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护理是心力衰竭整个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良好的护理,可加强治疗效果,促进心功能恢复。因此,心力衰竭的护理需引起医师与护士的高度重视。
(第一节)心力衰竭的一般护理
心力衰竭的一般护理包括休息、饮食、大小便、心理、氧疗及康复护理等。
一、休息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应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安排生活、活动与休息。休息能明显减轻心脏负荷,并且要求体力休息与脑力休息相结合。首先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整齐,空气新鲜,冬天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感染而加重病情。对于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不宜做重体力活动,如允许可限于日常生活活动;对于中度心衰患者,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对于重度心衰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心功能改善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尽早活动,以防止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消化功能减退、静脉血栓形成或坠积性肺部感染;对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的病人应定期进行被动下肢运动;对于便秘者,鼓励饮食中增加粗纤维食物或服缓泻剂等,以免大便干燥时加重心脏负担。
二、饮食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合理的饮食是采取少食多餐,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品,避免食不易消化和易胀气食物(如多糖甜食、油炸类食物),同时适当限制钠盐摄入,以减轻液体潴留,降低心脏前负荷,增加心脏排血量。轻度心力衰竭者,适当休息和限制钠盐摄入后症状即可得到改善,一般钠盐摄入控制在5g/d以下,中度3~2.5g/d,病情重者每日不超过1g。除钠盐限制外,亦应限制含钠食物和药物,含钠食物有面条、面包、油条、饼干;含钠饮料有啤酒、汽水、乳酪、蕃茄酱、味精等;含钠药物有碳酸氢钠、溴化钠、乳酸钠等。对于食欲差进食少或使用强利尿剂者,不宜过分忌盐饮食,并适当增加调味品如醋、胡椒、葱姜、咖喱、菜叶等以提高食欲,同时补充足够多种维生素。心力衰竭患者禁止饮酒吸烟。
三、体位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应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采取适当体位配合治疗。轻度心力衰竭,为减轻夜间呼吸困难症状,可采取头高位睡眠以减轻肺部淤血症状;较重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严重者或急性左心衰竭者,取端坐位同时双下肢下垂使回心血量减少,加之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活量增加,可缓解呼吸困难。
四、心理护理
心理治疗和护理是心力衰竭患者基础治疗护理重要环节之一,应给予重视。患者对心力衰竭程度的不同认识,直接关系到对心功能的影响。紧张、焦虑、恐惧、烦躁均可兴奋交感神经使外周阻力增加而加重心脏后负荷。因此,在患者面前不能随便谈论病情,与患者交谈时注意态度和语言,尽可能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应协助解决病人思想和生活上的疑虑和困难,使之身心充分松弛,能主动配合临床治疗护理,促进心功能恢复。
五、氧疗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表现。氧疗就是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水平,改善机体缺氧,促进组织代谢,维持生命活动,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护理包括:
(一)严格遵守吸氧操作规程
对于鼻导管或鼻塞吸氧者,吸氧前用酒精棉签擦清鼻腔,检查吸氧管是否通畅,调节好流量,然后按鼻导管或鼻塞法固定好吸氧管。对于面罩吸氧者,面罩安放要严密、舒适,由于给氧浓度高、流量大,应掌握好给氧时间,以免造成患者不适。任何方式给氧,都应从小流量开始,待病人适应后根据需要调节流量。
(二)掌握不同类型心衰氧疗指征和给氧浓度
心力衰竭由于类型不同、病情轻重不一,给氧浓度和流量应有所差别。一般原则是持续低流量给氧(2L/min),但对于重度或急性左心衰竭应高流量、高浓度给氧,并可在湿化瓶内加入适量酒精以减少肺泡表面张力;而肺心病心衰则宜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min,25-29%),根据心衰程度和临床征象随时调整。
(三)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
