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4552800000179

第179章 交友厚黑学(3)

在交往中,他们忘记一条基本原则:同级相处,并不单纯为了追求“正确”,更多的时候,应该在追求“正确”的同时,兼顾“合作”和“情面”。譬如,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同事之间进行类似的对话:

李主任说:“明天您能抽两个人,帮我们科室核对一下生产成本吗?”

张科长说:“不行,我这儿实在抽不出人来了。真对不起。”

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张科长做出的决定可能是正确的,而且他也很注意交谈的方式,十分礼貌地回绝了同级的请求,但是却仍然引起了李主任的不快和反感。究其原因,显然并不在于他的交谈方式是否得当,而在于他纯粹采用了单向思维的方式,直接地在“行”与“不行”之间进行抉择。这样做,势必使自己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时,回旋的余地很小,也很难做到既追求“正确”,又兼顾“合作”与“情面”。在这种时候,倘若换用多向思维来考虑和处理同事的要求,其结果就会大不一样。张科长完全可以在下列两种方式中,任选一种方式,来巧妙地回答李主任——

(1)折中方式(满足对方):“好,我设法抽出一个人给您,另一个人请您向别的科室求援,行吗?真对不起。”

(2)缓解方式(逐步满足对方):“我可以抽出两个人给您,不过得过几天了。如果您急等着久用,我明天先给您派一个人,五天后再给您派去另一个人,行吗?真对不起。”

要想让讨厌的人自动离开,不妨就多用用这些词语吧!

拒绝的艺术

作为普通人,虽然求人的机会多,被人求的机会少,仍要掌握拒绝的方法,排除因干违心的事所带来的烦恼、失望和内疚,增强人格的独立性。具体的方法是:

1.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是否常被以下一种或几种令人讨厌的情况烦扰

(1)别人随意占用你的时间,使你觉得无法支配自己。

(2)你内心不愿与某人交谈,但你还是敷衍着。

(3)由于无法摆脱,你只得陪着同伴参加自己不喜欢的活动。

(4)明知对方提出的要求违反道德或违反公司纪律,你还是不情愿地帮了忙。

(5)由于无法推辞,买一些你并不称心的东西。

(6)接受那些你实际上不愿去的邀请(例如你在做功课时,有人邀你去打牌)。

如果这些情况经常发生,并且事后总使你感到不安和内疚,那么你就应勇敢地正视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刨根究底地想一想,你为什么害怕拒绝他人的要求

你把原因找出来以后,可以根据这样一条原则——拒绝他人某些要求是合情合理的,来判断自己应该怎样做。你应该对各种要求进行分辨,弄清楚什么是你的确有义务去做的。下次再遇到你不愿接受的要求,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3.用合适的拒绝语可使拒绝的效果更好

一个人并没有一定要向别人解释的义务,找借口拒绝有时会弄巧成拙。

你应在纸上写下一些适合自己的拒绝语,如:

“不,我觉得那样做不行,很抱歉。”

“我不想参加那个聚会,很感谢你的邀请。”

“很抱歉,我不想把我的客户名单借出去。”

“对不起。我不想说出那个特殊的原因。”

“我愿意和你们一起玩扑克,可现在不行,我想独自做些事。如果你们星期六晚上想玩,我一定来。”

将你写下的拒绝语出声地读两遍,如此这样多次,就可以轻松说出拒绝的话了。

恰当把握,拒绝时间

再也没有像“不”这么难说出口的字眼儿了。因为说“不”,可能会将别人的好意一下子推翻掉,而说法错误时,人际关系也可能弄僵。很多人都会觉得拒绝别人很难,拒绝时却又含糊其辞,虽然最终勉强答应了别人,却因优柔寡断而让对方焦躁不安。

有时想要说“谢谢你的好意”来拒绝,结果却碍于情面什么都说不出口。

因此要拒绝别人,一定要抓住时机。请看下面的例子——

王经理在会议中提出白小姐的企划案,受到总经理的褒奖。王经理心里非常高兴,决定要请大家去聚餐。

王:“白小姐,你提出来的新人研习企划案非常好,总经理也很欣赏。”

白:“谢谢!努力还是有价值的。”

王:“我很高兴,怎么样?今天大家想要去庆祝一下,刚好我也有空儿,你一定要去,今天我请客。”

白:“真是太好了……可是,经理,真抱歉!今天我已经和朋友约好要去听音乐会,票都买好了,这次的票还蛮贵的,实在是很遗憾!”

王:“那,那就没有办法了!”

