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智慧百科(体育卷)
45662700000006

第6章 现代体育项目(4)

马术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过程。早在公元前680年的古代奥运会就设有马车比赛。中国的马术历史也十分悠久,马术在中国兴于周代,盛于唐代,而现代马术运动开始于欧洲。1734年美国弗吉尼亚成立查尔列斯顿马术俱乐部,这是世界最早的马术俱乐部。1953年首次举办世界场地障碍马术锦标赛。花样骑术锦标赛于1966年开始办起。奥运会比赛项目中有花样骑术、三日赛和障碍赛。

花样骑术别称盛装舞步骑术赛。比赛时,马和骑手要在长60米、宽20米的场地内用12分钟的时间完成一系列规定和自选动作。骑手通过完成动作的姿势、风度、难度等技巧和艺术水平得分,得分高者名次位上。花样骑术个人于191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团体于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马术三日赛又名综合全能马术赛。骑手在3日内连续参加3项比赛,第一天进行盛装舞步的比赛,基本包括步伐和步幅姿态等,但是三日赛中的盛装舞步要比单独的盛装舞步比赛简单的多。第二天进行速度、耐力和越野能力比赛,也就是越野赛。比赛的全程分成五段,骑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终点,裁判员根据所用的时间不同来评定名次。第三天进行的是障碍赛,内容基本上和障碍赛的单项比赛相同,但是程度要比障碍赛浅一些。以3项总分评定名次。分个人和团体两个项目,191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马术三日赛是马术比赛中最艰苦,也是最考验骑手与马匹配合和耐力的比赛项目,比赛中充满了危险和刺激。

障碍赛场地不得少于2500平方米,设置十多个高1.40~1.70米的障碍。骑手骑马必须按规定的路线、顺序跳越全部障碍。超过规定时间、马匹拒跳以及运动员从马上跌落等都要罚分。罚分即得负分,最好成绩为零分,罚分少者名次列前。马术比赛中的个人马术于1900年列入,团体赛于1912年列入。

曲棍球

19世纪的英国是现代曲棍球的发源地,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首次列曲棍球为正式比赛项目,1928年成为固定比赛项目,1980年增加了女子项目。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30年间,印度几乎垄断了所有世界冠军,夺得了从1928年到1956年共6届奥运会金牌。印度曲棍球历史上一共出现过5个巴比尔·辛赫,第一个辛赫率领印度队6∶1击败荷兰队,夺得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曲棍球金牌。

曲棍球场地要求长91.40米,宽55米。球门高2.14米,宽3.66米。球棍长80~95厘米,球重156~163克。比赛时两队各有11名运动员上场。全场比赛分上、下两个半时,时间为70分钟,中间休息5~10分钟。进1球得1分,以射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奥运会分别于1908年和1980年列男、女曲棍球为正式比赛项目。

在我国古代的步打球历史早于欧洲曲棍球,大约在公元八世纪,东传到了日本。现存日本古都奈良正仓院北仓的一条隋唐时期的花毡上,就织有一儿童在作步打球的形象。这条花毡长236厘米,宽124厘米,花毡的图案由花朵和一作击球状的童子组成,击球的童子右手执一弯月形球杖,正在弓身曲腿作击球状,在其左方绘有一球。整个花毡图案生动地表现了唐代童子击球的生动场景。这样看来,欧洲的曲棍球和中国的步打球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柔道

日本是柔道运动的故乡,1882年日本的嘉纳治五郎将中国武术的踢、打、摔、拿以及日本的武技、柔术等技术融为一体,创立柔道。同年在东京永昌寺开设讲道馆。柔段的段制于1884年设立。1890年开始女子柔道训练。1900年制定柔道竞赛规则。世界上第一个女子柔道协会于1931年在日本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柔道传播到欧美等国。1956年举行首届世界柔道锦标赛,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于1980年举办。

柔道字面解释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运动起源于日本武术的一种,即“柔术”。但事实上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并不是力量的对比。柔道比赛要求选手对对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锁臂”、“扼颈”等动作,将对手扔倒或压制在地,直到对手认输或清楚地将对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胜利。

按体重柔道比赛分为,在14×14米或16×16米的榻榻米上进行。运动员身穿白色或米黄色柔道服,徒手赤脚,腰扎段位带。每场比赛男子5分钟,女子4分钟。在柔道比赛中不允许用头、肘、膝顶撞对方,抓头发或对肘关节以外的其他关节使用反关节等动作。奥运会分别于1964年和1992年列入男、女柔道为正式项目。

