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苏威火山爆发:世界上最著名的灾难之一
维苏威火山是意大利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一,它位于意大利亚平宁半岛西南角的坎佩尼亚地区。要是从那不勒斯港湾望过去,美丽的地中海与雄壮的维苏威火山交相辉映,形成了绝佳的美景。
自古以来,人们都争相去那个地方居住,更把城市建在最靠近火山的地方,因为那里从来都不会缺少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它也是毁灭和死亡的伴侣。从罗马时期以来,维苏威火山已经喷发过很多次了。特别是公元79年的那次大爆发,更是把当时坐落在它身侧的繁华之都——庞贝从地球上涂抹掉了。当千百年之后,庞贝古城再次被人们发现,它的盛名横扫了整个世界,因为它是这个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遗址。
维苏威,这座从未被驯服过的火山,到底具有怎样的神奇威力,让上天都无法约束它?就让我们带着迷恋和敬畏,一起踏上前往维苏威的路程吧……
即将来临的不幸。
古老的维苏威火山是一座截顶的锥状火山。千万年来,它不断地喷发。人们从海湾望去,总能看见轻薄的云烟萦绕在山间,漂浮在蓝天中。不过,维苏威火山每次喷发的时间都较短,也不剧烈,对周围的人们也没有产生什么危害性。长年累积的火山灰,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对于人们的耕作、施肥有很大的帮助,所以维苏威火山的周围都变成了森林茂密的富庶之地,而火山山脚下的赫库兰尼姆和庞贝两座城市也变得越来越繁荣。
虽然自1994年以来,维苏威火山并没有喷发过,但平时维苏威的岩壁石缝中,时不时冒出许多青烟。据科学家介绍,这种青烟中有一种类似硫磺的味道,如果这种味道不断地加重,那么维苏威火山可能就会再次爆发。假如,维苏威火山再爆发一次,那么现在的那不勒斯海港是不是就会像当年的庞贝城一样,被浓烈的岩浆所吞噬?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公元79年,去看看当时庞贝城究竟是怎样覆灭的!
繁华的庞贝城坐落于维苏威火山的西南方,这是古罗马帝国与世界各地贸易往来的重要城镇之一。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天都会充满商贾的身影和交易的声音。而且,天气晴朗的气候,肥沃营养的泥土,可以让人们在这里种上成排的葡萄和油橄榄,还有大量的谷物、蔬菜、无花果和迷迭香。
公元79年8月24日,日子就像往常一样,商人们做着生意,在城中与人到处交易;格斗士们昂首阔步地走向格斗场,引起了群众们的欢呼。这时,庞贝城发生了轻微的震动,但没过一会儿就停了。生活在庞贝城里的人们不会在意这点小动静,因为久居于此的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震动。可是,那天过后,他们永远都不会再有机会享受这么惬意的生活了。
维苏威火山是生命的活源,但它也能带来死亡和毁灭。当时维苏威火山地底深处的岩浆正在逐渐从地壳中溢出来,被厚厚的岩石堵在了火山口。就这样,岩浆不断地增加,火山的爆发力也越来越强。庞贝城中的地表不断地隆起,地震也开始频频出现,危机正在蓄势待发。
过了几个小时后,维苏威火山的一声“怒吼”终于爆发,大量的岩浆向山下的庞贝城涌去;而从山口喷出的火红色的砾石被冲上了7000米的高空,到处飞溅;然后灼热的火山碎屑像暴雨一般,从天而降,向着庞贝城倾泄而来。那一刻,庞贝城里的人都被吓坏了,他们从未见过朝夕相伴的维苏威火山会变得这样恐怖。他们发出恐怖的叫声,一个个往城外逃去。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由于维苏威火山“酝酿”了很久,所以在爆发的时候,滚烫的岩浆流动得很快,瞬息之间就将庞贝城紧紧地围住,然后长驱直入涌进城中的每一个角落。有的人继续逃命,有的人躲在角落里祈求上天保佑,可这都是于事无补的,大自然的破坏力谁也抵抗不了。
就这样,曾经极度繁华的庞贝城,在火山爆发的十八个小时后,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
小普林尼的记载。
公元79年8月24日,庞贝城正遭受着地域岩浆的煎熬,而远处海边上的一个人,将整座城市毁灭看在了眼里,并随后记录了下来。他就是小普林尼,罗马长老院的长老之一,也是一位作家。在他给塔西佗的信中,详细地描述了他的叔叔和导师是怎样在维苏威火山爆发时丧生的。
小普林尼在信中这样写道:
“8月24号那天,我们都在麦西侬,我叔叔舰队驻扎的地方。大概在下午2点或是3点的时候,我妈妈忽然看到一股不寻常的云,她叫我叔叔一起来看……这云是从一座不知名的山上升起的,现在我才知道它叫维苏威。我现在也不好描述那朵云的样子,看起来就像是一棵石松。这朵云直冲天际,然后又分出许多枝杈来。我觉得那朵云彩是忽然爆炸产生的,在上升的时候因为没有冲力了,就四散开来。这些云柱有些是白色的,有些是黑色的,中间夹杂着一些灰和石块。这朵云彩让身为科学家的叔叔想要就近观察……他一直朝着那朵可怕的黑云驶去。”
“大片大片的灰开始落在船上,而且越接近云就越黑。里面夹杂着浮灰和着火的石块。这时大海开始退潮。而且不断有石块从天而降……维苏威山一直在喷火,这些火焰是如此光亮,在黑暗中显得异常扎眼……整座山都在剧烈地颤抖,一些地方开始坍塌。此时,外面不断有石块和灰降下,有些甚至还冒着火星……这时,忽然一股刺鼻的硫磺味飘了过来,这股硫磺气体看上去就像火焰一样。在两名奴隶的搀扶下,叔叔站了起来,但又倒下了。我现在才明白,可能是他吸入了过量的灰尘,因为他毕竟老了。2天后,太阳出来了,人们找到了叔叔的尸体,尸体完好无损,看上去就像是在睡觉。同时,我和母亲在麦西侬也是无能为力。你一直在问我有关我叔叔死亡的事情,我敢保证,我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是清清楚楚印在我的脑海里……”
通过小普林尼的信件,我们能很清楚地知道,维苏威火山在爆发的时候,所产生的破坏力是无人能敌的。正是因为有这些信件,让后来的学者们知道,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地区曾经有一座繁华的庞贝城,只是具体遗址在哪里,却始终是个谜。
庞贝城重现世间。
一千多年过去了,庞贝古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可始终有人在继续寻找着庞贝。可是,仅仅是史书和传说中才有的庞贝城,那一年真的是因维苏威火山的爆发而毁灭的吗?还是庞贝城本就只是一个传说?终于,在18世纪的某一天,世人得到了答案。
公元1748年的春天,一个农民在挖地的时候,锄头不小心陷入了泥里,拔不出来。于是,他找来帮手,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将所有的泥土和石块扒开。只见锄头陷在了一个金属柜子里,当他们打开金属柜子的时候,发现里面全是一堆废旧的金银首饰和古钱币。后来,消息传开了,引来了许多考古学家。
可是,考古挖掘工作无故被搁浅了。直到1876年,许多专家向意大利政府提议组织考古队伍进行大规模的挖掘。经过了好几代人的挖掘,庞贝城终于重见天日。昔日的竞技场、酒馆、民居、街道、壁画、神殿依旧保持得很完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形石像,他们可都是当年被岩浆烧死的活人,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遗像”。由于滚烫的岩浆冷却后,会变成一种密封性很好的石岩,这种石岩将人的肉体紧紧地包裹着。虽然人的身体、内脏都在慢慢地腐烂,但是这种石岩还是完好地保存了人的形状。
庞贝古城的磅礴气势让人感到震撼。虽然还有一大部分没有挖掘出来,但从已挖掘出的遗址可以看出庞贝城昔日的繁华和热闹。当年突发的灭顶之灾,让庞贝城的所有生命倏然终止,但它在被毁灭的那一刻,也同时被永远地凝固了。它的完好无缺,真实地保留着灾难来临时庞贝人的生活状态。
如果说没有任何东西能永恒,那么,庞贝城就是一个意外……
(2)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死火山”的复活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火山爆发事件发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以来,全球已有十余次破坏强、范围广、伤亡多的火山爆发事件发生,在全世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位于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的喀拉喀托火山,从十六世纪开始,就安静地沉睡着,从未有任何异样。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人们都以为,喀拉喀托火山已经不会再爆发了。直到1883年的5月,喀拉喀托火山开始苏醒。两百多年的沉睡,让它怀念世间的疮痍,它想再次为这个世间带来一种末日的美丽。于是,它开始蓄势以待,慢慢将自己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只需要一击,就可以让世界变得像地狱一般。
