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多眨眼,可以润滑眼睛,避免眼睛干涩,如果眼睛不舒服,最好找眼科医师检查,切勿自行点眼药水。眼睛与35厘米的屏幕距离最少要保持60厘米,38厘米的最好要有70厘米的缓冲,屏幕越大,距离依此类推。
耳朵的结构
耳朵的主要结构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
外耳是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我们通常讲的“耳朵”,其实只是耳廓这一部分,它的作用是收集声音。外耳道是声音传递的通道,长约2.5外耳厘米,内部中空弯曲,靠耳廓的1/3为软骨构成,内部的2/3则由骨质构成,表面有皮肤覆盖。
中耳:
中耳由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组成。
①耳道最深处有封闭的薄膜称为鼓膜,它分隔外耳与中耳,也是鼓室的外壁。鼓室是一个空腔,它有人体中最小的骨头——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三块听小骨组合成听骨链,一端连接鼓膜,另一端连接到内耳的听觉组织。声波在耳道中传递时先振动鼓膜,然后鼓膜再通过听骨链将振动传递至内耳。
②鼓窦是位于鼓室后上方的空腔,其解剖位置非常特殊:前方与鼓室相邻,后下方与乳突相邻,周围又有许多重要部位,因此经常通过这里进行耳科手术。
③乳突位于耳后,耳垂后方的突起是它的顶端。乳突内有薄骨板分隔成蜂窝状,称为乳突气房,可使内耳不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
④咽鼓管连接鼻咽部和中耳,它可以调节中耳与外界气压的平衡,使中耳与外界环境的气压保持一致。
内耳:
内耳结构复杂,因此又叫做“迷路”,包括前部的耳蜗、中部的前庭和后部的半规管三个部分。
声波的振动传到内耳,鼓膜的振动经过听骨链的传递可变成前庭窗的振动,导致内耳耳蜗淋巴液的移动,使听觉毛细胞产生兴奋,形成听觉。耳蜗负责处理声音讯号。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我们的耳朵能够听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音乐、鸟语、水声……我们是如何听到这种声音的呢?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某发声体发出的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振动波——声波。耳廓收集声波,由外耳道传到鼓膜,再由具有扩音作用的鼓室结构将其导入内耳,声波推动内耳淋巴液流动,刺激毛细胞形成神经冲动,再通过听神经传输到大脑中的听中枢,因此就听到了声音。
站在物理学角度看,声波使内耳淋巴液振动是需要相当大力量的。但是,中耳的巧妙结构却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原来,中耳腔里的听小骨,外面与鼓膜相连,里面与卵圆窗相接。鼓膜的面积约为70平方毫米,可是卵圆窗的面积只有3.2平方毫米,二者有22倍的差距。也就是说,从外耳传入内耳的力量增加了22倍,中耳起到了放大声音的作用。同时,由于耳咽管沟通了中耳腔和鼻咽部,可调节鼓膜内外的压力确保证鼓膜正常工作。
人又是凭借何种工具来区分各种不同音调的呢?这就要靠上面提到的毛细胞了。毛细胞自已有分工,有的专门感受高音,有的专门感受低音,合在一起,将信息传至大脑听觉中抠,人就能听到高低抑扬的美妙乐曲声了。
耳朵与平衡
惊险的走钢丝杂技表演,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各种急速的翻转动作,这些常常使观众头晕目眩,暗暗地替他们捏一把汗。可是,他们却泰然自若。这都归功于体内掌握平衡的器官,要不然,早被摔得粉身碎骨了。其中内耳不但是感受听觉的器官,而且还是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
掌管平衡的器官是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半规管是由三个互相垂直曲半圆形小骨管组成的,分别叫做上半规管、后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每个半规管都有一端膨大,名叫壶腹。壶腹部有很多神经细胞构成壶腹嵴,是管平衡的装置。当头向各方向转动时,小管里的淋巴液便发生流动,从而刺激了里面的感觉细胞产生冲动,这种冲动通过神经传到大脑,人就能知道头部运动的方向,大脑再通过神经反射发出命令,肢体的肌肉、关节立即响应而互相配合,进行调节使身体维持平衡。又因为三个小管在三个不同的平面上,因此,无论头向哪个方向运动,半规管都能似一架灵敏的仪表一样,随时向上级——大脑汇报情况,使身体迅速适应这种体位上的变化而不让自己摔倒。
半规管和耳蜗之间是前庭,里面也有负责平衡的灵敏装置。这是由相当丰富的感强细胞和特殊的“小砂粒”组成的。医学上把这种砂粒叫做“位觉砂”或“耳石膜”。当头部倾斜时,位觉粒就刺激感觉细胞,这种刺激引起神经冲动,这种冲动传达给大脑,就能知道头部所处的位置,再由大脑发出命令,躯干的有关肌肉马上发生收缩运动,以维持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
由此可见,内耳是主管动和静的平衡器官。除内耳外,还必须有眼睛的视觉,肌肉关节的感觉,皮肤的触觉的共同协助作用和大小脑的“统帅”作用,才能使人体具有稳定的平衡机能,适应千变万化的体位。
耳朵的疾病与治疗
(一)外耳炎
外耳炎是指外耳道的感染,它可以是局部的(疖肿)也可以是累及整个外耳道(弥漫性外耳道炎),较常见于夏天游泳季节,因此又叫做泳者耳。
