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社会和谐视角下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研究
45756200000004

第4章 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一)地方政府的内涵

何谓地方政府?要弄清楚这一概念,从逻辑关系看,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政府。政府是一个人们所熟知的概念,也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目前学界对政府的界定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有学者将已有的对政府概念的界定进行归纳,将其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最广义的政府,是指制定规则、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机构,可将其简化为:政府=国家 社团 民间组织;第二层次是次最广义的政府,是指治理国家或社区的政治机构,可将其简化为:政府=国家 社区政治机构;第三层次是广义的政府,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包括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一切公共机关,可将其简化为:政府=国家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包括中央的和地方的);第四层次是狭义的政府,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可将其简化为:政府=国家行政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第五层次是最狭义的政府,是指中央行政机关的核心部分(即内阁),可将其简化为:政府=中央行政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或其核心部分)。从中可以看出,政府是由公共组织机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综合学界的观点,本书对政府的界定是:政府是指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职能,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公共权力,并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而形成的组织体系。政府在行政学领域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政府是指包括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内的承担公共管理职能、行使公共权力的组织系统。狭义的政府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行使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系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

如同政府概念一样,地方政府亦有多样化的解释。地方政府这一概念由“地方”和“政府”组成。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地方”被解释为“与中央相对”;“本地;当地”;“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分”。依照前面我们对政府所作的界定,结合地方的基本含义,本书将地方政府定义如下:它是中央政府的对称,是指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以管理部分区域的社会公共事务、为当地居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职能,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公共权力,并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而形成的组织体系。可从四个角度来理解地方政府。

(1)从静态的角度看,地方政府是依法组建的、管理一定区域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在其管辖地域范围内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实体机构,它是由各个职位、各类部门、各个层级所共同构建的一个完整体系。

(2)从动态的角度看,地方政府是一个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过程,即通过决策、执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来发挥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3)从生态的角度看,地方政府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子系统,它必须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必须随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组织的职能作用,并创新组织的体制、机制,以有效地适应和能动地改造外部环境。

(4)从心态的角度看,地方政府是一个群体的心理系统,受公职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组织意识、合作观念及服务精神的影响和制约。

从地方政府所包括的实体机构范围来看,有广义地方政府和狭义地方政府之分。广义的地方政府包括地方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狭义的地方政府即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本书所使用的地方政府概念是狭义上的。地方政府除具有一般组织、公共组织和政府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地方政府的自有特征是由其内涵决定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1)角色双重性。地方政府担当的角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的执行者,要对上级政府负责;另一方面它是所辖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要对本地居民负责。在单一制国家,如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2004年修正)第五十九、六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在联邦制国家,如美国,县级政府承担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县是州政府的行政管理分支,负责诸如出生、死亡、结婚的登记,以及负责与州范围相一致的活动,如选举的组织和实施、法律执行、公共保健的基本实施;另一方面,县又是独立的地方政府单位,要响应它们自己公民的需求,要经营垃圾处理场、管理图书馆、经营飞机场和提供消防服务等。

(2)权限局域性。地方政府的管辖权限具有局域性,主要表现在:其权限所及的地域范围是局部的。地方政府是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政府,因而其治理权力仅限于它们所管辖的地域范围及其居民。享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地方行政法规,但该法规对国家的其他地区不产生效力,因为地方政府治理权限的行使有地域范围的限制。其权限所属事务是局部的。地方政府所管辖的事务只是本行政区域以内的社会事务,不是全国范围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事务。地方政府所管辖的事务仅是国家全部事务中的一部分,即便在高度自治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也仍然保留着某些事务而不交给地方政府管辖,如国防、外交等。在地方政府所辖的地域范围内,还存在本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其他政府(中央的或上级的)机构,即本地域某些社会事务不属该层级地方政府管辖,由另一层级地方政府管辖。

(3)关系从属性。地方政府是国家设置在中央政府之下的地域管理单位,在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从属于中央政府。如在我国,《宪法》第八十九、一百一十条规定,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这表明,地方政府所拥有的行政管理权会受到中央政府的调控和干预。在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从属于联邦成员政府。如在美国,地方政府与州的关系,就具有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根据1868年艾奥瓦州最高法院法官狄龙的一项判决中所确立的“狄龙规则”,地方政府的权力和权利完全来自州立法机关,州立法机关可创设亦可撤销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只能行使州法律明确授予的权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必不可少的默示权力,州立法机关可扩大、限制、取消地方政府的权力。“狄龙规则”经联邦最高法院在1903年的一个判例中确认。