为什么喀拉喀托火山在两百年后会苏醒?喀拉喀托火山的苏醒,究竟会对东南亚或者全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行走世界,寻找那些灾难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巽他海峡看看吧……
“死火山”的苏醒。
1680年,喀拉喀托火山经历了它的最后一次喷发,然后它就开始慢慢地睡去。当然,这仅仅是当地居民自以为是的想法而已。谁会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谁会知道喀拉喀托火山还会不会喷发?一切的答案,只能用时间来证明。
不知不觉,就过了两百余年,十八世纪晚期的喀拉喀托火山依旧沉睡在巽他海峡之中。可是,安逸的生活,让人们忘记了喀拉喀托的存在,它就像一个破败不堪的旧船,被世人遗忘在大海的尽头。于是,喀拉喀托火山不再沉默,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人们不敢将它遗忘。
1883年5月20日,喀拉喀托火山在沉睡了203年后,早已熄灭的燃烧之火再现人间。那一天,喀拉喀托的火山锥苏醒了,开始第一次咆哮,火山口冒出的火山灰云在天际中散开,笼罩着整个巽他海峡。来往的船只久经风雨,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他们对于这种景象,只会不屑一顾。一次中等程度的喷发没什么好害怕的,再说巽他海峡上的群岛也少有人住,即使火山爆发了,也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几天之后,正如人们猜想的一样,喀拉喀托火山没有了任何动静。这种两百多年没有喷发过的火山,看来也老了。可是,到了1833年的6月19日,喀拉喀托火山再度活跃了起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黑色的烟云在巽他海峡上空弥漫了两个月之久,太阳也隐没在无边的黑岚之后,就像恶魔撒旦降临人间的前兆,让人感受恐惧。
到8月26日,喀拉喀托火山变成了阵发性喷发,它再也不能承载这股蓄势已久的力量了。当天下午1点,喀拉喀托火山开始了一连串特别强烈的爆炸行动,火山灰的黑云立即窜上空中,使得黑色的云岚慢慢扩大,而火红色砾石也从火山口蹦出,向四周袭去。
经过一天的折腾,8月27日的上午10点,喀拉喀托火山的喷发达到了最剧烈的程度,巨大爆炸声接二连三响彻东南亚的天空。巨大的声响跨过了印度洋、飘过了太平洋,就连远在非洲的毛里求斯和3500千米以外的澳大利亚,也能感受到喀拉喀托火山的怒吼。而且,由于喀拉喀托火山爆炸的强度剧烈,导致喀拉喀托岛的岛基破裂,在海底形成了一条宽长的裂缝,大量的海水肆意地涌进裂缝,与炽热的岩浆相遇,产生一阵阵的水蒸气。当火山内部的水蒸气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整座喀拉喀托火山就像一个在充气的气球,只要不断充气,就会“嘭”的一声,爆炸开来。不久之后,整座小岛也无法抗拒巨大的压力,终于产生了最大的一次爆炸,把喀拉喀托山的顶峰都给掀掉了。
大量的岩石碎块冲向天际,在至高点停顿了1秒左右,便划着完美的抛物线,向其他岛屿坠去。在喀拉喀托火山周围8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布满了碎石和火山灰,这让过往的船只难以前行。一艘艘货船停泊在附近的小岛,见证曾经的“死火山”再次爆发。
血红色的太阳冲破黑云,将周围的云彩染上令人兴奋的红。红色与黑色相溶,就像还未开天辟地的混沌世界一般,充满了死亡的气息。
到了8月28日的早晨,喀拉喀托火山才渐渐地平息了怒吼。
恶魔“撒旦”降临的九十九天。
从1883年的5月20日以来,99天的时间,整个东南亚,甚至整个世界都处在一个神经紧绷的阶段。由于喀拉喀托火山处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的交界点,所以大陆板块的挤压会引起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喀拉喀托火山的强烈爆发,使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发生了剧烈的相互挤压,最终导致了地震和海啸的频发。
在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期间,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所有的火山都被喀拉喀托的爆炸磁场影响,开始产生剧烈的活动。一百千米长的坎当斯火山山脉在东南亚的岛屿上,就像一长串炮竹,一发接一发地爆炸,然后迅速沉往大海。就当坎当斯火山山脉往海里沉的时候,海水猛然长了起来,形成了巨大的海啸,往有人居住的地方冲去。内各里城是一座海边小城,人们世代居住在那里,以打渔为生。海啸来的时候,城里的人还没有觉察到,只感到大地在晃动。等震动稍微减轻的时候,几十公尺高的海啸已经到达了海岸,拍在陆地上,将整座内各里城淹没了,城中的15000多居民在巨浪中丧生。
汹涌的海啸继续着它的步伐,上万条生命也填不饱它的肚子。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海啸还袭击了巽他海峡沿岸的所有岛屿,包括爪哇岛、苏门答腊岛等广大地区、米达岛、斯居尔岛、卡尔麦尔岛、维尔拉顿岛、梅拉克岛以及西印度群岛上的三百多个小城镇。顷刻之间,无情的海水将36000多人的生命吞噬,颠覆了东南亚的大片地区,给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当然,海啸的威力还不止如此,斯里兰卡的科伦坡、阿拉伯半岛的亚丁、印度的孟买和英吉利海峡都能检测到海浪的变化。
除此之外,一座座新的火山口从海底崛起,岩浆、碎石、烟尘继续在东南亚的上空漂浮着。黑色的云岚,让生活在周围方圆400多平方千米的居民,伸手不见五指。无论在任何时候,太阳看起来都像是要隐没的夕阳,让人昏昏沉沉。更可怕的是,火山爆发的大部分烟尘在空中徘徊了将近三年的时间,随着风的方向,飘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使得世界很多地区的天气都出现了异乎寻常的现象。
这次喀拉喀托火山的爆发,共造成了50000多人丧生;火山灰环绕地球整整三年之久,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生活和许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喀拉喀托火山的难题以及对未来的后果。
1883年5月20日至8月28日,喀拉喀托火山的爆发,摧毁了周围的表层土壤和植被,再加上熔岩和火山屑的大面积覆盖,巽他海峡的大部分岛屿都已经灭菌了,或者说没有一种生命能够存活下来了。
直到1884年5月,才有科研人员进入巽他海峡的岛屿上进行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全海峡几十个岛屿中,唯一生存下来的生命是一种蜘蛛。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这种蜘蛛在岛上重新繁殖了。五个月后,研究员维尔贝克在访问期间,终于在某座岛上发现了新生长的草芽,而岛的东部也开始生长出树和灌木丛。
据相关人员表示,这些植物的种子可能是跟着海潮的冲刷来到了巽他海峡,或者是被海鸟给带来的。这些种子能在各个岛上生长,对周围生态系统也有较大的好处。但是,巽他海峡的所有岛屿,它们的土层已经被喀拉喀托火山给彻底摧毁了,植被生长的环境变得非常脆弱。如何使这些植物迅速在巽他海峡繁衍生息,已经成为了喀拉喀托的最大难题。
除了这道难题之外,巽他海峡还面临着新的危机。喀拉喀托火山维持多年的平静后,在1927年12月又开始发生频繁的活动了,至今已经达到了40多次。经研究表明,从1928年开始,巽他海峡出现一座新的火山锥,人们叫他阿纳喀拉喀托。这座火山锥每年都在升高,直至21世纪初,阿纳喀拉喀托已经升到了400米的高度。
这座新的活火山会不会爆发?什么时候爆发?会带来怎么的结果?我们都不得而知,只能希望在面对大自然的攻击,脆弱的人们能及时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3)马提尼克岛培雷火山爆发:死亡人数最多的火山爆发灾难
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初,当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到达加勒比海的时候,他的目光被一座盛开着鲜花的岛国所吸引。那里风光旖旎,惠风和煦,林间还有自然的精灵在玩耍。哥伦布不吝赞美之词,将它称之为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