白:“下次我一定挪出时间。谢谢你了!”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看到了白小姐良好的表达技巧,其中包括三个要点:一是拒绝之前先肯定,当听到经理的提议后说:“真是太好了……”;二是明确充分地说明今天不能赴约的原因:“已经约好了去听音乐会……票还蛮贵的”;三是表示诚意与感激:“下次我一定挪出时间,谢谢你了”。

如果白小姐换一种方式,犹犹豫豫、含含糊糊地说:“这个……我……今天可能……”或者直截了当地说:“今天不行,今天我有约会了。”或者是勉强答应下来,这种方法要么给对方造成伤害,要么破坏自己的心境和计划,处在白小姐的位置,都是很不利的。

拒绝理由,说得充分

1.用制度回绝不合理要求

某公司的一位普通职员鼓着勇气走进上司的办公室说:“对不起,我想该给我加薪了。我认为应该给我加了。”

上司这样回答:“你确实应该加薪了,但是……”“但是”的双关语就是“停止这种想法吧!”他把文件推到桌子一边,指着玻璃板下的一张印刷卡片,不慌不忙道,“根据本公司职务工资制度,你的工资是你这一档中最高的了。”

职员泄气了:“哎,我忘记我的工资级别了!”他退了出来。几个打印出的制度就使他放弃了他本应得到的东西。他实际上是在想:“怎么不能够推翻那张压在玻璃板下的印刷表格呢?”而也许上司正希望他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2.用有力的质问使其心虚

反诘犹如拳击场上拳手的发力,连珠炮般的反诘往往能置对手于哑口无言的境地。

一天,马骅和他的好友陈琳一起咏读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当他们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禁不住拍案叫绝。陈琳叹息说:“王勃这样的一代才子,可惜二十来岁就遇难了,智力早熟的人都是早亡的啊!”

“怎么智力早熟的人都是早亡的呢?”陈琳再次质疑道。

“不对。很多智力早熟的人并不是早亡的。例如,比王勃晚100多年的白居易,五六岁能作诗,9岁就能通声律,却活到74岁。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10岁入大学,14岁就毕业于哈佛大学,也活到70岁。他们不都是智力早熟的人吗?但他们并不都是早亡的呀!”马骅用质问式的论证说服了陈琳。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如能巧妙地运用反诘设问的方法使对方猝不及防,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诘技巧一般多采用设问。反诘设问可以因事、因地、因对方的矛盾的不同情况具体发问。发问者要创造对自己发问的有利条件,因为发问是采取占据主动的一种方法,对了解、掌握对方的心理、意图起很大作用。有人大致归纳出,发问可以创造下列有利条件:

(1)让对方关心自己。

(2)搜集有关对方的情报。

(3)使自己能够了解对方所关心之事。

(4)经过发问,可引发对方思考问题的动机。

(5)诱导对方得出结论。

当然,由于发问方式的不同,对方的答案也会有所变化;假如你能懂得掌握发问的技巧,就能有效地控制住对方的心理。

3.用骂声说出道理来

全国解放后,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陈毅给傅作义让出房间,并代表上海市委赠送他两辆名牌小轿车。这事很快传了出去,在部队中引起强烈不满。待陈毅回到上海,办公桌上已经堆了厚厚一沓信,都是对这件事提意见的。

怎么做这些老部下的思想工作呢?他召集了一个领导干部会议,往台上一站,就“骂”开了。

“同志们,我的老兄弟们,要我陈毅怎么讲你们才懂啊!我陈毅不住北京饭店,照样上班,照样‘骂人’!他可不一样了!你们知道不知道,傅先生在讲台讲了半个小时话,长沙那边就起义了两个军,为我们减少了很大的伤亡!让傅先生住了北京饭店、有了小汽车,他就会感到共产党是和他真心交朋友的。”他越讲越激动,用指节“咚咚咚”地敲着桌子,“我把北京饭店让给你住,再送给你十部小汽车,谁能起义两个军?怎么不吭声呢?”停了一会儿,他又心平气和地说,“我们是共产党员,要有太平洋那样宽广的胸怀和气量,不要长着一副周瑜的细肚肠噢!依我看,要想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还是那句老话:团结的朋友越多,就越有希望!”

从会场里走出来,同志们都感到很轻松。用他们自己的话讲:“挨了陈总的‘熊’,弄清了道理,‘熊’得也舒服!”

当然,对于那些突如其来的请求,也不能一概敷衍了事,而应预先有充分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多假设一些难度较大的棘手问题来思考,并准备好应答策略。对没有清楚了解真正含义的问题,千万不要随意回答。对一些不值得回答的问题,或一些不便回答的问题,最好的回避办法是:顾左右而言他。同时,也可用“资料数据不全”或“需要请示领导”为借口,拖延或拒答。把握应答的范围,对只需作局部答复的问题,决不“全盘托出”。回答难以回答的问题,其技巧往往在于给对方提供的是一些等于没有答复的答复。

说服对方,支持自己

要说服反对你的人,与他争吵是没有用的。你的语气即使像暴风骤雨,也不能把他的心扉打开。而有时候,使用和风细雨般的暗示说服方法,或使用一些小小的计谋,就可以诱导他在不知不觉中答应你。

