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姜鹏飞)
(第四节)实用鼻部疾病手术技巧
一、外鼻成形术技巧
适应证
1.鼻外部缺损或者损伤部分较大,需要用带蒂皮瓣移植。
2.手术常需要分数期完成,用时较长。
术前准备
1.每次手术一定要严密避免感染,保证皮瓣有充分的血液供应。如患者有急性感染或者疖肿,应积极控制,待痊愈后方可进行手术。此外格外注意影响血液供应的因素,比如气候较冷、放射治疗后、较新的疤痕等,手术前均应充分估计。
2.移植皮瓣的来源有前额部皮瓣和臂部皮瓣两种。前者手术操作比较简单,容易成功,但缺点是额部将遗留瘢痕,且额部皮肤有限,前额较小或者缺损范围较优大,则可能皮肤不够;臂部皮瓣取自上臂内侧,皮瓣可以较大,但必须先做成皮管,待血液供应改善后,再截断近端移植至鼻根部,再等鼻根部移植处血液供应能使皮管存活后,再截断远端,剖开皮管进行皮形手术。
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
手术体位
仰卧位。
手术技巧
(一)前额部皮瓣法
这是一块整个大半侧前额部的皮瓣,蒂部从对侧眶上动脉保持血液供应。如为全鼻成形,从眉梢处至发际的距离至少应达7cm,如有8~9cm则可使鼻外形更理想。妇女鼻形较小者,有时5cm也可勉强够用。一般应估计到皮瓣可能缩小。
1.双眼先涂以抗生素眼膏保护,面部0.1%硫柳汞酊消毒。
2.局部以1%普鲁卡因浸润麻醉。
3.在前额部作上下两条皮肤切口,下缘切口自眉内端开始,横过眉间沿对侧眉弓上缘,直至颞侧发际。上缘切口自眉弓上缘中点开始,先向上斜弯至前额发际中部,然后沿发际向外延至颞侧发际。游离两切口之间的皮下组织,在前额中部的深度恰好在骨膜的表面。在外侧的深度则应在颞筋膜的上面。游离时应注意保持蒂部较厚。
4.在上下两切口的外侧端切断皮层,形成皮瓣的远端。此时即可抬起皮瓣直至蒂部。一般先观察数分钟,如皮肤色泽不变,有持续出血,则表示该皮瓣移植时可有足够的血液供应。用盐水纱布覆盖待用。
5.在面部、鼻缺损部的四周,仔细确定鼻翼、鼻侧及鼻根的边缘,必要时用甲紫标出。注意是否对称,然后用小圆刀沿标出的边缘切开。
6.剥离切口至鼻缺损孔边缘之间的皮肤,直至鼻缺损孔的周边部,将剥离之皮肤翻向缺损处,皮肤的创面向外,将翻转之皮瓣相互缝合,作为衬里。
7.将额部皮瓣转至鼻部,先将皮瓣的远端向内折起,再在中线折出一鼻小柱的形状,用细线缝好,固定缝在鼻缺损处鼻小柱的部位,修整多余的皮肤,然后与衬里的皮肤边缘缝合形成两侧鼻前庭。最后沿鼻翼向两侧缝合。初步形成外鼻。
8.额部创面可以在大腿内侧取断层皮片覆盖,缝合边缘,加压包扎。
9.约1周左右拆除缝线。
10.3~4周后在鼻根部切断皮瓣,将鼻根部与皮瓣根部缝合。切断皮瓣后,多余的皮肤仍应铺回原来额部缝合,1周后拆线。
(二)应用臂部皮瓣法
臂部皮瓣一般多取用左上壁内侧的皮肤,需要先做成一皮管再移植至鼻部,以后再剖开进行鼻成形术。皮管的长度应不短于10~12cm,否则移植至鼻部时可因长度不够,张力过大,阻碍手术成功。皮管的宽度应不小于长度的1/2,否则也可能因血液供应不足而使移植失败。
1.第一期手术。皮管成形术。
(1)左上臂内侧以0.1%硫柳汞消毒两遍。手术野四周以消毒巾覆盖,用消毒钢尺量好所需皮瓣的长度和宽度,如能取到12cm×8cm则比较理想(上臂较瘦小或者鼻型较小,则可稍狭),然后用甲紫画出两侧长度线。
(2)按甲紫标志,作两侧直线皮肤切口,深达皮下脂肪。
(3)分离两切口间的皮下组织,在皮下保留部分脂肪。直至两侧切口间的皮肤完全游离。
(4)将皮瓣两侧切口向内翻转对合,用丝线间断缝合,直至两端不能合拢之处。
(5)臂部创面如较松,可将两侧皮下松弛后对端缝合,否则按大小自大腿内侧取断层皮片移植覆盖。然后上面覆以凡士林纱布再用纱布加压包扎。
