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4552800000165

第165章 情场厚黑学(3)

如果那位科长像下面这样说话就不会碰壁了:“小齐,你最近有空吗?听说小贾最近很忙,知识经济时代嘛,总是能者多劳啊。下周你又要外出考察,你现在一定很忙吧!我听人说你的英文很不错,不知能否抽空帮我翻译一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资料,这个星期就急着要的,你看行吗?”

“这周就要吗?科长您都不敢掉以轻心,看来这篇翻译想必非常重要。虽然不知是否能让您满意,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的!”听了上面的话,小齐一定会接受。

“我就知道你绝对没问题,不然我也不会来找你了,那就拜托你啦!”如此和气又尊重的请托,谁会忍心拒绝呢?这是由于对方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无论是谁,对自身的东西都会有一分自豪、珍惜之心。尊重这份感情,也就能赢得对方的信赖。下属若能在工作上得到上司的肯定,就很容易产生“甘为对方赴汤蹈火”的情感,而伤害对方的自尊可说是求人办事的一大禁忌。

恭维并非小人之计,虚心的恭维会让人难以抵抗。当别人称赞自己时,自己会做出一副谦虚的样子,但心里却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也会对称赞自己的人有一种好感。所以,要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不妨先恭维他一番,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借贬低别人来恭维对方,否则会让人觉得你是“小人之心”,不怀好意。

对方喜欢什么你就给什么

俗语说:“人心隔肚皮。”意思是指不容易知道别人的真正意向,但研究精神分析学的人却认为人心是“包着几层皮”的。

他们认为最内层是“自我”,即一切为自己打算作出发点。自我的外层,是“下意识”。这两层的外表,大概要包上四五层的“皮”,你很难发现它的真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不必像精神分析家那样研究到对方的“最深层”,但最低程度应该替对方想一想,只要你站在对方的立场稍加推敲,你就可以把对方的内心“思过半矣”。

投其所好是目前许多人都善于运用的交际术之一。比如,某人喜欢看电影,或对某人特别崇拜,若去找他,一开始就大谈电影和介绍某人的情况,他定会喜欢的。等到他心花怒放时,内心所有的皮都被剥开,一切就容易解决了。但这不要和“拍马屁”混为一谈。

社会上有许多人常用满口的奉承话来应付朋友,他们常对他人的事务或嗜好表示意见。比方某人知道你是做印刷生意的,他就为了迎合你的兴趣,大讲其印刷经;当他知道你是喜欢钓鱼时,就大讲其钓鱼之道。晓得运用这种方法的人,自然都是逢迎能手。但是要注意,这种做法,往往会引起别人的憎厌,理由很简单,你所讲的对方未必都会有同感!

你要得到别人的合作,需要了解别人的意愿,因为对方的感受和投入程度决不会与你相同。假如你自己不吸烟,甚至对烟味极度讨厌,这不过是你个人的感觉,但你吸烟的朋友可能同意你的感觉吗?如果他们也和你一样厌恶烟味,他们就不会吸烟了。因此,你向那些吸烟的朋友表示你厌恶香烟是没有效果的,你只要说“不吸烟”就够了。

有家百货公司,他们的职员要受到特别训练。比方说,有一个客人来购西服,选来选去,选中了两套,但他只想买其中的一套,所以,必须在两者之间选择一套。这种情形是常有的,顾客的心理,并不是考虑两套西服的品质如何,只不过是难以取舍罢了。

如果这时售货员这么说:“我以为这一套比较好,因为色泽和质地都更适合你。”客人听到你这么说,保证会买下这一套的。这就是掌握了顾客心理活动变化的效果。

还有,他们绝不会向顾客说:“这件东西比较便宜。”而会婉转地说:“这件东西比较耐用。”或“实用”之类的话,借以掩饰顾客的“贪便宜”的自卑感。

其实,贪便宜的心理人人都有,我们在应酬上要讨取别人的好感,不妨偶然向别人施舍点儿小便宜。好好地利用这种心理去应酬,也是一条成功的路径。这并不是诡诈,正当地运用起来,并不比其他方法逊色。

不吝赞美不惜吹捧

李宗吾认为,对赞美的渴求源于人的本性,具有无穷的力量。人不仅需要物质需求。更重要的还有精神需求。赞美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自尊心,还能给人以自信和力量,这种精神的力量是无法用其他东西所代替的。

说一句简单的赞美话,实在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你愿意并留心观察,处处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适时说出来,会让你的事情办得顺风顺水。

法国总统戴高乐1960年访问美国时,在一次尼克松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尼克松夫人费了很大的劲布置了一个美观的鲜花展台:在一张马蹄形的桌子中央,鲜艳夺目的热带鲜花衬托着一个精致的喷泉。精明的戴高乐将军一眼就看出这是女主人为了欢迎他而精心设计制作的,不禁脱口称赞道:“女主人为举行一次正式宴会要花很多时间来进行这么漂亮、雅致的计划和布置。”尼克松夫人听了,十分高兴。事后,她说:“大多数来访的大人物要么不加注意,要么不屑为此向女主人道谢,而他总是想到和讲到别人。”事后,在以后的岁月中,不论两国之间发生什么事,尼克松夫人始终对戴高乐将军保持着非常好的印象。可见,一句简单的赞美的话,会带来多么好的反响。

