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漳州(今福建漳州)陈桂龙发动起义,几万人马占据高安寨,啸聚山林。朝廷派兵镇压,两年时间都没能把他们铲除。
元世祖令福建等处征蛮右副都元帅高兴,领兵前往征讨。高兴领军来到高安寨下,欲先试探一下虚实。
只见,高安寨设在山上,居高临下,雄视四方。起义军站在山岗,可以看清下面的人。起义军一旦发现元兵,会马上射箭、扔石,箭石如雨,必定压得军队不敢接近山寨。
高兴在马上远望山岗,观察地形,突然心生一计……他命令士兵们每人带一捆干柴,遮住身体往山上冲。快贴近敌人寨棚时,士兵们把干柴扔在那里,然后,转身打回。表面上看,这像是用干柴遮挡上面射下来的箭枝和投下的石块。实际上,高兴是让士兵在山上遍布干柴。
就这样,士兵们每次上去,陈桂龙官兵都要发射一阵箭枝,投掷一会儿石块,以防敌人趁机而入。这样反复弄了六天,寨里的箭枝、石块消耗完了,高安寨四周却积满了厚厚的干柴。
第七天,高兴一声令下,士兵们举着火把冲上,把布下的干柴全部点着了。一场熊熊大火燃起,高安寨的寨棚烧成了灰烬。
高安寨内起义军一片惊慌,高兴的军队伺机席卷而上。转眼间,起义军两万士兵身首异处。陈桂龙见大势已去,只得逃走,一场起义就此告终。
言行导航
高安寨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用火攻是很多将领都会想到的。但是,高兴却用佯攻的计策,令士兵们每次抱一小捆干柴,不引起起义军的注意,最终干柴积聚多了,再用火攻,结果取得了胜利。可见,高兴的用兵之道更胜一筹。历史上的计谋有很多,在运用它们时,如果加上自己的新计策,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