(6)约7~10日解除包扎,拆除缝线。
2.第二期手术。第一期手术3周后,如创面已完全愈合,即可在上臂已做成皮管之近端,试用橡皮筋结扎到一定的紧度,观察10min,皮管是否变色,如无色泽改变,次日可延长结扎时间。如此每日结扎观察,如能结扎1h左右,色泽仍无改变,说明血液供应充足,可以进行第二期手术。
(1)面部及上臂皮管及其四周皮肤用硫柳汞酊消毒。四周以消毒巾覆盖。
(2)切断皮管近端。
(3)将切断皮管处之臂部创面缝合,包扎。
(4)在鼻根部准备移植皮管之部位做一弧形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并向下翻,使其创面与皮管截断面之大小相等。
(5)将左臂向上弯起,使手掌可贴于头顶,皮管之近端能接到鼻根部创面,然后用丝线将皮管断端缝合于鼻根部,外加包扎。
(6)用石膏绷带将左手臂与头部固定,使皮管不致有张力,10日后拆除缝线。
3.第三期手术。第二期手术3周后,鼻根部与皮管间已建立血液供应,此时仍用橡皮筋试行扣紧皮管上臂端,与第二期手术前一样,试验皮管血液供应是否充裕,如扣紧1h以上色泽不变,即可进行第三期手术。术前先拆除固定之石膏。
(1)消毒同前,局部用1%普鲁卡因注射麻醉。
(2)切断皮管臂端,缝合臂部创伤口,包扎后将上臂轻轻放下。该手臂的活动以后可逐渐自行恢复。
(3)沿原缝合线剖开皮管,剪除皮下脂肪,去除边缘瘢痕。
术后处理
1.经常检查皮肤颜色,避免受压影响血供。
2.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注意事项
1.鼻部外形及收缩情况已比较稳定,如鼻外形较下塌,可进行鼻支架重建,用自身软骨或者骨质重建鼻梁及鼻小柱。
2.如鼻部缺损较大,无多余皮肤可以剥离作为衬里,则手术可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先作额部皮瓣,取大腿断层皮片移植于额部皮瓣创面上的2/3,然后仍将皮瓣缝回额部,待断层皮片移植长好后再进行第二期手术。按照上述技巧再切开额部皮瓣转移缝合于鼻部,再待3~4周,移植至鼻部的皮瓣试用橡皮筋结扎蒂部,观察如无明显色泽改变,说明皮瓣已可不需蒂部血供,此时可行第三期手术,将蒂在鼻根部切断缝合,并将多余之蒂部皮肤铺开缝回额部。
3.由于手术需分多期进行,时间往往较长。为了保证有较充分的血液供应,避免皮瓣伤口愈合不良,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后才能进行下一期手术。而整个手术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将影响最后的效果,因此每期手术前必须严密观察血供情况。
4.鼻部分缺损或者全部缺损的修补或者成形,由于组织缺损、瘢痕挛缩、原来存在的畸形,以及手术中皮肤的收缩变形、瘢痕、皮瓣的厚薄不能适合缺损的情况等多方面的原因,手术的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的要求。因此术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尽可能精确地估计缺损的面积、形状和可能收缩的程度,计划取皮大小,拟定好手术计划(包括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务必使手术的后果接近术前的估计。
5.由于鼻部缺损包括多种组织,手术主要用皮瓣成形,因此不能完全恢复原来鼻型,移植皮肤的色泽与面部原有的皮肤颜色也不一致。如需移植软骨组织,应待半年~1年后,避免因供血不足而引起坏死或者感染。
6.每期手术必须在严格的消毒情况下进行,术后用抗生素避免可能出现的感染。
7.术前、术后最好有照片或者石膏模型做对照。
