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要先进入孩子的世界
当代望子成龙的父母越来越多,在孩子身上的投资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父母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这不能不使人深感忧虑。作为父母,即使再忙,也应该花时间多陪陪孩子。
花些时间陪陪孩子
孩子最缺少的,是和父母在一起玩乐的时光。
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是孩子智力和创造力开发的启蒙者,父母给孩子带来的欢乐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些父母没有安排好时间或没有认识到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往往把与孩子亲近的时间给挤掉了。他们认为,该给孩子的都给了,已经满足了孩子的一切需要,只不过没有时间和孩子接触而已。这种情况如果是偶然的,那也无可非议,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父母只顾忙于自己的事,不顾孩子和父母亲密接触的需要,长此以往,必定会从感情上疏远了孩子。
只注意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孩子的感情需要,这种爱是片面的、缺乏感情的。人都是需要感情的,对于孩子来说,更需要亲热的情感和父母的温暖,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更需要和父母进行亲密的接触。因为,孩子除了满足自己的感情需要外,还需要从和父母的接触中获得安全感。相反,如果孩子不能通过从亲子情感交流中满足情感的需要,那么对他健康心理的形成将产生消极的影响。
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心对孩子来说将意味着什么?当孩子需要父母关心、陪伴的请求被拒绝以后,他会非常失望,会导致孩子烦躁、脾气多变,甚至他会通过摔打自己的玩具发泄内心的不满,成人之后很难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父母不能很好地和孩子接触,不重视与孩子的交往,会导致孩子性格的孤僻、冷漠,产生攻击性和行为失控。所以,为人父母者不要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可以放手不管,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工作之余,务必要抽出一些时间,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与他做一些游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因为工作忙,无法满足孩子的这点要求,请耐心向孩子作解释,以得到孩子的理解。
尽管孩子可能已经不像小婴儿那样需要父母更多的抚摸、拥抱等肌肤接触,但他们对父母情感上的需求却更多。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的孩子特别喜欢父母与他一起做游戏,一起看图书,希望父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他在一起,给他讲故事,解答他的问题,能得到父母的赞赏和鼓励是他最快乐的事情。因此,请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不是要你看着他玩儿,而是要你多和他一起玩耍,走进他的生活。
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的中心,是父母和他们在一起休息、娱乐和交流的时光,可是很多父母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的时间总是不多。父母与孩子都渴望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1.与孩子共进晚餐
吃饭的时候往往是家人可以进行有趣谈话的唯一时刻。连最忙碌的家庭,每个星期也至少可以安排一两个晚上大家一起轻松地用餐。晚餐是一家人建立感情的时间,一家人坐在一起享用食物可不是件随随便便的事。一起用餐可以增进彼此的沟通、鼓励、讨论、分享,也可以增进彼此的爱。一起享用晚餐也是更了解孩子生活的一个好方法。另一个增进家庭融洽的方法,是不时鼓励孩子请个朋友来吃饭,让每个孩子轮流选邀客人。这样可以帮助父母认识子女的朋友,也使子女感到自己在家里受尊重。
2.安排专门时间
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也许并不是父母的错。在我们的社会里,父母的职能令人遗憾地被低估和误解了。大多数父母都期望营造小家庭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却发现自己承担的种种职责已足够占去三个人的全部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使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
安排专门时间和孩子一起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的问题,可以较容易而又行之有效地密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对于那些沮丧的、经常责备自己不够称职的父母们也是一剂良药。当父母使用专门的时间致力于改善与子女的关系时,内心深处的对于爱和亲密关系的需求也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我们还会充分体验到身为父母的自豪感。由于安排专门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是以一种活泼的形式倾听孩子,孩子可以通过游戏向父母讲述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从一开始你就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这不是漫不经心地玩耍,也不是随意地交流,你要注意孩子的所有表现,包括讲话、表情、语调、姿势、动作等。要运用你全部的感官去捕捉信息,权当你自己完全不了解孩子。