外耳炎产生因素包括进水或各种刺激物如喷发剂及染发剂液流进外耳道和因为要拭净耳道导致耳损伤。通过上皮的脱屑,如传送带那样运动从鼓膜外面向外传送脱屑,进行外耳道的自身清洁。患者用棉签人为地清洁外耳道(拭耳),破坏了自身清洁机制。由于拭耳的方向和上皮脱屑活动的方向相反,可将碎屑向耳道内推入,导致脱屑聚集。脱屑和耵聍吸收进入外耳道的水,导致皮肤浸软,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泳者耳常可用1∶1酒精和醋的合剂在游泳后马上冲洗耳道进行预防。酒精有利于除去耳道内的水分,但是醋可改变耳道内的pH。除非有扩散的蜂窝织炎或其他感染向外耳道皮肤以外扩散的迹象外,没有必要行全身抗生素治疗。
弥漫性外耳炎,局部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有效。外耳道疖应让其自行溃破引流,用口服抗链球菌的抗生素治疗,局部使用抗生素常无效。为止痛,有必要应用止痛剂。
(二)中耳炎
什么叫中耳炎?中耳炎是指中耳腔急性或慢性发炎,多发病于4岁以下孩童。中耳炎是因为耳咽管(连通中耳腔和鼻腔后壁)功能不良或阻塞,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所造成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产生听力障碍,甚至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和学习能力差。
虽然现在还无法完全避免中耳炎的发生,但父母还是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家庭护理方法,在孩子患中耳炎期间,尽量降低疾病给孩子听力带来的损伤:
1.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父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选择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素及青霉素族,给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点滴。
2.向耳道内滴药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耳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3.如果孩子的耳朵有出脓的现象,应先用3%双氧水清洁他的耳道,然后再滴药。
4.给孩子滴药前应注意:药液温度要与体温相近,如果药液过冷,应稍稍加温,以免在药液滴入后孩子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此外,滴管不要接触外耳道壁。
5.时刻保持孩子外耳道及耳前皮肤的清洁,如果有脓性分泌物,要及时清理。
6.如果孩子患的是慢性中耳炎,经上述治疗仍不见好,且脓有恶臭,耳后红肿疼痛,说明有可能合并乳突炎,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必要时需拍片。如果是慢性乳突炎还需手术治疗。
(三)突发性耳聋
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主要有内耳供血障碍,病毒感染,像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或者是内耳的压力猛然增大,可能打个喷嚏,都可以造成突发性耳聋。而通过高压氧,可以让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提高,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恢复前庭的神经功能,非常迅速地治愈突发性耳聋。在高压氧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药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突发性耳聋属于耳病中的急症,感音器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拖延几天治疗就可能造成延长疗程、降低疗效的后果,特别是突然耳聋同时伴有眩晕症状的患者,应马上找耳科医生治疗。需要指出的是,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假如患有没经过处理的气胸、肺大泡、活动性内出血(如消化道出血)等,氧气压力的骤然增高会导致肺泡破裂或加重出血的程度,最好不要选择高压氧治疗。同时,因为结核菌是一种需氧菌,活动期肺结核的病人也不要进行高压氧治疗,防止加重病情。
(四)药物性耳聋
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支由21名聋哑表演者献上的“千手观音”让太多人感到了震惊和感动。然而不久前,媒体又报道了一则更令人震惊的消息:这21名表演者中,竟有18名是由于小时候注射抗生素而致聋的。此消息一出,关于药物致聋的话题又被人们重新提起。
药物性耳聋的发生率很高。现在,药物性耳聋在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率中占据第一位。聋哑学校的调查数据表明,药物性耳聋也是聋哑孩子致残的重要原因。
导致耳聋的药物以抗生素居多。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等)就是使很多孩子遭遇不幸的元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庆大霉素和链霉素使用得极为广泛,注射抗生素曾经是让孩子退烧最快的方法。可是,极度追求疗效的副作用就是对幼儿的耳朵产生难以逆转的伤害。
因此要防止药物性耳聋就应尽量少使用抗生素。比如,婴幼儿发烧、腹泻等都要尽量不使用耳毒性抗生素。一定要用时,可以选择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因为它们是不具有耳毒性的。对抗生素易感人群,更要禁用耳毒性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