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叫马提尼克岛,位于安地列斯群岛的向风群岛最北部。当年法国殖民者初到岛上的时候,也为这番美景所倾倒,他们决定将这里建立成自己的殖民地,让后人们能在马提尼克岛享受天堂的快乐。目前,马提尼克岛仍是法属海外地区。岛上的火山、沙滩、甘蔗、棕榈树、香蕉和菠萝都是马提尼克的财富,一直生活在岛上的克里奥尔人还保留着传统的民俗习惯,催长身高的传说更使得该岛充满了神秘色彩。
就是这样的一座小岛,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度假。可是,他们不知道,这座以火山闻名的岛国,曾经也有过“不堪回首”的时光。就让我们一起乘着黑珍珠号,前往加勒比海的马提尼克岛去看看吧。
火山爆发前的征兆。
马提尼克岛上有一座穹形活火山,名叫培雷火山。与众不同的培雷火山,有“火焰发射器”之称,因为它的喷火口向水平方向伸展,并不是向上或斜向上方。而且培雷火山的顶部是寸草不生的熔岩,火山的颈口通道呈水平状态,其内部的熔岩黏稠度很大,就像个大瓶塞那样紧紧塞住火山的颈道。它的与众不同,也给那次灾难带来了异常严重的后果。
在此之前,我们还得先讲讲培雷火山的历史。早在1753年,培雷火山就爆发过,只是规模很小,并没有给当地居民带来什么危害。当时马提尼克岛才刚开始发展,首府圣皮埃尔市也刚建立没多久。而时断时续喷出烟火的培雷火山,使周围出现了许多充满硫磺味的温泉。市民和旅行者都被这独特的风景所吸引,纷纷前来观赏、野餐、泡温泉。从此之后,马提尼克岛成了一座享乐的天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过着安逸悠闲的生活。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正是这种安逸悠闲把他们引向了死亡深渊。
1902年的2月,“顽皮”的培雷火山开始蠢蠢欲动,变得越发地活跃。这段期间,居民们家中的银器不知道怎么了,表层都镀上了一层黝黑的东西,擦都擦不掉;而且,岛上的动物也开始表现得烦躁不安;午夜的时候,人们可以听见大多数牛在叫唤,草丛和树林中还会发出“沙沙沙”的声响;大量的飞虫走兽都开始离开,而留下的动物都在慢慢地死掉了。对于这种反自然的现象,人们并没有在意,他们认为过一段时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从未怀疑过与他们长年相伴的培雷火山会“干坏事”。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培雷火山好像要爆发了。1902年4月2日,培雷火山的火山口开始喷出大量的黄烟。据调查,这种黄色浓厚的烟雾是硫化氢气体,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物体。圣皮埃尔市的居民吸入这种气体后,身体变得越来越差。
经过半个多月的喷发,到了4月23日,火山喷出的粉尘已经弥漫在整座马提尼克岛的上空了。就连正午的阳光,也变得浑浑噩噩,没有一丝丝的活力。也就在那一天,培雷火山开始第一次爆发。在火山爆炸声中,人们看见火山口冒出了黑色的烟柱,那些黑烟缓缓地散开,变成粉尘落在了圣皮埃尔市的每一个角落。当地的居民开始担忧,于是他们都躲进了家里。几天过后,不知怎么回事,培雷火山又恢复了平静,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人们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只是,培雷火山周遭的湖泊却沸腾了起来,持续高温,把一个生鸡蛋放进去,没几个小时就煮熟了。当然,人们对这些也并不是那么关注。
到了4月27日,培雷火山周围的湖泊都达到了沸点,冒出了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中,还带有一点点硫磺的味道。五天之后,培雷火山再次猛烈喷发,这次的喷发力度比上次增强了许多。大量的熔岩和碎石从火山口溅出,落入湖泊与河流之中,让水位上升,四处乱流。当熔岩流进海里的时候,大量的海水被蒸发,产生了水蒸气。更可怕的是,海水的蒸发使浅海区域都见了底,最终导致巨浪的产生。停靠在岸边的渔船和生活在海岸线上的人们,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直到5月7日,培雷火山终于停止了连续十多天的剧烈活动,火山口冒出的黑烟被黄色的云烟所代替,周围湖泊的温度也开始渐渐地下降。马提尼克岛上的居民经过十几天的恐惧之后,庆幸噩梦终于结束,又可以开始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真正的灾难爆发。
马提尼克岛上的人们似乎不明白什么叫“居安思危”。在经过了那么多天的噩梦之后,政府一点都没有产生警惕之心,没有采取任何相关的措施,以防培雷火山会再度爆发。自从5月7日培雷火山的爆发停止以后,人们在那天晚上睡得很香,大多数人都还做着美梦。可是,几个小时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经过了彻夜的寂静之后,人们自5月8日的清晨被惊醒。8日的7点52分,培雷火山又开始剧烈地爆发了。这一次,它像是动了真格,没有前两次那么“温柔”了。只听见一声巨响,培雷火山的山体瞬间被炸裂开来,大量的黑烟和岩浆从裂缝中涌出,也有一部分从火山口冲出来,在空中画了一条充满死亡气息的弧线。
马提尼克岛上空数百米,布满了有毒气体和火山灰尘。1100平方千米内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是有生命的地方,都成为了一片荒芜。不一会儿,炽热的岩浆和有毒气体就袭击了圣皮埃尔市,所到之处,房屋倒塌;逃难的居民纷纷倒地,被岩浆所吞噬。一瞬间,整整3万多人的大城市,就已覆灭,最终只有4人幸免于难。噩梦笼罩了整个马提尼克岛,森林在高温下化为灰烬,海水与岩浆相融变得滚烫沸腾,一切都在顷刻之间毁灭。
马提尼克岛的经济在培雷火山的喷发中,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骇人听闻的伤亡人数,使得政府一度计划让所有岛民撤离。圣皮埃尔在消失之后,马提尼克岛的首府迁移到了法兰西堡。今天的马提尼克岛,经济已经得到重建,大约有6万多人口,是火山喷发前的2倍。人们为了纪念在培雷火山大爆发灾难中遇难的同胞,在废墟旁边新建了一座同名城市,并在市中心建立起了一座地质实验室和火山学博物馆,让人们谨记灾难的教训。
不知道是不是惯性的存在,历史上所有的灾难在发生之后都会有奇迹发生,无论大小。圣皮埃尔市的奇迹就是有两个居民幸免于难,变成了灾难发生后,第一批见证圣皮埃尔市惨状的人。
利早·;康佩尔·;利安徒是一个28岁的黑人鞋匠,当岩浆和火山灰尘席卷圣皮埃尔市的时候,他被剧烈的响声吓着了,跌跌撞撞地躲到了门后,被落下的石块给砸晕了。由于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屏住了呼吸,肺里面没有吸进有毒的气体,再加上门墙的牢固,因此保全了性命。当他醒来的时候,只见全城都在燃烧,于是只能又躲回去了。
三天之后,全城的火灭了,利早·;康佩尔·;利安徒终于走了出来,毫无精神地徘徊到了圣皮埃尔市的监狱旁边。就在这里,他救出去一名叫奥古斯特·;西珀里斯的黑人囚犯。由于圣皮埃尔市监狱处在地表之下,甚为坚固,而且只有一个小孔流通空气,所以西珀里斯存活了下来。
没过多久,两个人终于发现,由于全城的居民都死在了培雷火山的爆发中,所以自己变成最幸运的人。这难道不是最富有戏剧性的历史安排吗?
当一切过后,圣皮埃尔城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只有一些大教堂的钟楼还保持着原貌。可钟楼上的指针和时针,却永远定格在了7点52分,那是那场浩劫的开始时间。整场灾难只有短短三分钟,但是却造成了30000多人丧生。
(4)圣海伦火山爆发:四处蔓延的岩浆
提起富士山,人们总会想起那座终年白雪覆盖的“日本冰淇淋”。而在大洋的彼岸,也有一座“富士山”,那就是位于美国太平洋西北区华盛顿州的圣海伦火山。对称的山峰,山顶上厚厚的积雪,让这座美国式的“富士山”,成为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拍摄圣地。
但是,这一切都只是在1980年之前。那一年,圣海伦火山喷发了,毁灭了周围的一切。这致使田园诗般的世界和美好都被掩埋,一种持久的悲痛萦绕在人们的心头。为了忘却这场灾难,人们变得宽厚待物,但悲痛依旧会袭来,虽然没有特殊的原因,但是在人们心中,圣海伦火山依旧是邪恶的。
圣海伦火山是怎样从摄影圣地变成“邪恶”的代名词?为什么人们对它的悲痛是持久的?让我们带着这些疑惑,一起去看看现在的圣海伦火山吧。
火山爆发的巨大能量。
圣海伦火山是环太平洋火山带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山体呈圆锥形,是由火山灰、熔岩、轻石和沉积物交替层叠而成,因此,圣海伦火山与喀斯喀特山脉上的其他火山相似。这座太平洋西北地区最年轻、最活跃的火山,在过去的时间内,一幕接一幕地上演着毁灭与重生的戏,让生活在周围的居民一次又一次遭受灾难的“洗礼”。最为严重的一次灾难,还要回到1980年,之前圣海伦火山带来的灾难和那次相比,可谓是太“温柔”了。那么,圣海伦火山在1980年发生了什么呢?