(二)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界定

社会管理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都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能。

国外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野出发,对政府在社会事务领域管什么、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有些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将其归类,大体形成四类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以科斯和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主张政府职能不能无限扩大,政府应有选择地干预“市场的失败”;世界银行提出政府使命的核心是几项关键任务:建立法律基础,维持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投资于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护环境;以奥斯本、盖布勒为代表的企业家政府理论主张政府的职能主要在于“掌舵”(即作决策),而非“划桨”(即做具体的服务性工作);以罗伯特·B。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其作用主要在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国外学者还就政府如何实施社会管理提出了如下观点和主张:新公共管理主张将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应用于政府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替代当前的那些基于经济理论和自我利益的主导行政模式;治理理论主张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公民合作的公共管理模式,强调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或部门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在我国,“‘社会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以及其所涵盖的知识体系,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首先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国外引进的”。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概念。随后,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第四十二章中提出要“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社会建设”,提出了“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近几年来,国内学界关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国内学界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研究主要基于两个视角:对政府社会管理概念的解析。有相当多的学者对政府社会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陈振明等人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们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概念辨析》中将政府社会管理界定为“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建设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对政府社会管理的范围内容界定。许多学者从广义和狭义角度进行区分,认为广义的社会管理包括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生活管理等,狭义的社会管理主要包括社会治安、人口、环境、社会保险、福利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有的学者从解决社会矛盾的角度,认为政府社会管理包括如下内容: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别是安全管理;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等。

国内学界关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研究已取得较有价值的成果,并对政府社会管理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但现有的研究还未对和谐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特殊性、地方性予以深入关注。

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究竟有哪些?如何把握其边界范围?要弄清这两个问题,从逻辑关系看,首先必须弄清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理论内涵。

1.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含义

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它是政府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反映着政府行政机关的基本任务和活动方向。笔者认为,要准确把握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含义,就必须弄清行政职责与行政功能这两个范畴的具体内涵。为此,必须把握两点:一是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是政府社会管理的范围领域。

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之间的区别在于,行政职责是指政府社会管理活动的内容,而行政功能则是指政府社会管理活动的作用或影响,即前者反映政府社会管理活动本身,后者反映政府社会管理活动结果。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之间的联系在于,行政功能的实现需要有一套健全的行政职责来保证,行政功能是行使行政职责所起的作用,行政职责是手段,行政功能是目的,行政职责是行政功能的表现形式,是行政功能的具体承载者。

无论是行政职责还是行政功能,它们都存在于政府社会管理的范围领域之中,即不能脱离社会公共事务这一特定的范围领域。社会公共事务是指与社会公众整体利益、共同利益相关联的各种活动,它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共享性和非营利性等特点。社会公共事务属于社会事务的范畴。社会事务是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其他各项社会活动。在众多的社会活动中,哪些属于社会公共事务?哪些属于非社会公共事务?我们可依据如下四个标准来界定。

(1)依据市场化资源配置的有效程度界定。无法通过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得到有效解决的社会事务属于社会公共事务,如提供纯公共物品和服务(如国防、外交和公共安全)、稳定宏观经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等;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得到有效解决的社会事务,属于私人事务;可以部分或局部通过市场化资源配置的方式得到有效解决的社会事务,属于中间事务。

(2)依据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界定。这是借用经济学家所讲的公共物品(或公共产品)的两个重要特征,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来界定社会公共事务的范围。如果所提供的物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属于社会公共事务;如果所提供的物品既不具有非竞争性特政,又不具有非排他性特征,属于私人事务;如果所提供的物品只具备其中一个特征,属于混合事务。

(3)依据公共权力界定。公共权力是社会公共事务活动运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些必须依靠和运用公共权力去推行的社会事务,属于社会公共事务;无须依靠公共权力就能做好的社会事务,属于非社会公共事务;部分或局部需要依靠公共权力去推行的社会事务,则属于交叉性事务。

(4)依据社会公共需要界定。社会公共需要是界定社会公共事务范围的根本依据。作为与社会公众整体利益、共同利益相关联的各种活动,社会公共事务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因此,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凡是具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性质的社会事务,属于社会公共事务;凡是不具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性质的社会事务,则属于非社会公共事务。