3.创造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父母应该让孩子养成早起晨跑的习惯,或者星期天就全家一起去爬山。孩子上初中以后,可以教他们打棒球、网球或桌球,也可以教他们下象棋和围棋。因为每天一起运动、玩耍,家长与孩子之间,当然就会有许多共通的话题。
在日本的不少家庭中,母亲往往会负责修剪孩子的头发等看似琐碎的工作,当然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省钱,而是借此起到意想不到的亲子效果。想想看,母亲一面为孩子们剪头发,一面和他们谈谈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交往的情形,是一件多么其乐融融的事啊。
多与孩子在一起,能给孩子提供向父母学习的机会,还会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此外,斯宾塞还建议,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那么,父母应该坚持每周几天有规律地与孩子一起玩耍,并保证遵守时间规定,持之以恒。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如果再规定严格的玩耍时间则是比较笨拙的做法,应该随时寻找机会参加适合他们的积极的活动。
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他们最初的偶像
周末,妻子和丈夫带着两岁半的儿子去逛公园,回来的路上碰到一个推销小家电的人,由于丈夫是学电子的,所以对这个新型小家电产生了兴趣,拿在手里,摆弄了半天。推销员急于卖出产品,言词之间不无夸大,说什么这是最新发明,采用什么高精尖的技术等等,丈夫听后不免有些反感。这时在一旁观望了许久的儿子看出了名堂,不失时机地对这个推销员说:“叔叔,你可别骗我爸爸,我爸爸什么都知道!”
儿子的一句令人忍俊不禁的童言,却道出了隐藏在孩子心中的一个秘密:父母正是他们崇拜的偶像。
是啊,在学龄前儿童的心中,这世界上有什么是父母所不能的呢?自己提出的所有问题,父母能够一一作答;弄坏的玩具,爸爸能够奇迹般地修复;生病的时候,妈妈会做自己最爱吃的食物。这一切,已经足以让一个对这个世界还算陌生的幼童崇拜不已了。
而做父母的应该懂得,深藏在偶像形象背后的含义:年幼的孩子会以各种方式模仿他们最为崇拜的父母。所以,父母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乐观的父母,子女也会开朗;从事体力工作的父母,子女则会想象自己与父母同样健壮;而假如有一位事业有成的母亲,女儿则更可能会梦想自己是个成功的职业女性。不仅如此,若父母的行为令孩子骄傲,那么孩子在模仿父母行为的同时,还会从中获得安全感。
相反,如果夫妻经常挑剔彼此的行为,孩子也可能会长成一个喜欢挑剔别人的人。如果父母经常责打孩子,孩子就可能学会以相同的方式去对待伙伴,从而形成爱攻击别人的性格。而孩子一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感受到父母的行为令人生厌,那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可就要大打折扣了。更可怕的是,在有不良行为的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一方面会效仿父母的许多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当进入青春期后,这样的孩子更可能会出现叛逆、离家出走,甚至违法犯罪。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青少年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孩子出生以后,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及其家庭成员,其最初形成的行为习惯几乎都是从模仿家长而来的。因此,家长要特别重视自身对孩子的巨大影响,时时处处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如果家长处处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子女的表率,这不仅可以提高和树立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可以使家长牢牢地把握住教育管理子女的主动权。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父母首先要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作出一番成绩来;要求孩子思想品德好,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家长自己首先要与邻里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不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不占小便宜,公正无私。
如果家长能始终如一地严于律己,就会给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会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敬。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最直接、最形象、最真实的教育力量。
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切记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偶像作用,并努力扮演好自己的偶像角色。请记住:你若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父母的就要让自己首先能够成为这样的人。
父亲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
当孩子一出生,和他最亲近的人便是自己的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陪伴他一起走过的也是母亲。对于孩子来说,父亲就显得有一些无足轻重。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在大家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然而,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如果父亲只顾着赚钱养家,照顾孩子的责任全部落在了母亲的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就会越来越感觉不到来自父亲的信息,让孩子觉得自己正在丧失父爱。
