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聚宝门的独特,因而有关它的民间传说也很多:相传这座门是明太祖朱元璋委托当时的金陵巨富沈万山建造的。沈万山慷慨允诺,他设计了四重三层的坚固城垒,并用了当时最好的材料,耗资千万。但是,城门下有72个涌泉海眼,使城门屡次倒塌。沈万山将家中至宝——聚宝盆献出,反扣城下,堵住了海眼,终使城门建成。故而此门名为聚宝门。
南京城当时还有一重外廓,据山靠江,阻原控野,周长达180多华里,皆是利用天然土坡筑成的,计有19座外城门。
以后,南京的内城城门又不断增加,共开辟7座。这样,南京城的内外城门有39座之多,这在我国城市建筑中是罕见的!
泉州:“泉”与“海”的城市
福建泉州有几条马路是很别致的,平整的路面上相隔数十米便有一个三四十厘米直径的圆洞。乍看不知为何物,直到看见居民从中汲水,方知是一口井,泉州之所以被称为“泉”州,大概是由此而来。
从宗教文化看,泉州却又像是汇集百川的“海”,古代的各种宗教几乎都能在泉州找到唐、宋、元三代的遗迹。三倍于人高的老子石雕像,至今仍端坐在一座道观的后山;两座浮屠古塔,也仍矗立在开元寺前院的两侧。
除我国传统的道教遗迹和中国化了的佛教遗迹外,泉州还能看到各种外来宗教的遗迹。伊斯兰教圣墓墓地埋葬的,是穆罕默德的两位弟子,他们于唐代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死于泉州。
泉州发现的古代石刻中,有不少是属于印度教的,有神像、人像、兽像、半鸟半兽像等等,姿态各异,却都表现出对湿婆神的崇拜。
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当时称景教,泉州发现的石刻中,刻有十字架和叙利亚文碑文的,便是景教教徒的墓碑。十字架均置于莲花座上,这和西安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采用佛教语汇表达基督教教义一样,是当时基督教中国化的一种尝试。而十字架两侧的两个天使,穿的是唐代服装,翅膀则变成了两根飘带。由此又可以联想到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可能均为中国化了的基督教的天使。
元代由天王教圣方济各会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当时称也里可温,意为“有福之人”。泉州发现的刻有古拉丁文、蒙文或汉文的墓碑均属也里可温教徒。天使的形象与景教教徒墓碑同,十字架下的莲花座却换成了卷云座,可能意在有别于佛教。有一块墓碑是泉州也里可温王教、意大利人安德肋·贝鲁亚(1326)的。设有主教,可见当时泉州也里可温教之盛。
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融合了佛教、基督教、妖教而创立的一种宗教,竟也在泉州留下了石刻遗迹。元代的浮雕摩尼佛像和一些墓碑上的图案,杂糅了火焰、光芒、华盖、幡幢、十架、莲花等多种宗教的象征。由此可以想象,古代侨居于泉州的来自欧亚各地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人,当以万计。说“泉”州又是一个“海”的城市,也正是因为以汉民族为主的泉州人民具有一种兼容并蓄的精神,颇似大海的胸怀。
鬼城丰都
四川东部的长江之滨,有一座风光旖旎、小巧玲珑的古城——丰都。相传,那里曾是“鬼”的国土,“阴曹地府”的所在地。普天下人死后,魂灵都必须去那里报到,接受“阴府”的发落,安排“来世”。虔诚的人们,生前要买好一种叫“路引”的“护照”,据说人死时焚烧,出魂手持“路引”,便可顺利进行入“鬼国”——丰都。
“路引”,是一张长3尺、宽2尺,用黄裱纸印制而成的纸据。除印有“为丰都天子阎罗大帝发给路引事”等文字外,还盖有“阴司”、“城隍”、“丰都县府”三颗方形大印。顶端,阎罗大帝画像正襟危坐,目视前方,为迷途出魂指引去“鬼国”的道路。据传,“路引”起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丞相魏徵斩泾河老龙,唐王受牵连被控告传入阴司,问明原因后放还人间。