2.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内部结构

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各个方面的职能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或职能体系,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在具体认识和解析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这一职能体系的内部结构时,学者们观点各异。这些观点大体可归为两类:一是认为社会管理是对除政治统治之外的全部政府职能的概括,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在内;二是把社会管理看成是政府职能中的一个,认为它是与政府职能中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三大职能相并列的一个职能,其依据就是目前我国官方文件中普遍使用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政府职能的提法。我们认为,不管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作广义还是狭义理解,都不能脱离社会公共事务这一特定的范围领域。只不过广义的政府社会管理是对社会所有公共事务的管理,而狭义的政府社会管理只是对社会公共事务中的部分事务所实施的管理而已。因此,对社会公共事务这一特定的范围领域进行划分就成为界定政府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的前提与基本依据。

(1)社会公共事务的“板块”划分。

在中国行政学教科书中,一般按“板块”方式把社会公共事务分为政治事务、经济事务、文化事务和其他社会事务。广义的政府社会管理就是对政治事务、经济事务、文化事务和其他社会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其内部结构可作如下分解:

在政治事务中的行政职责主要包括军事职责、保卫职责和民主职责。这三个方面的职责所起的作用就是维护国家利益,巩固国家政权,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在经济事务中的行政职责主要有统筹规划职责、掌握政策职责、信息引导职责、组织协调职责、提供服务职责和检查监督职责。这六个方面的职责所起的作用就是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事务中的行政职责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制定并负责实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二是指导、监督、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对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四是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健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四个方面的职责所起的作用就是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其他社会事务中的行政职责主要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这六个方面的职责所起的作用就是发展社会事业,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狭义的政府社会管理则是对除政治、经济、文化事务之外的其他社会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其内部结构可分解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2)社会公共事务的外部效应边界划分。

依据公共事务的外部效应边界,社会公共事务可分为全球性公共事务(这类公共事务的影响范围遍及全球)、跨国或跨地区性公共事务(这类公共事务的外部效应溢出国界,其影响波及多个地区)、全国性公共事务(这类公共事务的影响范围面向全国)、国内跨地区性公共事务(这类公共事务的外部效应超出某一地区的范围,可将其细分为省际区域内跨地区公共事务、省区域内跨地区公共事务)及国内地区性公共事务(这类公共事务的外部效应主要局限于某一地区,即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如特区、开发区等)。按此划分,广义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内部结构可作如下分解:

在全球性公共事务中的基本职责包括参与保护和治理全球生态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参与建设和发展世界市场、合作开发利用太空资源、打击国际犯罪集团和国际恐怖组织等。这些职责所起的作用就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营造良性循环的全球环境。

在跨国或跨地区性公共事务中的基本职责包括维护国家或地区间的和平与安全、参与区际江河流域的治理、开展区际经济文化的协调与合作、合作开发利用与保护区际自然资源、调适区际法律冲突等。这些职责所起的作用就是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和平与合作,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区际环境。

在全国性公共事务中,政府的行政职责主要是保障和维持国家安全与稳定,搞好宏观经济调节,提供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安排,协调地区间的发展,负责全国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些职责所起的作用就是促进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和谐,保持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协调运转,促使整个社会规范有序地发展。

在国内跨地区性公共事务中,政府的行政职责具体是开展跨地区经济合作、对跨地区江河流域进行治理、协商跨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组织安排跨地区人口迁徙、合作整治跨地区环境污染等。这些职责所起的作用就是加强国内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促进国内地区间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互惠和共赢。

在国内地区性公共事务中,政府的行政职责主要是制定并落实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市场监管、开展本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治安保卫等。这些职责所起的作用就是引导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按此划分,狭义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内部结构则要剔除政治、经济和文化职责要素,余下的其他职责要素构成其内部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3)社会公共事务的性质划分。

依据公共事务自身的性质,社会公共事务可分为基础性公共事务(即为社会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的事务)、管制性公共事务(即对社会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加以规范、引导和限制的事务)、保障性公共事务(即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事务)、平衡性公共事务(即协调利益关系、消解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促进社会环境和谐的事务)及服务性公共事务(即为社会成员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的事务)。按此划分,广义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内部结构可作如下分解:

在基础性公共事务中,政府的行政职责主要是负责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如公用事业设施、公共工程设施、公共事业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其所起的作用就是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在管制性公共事务中,政府的行政职责主要是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等制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保障国家安全与维护社会治安等。其所起的作用就是使社会的各种活动在规范的框架中进行。

在保障性公共事务中,政府的行政职责主要是负责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对传染性疾病进行防控,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等。这些职责所起的作用就是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