1980年,全球还处于冷战时期。这段时间内,美国主要以防守为主,大力发展本土经济。可是,美国太平洋西北区的圣海伦火山却没有进入“防守”阶段。
那一年的3月,圣海伦火山的山顶开始大量地往外冒出蒸汽。在人们的眼中,那一缕缕随意舞动的纯白色烟雾,是那么的撩人。虽然圣海伦火山偶尔会有些许的小震动,但人们都为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丝毫没有想过圣海伦火山正在酝酿一场巨大的灾难。到了5月18日,圣海伦火山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大爆发了。
就在5月18日的当天,圣海伦火山发生了5。1级的地震。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场震级不是太高的地震,它可是有足够的力量,导致了圣海伦火山大规模塌陷,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岩屑山崩。
由于山体产生了巨大的滑坡,迅速降低了火山内部克制岩浆的压强,因此带着大量挥发性物质的岩浆轻易从山体内喷了出来。而且火山口还喷出了大量的碎屑烟尘,弄得满天都是。
巨大的火山爆发将周围数千米内的森林全都毁灭了;就连整座圣海伦火山的高度,也在震动中降低了数百米。山体陷落的同时,也扬起了许多的尘土和小石子。在火山巨大喷发力的帮助下,这些尘土和小石子迅速地冲向高空,到达一个至高点后,便往下坠。而且小石子在下坠的时候,就像燃烧的石油一样,在空中画出了一条长长的尾巴。这些燃烧的高温的小石子所到之处,一切事物都不能幸免。
这次圣海伦火山爆发的能量巨大,大约相当于3。5亿吨TNT,或是2。7万枚原子弹。整整9个小时的喷发,是世界历史记载中最大规模的一次火山爆发。据相关资料显示,火山爆发共造成了57人死亡,7000头大牲畜丧生,还有47座桥梁、24千米铁路、250座住宅和300千米高速公路被摧毁。由于圣海伦火山爆发的时候是星期天,大多数的伐木工人都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不然的话,后果真的不可估量。
第一个发现灾难的人以及灾难的间接危害。
在灾难发生之前,圣海伦火山看上去是那么的温柔、恬静。冰雪覆盖的山坡,万里无云的苍穹,都让人们联想不到它内在的恐怖力量。灾难所产生的集体记忆是弥足珍贵的,只有记住灾难才能把以后可能再次发生的灾难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不过,这场毁灭性的大灾难还让两个人成为了知名人物,名气甚至比当时的好莱坞明星都大。第一个人可以被称之为是“美国最牛的钉子户”。这个人叫哈利·;杜鲁门,在圣海伦火山下开旅馆已经有整整五十多年了。在火山爆发之前,政府就多次劝他离开圣海伦火山附近,但是他都对政府的劝告置之不理,依然选择留守自家的旅馆。在他的见证下,圣海伦火山爆发吞噬了自己一辈子赖以生存的旅馆和宝贵的生命。而第二个人是圣海伦火山附近观测站的工作人员大卫·;约翰斯顿,就是他第一个发出了灾难的信号。当监测站被火山岩浆和烟尘袭击的时候,大卫·;约翰斯顿嘴里大叫“温哥华,温哥华,灾难爆发了”。说完这句话后,他就永久沉睡在了岩浆里,他的话是圣海伦火山爆发的最早的报告。
当哈利·杜鲁门和大卫·约翰斯顿被吞噬后,岩浆整整喷发了九个小时才停止。但是,结束又是另一个的开始,圣海伦火山大爆发带来的影响颇为巨大。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刮起了西南风,大量的火山灰在风势的助长下,向东部和北部飘了数百千米,造成数千平方千米乌云遮天蔽日,数万公顷良田中的农作物被落下的火山灰尘毁灭,对大多数农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除此之外,圣海伦火山的岩浆还顺着山体塌陷的裂痕,流进了托特尔河里。不一会儿,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就变得浑浊不堪。炽热的岩浆与河水相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致使托特尔河的水位上升,漫出了河道。滚烫的河水将许多公路、树木、桥梁和房屋瞬间摧毁。倒塌的树木跟着托特尔河的水流一直流向考利滋河和多伦比利亚河,在沿途形成了一段长达一英里的木材梗塞。
这场极具危害性的灾难,在谁也没有预料的时候发生了。面对这场灾难,政府和人们究竟该怎样去应对,才能有效降低损失呢?
科学家汲取教训。
1980年后,圣海伦火山彻底变了样,再也没有了曾经那种白雪覆盖的美了。2004年,沉寂了24年的圣海伦火山再次苏醒,面对这一次的爆发,即使人们对之前的爆发恍如隔世,但还是不禁战栗。为了预防灾难,几十年来,政府究竟从上次圣海伦火山大爆发中汲取到了哪些教训呢?
原来,1980年之后,政府大力恢复和发展圣海伦火山附近的生态和经济。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圣海伦火山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火山旅游地。政府希望开辟一条专门的通道,让人们去见证那场灾难带来的地狱场景,教育民众在火山爆发中该怎么做。当美国地质调查局所管辖的火山观测站对外开放后,大批的民众前去游览。不管是否经历过1980年圣海伦火山的大爆发,人们都希望去见识一下这座“邪恶”的火山。在被称为火山观测站“神经中枢”的火山地震监测室,科学家们向前去参观的民众详细解说各种侦测仪器的功能。参观只是对之前灾难的一次缅怀,令民众最好奇、最担心的是,圣海伦火山会不会再一次大爆发;即便会有再次大爆发,会在什么时间?因为圣海伦火山是一座活火山,在过去的时光中,都有蠢蠢欲动的迹象,所以大家都很担心它再次爆发。尤其是政府当局最为担心,他们都知道火山爆发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针对民众的怀疑,美国地质调查所地震学家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他们指出,圣海伦火山会再度爆发;喀斯喀特山脉上的其他火山也一样,但是无法确知会在什么时候再次爆发。
从上次圣海伦火山爆发之后,晃眼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在这段时间里,美国地质调查所的专家们得出了一种结论,就是在火山爆发中,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烟尘。这些东西不仅含有剧毒,还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和伤害。比如说,如果飞机在航行的过程中遇上这些火山灰烟尘,那么通讯电磁波和飞机的运转都会停止,最终造成空难。所以,为了防止火山爆发后,火山灰烟尘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火山观测站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前做好火山爆发的准备。除此之外,还要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与相关的单位和机构保持密切的沟通。大家相互交换意见,一起面对火山的再次爆发。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紧急的关头,发布最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将灾难带来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控制到最低。
2011年,美国地质调查所将最新的火山侦测器放进了圣海伦火山的内部危险区域,以便侦测记录地层变型、地震、气压波动等统计数据,保证灾难爆发之前,提早让政府和民众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
(5)关东大地震:日本前所未有的大灾难
在我国,每年的9月1日都是新生开学的日子。学生们会在这一天背上书包,回到校园里继续学习。而在日本却不一样,每年的9月1日都是他们的“防灾日”,“防灾日”所在的一周为“防灾周”。每年在“防灾周”,日本都要在全国所有地区举行大规模的综合防灾演练,以普及防灾知识和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岛国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由于各大板块是不断移动的,地壳受板块运动的挤压形成山脉和谷底,或者又受拉力形成裂谷,形成海陆变迁。在海陆变迁的同时,强烈的地震和巨大的海啸,肆意地蹂躏着板块之间的日本。
于是在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上演了一场“灾难三重奏”,导致日本人民死伤惨重,经济损失巨大,东京和横滨都差点在地球上消失。究竟是怎样的灾难,能让现在的国际大都市东京颤抖?“灾难三重奏”的危害是怎样?让我们去看看吧……
一场浩劫的开始。
关东地区是指本州岛以东,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地区,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中包括有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琦玉县、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等。由于关东属于平原地区,东京又是世界性的大都市,因此关东的交通、科技、经济极度发达。可就是这么一个“纸醉金迷”的地区,在20世纪20年代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1923年9月1日,日本首都东京的生活还和往常一样,没什么变化。到了早上11点58分,妇女们打扫完家里,开始准备午饭了。突然,巨大的轰鸣声从地下一阵阵地传来,大地开始震动。由于日本处于地震多发带,所以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以为震动一会儿就会过去。可是,当所有的大楼都跟着大地的“频率”开始摇晃,低矮的木制小屋也在震动中开始坍塌的时候,所有的人才反应过来,这次绝对不是平常的震动。紧接着,人们都开始大量地涌上街头,无论男女老少,他们看着房屋崩塌,眼中都充满了恐惧。他们永远都不会想到,这次地震是日本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灾难。