二、鼻翼、鼻小柱缺损整复术技巧
适应证
1.鼻翼边缘缺损。
2.鼻小柱缺损。
3.鼻翼上方缺损。
术前准备
术野剃毛,剃除胡须。
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浸润。
手术体位
半卧位。
手术技巧
1.鼻翼上方缺损
(1)切除疤痕:将挛缩的疤痕全部切除,并将下部的皮肤切开放松,然后将其向下拉,使其和对侧对称。
(2)植皮加压:取一块全厚皮片,移植于创面,仔细缝合,并进行打包加压,使其固定。12日后才能开包拆线。
2.鼻翼边缘缺损。这种缺损往往是全厚层的,并包括鼻翼软骨在内。耳轮组织是复合移植物最理想的材料,不但可以一次完成,而且其质量、厚度、弹性、色泽均极相似,如果所需之移植片之宽度不超过1.5cm,则耳壳的变形并不引人注意。移植组织存活后,一般没有收缩现象。
(1)切除缺损处的疤痕并将其下部剖开,向下翻入鼻腔,可作为部分衬里,同时达到扩大组织接触面的目的,使移植片容易存活。
(2)切取耳壳耳轮外缘之复合组织,事先必须仔细量好所取组织片之大小,往往要比所需的略大一点为好。按所需大小切取组织,然后将耳轮缺失处相对缝合,术后耳壳略变小一点。女性因长发遮盖,多无美观上的不良后果。
(3)将取下之耳轮组织,在缺损处仔细缝合。内层皮肤和鼻前庭皮肤缝合。但不缝合软骨,外层皮肤最后缝合,鼻前庭内用油碘仿纱条堵塞,鼻翼外部之创面以油纱布覆盖,并用印模胶压住保护,避免感染,内外加压是移植片成活的关键。如出现水肿,则可能会发生坏死,术后1周开始换药,移植片如已呈暗红色,则2~4日内将逐渐变为鲜红,说明已经存活,10日后取出所填之纱条,拆线可稍后一点。
如鼻翼缺损较大,估计用耳轮复合组织难以修复。则可在缺损处之上方,切取一全厚皮瓣,向下翻转,其下端折叠成鼻翼下缘,然后用游离皮瓣缝补于创面。并加压包扎。这一技巧可能在鼻部留有色差的皮肤,效果可能不大理想,但也不失为整形的有效技巧之一。
3.鼻小柱缺损。鼻小柱缺损可能限于小柱,也可能并发中隔缺损,其整复的技巧也各有不同,阐述如下。
(1)鼻小柱部分缺损、中隔完整整复术:最简单而较理想的技巧,是采取耳轮组织修复:①将鼻小柱缺损之皮肤剖开,增加创面的宽度和接触面。②从耳轮下部或者耳垂处取一条不带软骨,长短、大小合适的组织,缝合耳轮处之创面。③将耳轮组织缝补于已剖开之鼻小柱残余之创面上,并用纱布保护和固定,12~14日后拆缝。
(2)鼻小柱缺损并中隔缺损整复术:由于中隔缺损,不能用游离组织修复,则可采用鼻唇沟小皮管来修复。此手术对年龄较大、皮肤比较松弛者更为合适。
术后处理
1.术后7~10日拆线。
2.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注意事项
1.用耳郭作移植材料修复鼻翼和鼻小柱缺损时,避免感染,避免引起化脓性软骨膜炎。
2.移植的全厚层皮片必需仔细缝合并加压包扎。
三、鼻中隔矫正术技巧
适应证
1.鼻中隔嵴突致经常鼻衄或者头痛者。
2.鼻中隔偏曲显着,影响鼻腔通气、鼻窦引流者。
术前准备
1.修剪鼻毛。
2.如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时,需行上颌窦穿刺冲洗,以改善上颌窦的炎症后再行手术。
麻醉方法
1.表面麻醉。以含有少量1‰肾上腺素的1%丁卡因棉片分别置于双侧鼻腔外侧面及鼻中隔黏膜处。
2.黏膜浸润麻醉。用1%普鲁卡因10~20mL加上1‰肾上腺素4~5滴,自前向后作两侧鼻中隔黏膜下浸润麻醉。除起到麻醉作用外,并使黏骨膜易与软骨和骨质分离。
手术体位
一般多采用坐位,术者坐于患者对侧。如取半卧位,则术者应位于患者右侧。
手术技巧