临行,阴王发给“路引”,委托他携回转发给普天下善良、忠厚的人,为其死后指引道路,并且免受地狱之苦。就这样,“路引”便一代代相传下来,如圣物一般深深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鬼城”真正命名为“丰都”是在隋文帝九年。据传,该年初夏,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中国之后,率众从长安出发,巡游全国名山大川。他抵达这里,见平都山(今名山)耸立城北,直插云天,满山松柏,遮天蔽日,悬崖绝壁,隐奇匿秀;又见大江之中,有一沙洲峙立,风景如画,作物丰腴,远方渔歌悠荡,白帆点点。文帝顿觉心旷神怡,即欣然将此洲命名为“丰稳坝”。同时,取丰稳坝一“丰”字与平都山的“都”字,将此县命名为“丰都县”。
丰都成为“鬼国”,名山成为“鬼国京城”(总称“鬼城”),始于南宋,到了明代中叶,吴承恩的《西游记》写了唐太宗入冥狱的故事以后,“鬼城”
之说即为世所公认了。
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历代相继在名山和丰都城建造起许多寺观庙宇,计达75座之多,塑造了数以千计的道、佛、儒各家神像,或慈善,或狰狞,或怪异,或丑恶,千姿百态,维妙维肖。凡人间的诉讼、法庭、监狱、酷刑等,应有尽有,构成一套完整的幻想的“阴间政府”的专政机构。名山便成为观宇的主要集中地,号称“鬼国京城”——幽都。同时,历代有一批批文人,也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虚构夸张的才能;再加上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刻意渲染,更加深了“鬼城”的色彩。
武冈城墙盖天下
湖南武冈,旧有外内两道城墙,外城大都以土垒修筑,而内城则是一道用轻者数百斤,重者逾吨的青石砌成的城墙,城墙高7米,顶宽25米,方圆长达6公里,城区分为小王城、大皇城、外城3座小城。若登高一览,只见巨环般的城墙将3城紧紧连在一起,形成城外有城,城中又有城的壮观景象。
据《武冈州志》记载,武冈城墙始建于宋代。到了明代,城墙俱毁,“仅余垣垒,明洪武初,吴良相地度宜,因垒增筑,周七百四十六丈,高二丈,广八尺,上竖战楼七百六十四间,崇以雉堞,环以濠堑,沿城军铺四十有三,东西南北各有城墙”。封为岷王的朱梗迁来武冈,就住在这里,因他是皇亲,故人们称这城为皇城。嘉靖二十九年(1551),朱梗第六世孙康王誉荣遂于城东北高处建小城一座居住,人们称为小王城。隆庆元年(1567)秋,武冈知州蒋时谟又在皇城南面新筑一城,称为外城,一地三城,自此形成。外城东西城墙下建有两道水汀,引渠水蜿蜒流过城内,再穿城而出,一城一水,一雄奇,一秀丽,增添了城区景观。
武冈城墙不但式样雄奇,而且在军事上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南明时,桂王永历帝朱由榔占据武冈,在这里设立小朝廷,利用坚固的城墙,抵御清军达6年之久,咸丰九年(1859)4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进军湖南时,遣部将赖裕新攻取武冈,围城7日,死伤数千人,终未能克。第二年10月,朱衣点率太平军再度围城7日,轮番攻杀,亦未能跨上城头一步。当时,有人撰文说,武冈“石城天造,不克攻”,自此,“天下传其式,图之”。
民间亦有“武冈城墙盖天下”的民谚流传。
平遥古城和明清街道
平遥,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地处晋中盆地、汾河之滨,同蒲路由此经过。相传最初它是帝尧的封地,后称为中都。平遥开始筑城是在2700多年前的周宣王时代。如今保留下来的古城是明洪武3年(1370)重筑,也已有600余年。
这座古城周长6公里,墙身高10米,外部都是用特制的城砖所修成。
墙顶开阔舒展,可以6马并行。最具特色的是,外墙每隔一段距离筑有堞楼一座,称之马面。楼之上部设有箭孔和望孔,既可防身作战,又可了望远方;下部堆积军械、粮草或供士兵休息。环周共有堞楼71座,另有垛口3000个,距离匀称,高度整齐,显示了古代城池建筑艺术和军事设施的高超。
传说这3000个垛口象征着孔子的3000门弟子;71个堞楼象征着71位贤人。本应72位贤人,据说因子贡凶残,孔子厌恶他,因此,平遥城顶没有他的位置。这些民间传说,当然不能取代平遥城的建筑的独特风格。