地震爆发后不久,日本当局就查明了大地震的震源是在距离东京70~80千米外的相模湾,震级高达8。3级。
由于地震波及的地区广泛,整个关东地区都在波及范围以内,所以这次地震被称为“关东大地震”。关东地区人口众多、工商业发达,因此当大地震发生时,这一地区损失特别巨大。
关东大地震中,大多数人都待在室内,所以地震开始的时候,很多人没有逃离出来,被活活地压死了。而且,许多逃到平旷地方的人们也没能幸免于难。当时,地震使大地裂开,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裂缝。由于人们盲目逃命,相互挤撞,很多人都掉进了裂缝中。后来裂缝随着地震开始合拢,将掉下去的一切都挤成了一张“薄饼”。
事后,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东京地区的所有高楼,包括地方的许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精品之作都在地震中悉数毁灭。其中,东京就有30万幢建筑化为乌有,横滨有6万幢建筑坍塌,而且连码头和港口也几乎全被破坏了。这次震级空前的大地震,导致了横滨有10万人死亡,其中4300人失踪,10万人受伤,更有150万人无家可归。
地震、地裂、大塌方,都给幸存下来的人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但是,在大地震后发生的一切,比地震更糟糕、更可怕。
不断扩大的火灾。
当大地震发生的同时,关东地区的煤气管道被严重破坏了,煤气开始肆意地泄漏。不一会儿,关东地区就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由于东京和横滨地区的房屋大多数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因此,大火蔓延的速度非常快。顿时,大火就开始吞噬关东地区的一切。
其实,这场火灾是可以避免的。地震后,火势还没有完全起来,政府是可以派救火队去扑火的。只是“天公不作美”,突然刮起了一阵巨大的狂风,吹得人打寒战,吹得火光燎天。
大火在风势的助长下,将一切都包围住了,民居、学校、医院、高楼、工厂……统统都在咆哮的火海中化为黑色的尘埃。在火灾中,最为惨烈的场景是在一座工厂里发生的。当时有数万人跑到某座工厂的平地上避难,他们以为防火跟防地震一样,只要躲在宽阔的平地,就能幸免于难。只不过,这是个错觉。大火向工厂袭来,所有的出路都被封死了。外面一层的人见状,便使劲儿往人堆里面挤,可是,挤来挤去还是逃不过一个“死”字。人们在火海中哭泣着,嘶声地叫喊着、吼叫着,但是,没有人能帮到他们,只有绝望在不远处向他们招手。这场火灾之后,在工厂平地上避难的32000人无一幸免,焦黑的尸体,散发着阵阵恶臭,实在是恐怖至极。
而最悲惨的还要属被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众所周知,地震发生后的72个小时是“黄金72小时”,根据国际惯例,这72个小时是被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最后的生存机会,如果没有在这72小时里得到救援,那就离死亡不远了。可是,仅这场关东大火就连续烧了三天三夜。整整72个小时,被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有的被烧死,有的被烟雾给闷死。等到救援队来的时候,到处都是焦黑的尸体。
关东大地震引发大火。
三天之后,火势才得到控制。地震和大火过后,整片关东地区里,到处都是废墟、残骸和焦尸,一些人虽在这场灾难中幸免于难,但是,心灵的创伤始终再也无法愈合。
事后,政府公布了当时的受灾情况:仅仅在东京,就有80%的群众丧生在火海里,而幸存者也都有各种烧伤;在横滨有24000多人被大火烧死。有些人为了躲避大火,纷纷跳入水中,只是当大火来的时候,把水都烧沸腾了,水里的灾民都被活活地烫死。在东京湾的海边,有3000多人被活活烧死。也许你会奇怪,水与火是不相容的,人在海水里避难,大火怎么能烧死他们。其实,这都是一场意外。当时海滩附近的油库被大火包围,最终爆炸了,大量的油料汇进海里。大火随着油料就在海上燃烧了起来,于是,在海边避难的人们都被活活地烧死了。
大火一灭,人们以为一切都过去了,只是,上天觉得这场“悲情剧”还不够过瘾,于是又安排了另一出戏上演。
“三重奏”的最终乐章。
上天好像对地震、火灾似乎仍不“满足”,紧接着又安排了一出海啸上演。由于地震震中在海底,所以导致了海底地壳发生大规模运动,致使海水惊起,铺天盖地地向海岸线发起猛烈冲击。
惊天的巨浪以每小时750千米的速度冲向海岸,让饱受磨难的灾民惊慌失措。灾民们纷纷往内陆跑去,局势格外混乱,其中有很多人被踩踏致死。但是大自然的威力,人们是不能抵御的,也是无法逃避的。层层巨浪扑到地上,有的人被淹死,有的人被活活拍死,更有人被巨浪冲撞到坚硬的东西上而死。那些停泊在各港口、码头的船只“挣脱”了缰绳,跟着巨浪颠三倒四地冲向内陆,有些船撞上了山石,有些船两两相撞,近百艘船就这样毁了。据统计,地震造成的大海啸袭击了关东地区的所有大小港口、码头,共有8000多艘船只在海啸中覆灭。
这次大地震的范围之广,受灾面积之大,死亡人数之多,都是日本历史上所罕见的。
从灾后日本政府发表的数字中来看,共有99331人在地震、火灾和海啸灾难中丧生,共有43476人神秘失踪,103733人受伤惨重,128266间民居毁坏殆尽。而且,在地震后的大火中,东京就有约38。3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烧毁,85%的房屋被毁;横滨也有约9。5平方千米被烧毁,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最后,地震引起的海啸卷走、冲毁的房屋也高达868所。这场灾难给整个日本造成了高达300亿美元财产损失,使其经济倒退了几十年。
1923年,日本的明治维新正在发展阶段,一切都呈现欣欣向荣势头,可是关东大地震给日本带来的灾害毁掉了多年维新的成就。再加上地震的次生灾害,让日本最终抹杀了民主进程,并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打开了通道。
这场20世纪初期世界最大的地震,让日本民族在惨痛的教训中学会加强防御性的公共建设,普及防震常识,对日本的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墨西哥大地震:墨西哥最悲惨的一天
在北美洲的南部,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它顽强地屹立在山谷之中,干湖之上。骄傲盘旋的雄鹰,也会为它的坚韧而停下。它的四周环绕着峻峭的群山,南端的波波卡特佩特尔火山终年白雪皑皑,东侧的特斯科科湖是阿兹特克和托尔特克文化的发祥地,查普尔特佩公园等大大小小的公园就像是一块块翡翠镶嵌在全城各地。这些美丽的风景,旖旎的风光,每年不知要吸引多少游客前往。
它的名字就叫墨西哥,是墨西哥合众国的首都。当年西班牙殖民者离开后,留下了大量的欧洲风格的宫殿、教堂,它们用古老而沧桑的姿态与独立后兴建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墨西哥民族的历史画卷。
也许,没有人会想象,如果这座城市发生一场重大的灾难,会变成什么样?可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美丽的墨西哥城在20世纪80年代的确遭遇过一场大的灾难。那一天,被人们称为“墨西哥城最悲惨的一天”。
究竟是怎样的大灾难,让墨西哥城陷入混沌之中?而墨西哥城,又是怎样在灾难之后,恢复了最初的“美貌”?让我们一起漂洋过海,翱翔在墨西哥城的上空,感受当年大灾难所带来的一切吧……
灾难发生的原因。
墨西哥城的由来,必须要追溯到千百年前。当时,阿兹特克人的祖先受到羽蛇的指引,翻山越岭来到了阿纳华克谷底的特斯科科湖。当他们来到湖中央的岛屿时,他们看到一只叼着蛇的老鹰停歇在仙人掌上,这个意像告诉他们应该在这里建造城市。1325年阿兹特克人在这个地方建立了特诺奇提特兰,一座巨大的人工岛。他们在岛上建城,世代在这里定居了下来。特诺奇提特兰是阿兹特克人的骄傲,他们赋予了它另一个名字——墨西哥。意为月亮湖的中心。可是,在这座湖中心所建的城市,也潜藏着难以发现的危险。
1985年9月19日清晨,集市里的摊贩们都已经开始忙碌。在热闹的集市里,他们还是说着昨天的收益,今天的计划。到了7点19分,墨西哥城发生了剧烈的震动,房屋开始一座座地坍塌。连刚刚庆祝落成的著名的雷布斯大旅馆也全部毁坏,变成了一片废墟。著名的华雷斯大街也有好几段变成残垣断壁。由于墨西哥城的各种管道交集稠密,煤气管道的破裂,在城里引起了大火。还在睡梦中的人们突然惊醒,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慌乱异常。
事后,政府公布了消息,原来是墨西哥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还是墨西哥城的地质问题。由于墨西哥城的西部海域中,存在着两个地层小板块,而且板块中间有一条北起墨西哥、南至巴拿马的地沟,这两个小板块大约每60年有一次大的碰撞,于是造成了墨西哥城的地震。
另外,墨西哥城的居民过度汲取地下水资源,也是使墨西哥城受灾严重的原因之一。墨西哥城所在的山谷是个封闭式盆地,南北两侧都是火山岩,而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会导致坚硬的岩石依托的地表处于相对真空的状态。所以当地震发生的时候,早已脆弱的地表就开始往下坍塌。
除此之外,建筑物的防震能力低下是墨西哥城受灾严重的又一原因。由于16世纪墨西哥沦为了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所以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城修建了大量古老的欧式建筑。之后墨西哥宣布独立,将这些古老的建筑保留了下来,一些作为历史印证,让人们铭记那段惨痛的过去;一些作为住房,让人们居住。可是,那些房屋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再加上当年施工的质量不佳,根本无法承受震级较大的地震,所以整个墨西哥城有35%的建筑物成为了一堆瓦砾。
曾经有个著名的美国地质学专家在参观和考察过墨西哥城后,将墨西哥城形象地比喻成“一个碗中装上果冻”。经过了墨西哥大地震,我们才真正地明白,为什么这位专家会作出如此比喻。由于墨西哥城长年以来一直都在遭受墨西哥沿岸附近太平洋地震的长距离效应的破坏,所以我们不难预测,墨西哥城“果冻”般的湖积层地基还将长期经受这么剧烈的折腾。