现代五项

古代的五项运动是在体育场内进行赛跑、跳越、标枪、铁饼、和角斗五个项目,古代五项首次出现于公元前708年的第18届奥运会上。它很可能起源于斯巴达人训练士兵的一种方法。五项运动在运动中取得了独特重要性的地位,并且被认为是胜利者的顶点。现代五项运动于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第5届奥运会上正式出现,包含了气手枪、击剑、游泳、马术和跑步五个运动项目,它继承了古老的五项运动的精神,是检验一个男人精神意志身体体能、技术和智慧的全面体验。

在1912年至1980年间的奥林匹克现代五项比赛在5天内举行,每天进行1个项目,直到在1984年到1992年时,实验安排开始在4天内举行,跑步和射击或者游泳和跑步在同一天进行。个人比赛决定个人成绩,团体比赛决定于本队个人成绩之和。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林匹克运动会上,32名男运动员在1天内完成五项比赛,但是当时只有个人项目。1998年,国际现代五项联盟得到了批准,2000年时女子项目被列为奥运会项目。

这五种不同而且无关的项目组成现代五项运动的起源是关于一个联络官浪漫、勇敢的冒险。他的战马在敌人的领土上被打倒,只剩下他的枪和剑来自卫,然后他游过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跑步送去一份重要的情报。多年后,军队采纳了这项新的体育运动,因为它本身具有在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对勇敢、合作、体能、自律、和适应自然的需要。这就是一个年轻的美国陆军上尉,后来成为着名的二战将军的巴顿。他曾经参加了奥林匹克运动会首次现代五项比赛并且获得了第五名。在很多年里,现代五项曾经被欧洲的军事学院作为最终考试科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五项运动中精神和身体的综合能力最大程度的需求,也意味着选手可以长期参加三到四项奥林匹克运动。这是因为在游泳和跑步成绩随着年龄增加而衰退的同时,而技能性项目中经验和技术将随之增加。

体操

跳马

跳马是体操项目之一,它源于罗马帝国末期的骑术训练。最初跳的是真马,后改为与真马外型相似的木马,并配有马鞍。1719年将马腿改为立柱,1795年德国的维斯首先去掉木马的马头,马尾于1811年去掉,将两端改为圆形,马身用皮革包制。1836年德国的施皮茨在学校体操节首次表演跳马,1877年德国规定跳马必须助跑6步,从正侧两个方向过马和做1~2次支撑动作。马长1.60米,男子跳纵马,马高为1.35米,女子跳横马,马高为1.20米。

国际比赛中的跳马项目于1896年设立,初期只有男子项目。现代跳马器械长160厘米,男子为纵马,比赛时要做用手臂支撑一下的跳跃动作。跳马技术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为后改进为摆水平腾越;到60年代为手翻腾越和山下跳;70年代“原跳”问世后,跳马技术进入了手翻接空翻时期,以后又出现了复合多轴空翻,到80年代又向多周转体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手翻接空翻2周的动作增多,同时又出现了踺子上板后手翻接空翻动作。在跳马技术发展过程中,日本运动员,原中国运动员楼云等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女子跳马为横马,其动作有各种手翻,手翻接空翻,同样有各种第一或第二腾空的转体,踺子上板后手翻接空翻转体等动作,技术发展很快,难度也很大。

平衡木

平衡木是女子体操项目之一,于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开始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德国是平衡木的起源地,约出现在18世纪时,随后传往欧美各国。平衡木表面狭窄,对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准确性和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平衡木的动作包括各种跳步、波浪、转体、造型、平衡及技巧翻腾,并组成成套动作。到20世纪80年代,平衡木运动发展迅速,自由体操中的大量动作被用于平衡木上完成,平衡木运动已由动静结合发展成以动为主,难中求稳的竞技项目。在奥运会平衡木决赛每队最多2名队员参赛,具有参资格的是团体成绩前8的运动员,只比自选动作。1992年奥运会开始,团体分不带入单项,只通过自选动作的得分判定名次,满分10分。现在平衡木比赛的满分为20分平衡木长5米、宽0.1米、木高依需要可升可降,正式比赛高度为1.2米。平衡木比赛有完成时间的限制,对于成套的动作难度和空中技巧串均有严格规定。

高低杠

女子体操项目之一的高低杠子,1952年第15届奥运会被列为比赛项目。它起源于欧洲,19世纪后半叶女子体操运动在欧洲开始盛行,起初男女都是平行双杠,由于女子的生理特点,完成动作难度较大,所以把双杠一侧升高,以便女运动员完成动作。高低杠中高杠为2.30米,低杠为1.50米,杠间距离在1.10~1.40米之间。高低杠动作有各种屈伸、回环、绷杠、弹杠、腾越和空翻等。整套动作要求,避免停顿和附加支撑动作要流畅。从1992年第25届奥运会起,团体比赛中的高低杠得分不带入单项决赛,满分为10分。