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词可以代替我十天的口粮。”渴望得到赞美是每个人内心中最迫切的需求之一。恰到好处地赞美别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回应与赞美。

在许多场合,适时得当的赞美常常会发挥神奇的功效。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在人与人之间,无论是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师生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还是领导与下属之间,互相赞美是必不可少的。

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给员工陈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他还是一名见习服务员的时候,常常对生活不满意。特别是上班的第一天,他在杂货店里忙活了整整一天,累得筋疲力尽。他的帽子歪向了一边,工作服上沾满了点点污渍,双脚越来越疼。他感到疲倦和泄气,似乎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好。好不容易为一位顾客列完了一张烦琐的账单,但是这位顾客的孩子们却三番五次地要更换,他已经忍耐到了极限。这时候,孩子们的父亲一边给他小费,一边笑着对他说:“干得不错,你对我们照顾得真是太周到了!”突然,他就感觉到疲倦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后来,当经理问到他对头一天的工作感觉如何时,他回答说:“挺好!”正是顾客那几句赞美的话把一切都改变了。

赞美就像是照在人们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无法发育和成长。赞美不仅是一种悦耳的声音,更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提升我们生活质量的强大力量。

古时候有一个说客,当众夸下海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望,就是要将1000顶高帽子戴给我最先遇到的1000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一顶了。”有个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一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得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拈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一顶帽子刚刚送给先生你了。”

虽然这只是一则笑话,但它却有深刻的寓意。其中除了那位说客的机智外,更包含了人们无法拒绝赞美之词的道理。

有一点应当明确,赞美不等于奉承,欣赏不等于谄媚。恭维与欣赏领导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只要是优点、是长处,对集体有利,你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你的赞美之情。领导也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则不免有做作之嫌。领导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气凌人,而在心理上觉得难以相处,彼此间缺乏一种默契。学会说赞美的话,当你托人办事时,你将会领悟到其中的妙用。

难言之事巧开口

当我们遇到麻烦事想求助他人时,会不知怎么开口,毕竟有些不好意思。而事实上,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厚黑口才技巧,就不会觉得开口是件难事了。难言之时如何开口,以下几点对我们可能有所帮助。

1.借他人之口替自己说话

在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介石发难。可在对方没表明态度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时间越来越紧,可双方都是欲说还休。杨虎城手下有个著名的共产党员叫王炳南,和张学良也都是旧识。在又一次晤面中,杨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于是,两位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2.在幽默的玩笑话中道出实事

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而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感情上的愉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10%—20%。领导非常高兴,对他说:“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这名大学生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重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点儿实在的,便轻松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领导会心一笑,爽快应道:“会的,一定会的。”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领导的鼓励,大学生如果不是这样俏皮,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理由若干条,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转个弯子,套出对方的话

有时,一些话自己说出来显得很难为情,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好办法。

李某准备借助于好友刘某的路子做笔大生意,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刘某的第二天,刘某暴病身亡。李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刘某的亲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李某对刘的妻子说:“真没想到刘哥就这么突然地走了,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啊。这样吧,嫂子,刘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刘的妻子很是感动。其实他明知刘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悉这些门路;困难不小而且时不我待。

结果呢?刘妻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了,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4.用商量的口气

用商量的口气把要求办的事儿说出来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办法。如:“能快点把这事儿给办一下吗?”

在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从对方话语中看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那就不要强人所难,这样也显得很有分寸。

5.采用婉求、诱导法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想找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他把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任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伊利诺伊州从事律师事务。

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请约翰·海到报社去玩玩。在这期间,雷特从许多电讯中,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帮我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写。社论写得很棒,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由此人们总结出一条求人办事儿的规律: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6.变相“要挟”

一位老师是个非常热心的教育家。有一天,她到附近的图书馆去,想借一些有关教育的书籍。她询问图书馆内的管理员:“一个礼拜能否借25册书?”

图书馆的管理员告诉她:“一个人一次只能借走两册,这是无法通融的。因为要借书的人太多了。”

这位老师听了这些话后,很激动地说:

“我知道,那么,以后我每周都带学生来,让他们每人都借一本。”原来很顽固的图书馆管理员,听了她的话后,突然改变了态度,取消了原来的规定。

在这件事中,最令人痛快的莫过于,当这位老师提出要让每一个同学来借书时,图书馆管理员就打破了要遵守规定的规则。图书馆管理员虽然知道应该遵守规定,但他又厌恶繁杂的工作,对工作不热心,所以才作出上面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