良好的救灾措施。
大地震发生后,墨西哥总统闻讯,便立即赶到市中心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他宣布成立救灾委员会;宣布除与救灾有关的部门外,政府其他机构日常工作停止3天。而军队、警察、红十字会、工厂和学校在政府的号召下,成立了一支共15万人组成的救灾队伍。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在残垣断壁中挖掘,想多救出一些被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可是,由于地震来得猛烈、突然,导致一切交通要道都瘫痪了。机场的关闭,铁路的毁坏,让其他地区的人无法前往墨西哥城进行救援。
到了9月20日的晚上,抢险救援的工作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眼看着救灾行动初见成效,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那天晚上,墨西哥城又发生一次震级为6。5级的余震,严重阻碍了救援工作的进展。可是,抢救人员在总统的带领下,不畏艰险,继续冲向灾情严重的第一线。有的抢救人员钻进倒塌的建筑物里,用手刨开废墟;有的抢救人员将坍塌的残垣断壁抬起,让其他的人迅速地将幸存者从废墟中救出来。奇迹再一次发生了,在灾后的救援行动中,抢救队员共救出30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又过了一天,到9月21日,在技术抢修人员不分昼夜地抢修下,墨西哥城的水电、交通和通信联系基本恢复。
9月24日,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各国代表在联合国秘书长召开的大会上,一致通过决议,呼吁所有国家向墨西哥提供慷慨的援助,帮助墨西哥做好救灾和重建灾区的工作。许多国家和组织以及个人跟随联合国的步伐,向墨西哥的受灾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墨西哥城的上空,几十架不同国籍的飞机抛下了灾民所需的药品、食物、衣物和抢险设备,让饱受苦痛的人们感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关心与支持。
9月25日,墨西哥总统依旧带领着抢救人员开展救援行动。同时,他也请求幸存者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在灾难中受伤的人们服务。群众们感于总统的言辞,当即就有几百万人返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整座墨西哥城的生活开始逐渐恢复正常。
当时担任墨西哥卫生部部长的吉列尔莫回忆:德拉·;马德里在闻讯灾情之后,立即下令给所有抢救人员,命令他们将抢救幸存者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受灾群众脱离苦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照顾他们的生活。而在总统的带领下,墨西哥也在很短时间内成立了国家委员会和首都应急委员会,不断地对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救援举措。
除此之外,法国和意大利的救援专家还带来了一种神奇的救援方式,那就是利用“地震狗”来搜寻废墟之下的遇难者,为救援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数以万计的人来不及逃出,被埋在了废墟之中。由于当时墨西哥政府没有生命探测仪,所以根本不知道哪里有幸存者,只能盲目地挖掘,这让救援工作进展很慢。法国和意大利带来的这种“地震狗”,它们的嗅觉范围可以达到10米左右,并且能立刻判断所经过的范围内是否有人,也可以判断出是死是活。所以,当时的“地震狗”屡建奇功,仅仅三只狗,就在废墟中找到了527名被压在瓦砾下的受难者。不仅如此,由于“地震狗”的身躯较小,能在抢救人员开始救受难者的时候,钻进废墟之中,为受难者送信、食物和氧气。事后,有关数据表明,“地震狗”在墨西哥城大地震中,解救出了4096名难民,功劳甚大。
灾后重建。
经过不断的努力,大地震后的第20天,德拉·;马德里总统在墨西哥城成立了全国重建委员会。总统提出,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安置灾民的前提下,优先修复所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并让部分中央机关和企业派遣一些人到地方去支援。当这个提议下达之后,人们纷纷赞同总统的做法。在废墟之上,重建美丽的家园,这也让经历了地震灾难的墨西哥人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在墨西哥城的重建工作当中,人民群众与政府默契配合,创造了奇迹。他们还在墨西哥城市中心修建一座地震纪念碑,以此缅怀在灾害中遇难的同胞们。
到了灾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如期在墨西哥城的阿兹特克体育场举行。来自各个国家的游客为墨西哥城的灾后重建工作感到神奇,短短一年的时间,曾经的废墟早已不见,更多的是一份热闹和繁华。而世界杯足球赛带来的激情,也感染了所有墨西哥城的人,让他们心里不再有阴影,用热情去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时隔20多年后,墨西哥人建起了代表国人团结一心、重建家园的“团结广场”,更在墨西哥城最繁华的地带建起了拉丁美洲最高建筑“马约尔塔”和墨西哥世界贸易中心。
如今的墨西哥城的经济、文化正在蓬勃地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墨西哥城已经成为了拉美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2007年,它被英国财经杂志《海外投资指南》评为北美第四大“希望城市”。
(7)唐山大地震:无法忘记的人间灾难
2010年7月12日,著名导演冯小刚带着一干演员,在唐山举行了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全球首映礼。电影以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为背景,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悲剧故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唐山大地震》的票房就突破了6亿大关,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的9项新纪录。
在这高票房的背后,也许有导演的号召力,有演员的观众缘,但更多的是国人对当年那场大灾难的刻苦铭心。
遥想当年,举国哀痛。虽然国家在灾后及时展开救援,重建唐山,但是人们的心灵受到了严重创伤,久久不能释怀。当幸存者站在唐山的地震纪念碑前,满眼沧桑地看着碑上的名字,脑海之中,浮现的是离去亲人的身影。
唐山大地震是一场国人的灾难,也是与死亡的搏斗的战场。让我们一起回到1976年,去缅怀那场23秒的灾难……
突如其来的灾难。
197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的开国元勋周恩来总理、朱德元帅和毛泽东主席都在这一年相继过世,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也是这一年结束的。但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举国悲痛的大事——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
那年的7月27日,唐山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傍晚艳红如血的夕阳,那是遇难的24万人最后一次欣赏夕阳的余晖,最后一次看见充满生命力的太阳。但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黎明,依然和亲人们享受着生命中最后的幸福时光。
到了7月28日的凌晨3时42分53。8秒,夜深人静,大家都熟睡着,只有老式的风扇发出低沉的声响。突然,大地开始震动,风扇的声响被其淹没。人们从睡梦中惊醒,睡眼蒙眬地向窗外望去。只见老式单层民房开始一栋栋地倒塌,砖混结构的多层建筑开始倒塌,就连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物也在一瞬之间变成了一堆瓦砾。大家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顿时睡意全无,一个个惊恐地往楼外跑。由于没有受过类似的防灾教育,人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只能盲目地奔跑,盲目地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整座城市里都充满了大人的叫喊,小孩的哭声,狂风也跟着“起哄”,拍打着单薄的人们。
短短的12秒,须臾之间,整座城市就被夷为平地,几乎所有的楼房都变成了一片废墟、瓦砾。惊恐未定的人们,眼中多出了一丝丝的绝望和悲痛。看着毁灭殆尽的家园,看着惨死的亲人,内心不断地绞痛。生活,原来是这般地无情。
灾难发生之后,国家地震中心指出,这场地震属于7。8级的高强度地震,震源深度为23千米,震中就在唐山路南区的吉祥路一带。由于震感强烈,全国共有14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上居住的几亿人受到了地震的波及。在唐山市,21万多平方千米的地区遭受到了地震的破坏,其中最严重破坏区域就有3万多平方千米。灾区内民房大量倒塌,农田淤满泥沙,公路、铁路、桥梁悉数损毁。
瞬间被夷为平地的唐山市,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统统中断。许多第一次地震的幸存者由于深陷废墟之中,丧生于15小时后的7。1级余震。之后还有数次里氏5。0~5。5级余震。在地震中,唐山78%的工业建筑、93%的居民建筑、80%的水泵站以及14%的下水管道遭到毁坏或严重损坏。