我国目前仅存的带城墙的4座古城,除平遥外,一是西安,一是荆州,一是辽宁的兴城,但有的已很不完整,有的规模较小,独有平遥古城仍然保存了它原来的完整风貌。
平遥不仅保留了这独具一格的古城墙,而且它的街道和民间建筑基本上也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形式。走进平遥城给人的感觉是,古色古香,十分规整。几条主要街道仍铺着当年整齐的青色条石。城内布局十分严谨,“主”
字形的街道,分作4大街、8小街、72条“蛐蜒巷”,互相交错,贯通全城。
城中心跨街矗立着高达25米的三层重檐歇山“市楼”,琉璃瓦顶,秀挺玲珑。登楼远眺,古城繁华景象尽收眼底。
平遥在清代中叶以后,是我国金融业(当时称作“钱庄”或“票号”)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当时一些经营金融业的富商在平遥城内建造了不少十分讲究的深宅大院,商号店铺,建于咸丰年间的日升昌票号,当时专营钱钞汇兑业务,曾有汇通天下之称,在全国10几个省都设有分庄,以至与美国纽约、旧金山等地都有业务往来。这个在山西金融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商家,在城内建造的铺面房占地千余平方米,三进院落,十分排场,如今虽已百年以上,仍坚固如初。平遥城内的民间宅院,大部分是砖木结构,饰以木雕装饰,油漆彩画,院落开阔,并有古树花坛。很能代表北方庭院建筑的特色。
如今这些宅院大部分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中国最大现代化地下城
几年前,一座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交通集散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地下城”,在沈阳建成,这座总建筑面积超过45000平方米的“地下城”,据称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设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下城”。
“地下城”位于沈阳市中心,紧邻沈阳新北客站。“地下城”设有28处出入口,与地面相通,从而形成一处四通八达、上下一体的“地下闹市区”。
这座呈“T”字形的“地下城”,建有商场、舞厅、影院、茶馆及大型地下停车场等。配备功能先进、设施齐全的管理体系。配有双套的供风、供水、供电体系。
此外汉口新车站地下商业城已建成,可与媲美。
香港“宋城”
在现代化高楼鳞次栉比的香港九龙,1979年出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宋城”,它是仿照北宋首都汴京闹市的样式建造的。“宋城”以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生动、形象、具体地重现了当时汴京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的生活情形。它现在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宋城”面积不大,仅56000平方米,但它布局精巧合理,建筑玲珑雅致,堪称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杰作。城的入口处是一座雄伟的大城门,在很远的地方就能望见绣有“宋城”字样的大旗飘扬城头。游客买了门票,可得到十张别致的木版印刻的“大宋通行宝钞”。这种宋代宝钞仅限于“宋城”内使用,一张宝钞可买到一杯茶,或者一炷香。入得城来,从城门一侧拾级登上城楼,但见雕梁画栋,红灯高挂,站立城头,眼望城内古雅景物,使人油然而生思古之幽情。城楼内陈列着24种中国古代兵器,旁立“帅”旗一杆,上面绣着一个斗大的“杨”字,游客自然会想到骁勇善战,精忠报国,但却屡遭奸臣陷害的“杨家将”。
城内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延伸而去。过了木拱桥,有一家富丽堂皇的二层楼饭庄,店牌上书有“丰乐楼”三字。这里供应的酒菜、点心,均按宋代食谱烹制而成,独具风味,店内掌勺的、跑堂的、算账的,概以宋代服饰打扮。河两岸,店铺林立,有现做现卖的麻饼铺,扯着酒帘的酒寮,人声喧哗的茶馆,替人“看命决疑”的命馆,以及金银铺、布庄、药店、香店等。
