钦,荷兰建立了一系列商馆。荷印公司以这些商馆为基地逐步建立起发达的贸易网络。

1619年巴达维亚建立以后,该地成为荷兰在东南亚进行统治的首府。彼得逊·昆采取了许多措施吸引中国商船前来贸易。虽然1620年巴达维亚规定一切进口货物按价征收5%的关税,但对于到巴达维亚贸易的中国商船则给予很多宽容,并不严格征税。在中国商船运来的商品中,“特别是瓷器,更为公司所急需,因为其中一部分瓷器转运到荷兰本国出售,可牟取暴利。”为了招徕更多的中国商船到巴达维亚,1643年公司规定,凡来自中国的商船,只要每艘交纳550里亚尔(1里亚尔相当于0.025英镑)就可以入港交易。以后税款额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当优惠的。

每年有许多中国船只满载中国货物来到巴达维亚与荷兰人交易,这些船只携带的瓷器成为荷兰瓷器贸易的一个重要货源。虽然公司仍继续到万丹、北大年和中国沿岸购买大量瓷器,但贸易中心已经逐渐向巴达维亚转移。

1624年荷兰占领台湾,称之为福摩萨(Formosa),并在岛上建立了新城“楼荷兰地”(Orange),1627年该城改名为“泽兰”(Zeelandia),得名于将第一位荷印公司驻台湾总督马丁·松克(MartinSonck)送到台湾的荷兰船“泽兰”号(Zeelandia),中国人则称之为热兰遮城(今台南安平),是荷兰在东亚海域上唯一控制的贸易港。占领台湾之后,由于台湾和大陆的密切联系,大批景德镇瓷器被运销到台湾,荷兰成为这些景德镇瓷器的最大买主,于1636、1637、1639年分别购买景德镇瓷器10万件。1624-1662年,台湾成为荷兰瓷器贸易的首要中转地。

这样,到1624年,正式形成了台湾和巴达维亚两大瓷器贸易基地。瓷器首先由中国船只运到台湾,一部分运到马来半岛以外的各个荷兰商馆,另一部分运到巴达维亚。运到巴达维亚的瓷器再次分流,一部分运到荷兰,通过阿姆斯特丹、米德尔堡等城市转运到欧洲各地销售,另一部分运到岛内的各个港口。这种将商品在亚洲各国之间流动,从而赚取中间利润的贸易方式,荷兰人称之为“亚洲区间贸易”(Intra-asiaticTrade)或东南亚“岛内贸易”(theinterinsular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