由于唐山被认为地处地震灾害发生率相对较低的地区,只有很少的建筑拥有较高抗震级别,再加上之前唐山市没有出现任何反常的现象,也没有小规模的前震,而且大地震又发生在凌晨人们熟睡的时候,因此,使得绝大部分人在毫无防备之下,惨死受伤。地震最终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更有轻伤者不计其数。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地震之后的几天里,人们究竟是怎样生活的?请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绝望后的救援。
唐山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救灾指挥部,派遣解放军前往,联合当地政府及幸存者,进行有组织的自救、互救活动。数十余万解放军官兵响应国家的号召,紧急奔赴灾区救援;而全国各地的5万名医护人员和干部群众紧急集中,奔赴灾区,救死扶伤和运送救灾物资。由于危重伤员较多,政府还派专机、专列将大部分伤员紧急疏散转移到11个省、市治疗。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给了灾区人民以巨大的鼓舞,激发出了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巨大力量。
在唐山抗震救灾过程中,政府有效的组织和指挥,为救援行动赢得了时间。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中央和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及单位接到紧急命令后,都立即行动了起来。最终组织了13路救援队伍,他们不惧千山万水,日夜兼程,最终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灾区。唐山灾区的救援前线指挥部都是由政府派遣的北京军区精干组成的,并有2。8万多名指战员被派往前线,更有140多个医疗队和6500多辆车辆迅速到达前线灾区支援。由于地震的破坏,通往唐山的铁路全部被毁。为了恢复交通,铁道部通知沈阳、锦州、北京的铁路局以及铁道兵立即派出抢修队,在地震当天就投入到了抢修灾区铁路的紧张战斗当中。
卫生部接到上级命令后,向各省、市组织医疗队下达救灾命令,并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全国各大省、市从当地的医院抽调了上千名医护人员,并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灾区,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到了1976年7月31日,政府用了短短的4天时间,就将救灾的十几万人员从全国各地调到了唐山地震灾区,其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10万人,医护人员近2万人,技术人员和工人3万余人。7月底,有874架飞机在唐山机场起降,为灾区运送救灾物品和转移伤员,大力解决了灾区的燃眉之急。
在“文化大革命”的末期,中国不幸爆发了唐山大地震。虽然那时候中国政治不稳定,但是我们依旧集中了全国的力量救灾。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解放军迅速赶往灾区,全国医疗资源也在源源不断调往唐山,最终取得了抗震救灾的胜利。
重新站起的唐山。
当时,按照国际惯例,地震强度达到八级或八级以上,才能安排国际组织进行援救工作。但是,这没有影响中国人抗震救灾的雄心与不畏艰难的勇气。
大地震之后,许多幸存者离开了唐山,去外地谋求发展和生存;大部分的孩子在震后变成了孤儿,许多地方和军区人员将他们领养,带离了唐山,留在唐山的人,都是不愿背井离乡的人,他们与党和政府一起重建家园。
饱受地震摧残的人们,打起十二分的精气神,在一片废墟上搭建一间间简易的木制板房,以避风雨。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居住环境里,他们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不畏所有的磨难,一砖一瓦地恢复这座城市的原貌。
整整十年的时间,唐山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终于在1986年恢复到了1976年的面貌,并变得更好。现在唐山已经成了一座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市政建设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生产和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新城市,唐山震后的建筑物均达到了八度设防。到了1988年,当年所有受灾的群众都搬进了新的楼房里了。
当十年后人们站在纪念碑广场的时候,眼中涌出了泪水,酸甜苦辣皆在心中。而纪念碑上的名字,是他们的爱,是他们的情,是他们永不忘却的生活烙印。
1990年11月,唐山市政府因为震后重建工作被联合国授予了联合国人居奖,从此走上了新的道路。
(8)汶川大地震:继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次灾难
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杂谷脑河与岷江之间。汶川县的龙山虎卧,羊龙山岿然,玉垒山嶙峋,素有“三山雄秀,二水争流”之誉。
千百年来,大禹治水、姜维屯兵、红军长征都赋予了汶川深厚的历史底蕴。千年沧桑不改万世伟岸,汶川所积淀下来的历史深度和厚度,让人痴迷、敬畏。古城的风骨、气节、灵魂和精髓,需要人们用心灵的触觉去领悟,用精神的炼炉去融汇,用生命的真诚去注释。
不幸的是,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将这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县城无情摧毁。曾经繁华的阿坝南大门坍塌,生活在那里的藏族、羌族面临着“生存大挑战”。
就让我们行走“世界屋脊”,一起去寻找汶川大地震背后的故事吧……
下午的“噩梦”
2008年5月12日,阳光明媚,天朗气清,生活在成都市和都江堰的居民们显得格外惬意。那时候,学生们都在上学,大人们都在上班,大家都以为这又是一个平凡的一天。可是,就在下午2点28分04秒,整座成都市都震动了起来,发出“嗡嗡嗡”的巨响。从未经历过地震的人们,惊慌失措地往屋外的空地上跑。一时之间,大街上聚满了各式各样的人,有的人穿着内裤、裹着被单;有的人只用浴巾将下半身裹住,更有的人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抱了出来。
他们站在大街上,看着颤抖的房屋,终于明白这是发生地震了。但是,谁也没有经历过地震,一切都只在电视里看见过。当大地不再震动的时候,人们还是不愿回到自己的屋里,一直站在街上,以至于成都市到处都出现了交通堵塞现象。而且,由于大家都认为是成都市发生了地震,于是都拿起手机打给自己的亲人。顷刻之间,满天飞的信号被抢光,很多人打不通电话,心里只能干着急。
半个小时之后,人们终于从新闻中得知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往有电视的商铺围去,电视机里的男女主播带着悲伤的情绪,讲述这场让国人永世难忘的“噩梦”。
范围极广的大地震。
据新闻报道称,当天下午2点28分04秒,距成都仅82千米的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地震的震中是汶川县的映秀镇,其次为北川、都江堰市西21千米,崇州市西北48千米,大邑县西北48千米以及成都市西北75千米的地区。
当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汶川县境内大多数房屋倒塌,横跨岷江的桥梁被震断,陡峭群山上的石块也时不时地往下滑落。须臾之间,整座汶川县城就变成了一个满目疮痍的世界。而且,整个岷山山系也出现大规模坍陷的现象,加上一连一天的大雨,岷山地区已经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堰塞湖。如果余震强度过大,堰塞湖就会危害到受灾的群众。再说震中映秀,由于这是一场浅源地震,所以对震中映秀的破坏非常严重,导致所有的房屋都已不复存在,居民死伤无数。
除此之外,都江堰离震中映秀仅仅20多千米,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房屋一栋接一栋地倒塌,许多人来不及逃出,便活活地被埋在了废墟里。而且,都江堰是世界遗产地,大多数古文物和古建筑都遭受到了大小不一的损坏。
由于汶川大地震的强度巨大,所以大地震殃及的范围很广。除了整个四川省内的震感强烈,重庆、湖北、陕西、上海、广西、山东、河北、广东、甘肃、云南、西藏、湖南、宁夏、天津、青海、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安徽、贵州、内蒙古、广东、海南、江苏、浙江、辽宁、福建等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也有明显的震感。而且,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分钟内,越南、泰国、台湾和巴基斯坦也感到了震动。其中甘肃的遇难人数达365人,受伤101580人,甘肃省政府紧急转移安置了179。7万人;而陕西也有113人遇难,受伤1920人,房屋倒塌6。32万间,造成危房24。6万间。
大地震的到来,让物宝天华的四川遭受到了重大的打击。据政府报告,汶川地震中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452亿元人民币,群众的私人财产和政府修建的公共设施均受到了严重的损毁。
来自国内外的救援。
当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一传出,全国各地的善心人士、海内外的政要以及海外侨胞们都很关心四川的一切,纷纷慷慨解囊,往汶川捐赠款物。据相关数据报告,在地震之后,中国红十字会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594。68亿元,实际到账款物总计594。08亿元。其中,我国的许多民营企业踊跃捐款,加多宝集团就捐赠了1亿元人民币,恒基地产李兆基捐赠了1亿元人民币,还有全国证券期货行业、荣程钢铁以及台塑集团等。