1.切口。用左手持窥鼻器,扩张左侧前鼻孔右手持小圆刀,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作一凹面向后的稍带弧形切口,起始鼻中隔前端上方,下至底部,完全切开黏骨膜。若嵴突或者矩状突位置较低,可于切口下端沿鼻底向后方延长如“L”形,以减少黏膜张力;如鼻中隔偏曲部位较前,则切口可稍向前移。
2.分离黏骨膜。用鼻中隔剥离器由切口处伸入,剥离黏骨膜,暴露白色软骨,然后紧贴鼻中隔软骨,沿黏骨膜上作上下平行的分离动作宜轻巧、上下剥离的幅度应由小而大,由前向后超越偏曲的部分。分离软骨与骨部连接处时,如有结缔组织粘着。不易分离时,可用小刀轻轻切开;遇有尖锐突起处可用有上、下弧度的剥离器进行分离剥离。剥离矩状突上方黏膜时,可用弧度向下的一面;剥离下方时可用弧度向上的一面,直至完全暴露矩状突。
3.切开软骨。用中隔软骨刀或者小圆刀于黏膜切口稍后约2~3mm处,切开中隔软骨。为避免切通右侧中隔面黏膜,可用左手小指伸入右侧鼻腔顶住中隔软骨。
4.分离对侧黏骨膜。经软骨切口用同样的方法剥离右侧黏骨膜,此时可用窥鼻器扩张右侧鼻孔,直接观察黏骨膜下剥离情况。鼻中隔两侧黏骨膜完全分离后,经切口置入鼻中隔固定扶钩,使中隔软骨固定于中隔固定扶钩两片叶片之间。
5.切除中隔软骨。用中隔软骨旋转刀于已切开之中隔软骨前缘上部推向后上方,于筛骨垂直板处转向后下,在犁骨及腭骨鼻嵴处再向前拉,使中隔软骨大部切下。此软骨片应保留至手术结束,以备万一两侧黏膜撕破形成穿孔时作修补用。
6.切除弯曲的筛骨垂直板及犁骨。用咬骨钳钳取筛骨垂直板及犁骨的偏曲部分。切忌左右摆动,避免损伤筛板。中隔底部的骨嵴可用鱼尾凿凿除。此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可用浸有1‰肾上腺素的小棉球充分止血并清除伤口中血块及碎骨片,取出中隔固定扶钩,将两侧黏骨膜推向中部使互相贴合。检查偏曲部分是否已矫正。
7.缝合。切口处黏膜可用细线缝合1~2针,以利愈合。切口一侧中隔面敷凡士林纱布后,用2只橡皮指套分别置于两侧鼻腔,指套内适量均匀填入纱条,压迫止血。
术后处理
1.手术后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2.鼻腔堵塞物一般于手术后48h左右抽除。
3.抽除堵塞物后,可用1%麻黄素滴鼻,收敛黏膜,避免鼻腔粘连。
4.若切口愈合良好,手术后5日拆除缝线。
注意事项
1.手术时,鼻中隔软骨上端不要切除过多,避免鼻梁下塌。
2.由于嵴(棘)突尖锐或者手术操作不够细致,剥离时可能撕破黏膜。若一侧黏膜损伤,多可自行愈合,若两侧黏膜损伤于相同部位时,可引起穿孔。所以剥离黏膜时应谨慎小心。如发现穿孔,应立即用软骨或者筋膜进行修补。
3.若手术过程中未妥善止血,或者因鼻腔堵塞不够妥帖等原因,致手术腔内仍有积血,可形成中隔血肿。一旦发生中隔血肿应经原切口,取出血块,仔细止血。并应用止血药物及抗生素,避免继发感染。如有脓肿形成,及时切开排脓。
四、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技巧
适应证
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鼻中隔穿孔。
术前准备
1.修剪鼻毛,清理鼻腔痂皮。
2.鼻内滴石蜡油或者复方薄荷油以保持黏膜的润泽,并滴用0.5%庆大霉素或者3%林可霉素保持鼻腔的清洁。
3.如要取颞肌筋膜时,需将耳郭上方颞部的头发剃去。
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或者鼻中隔黏膜下浸润麻醉,偶尔也可行全麻。
手术体位
仰卧位。
手术技巧
鼻中隔穿孔的修补技巧很多,常用的技巧有鼻中隔黏膜移位修补、鼻中隔黏膜瓣修补、鼻甲黏膜瓣移植、鼻甲黏膜瓣转移和筋膜修补等技巧,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