沿街还有不少设摊的小贩在叫卖。这些店铺不仅名号古雅,一应服务人员皆按不同人物的身份,穿戴各式宋代衣冠。大街上行人熙来攘往,街中央立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两边各有一对仪态威武的石狮子。离牌楼不远处,有一座二郎神庙,庙内香火极盛,游客用二张“大宋通行宝钞”,即可就地拜神求签。
城的尽头,与城门相对处,是一座玲珑剔透、华丽幽雅的宅第,取名“大富之家”,它是仿照当时汴京名门达官“赵太丞”家后院建造的。这里的楼阁亭苑,错落有致,均饰有精雕细琢的花纹图案,有些室内还陈设有古董及字画。庭园叠石为山,引水为池,曲径迂回,林木葱郁,信步其间,情趣盎然。在“大富之家”的西南隅,高耸着一座五层古塔,为“宋城”增添了浓厚的古城色彩。
为了让游客能更好地领略宋代古都风貌,“宋城”悉心安排了许多富有宋代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和娱乐节目。小河边有一戏台,专门上演宋代着名歌舞剧。曲终舞罢,艺人们便划起小木船,锾缓驶离而去,垫着蒲团坐在“丰乐楼”的台阶上,可以观看各种杂耍,有耍刀枪棍棒的,耍水流星的,耍猴戏的,踢碗的,叠罗汉的等等。艺人们的精彩表演常激起阵阵喝彩声。
最受人欢迎的要算是“包公出巡”、“宋代迎亲”等节目了,那逼真的场面,酷肖的表演,真是妙不可言,游客常为之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此外,“宋城”地下尚有十座蜡像馆,馆内陈列着70多个中国历代帝王和名人蜡像,其大小与真人一样,形态栩栩如生,令人难辨真伪。
保存最完整的古县衙
在河南省内乡县,保存着目前中国唯-最完整的一座古县衙。这座县衙是严格按照清代县衙的规制修建的,呈八字形,主体建筑由南而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有大门、仪门、大堂、衙皂房、重光门、二堂、东西厢、迎宾厅堂、三堂等。中轴线两侧有县丞院、巡捕局、寅宾馆、金银库、六部房、军械库、监狱、马神庙等建筑,不下百余间。
据记载,这座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204),历经元、明、清三代。
600年间,屡建屡毁,现在保存下来的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官居正五品知县章炳焘经手重建的,原占地27000平方米。
这座县衙不但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建筑群,还保存有不少县衙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年代最早的是一张元代长条案桌,宽约60厘米,长约3米,其中一条腿的内侧有“天历三年”(1330)字样,距今已有659年了。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知县易三才等立于公署大门的“三院禁约”
碑,有9尺长,上刻四条禁约。其中有一条:砍一棵树砍一颗人头,说明在明代就重视保护森林。
令人惊讶的是,这里还珍藏着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彩色画像珍品。其中的慈禧画像,与北京颐和园收藏的慈禧画像基本一样。据说这样的画像在全国已很难找到了。此外,还有清咸丰皇帝的圣旨,关押重犯用过的脚镣,对女犯施刑用的打手凳,以及县衙们使用过的生活用品等物。
嘎仙洞:鲜卑祖庙
古鲜卑人的祖庙位于何处?当考古工作者在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西北10公里处的嘎仙洞石壁拂去1500多年历史和大自然蒙上的尘埃之后,201字的隶书《祝文》难以置信地出现了!在铁证《祝文》面前人们不禁感到惊讶:“古鲜卑人的祖庙原来是一个深100米、高20多米、宽40米,可容3000多人的大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