在平衡性公共事务中,政府的行政职责主要是扶贫开发,援助弱势群体,构建和维护政治性、社会性的参政议政组织,从事社会沟通、协商和监督,构建和维护公共伦理道德等。这些职责所起的作用就是协调利益关系、消解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促进社会环境和谐。

在服务性公共事务中,政府的行政职责主要是提供社会和公民所需的信息、商业服务、公共医疗保健服务、劳动力再就业技能培训服务和公共健身娱乐服务等。这些职责所起的作用就是为社会成员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狭义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内部结构则要排除政府在服务性公共事务中的职责和作用。

3.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解析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是指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在管理地方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它反映着地方政府的基本任务和活动方向。依照上述认识和理解,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可从三个层面解析。

(1)基于社会公共事务的“板块”划分的地方政府职责和功能。

广义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包括地方政府在政治事务、经济事务、文化事务和其他社会事务中的职责和功能,分别如下:

在政治事务中的行政职责主要是:打击地方各种犯罪活动,保障本地区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区域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维护和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决策民主化进程,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指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工作;健全法制,维护法制的尊严。其功能和作用是维护和巩固地方国家政权,维护地方正常的政治秩序,维护本地区社会稳定,发展地方民主政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在经济事务中的行政职责主要是:承担统筹规划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作出一定的规划与安排;制定指导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路线、方针和调整各方面关系的政策;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经济信息,指导宏观与微观的经济活动;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推动本地区各经济组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社会各项服务事业,为本地区经济组织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或直接为其提供服务;对本辖区内各种组织的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进行检查和监督。其功能是搞好区域经济调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文化事务中的行政职责主要是:制定与实施地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及规划;负责对地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护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落实有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指导和推进地方文化体制改革;管理和规范本地文化市场,等等。其功能是推动地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满足本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和谐文化,夯实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在其他社会事务中的行政职责主要是:在本地区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及与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地方人口发展规划,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地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规划,落实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推动地方科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等。其功能是为本地居民提供社会保障,保持本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本地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按此划分,狭义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则仅指地方政府在其他社会事务中的职责和功能。这里不再赘述。

(2)基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外部效应边界划分的地方政府职责和功能。

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主要存在于国内地区性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内跨地区性社会公共事务领域之中。广义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可作如下分解:

在国内地区性社会公共事务中其行政职责主要是搞好区域经济协调和市场监管、调节社会矛盾、保障和维持地区安全与稳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供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其功能是促进整个地区社会的安定和谐,保持整个地区社会的协调运转,促使整个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在国内跨地区性社会公共事务中,其行政职责主要是开展跨地区经济合作、对跨地区江河流域进行治理、协商跨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组织安排跨地区人口迁徙、合作整治跨地区环境污染等。其功能是加强国内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协调地区间的发展,促进国内地区间在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互惠和共赢。

按此划分,狭义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不包括其在国内地区性、国内跨地区性社会公共事务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职责和作用。

(3)基于社会公共事务的性质划分的地方政府职责和功能。

广义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包括地方政府在基础性、管制性、保障性、平衡性和服务性公共事务中的职责和功能,分别如下:

在基础性公共事务中的行政职责主要是统筹制定和负责落实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公用事业设施(包括自来水、电力、煤气、公共交通和通信设施等)、公共工程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下水道和防灾设施等)和公共事业设施(包括公共的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设施等)的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和推进地方公共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改革,等等。其功能是为地方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使公共基础设施的规模和承载力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适应。

在管制性公共事务中的行政职责主要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对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健全收入分配、规范社会组织、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制度供给,制定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等。其功能是增强全社会的规则意识,推进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夯实社会和谐的制度基础。

在保障性公共事务中的行政职责主要是负责建立健全与地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并加以监管;对地方传染性疾病进行防控;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等等。其功能是保障地方居民在基本生活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保障人民群众有一个健康安全的基本生活环境。

在平衡性公共事务中的行政职责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负责扶贫投入,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效率;构建和维护公共伦理道德;预防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等。其功能是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各种风险,促进社会和谐。

在服务性公共事务中的行政职责主要是提供公共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劳动力再就业技能培训服务、提供公共健身娱乐服务等;健全政务、办事和信息等公共服务系统;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制。其功能是为地方居民生活、工作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按此划分,狭义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不包括其在服务性公共事务中的职责和作用。

本书所使用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概念介于广义与狭义之间,即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作用领域具有非经济性特征,一般与社会成员具体生活和具体利益具有直接相关性,主要是满足社会成员基本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维护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和提升社会福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