父亲通常会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孩子,也是因为工作问题,孩子和父亲几乎都见不上面,只是偶尔和父亲在电话里交谈几句。慢慢地,这种情况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详的感觉,那就是:爸爸是不是不要自己了?当孩子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不管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会出现异状。孩子会变得难以入睡、经常做噩梦、爱发脾气。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在孩子的心中,父亲就代表了力量和坚强,如果有父亲在自己的身边,孩子就会一有种安全感,也就会生活得很快乐;如果父亲经常不在自己身边,孩子就没有办法从父亲那里得到安全感,慢慢地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其实,为人父亲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养家,而养家的前提就是要赚钱,想要赚钱当然就没有多余的时间陪孩子,也就减少了和孩子相处的机会,忽略了和孩子的交流。然而,不管是从家庭的和谐还是从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父亲都应当经常和孩子做一些交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有人说,母爱是最伟大的,也是孩子最不能缺少的,而父爱其实也和母爱一样是孩子不可或缺的。
和母亲比起来,父亲更具有勇敢和果断。因此,和父亲经常在一起的孩子,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可以让孩子的个性发展得更全面。比如,当孩子在做游戏的时候,和母亲在一起做的游戏可能只是一人扮一种小动物,两人一起做过家家的游戏,再不然就是你追我跑的游戏。然而,和父亲在一起做的都是一些关于运动或是智能性比较强的游戏,父亲还可能会在这些游戏中鼓励孩子去勇敢探索、克服困难。这样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更好地发展孩子的性格。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和父亲在一起的孩子会很坚强、很独立的原因。
为人父亲就一定要尽到为人父的责任,而作为一个父亲有以下几项职责。
1.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成长
根据有关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生下来就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气质。当然,这不是说孩子天生就有快乐和悲伤的分别。其实,孩子的快乐是需要培养的。父亲和母亲相比起来,父亲显得更快乐一些。因为,母亲通常比较敏感,就会容易受到伤害,也就会比较不快乐。
想要让孩子快乐,父亲应该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越简单越快乐,不要把事情变得那么复杂。当孩子在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悲伤时,父亲应该让孩子知道,虽然自己有不如人的地方,但是有些地方是比别人强的。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当孩子因为遭受到挫折而闷闷不乐的时候,父亲应该让孩子明白,挫折对于人们来说,更多时候是一种财富,挫折越多,财富也就越多。
2.把孩子的恐惧心理消除掉
有些孩子生性胆小,这也不敢去做,那也害怕面对。母亲对于这样的孩子总是格外心疼,孩子害怕什么就尽量不让孩子去接触;孩子对什么恐惧,就不会让那种东西出现在孩子眼前。父亲则不会这么做,也不可以这么做,父亲要用尽各种办法,让孩子去面对自己所害怕、所恐惧的事情,让孩子消除掉恐惧的心理。当然,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而是要一步一步慢慢来。
3.让孩子科学地认识事物
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总会为他们讲一些童话故事,在童话故事里,会有很多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比如:小花猫可能和小老鼠做朋友,小老虎和小山羊也可能在一起玩,甚至,连一些小花儿、小树也会有说话的可能……当孩子发出“为什么我们家的小花儿和小树不能说话呢?”这种问题的时候,妈妈又会告诉他们,在现实的生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这样一来,孩子就更迷惑不解了,甚至连妈妈都会觉得迷惑。但是,有时候为了能够让孩子听话,妈妈还是会用大灰狼来吓唬孩子,因此,孩子就会产生一些恐惧感。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亲则应该让孩子科学地认识事物,让孩子明白,故事就只不过是故事而已,是人们的一种想象。并且,父亲要清楚地告诉孩子什么才是事实,这样才能让孩子消除恐惧的心理。
4.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孩子
母亲可能会因为心理或生理上的原因而产生情绪上的不稳定,一会儿心情好,一会儿心情又会变坏。在心情好的时候,孩子怎么样都没有问题,任孩子胡闹;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即使是一点小事都可以让她大发脾气。父亲则相对比较理智,不会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如果孩子受到了母亲坏情绪的波及,父亲要趁机教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怎样才能不让情绪影响自己。当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父亲往往会任其吵闹下去,对其置之不理,也会阻止孩子的母亲去哄孩子,当孩子闹够了之后,父亲会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