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缺氧纠正程度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经常检查吸氧管是否通畅,注意有无分泌物堵塞,并及时清除之。
(四)准确记录吸氧起始时间和停止时间
六、康复护理
心力衰竭的康复护理包括住院期间指导病人配合抗心衰治疗、给予合适康复性锻炼以及出院后的心功能康复指导和如何避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等,使心力衰竭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节)心力衰竭的症状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护理,不仅可动态了解病情变化,同时也可以作为判断抗心衰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症状护理重点在于:
一、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根据心功能受累程度不同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劳力性呼吸困难是由于活动后回心血量增加使肺淤血增加,肺活量减少,顺应性降低以及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增快。端坐呼吸是因肺淤血严重,患者被迫采取高枕、半卧或坐位的姿势,利于横膈下降,胸腔容积增大、肺活量增加以及重力作用使回心血量减少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功能不全的最早症状,呼吸困难发生在夜间入睡后1~2h,突感胸闷、气急而惊醒,被迫坐起,轻者伴以咳嗽咳痰,数十分钟后即缓解重新入睡,重者除咳嗽外伴哮鸣性呼吸音、咯泡沫样痰,肺部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肺水肿。如因心力衰竭影响脑功能时可出现陈一施氏呼吸。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仔细观察呼吸困难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呼吸困难程度、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及及伴随症状,并与用药前后相比较,观察呼吸困难变化情况,以便临床调整治疗。
二、咳嗽咯血
严重肺淤血时,血浆和红细胞渗入肺间质及肺泡内,影响气体交换而出现咳嗽咯血。充血的肺毛细血管因压力升高而破裂可引起痰中带血;肺静脉压力突然升高可出现支气管黏膜下静脉曲张,当曲张的支气管黏膜下静脉破裂时可出现大咯血;急性左心衰竭时可出现大量稀薄的粉红色泡沫痰,严重者从口腔鼻孔涌出。大咯血多见于二尖瓣狭窄,肺静脉压升高及小动脉破裂。
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咳嗽咯血时,询问诱发因素,观察咯血的颜色,咯血量及伴随症状,并协助病人尽量将滞留于呼吸道的血液或痰液咳出以畅通呼吸道,配合治疗。
三、紫绀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0g/L,即血氧饱和度超过67vol/L时,皮肤或黏膜即可出现紫绀。紫绀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先天型心脏病,尤其是右向左分流性先心病所出现的紫绀为中央型;右心衰竭由于静脉系统淤血,血流缓慢或组织血液灌注减少,使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被还原的时间延长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相对增加而出现周围型紫绀。慢性心功能不全可有不同程度紫绀,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或伴有肺部感染者,均可出现明显紫绀。
出现紫绀时,注意紫绀出现的部位是全身性的还是局限于四肢末端、鼻尖、耳部、口唇,同时注意紫绀部位皮肤温度、紫绀部位血管收缩舒张状况,观察抗心衰治疗和氧疗后紫绀有无缓解,借以判断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改善情况。
四、水肿
周围皮下水肿是右心衰竭的最主要体征,多局限于身体的下垂部位及足踝内侧,仰卧位时以骶部为明显,严重者发展为全身水肿,并可有阴囊水肿、胸水和腹水。小儿心力衰竭以面部和腹部为主。水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右心衰竭后体静脉系统淤血,静脉压力增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从毛细血管渗入细胞间隙增多所致。有水肿的肢体因肿胀而显光泽,水肿持续较久者,皮肤和皮下纤维组织变厚而硬,有时伴有色素沉着。皮下水肿特别严重病例可发生皮肤破裂、水肿液外溢,同时可伴有胸水腹水,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及静脉压升高。胃肠肝脏淤血水肿时,可出现上腹饱胀、胃纳减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肾脏淤血时可出现夜尿少尿等。
观察右心衰竭水肿,应注意水肿出现的部位、程度、进展速度、伴随症状,并详细记录每日入出量,定期测量体重;有腹水测腹围及观察肝脏大小;抗心衰治疗时和使用利尿剂时,观察水肿消退情况并注意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平衡等。
