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旅游
45858300000009

第9章 中国风景名胜(7)

山东渤海长岛县位于庙岛群岛和蓬莱县之间。这是黄海、渤海交界处,常出现蜃景。1985年7月26日下午5点30分,蜃景出现,海面上出现一座“大岛”。大岛南北走向,长约25公里,最高处约180米,全岛呈涤暗色,周围有淡雾如纱。岛右侧是居民区,高楼林立,公路纵横,小车、自行车往来如梭;岛左侧是工业区,厂房密布,烟囱林立,高压线成网。1个小时后,蜃景消失。据目击者推测,蜃景可能是烟台市、威海市市容的映射。

河北北戴河东联峰山位于北戴河避暑地中心,南濒渤海。据史载,这儿也常出现蜃景,有时是城市阵容,有时是长岛青山。蜃景皆虚无缥缈,状若仙影,当地人称之为“联峰海市”。

山东蓬莱县蓬莱阁位于蓬莱县海边丹崖山上,面对渤海。蓬莱阁是我国着名的蜃景观测地,历代文人墨客都有记载。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楼、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苏东坡的《海市诗》,则成为千古绝唱。近年来这儿最壮观的蜃景是1981年农历七月七日所出现的一次海市蜃楼,前后长达40多分钟,为历史上所罕见。

浙江东海普陀山据史料记载,海天佛国普陀山,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海市蜃楼。1916年8月25日孙中山视察普陀山时在佛顶山慧济寺前,看到了蔚为壮观的海市蜃楼,只见不远处一幢绚丽多彩的牌楼矗立在空中,牌楼正中有一飞转的火轮。此景持续了约3分钟。1985年7月新加坡佛教代表团在于步沙海滩上看到了海面极为壮观的海市蜃楼奇景,僧侣们连忙跪下叩拜致意。

“桃花源”原型在哪里

据学者考证,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不在湖南武陵地区的桃源县,而在陶渊明故居附近的江西庐山西南部的康王谷。

康王谷原名楚玉谷,也称桃花源。谷中遍长野生的樱花,并有溪流、田畴和屋舍,其地理环境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几乎一模一样。宋《南康军图经·记游集》记载,秦灭楚时,楚怀王之子避难谷中,隐居不出。传说他因防秦搜捕,改姓为康。后人便称其所居之谷为“康王谷”。对照《桃花源记》中的“避秦乱”、“遂与外人间隔”等句,是很吻合的。康王谷的位置就在陶渊明的家乡附近,而且位于他的第二和第三个住所之间。陶渊明来往于住所之间,或游温泉、庐山东麓一带,康王谷口都是必经之地。陶渊明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后来归隐也在这里。由此推断陶渊明把康王谷作为“桃花源”的原型,加以艺术创造,写下《桃花源记》这一传世之作,是完全可信的。

另有人考证,《桃花源记》所记述的“桃花源”在武陵一带而不在庐山的康王谷。

苏州园林艺术

几乎无所谓淡、旺季之分,中外旅游者每日涌向苏州。虎丘一片小小的千人石,人多时,竟达三四万!纵然是鱼贯而过,也还是人潮浪涌,去感受,感受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气氛;去品味,品味其中的艺术境界。

说起苏州园林的特征,大约有三:一是其历史悠久延续时间长,绵绵不断。不要说春秋时代的吴王馆姓宫,东晋时的顾辟疆园,五代时广陵王的金谷园,宋时苏子美的沧浪亭,即使是明、清以来的狮子林、拙政园及近世的耦园、曲园、怡园等,也都有其明晰的历史。岁月流逝、沧桑经历,均足以使游客凭吊今古,感慨人生。如果了解得更具体一些,就可以想象其时、其地、其人、其事,音容笑貌,人物风流……那游客也就会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之感,把自己也融化在历史的文化长河中了。二是其艺术的高超与独特。园林是园艺、建筑、绘画的综合艺术。其风格的形成,除创造者的艺术才思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外,还与自然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杜荀鹤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又道: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市外船……”这都很形象地说出了苏州的特征。苏州有山有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地肥腴,给建造园林提供非常有利的物质条件。有水易于引水营造池沼,有山易于取石,且有名贵的太湖石,土地、气候易于花木生长,四季易于选景、易于莳花,春夏秋冬都有变化不同的景可看,花可赏。人文荟萃,代有造园名家,由宋代主管花石纲的朱面力,到元代倪瓒、明代文徵明、清代前期张南垣、戈裕良等历代经营,形成了由堆石、引水、建亭、置谢、畦花、艺树等一整套能代表高深江南文化的苏州园林艺术风格。三是苏州园林,按中国古典园林宫廷、寺庙、第宅三大类分之,大多是属于私人第宅园林的,大多和住宅是连在一起的。