工程师老李与一个刚愎自用的工头曾经有过一起合作的经历。有一次,老李想在其负责的工段更换一个新式的指数表,但他想那个工头必定会反对的,于是老李就略施小计。他回忆说:“我去找他,腋下挟着一只新式指数表,手里拿着一些征求意见的文件。当我们讨论这些文件之时,我把那只指数表从左腋换到右腋地移动了好几次,终于他开口了:‘让我看一看。’‘哦,你看它做什么,你们部里又不用这个。’我装做很勉强的样子将那指数表递给他,当他审视的时候,我就随便地但又非常详细地把这东西的效用说给他听。他终于喊起来:‘我们部里用不到这东西吗?天哪,这正是我早就想要的东西!’”老李就这样采用激将法,欲擒故纵,结果很巧妙地达到了目的。

有许多办公室人士常常认为自己的意见不被重视,其实仔细找一找原因,原来根源在于自己没有明了“怎样让人采纳自己意见的方法”。老李的做法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上司是一个目光短浅、思想保守的人,我们要向他提建议,就得先思索一下,我们向他贡献意见的方法错了没有。

凡是领袖人物,都明白要别人采纳自己的主意,通常是得不到任何报酬的,而且当时也没什么愉快而言,而以后得到的亦只是一种能力——驾驭的能力。但有才干的人常常情愿牺牲自己的虚荣心,而求得自己的主张被采纳并付诸实施。他们所高兴的,只是看到自己的主意受到信任、采纳和实施,而不在乎以谁的名义发表、实施。

拒绝别人的要求,一是因为自己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二是因为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拒绝是一种逆势状态,话一出口,很容易使对方失望或不满,但又不能一味迁就对方,事事点头,因此拒绝的艺术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学会委婉的拒绝,即学会不使人反感的拒绝,学会幽默的拒绝,一句话,要讲究拒绝的语言艺术。

当对方求上门来时,如果你真的能力有限,就坦率地说你办不到,并向朋友解释清楚你有什么困难,即使答应了也做不到。或者是明说这种要求有什么不合理,同时告诉对方,你之所以坦诚相告,是因为你珍惜彼此的友谊,不想破坏它。你拒绝的语言力求简洁,不必多加评论,不要皱眉或显出不耐烦的样子。

另一种办法是如果事先知道对方要来,先想好怎么说,免得到时语无伦次。万一朋友翻脸,也不要激动,既然是朋友,就不要跟他计较。

当然,如果能够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别人你的心意,那就太好了。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生于1792年2月29日,因为每四年才有一个闰年,所以等他过第18个生日时,他已72岁。在过生日的前一天,一些朋友来告诉他,他们集资了两万法郎,要为他立一座纪念碑。他听了以后说:“浪费钱财!给我这笔钱,我自己站在那里好了!”

罗西尼本不同意朋友们的做法,但他没有正面回绝,而是提出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给我这笔钱,我自己站在那里好了!”含蓄地指出朋友的做法太奢侈,点明其不合理性。

糊涂中屈,糊涂中伸

有的人外表似乎固执自守而内心却世事通达,才高八斗;有的人外表道貌岸然而内心却空虚惶恐、底气不足。

人生是个万花筒,在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莫测变化。但是,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处世的艺术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聪明的表现,人贵在能集聪与愚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处且糊涂,随机应变。

老子大概是把糊涂处世艺术上升至理论高度的第一人。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人依于道而行,将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即大智若愚。中国人向来对“智”与“愚”持辩证的观点,《列子·汤问》里愚公与智叟的故事,就是我们理解智愚的范本。庄子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人只要知道自己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

是愚是惑,各人心里明白就宽慰了。

孔子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宁武子即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辅佐卫文公时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但到了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执政后,国家内乱,卫成公出奔陈国。宁俞则留在国内,一面仍是为国尽忠,表面上却是一副糊里糊涂的样子,这是明哲保身的处世方法。因为身为国家重臣,不会保身怎能治国?后来周天子出面,请诸侯霸主晋文公率师入卫,诛杀佞臣,重立卫成公,宁俞依然身居大夫之位。这是孔子对“愚”欣赏的典故,他很敬佩宁俞“邦无道则愚”的处世方法,认为一般人可以像宁俞那么聪明,但很难像宁俞那样糊涂。在古代上层社会的政治倾轧中,糊涂是官场权力杂耍的基本功。仅以三国时期为例,就有两场充满睿智精彩的表演,一是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刘备佯装糊涂得以脱身;二是曹、马争权时司马懿佯病巧装糊涂反杀曹爽。后人语云:“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苏东坡聪明过人,却仕途坎坷,曾赋诗慨叹:“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为官可以愚,但为政须清明,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