高低杠也是女子体操特有的一个项目,一高一低两付杠组成高低杠,杠间距离可以调整,低杠高130~160厘米,高杠高190~240厘米。横杠形状为椭圆形,长径5厘米,短径4厘米,由玻璃钢加木质杠面制成的,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坚固性。规则中对成套动作的不同难度的组合要求、低杠和高杠之间的转换次数以及腾空动作的难度、转体的难度都有具体的要求。

自由体操

自由体操是竞技体操项目之一,它的成套动作由徒手体操和技巧动作组成,都必须在规定的场地和时间内完成。大型比赛在12米×12米的弹性专用地板上进行。国际比赛项目于1911年设立男子自由体操项目。20世纪50年代男子自由体操以单纯的手翻和空翻类动作为主;到60年代出现两周空翻和多周转体。70年代出现复合轴的旋空翻;女子自由体操80年代后期出现空翻3周和直体旋。在1950年第十二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列女子自由体操为比赛项目。成套动作由技巧和各种转体、跨跳、舞蹈等动作组成。全部动作要高低起伏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场地,和音乐伴奏。20世纪50年代初女子自由体操以舞蹈动作为主。到60年代出现空翻转体类型动作,并选用现代舞蹈和现代音乐大大增强的观赏性。到80年代初,出现空翻两周加转体类型动作,编排连接更加巧妙优美,在跟斗连串和难度上比男子发展更快。

在比赛时间上男子为50~70秒,女子为70~90秒。世界体操锦标赛于1903年正式设自由体操为比赛项目。自由体操决赛时每队最多两名运动员参赛,具有参赛资格的是自由体操成绩前八名或前六名的选手,并且只比自选动作。将运动员在团体赛中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总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决赛中自选动作的得分,作为最后比赛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男、女比赛满分均为20分。从1992年奥运会开始,团体赛中的分数不带入单项赛,只以自选动作的比赛成绩确定名次,同样男女满分均为10分。男、女自由体操分别于1932年和195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单杠

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的单杠发源于18世纪末,西欧杂技演员在钢丝上做大回环表演。德国体操家F.L.杨看后受到启发,架设了一副木制单杠,由此经过多年发展逐渐演变成现代的单杠器械。单杠项目于18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现代比赛用单杠由一直径2.8厘米的铁制横杠固定在两根支柱上,两端用钢索固定,横杠距离地面2.55米。单杠成套动作全部由摆动动作组成,不可以停顿。动作包括向前、向后大回环,腾身回环、各种换握,各种转体、扭臂握和飞行动作。20世纪50年代初,单杠技术上出现了分腿支撑后回环成手倒立动作,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高屈体腾越动作,70年代日本运动员创造了旋空翻下,中期出现了飞行动作,末期随着护掌的改进,出现了单臂大回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向着飞行接飞行方面发展。中国运动员从1982~1992年5次获得单杠世界冠军。

世界上的第一副单杠出现于1811年,到1812年。1812年木杠改为铁制,后又改为钢制,杠的弹性和承受力大大增强。19世纪20年代成为独立的比赛项目。杠长240米,直径2.8厘米,高2.55~2.75米。横杠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柱上。单杠决赛时每队最多两名运动员参赛,在团体赛中单杠成绩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参赛资格,并且只比自选动作。将运动员在团体赛中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总分的二分之一,加上单杠决赛中自选动作的得分,作为最后得分进行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位上。比赛满分为20分。自1992年奥运会起,团体比赛分数不带入单项赛,仅以自选动作的比赛成绩确定名次。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单杠于1896年正式确立。

吊环

吊环是男子体操项目之一。吊环运动起源地是法国。吊环是受杂技演员悬空绳索的表演而启发创造的体育运动,随后传入德国和意大利。1842年德国人施皮斯制作了第一副吊环。早期的吊环动作只有一些摆动动作和简单的悬垂,作为体操训练的辅助手段。吊环成为独立的男子体操项目是在19世纪,于1896年被列为第1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吊环的成套动作中,要求动静结合,是高难力量性动作和摆动动作的巧妙连接。吊环决赛时,每队最多有2名运动员参加,只有在团体赛中吊环排位在前8或前6的运动员才能参赛资格。自1992年奥运会开始,团体分不得带入单项决赛,仅以自选动作的比赛成绩确定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