世界各地的中国园林

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北翼,竣工于1980年4月。此园是以苏州“网师园”为蓝本而建造的,占地仅400平方米。因以明代建筑风格为基调,故名为“明轩”。

芳华园1983年建成于慕尼黑市,面积仅540平方米。园中以一泓清碧的池水为中心。四周围以假山,间列亭榭廊舫,配有老树修竹,布局参差自然。

燕秀园1984年建于英国利物浦的黑赛河畔,占地共920平方米。“燕秀,题名喻其风格具有我国宫廷园林的神韵。园中的建筑是仿照北京北海公园静心斋建造的。

逸园由加拿大华裔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于1986年建造的。它坐落在温哥华市唐人街西端,占地1430平方米。逸园集纳苏州名园的精华,采用山池居中,建筑环绕的格局。

谊园1988年初,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达令港畔落成,占地1万平方米。

总体布局共分6个大景区:门庭导引区、主景区、竹林小院区、山涧瀑布区、山林野趣区、楼台水庭区。

春华园1989年竣工,建于德国法兰克福市区,占地4000平方米。园名“春华”,取喻欣欣向荣。

万园之园

位于北京西郊的皇帝园林,集中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精华,规模宏大,风景秀丽,建筑雄伟,陈设富丽,驰名中外,被誉为“世界奇观”,誉为“万园之园”。始建于康熙年间,于1709年正式动工,中经雍正、乾隆、道光三世的不断扩建而成。占地五千余亩、周长20华里。集中了中外建筑艺术之大成。园内珍藏无数的珍宝和文物。法国作家雨果曾说:“把法国各大教堂的宝藏集拢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所庞大、辉煌的博物馆的”。可惜,这座万园之园毁于英法国侵略者之手。

园林溯源

我国最早兴建园林始于商殷。其最初形式曰“囿”。西周时,文王建灵囿,方圆七十里,其间草木丰茂,鸟兽繁衍,可谓我国最早的畋猎园。商周不只建园囿,而且筑台掘沼。如商纣王的鹿台,周的灵台,既是观天文、察四时的建筑,也是登高嘹望风景的地方,有的台上还营造台榭。距今2000余年历史的河北省邯郸市内的武灵台上,便有“天桥雪洞”、“花苑庄阁”诸景,是赵武灵王阅兵享乐的古丛台。《诗经》日“王在灵沼,于牛刃鱼跃”。灵沼实际上是我国囿苑中最古朴的“观鱼池”。

从囿苑发展到秦汉时代的官苑,到明清以风景为骨干的山水园——我国园林艺术达到了最高峰。特别是自雍正、乾隆至嘉庆,经150余年的经营,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座规模最大、造园艺术最高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我国便以“世界园林之母”的盛誉,蜚声于世界园林之中。

中国古代园林

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朵奇花。现在散存于全国各地的古典园林尚不在少,因而引起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依据园林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园林的艺术风格等等,而有不同的分类法。下面略述三种分类:

第一种分类:

1.皇家园林:这是帝王们为了享乐,集中各地建筑中的精华和优秀设计师、优质材料专为自己营建的园林。特别是开阔广大、富丽堂皇,且往往利用真山真水。现存着名的有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等。

2.私家园林:由于权贵、地主、富商的富有,他们兼并土地,为着享乐,也兴起了建造苑囿的风气。私家园林在北方以北京为中心,如恭王府、可园等,南方以苏州、南京、杭州、扬州一带为多,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私家园林一般面积不大,小的仅一亩半亩,中等的十来亩,大的几十亩。尽管面积不大,但园林建筑家们却在这有限的空间内安排得有山有水、曲折迂回、景物多变、以小见大。

第二种分类:

1.南方类型:又称扬子江类型,多集中于南京、无锡、苏州、扬州、杭州,以苏州为代表,以私家为主。

2.北方类型:又称黄河类型,主要集中于长安(西安)、洛阳、汴梁(开封)、北京等,以北京为代表,多是皇家建造。

3.岭南类型:又称珠江类型,集中于潮汕、广州。其特点是兼有北方、南方类型的特色,如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等,有的还吸收了外国造园的手法。

第三种分法是寺院园林、风景名胜区的园林、官僚地主的宅园、皇家系统的园林。

我国古典园林之最

我国被人称为世界园艺之母,特别是古典园林数目之多,规模之大,建造技术之奇特,风景之优美,是举世闻名的。

皇家官苑最多的地方——北京。北京在历史上曾是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畅春园都是清代建造的皇家宫苑。

私家园林最有名气的地方——苏州。私家园林汇萃于江南,而江苏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最大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河北省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总面积比颐和园大1倍,比北海公园大8倍。园内原有楼台廊庭、桥亭轩树、寺观塔碣等各类建筑120余组(座)。整个山庄是我国地貌环境的缩影,真是“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

最古老的皇家园林——首都北海公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整个公园占地1071亩,其中水域面积883亩,琼华岛位于水面南部,楼、殿、亭、阁,依山傍水,参差错落,游廊曲折,风景秀丽。建成至今已有800多年。

最大的假山——景山。北京景山公园审的景山是一座聚土叠石、五峰连缀的园林上山,中峰高43米,四周有路可以登升。五座山峰,峰峰有亭,都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所建。其中以中峰的万春亭最大,站在这里,可以俯视北京全城壮丽景色。

最长的彩画长廊——颐和园长廊。北京颐和园里傍依昆明湖的长廊,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这座廊总长为728米。中间每隔10米便有一座亭、阁、轩、舫。长廊每根梁枋都绘有彩画,总数近2万幅。内容有西湖风景、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

豫园的来历

豫园,是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原是明代官僚地主潘恩、潘允端的私人花园,始建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万历五年(1577)潘允端解职回乡后加速建造,屈指算来,豫园建园已有400余年。

取名豫园,是因为“豫”与“愉”两字相通。据潘允端说,建造此园,是为了“愉悦老亲”,供其父享用。他因而博得了一个大孝子的美名。其实,潘恩于万历十年已去世,供潘恩享用的乐寿堂尚未造好,潘恩自然也没有福气“愉悦”了。

豫园的主要建筑有乐寿堂、玉华堂等,堂馆轩榭,亭台楼阁,多达30余所,建造都十分讲究。园林布局虚实相映,曲折有法,奇峰异石,参差其间。与仰山堂隔池相望的大假山,用武康黄石叠成,堆砌得犹如天造地设,巧夺天工,系出自江南着名叠山家上海人张南阳之手。明中叶后,江南修建园林的风气很盛,豫园是其中的佼佼者。明清之际的叶梦珠称之为“建第规模甲于海上”,范濂赞之为江南土木的一大奇迹,确实名不虚传。

玉华堂前的石峰——玉玲珑,是豫园古迹中的古迹。与潘允端同时代的明代着名文学家王世贞在其撰写的颂扬豫园的文中指出,此石系移自乌泥泾朱尚书园,为隋唐时代之物。据清人记载,玉玲珑后移到浦东三林塘储昱的南园,因储女嫁给潘允端胞弟潘允亮,便将此石归赠潘家。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特别加以珍视。

民间传说,潘允端造豫园时,他母亲曾说,很想看看北京的皇宫是什么样子,于是潘允端便将豫园造得像皇宫里的御花园一样,还筑了龙墙,有人向皇帝告发,潘允端得讯后,一夜间在园内大厅里塑起城隍像,撤去后墙,与城隍庙沟通。当朝廷派人来查询时,以庙墙为对,始免于难。人们往往将这段传说当作信史。其实此说并无历史依据。潘允端的母亲曹氏,在万历初年建筑豫园时已去世。更重要的是,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民间擅自在建筑物上装饰是要冒灭族之祸的。退一步说,即使是被视若神明的上海城隍爷,也没有资格享用,潘允端也决不会去冒这个风险,豫园的龙墙迟至清末以后才建造,并非明代建造。

豫园建成后,潘允端常在园内设宴演戏,宾客满堂,甚至食客、僧道、相士以至妓女无所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