五、脉搏观察
脉搏观察,既可以判断出异常脉搏,也可对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心功能状态做出粗略估计。规整有力的脉搏提示心功能状态较好;如果出现交替脉则是左心衰竭的早期体征;心功能不全伴有奇脉提示病因,可能是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或限制型心肌病;水冲脉多见于心排血量增多,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脚气病、肝源性心脏病或脉压差增大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静脉瘘,动脉导管未闭及使用扩血管药等;脉律不规整提示心律失常,其中短绌脉则是房颤的典型表现;脉搏细弱常为心排血量不足的表现。心率少于60次/min,提示心动过缓,大于100次/min提示心动过速等。
脉搏应动态观察,并与全身状态、心功能状况、呼吸、血压、体温及血清酸碱度、电解质水平、感染与否、用药情况等结合起来观察。
六、心率、心律及血压作为常规
心力衰竭时除观察上述主要症状外,不例外地要观察血压、心率及心律变化,并作为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的指标进行比较。
除此之外,还必须积极配合并协助医生进行必要的心功能检查及有关检查。
(第三节)药物治疗的护理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措施,而药物治疗中的护理观察同样不容忽视。
一、使用洋地黄制剂的观察护理
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力、利尿等作用而改善心脏功能,但由于其治疗安全范围相当窄,个体差异大,而且中毒后可造成致命性危害,所以在使用中应密切观察:
1.治疗前仔细了解病人的基本临床资料,如症状、体征、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表现、体重、脉搏、心率及心律(应数满lmin的脉率与心率),为用药后判断心衰是否改善提供原始资料。
2.用药后应每天观察心衰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记录入出量,特别注意脉率变化及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
3.观察洋地黄中毒表现:洋地黄中毒反应表现有:消化道表现:由于洋地黄能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可表现为流涎、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神经系统表现:有头痛头晕、嗜睡、疲乏、色觉障碍(黄视和绿视)等症状;心脏方面表现,因其能兴奋心脏异位起搏点和直接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可出现单发或呈二联、三联律的室性早搏、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等。在洋地黄使用过程中,如心脏节律突然发生变化是判断洋地黄中毒的重要依据。在每次给药前,除注意有关症状外,应检查心率和心律,若心率突然显着减慢或加速,心律由不规则转为规则或由规则转为有特殊规律的不规则等,应考虑中毒可能。在儿童,房性心律失常是最可靠的中毒征兆,而消化道和神经系统表现很少见。当出现洋地黄中毒后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按洋地黄中毒处理。
4.警惕诱发洋地黄中毒的低钾表现:观察低钾诱因如饮食中未注意钾的补充或进食少,钾摄入少或长期使用排钾利尿剂或患者不能按医嘱及时足量服钾剂。低钾时可出现嗜睡、感觉异常、肌无力、反射减弱、直立性低血压、厌食等。当出现低钾时按医嘱给予补钾。
5.早产儿,未成熟儿和新生儿对洋地黄非常敏感,应备加注意观察。
6.鼓励患者采取自我监测,建立记录表,记录脉率、尿量、体重等变化,如有异常反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以便更早发现洋地黄中毒。
7.护理中严格按处方给药,并且应在每日同一时间给药,告知患者不可因少服一次而自行加服一次,以防蓄积中毒。
二、使用利尿剂的观察护理
利尿剂通过减轻水肿、肺淤血使循环血容量减少,减轻心脏前负荷而缓解心力衰竭。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观察以下内容。
1.用药前护理用强利尿剂前为患者准备好便器,以减少病人往返厕所和避免因产生疲劳而加重病情,并告诉患者应用利尿剂时会有尿量增多及排尿次数增多,以解除不必要顾虑。同时安排好给药时间,如早晨或上午为宜。尽可能避免夜间给药以免影响病人睡眠及受凉。
2.详细记录入出量、体重及浮肿变化。
3.密切观察电解质、酸碱紊乱症状如低钾血症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肌无力及心律失常;低钠血症表现为肌无力、下肢痉挛、口干;低钾低氯性碱中毒时表现神志淡漠、呼吸浅慢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检测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以及时纠正之。
4.出现低钾时,鼓励病人补充钾盐,增加高钾食物的摄入,如橘子、香蕉、苹果、鱼、肉、菜等,限制钠食物摄入。单用保钾利尿剂时则不必补钾,且应少食含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