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活杀的鱼马上烹煮,味道不是最鲜美的
吃鱼讲究味道鲜美。关于什么时候吃鱼最鲜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见解:从河里捕捉的活鱼,马上开膛破肚,扔到油锅里还直打挺,烹煮后味道是最鲜美的。其实,这种看法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活杀的鱼马上烹煮,味道不是最鲜美的,这是为什么呢?
鱼的美味除来自鱼肉组织中蛋白质分作出的氨基酸成分外,还来自一些如肌苷酸、鸟苷酸等非蛋白质成分。
鱼类也和其他动物一样,当失去生命后,鱼肉组织内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变化,使鱼体依次出现僵硬、软化、腐败变质的现象。当鱼活杀后,由于体内糖元的分解,使乳酸增加,蛋白质凝固,鱼体处于僵硬状态,如果此时进行烹煮,鱼肉内的蛋白质还未分解产生氨基酸,因而口味自然并不特别鲜美。只有当鱼进入软化阶段后再烹煮,才能使鱼肉鲜美可口。
那是因为在鱼的肌体内所含的酶作用下,约有10%—30%的鱼肉蛋白质会逐渐分解成人体容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的含量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鱼肉组织中的三磷酸腺苷(ATP)也会与肌凝蛋白质分开,并逐渐脱磷、脱氨生成肌苷酸、鸟苷酸。因此,鱼肉的口味自然就显得鲜美。
至于刚宰的猪,也是肉质较硬,难以咀嚼,不容易消化,也没有香味和鲜味。大约经过24小时的时间,猪肉内部就会发生许多生化变化。其中,动物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葡萄糖,进而变为乳酸;有机磷化合物(如核蛋白)则转变为磷酸和亚黄嘌呤,使肉品增加了酸性,并且有芳香味,蛋白质经肌凝蛋白作用会转变为麸氨酸,从而使肉具有鲜味。此外,经过上述这些变化,可以使肉的酸性增加,就能破坏蛋白质的胶体,使肉出现游离肉汁。这种肉汁能软化肌纤维,使肌肉柔软容易消化,还可以杀死某些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