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在古代中国诸子百家中就有过论述,如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则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不但在中国古代,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也很丰富,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西方早期的哲学、政治学研究中。近现代系统地思考社会和谐问题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不和谐现象的过程中开始的,其主要代表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如傅立叶把他的理想社会制度叫做“和谐制度”,欧文把他在美国的共产主义实验称作“新和谐公社”,魏特林写下了《和谐与自由的保证》这一著作。概括地说,他们认为社会和谐的思想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当时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批判,并通过这种批判提出和谐社会的问题;二是对和谐社会基本特征进行描述;三是对怎样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他们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提出“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社会构想。这些思想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围绕“社会和谐”、“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
(一)国外的研究
西方学者对社会和谐问题的讨论立场、讨论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一些看法和结论不尽一致。比较有影响的思想理论主要有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理论和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
(1)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研究的重点是社会整体的一致性,强调的是社会系统的均衡与和谐。结构功能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默顿在其功能分析中,把社会功能的统一性定义为一种使社会的各个部分能充分和谐或互相一致地运行,不至于产生持久性的既不能解决也不能调节的冲突的条件。
(2)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对抗,强调冲突是社会的常态,它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维护社会有机体或社会子系统的重要功能,“社会冲突可以在群体和其他人际关系中承担起一些决定性的功能”。该理论以一种新的切入点或视角来认识和研究和谐问题,是现阶段西方社会和谐问题研究的一个显著路向和特点。
(3)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面对人口爆炸、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全球性问题,罗马俱乐部发布了一系列研究报告,认为社会的增长应该是在均衡状态中的增长,并且要从增长过渡到全球均衡。其有影响的主张有: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还能为生态脆弱地区解决就业问题。开发新能源。以核能、太阳能、风能、沼气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大量开发,世界新能源年增长速度已超过30%。生态移民。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与最贫困区往往重合为同一区域。要逐步将此类区域中的居民搬出来向城市发展。发达地区应划出一定区域建成西部生态移民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补偿资金要重点用在这方面。当地政府应进行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移民技能培训,并要考虑环境容量,发展绿色工业。
(二)国内的研究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社会和谐或和谐社会成为国内学界讨论研究的一大热点。国内学者对社会和谐的研究视阈集中在三方面:
(1)关于社会和谐的内涵。有学者从系统论角度界定,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社会和谐意味着社会各组成部分的协调发展。有学者从社会运行的角度解释,认为社会和谐就是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有学者从过程角度理解,认为社会和谐从动态上看是一个公共过程,即是超越私人部门、社会部门、政府部门的全社会各个系统参与的综合过程。有学者从多维角度阐释,认为社会和谐至少应包括四方面的内涵:各类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社会结构合理;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运筹得当。
(2)关于社会和谐的特征。主要有如下看法:一是许多学者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看作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二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人为本、应对挑战、化解矛盾、综合平衡、科学发展、动态演进六个方面;三是认为和谐社会是动态的过程与良性的发展、系统的思维与整体的观点、治理的途径与善治的取向、整合的视角与耦合的功能。
(3)关于社会和谐的价值理念。目前有如下三种观点:一是“双赢互利”说,认为双赢互利是和谐社会的要旨;二是“公平正义”说,认为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三是“有机结合”说,认为和谐与民主、富强、公正、自由有机结合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谐是首要的价值理念。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社会和谐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社会民主法治,即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社会公平正义,即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社会诚信友爱,即全体社会成员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社会安定有序,即社会安定团结,社会运行机制健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充满活力,即各种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各种矛盾得到处理,人民群众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协调发展,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