而且,当其他国家和地区听闻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后,立即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同情和慰问,并在联合国的倡导下,为四川境内受灾地区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截至2008年7月18日,各国政府、政要和慈善团体向中国外交部以及中国各大领事馆捐赠了17.11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在闻讯之后,立即组织救援队伍前往灾区,帮助抢救受伤、遇难的群众。短短5天之内,这六个地区的救援队伍就抵达灾区,并迅速地开展了救援行动。欧盟人道主义援助办公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际奥委会也在第一时间内对灾区提供了巨大的援助。
灾后重建,生活的新开始。
“5·12”大地震所带来的创伤,让全国人民哀痛不已。所以,国务院决定,将2008年的5月19日至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以此来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深切哀悼。在全国哀悼日期间,全国政府办机构、事业单位和各驻外领事馆都降半旗志哀,并且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各大电视台的台标也一律变成白色。
而且,由于中国是个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都会发生旱涝、洪灾、泥石流、大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并且灾害分布地域宽广,对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灵创伤,所以,自2009年开始,国务院规定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呼吁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鼓励大家众志成城,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截至2012年5月,四川省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9%;概算投资8658亿元,已完成投资99.5%;地震灾区实现了“家家有房住”,基本实现了“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
回想四年以前,震中映秀镇变成了一片废墟,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四年之后,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灾后重建的映秀,变成一个崭新的映秀,屹立在了这片山水间。今天的映秀,已是一个充满温情的特色小镇。街道两旁的建筑,散发出浓郁的羌族文化气息。行走在宽阔的街上,我们从美丽的街道和面带微笑的映秀人身上,看到了一个更加美丽、充满希望的新映秀。在原来的映秀小学原址旁,人们还建了一个映秀地震纪念广场。学校的一栋教学楼和宿舍的断壁残垣,是这里唯一保留下来的地震遗迹。在纪念广场的中心,人们还种了一棵许愿树,树上系满了哈达和羌红,寄托了人们许下的心愿。映秀,就像清晨明朗的第一缕阳光,充满着勃勃生机,一股重生的力量正在茁壮成长。正是由于映秀的不屈和坚强,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使饱经磨难的小城沐浴在了爱的天空之下。
除此之外,映秀镇旁边的水磨镇和三江乡,在四年当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三江乡位于汶川西南部,距成都一百多千米。大地震之前,三江乡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景色宜人,堪称钟灵毓秀的人间仙境。有飞流直下的瀑布、珍禽异兽、艳花幽草、秀水平川等美景。春可观杜鹃,夏可观鸽子花、漂流、赛马,秋可观红叶,冬可观雪景。但是,2008年的5·12大地震,给三江乡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也给生活在三江乡的藏民留下了深深的伤痛。可是坚强的他们并没有被打败,全国各族同胞们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强不息的精神,将奄奄一息的家园建立在新的起点上。四年后,蜕变后的三江更加的美丽,繁荣。在这一个离大都市最近的藏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旧保持着藏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用优美的锅庄和动人的歌声迎接新的开始,为今后幸福的新生活踏歌起舞。
5·12大地震后,重建的水磨古镇,到处都是流水飞檐,羊角图腾,羌味十足,俨然成为了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之成为羌族建筑城镇化的典范,被誉为“中国最美羌城”。镇中有一条老街,重建之后,名叫禅寿老街。老街全长1300米,呈“U”形分列布局,两侧分布的春风阁、大夫第等建筑,是古建筑最为集中的街道。走进古香古色的老街,沿街楼台亭阁,白脊青瓦古朴典雅,窗雕棂刻,尽显川西民居风格特色,看不出当年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而且,还有春风阁这么一座集聚藏、羌、汉民族建筑特色的景观建筑,位于禅寿老街上。主题建筑秉承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细部装饰具有浓郁的宗教和藏、羌文化色彩,是多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是民族团结的有力见证,亦是登临观澜的绝佳场所。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阳光下的水磨镇熠熠生辉。
如今,新的汶川重现生机和活力,早已经抚平了5·;12那段痛苦的记忆,正在奔向新的目标——成为四川的丽江、成都的“后花园”。
(9)约翰斯敦洪灾:由商业利益引发的灾难
约翰斯敦是一座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坎布里亚县的一座城市,全城共50000多居民。在1989年之前,美国的大多数民众都不知道约翰斯敦这个城市,可是在一场灾难后,大家都将目光投向了这座城市,关注这里的一切。
1889年5月31日,宾夕法尼亚山的一座水库堤坝出现了崩裂,由于水库内有56亿加仑的水,其墙体再也不能承受水的压力,最终导致了决堤,56亿加仑的水一涌而出,将山谷都压崩了。因为这座水坝的海拔比临近城市约翰斯敦整整高出了52英里,所以约翰斯敦瞬间变成了一片沼泽,就连附近的几个城镇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也许大家很好奇,为什么堤坝会出现裂缝?56亿加仑的水威力到底有多大?在这之前,当地的政府不知道水库的危险性吗?为什么没有采取一些防御措施?关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吧!
见利忘义的商人。
在约翰斯敦的境内,有一条河流叫康莫夫河。在之前的几十年间,康莫夫河经常暴发洪灾,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于是,约翰斯敦政府就在附近山峡上修建了一座堤坝,将康莫夫河分成了东、西两端,东部大量的河水被堵在水坝后面,而西部的水流量也变小了。自此之后,山峡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库,形成了一个水流长25英里、深100英尺的人工湖,再也没有洪灾出现了。
直到1875年,一位名叫约翰·;雷利的商人将整个水库以及周围的土地买下来。1880年,约翰·;雷利联合鲁弗上校和一位富有的铁路、地道的承包人,将人工湖及周围的土地改造成了一座乡村俱乐部,以供匹兹堡的百万富翁们度假、休闲。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一个个百万富翁齐聚于此。有的静坐休憩,有的聊天说生意,有的在绿地上和家人一起野餐,不过,更让富翁们喜欢的还是钓鱼。为了防止人工湖中能捕捉的鱼逃掉,约翰·;雷利命令工人将人工湖的泄洪道修在湖的底部,并安装一个木水槽排水。当然,任何一个工程师都明白,如果将一个水库的泄洪道修在底部,无疑是一件天大的蠢事,因为如果有一天水库不能承受住强大的水压,就会崩塌。可是,约翰·;雷利只是个商人,一个只认钱和利益的商人,所以他的利欲熏心为日后的灾难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1889年5月25日正午,该地区下了足足二十分钟的大暴雨,将人工湖的水位提升了3英寸,正在俱乐部里的人们还不知道危险已经降临,依旧沉溺在舒适的生活当中。随着人工湖的水位不断上升,湖水的水压已经渐渐超过了水坝的承受力度。不久,水坝的外壁出现了一些细小的裂痕,最终裂痕扩大,水坝决堤。起初,决堤的裂缝不算很大,但是在水流强力的冲击下,水坝中间出现了一个有25英尺宽的大缺口,喷出的水柱在顷刻之间变得粗壮,将水坝彻底摧毁了。
而在离山谷不到一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居住着40多户居民的小村庄。当他们听见巨大的响声之后,还来不及逃跑,就已经被汹涌的洪水给吞噬了。
那一场大水,就像是一头被关押了多年的猛兽。这头猛兽带着积怨已久的怒气,挣脱锁链,到这个世界上来毁灭一切。
猛兽般的洪水。
滚滚的洪水不顾一切阻挡,顺着山道迅速奔涌。就算是稳固的山体,也受不了这么大的冲击力。
山谷一旁陡峭的山坡上,有一座名叫伍德维尔的小城。整座小城依山而建,就像是山上的堡垒,无坚不摧。可是,56亿加仑洪水的力量不容小觑。正所谓以柔克刚,再怎么坚固的城池,也抵不过“柔情似水”的攻击。就在一转眼间,56亿加仑的水像瀑布一般,将伍德维尔给淹没了。全城5000多居民,有一半多丧生于洪水的大浪里。
接下来将要迎接洪水的城市就是约翰斯敦了。这是一个完全位于山谷中的城市,没有什么退路。由于整座约翰斯敦城的建筑群都是以三角形为主,而其中尖细的一段直接面对着凶猛的洪水。当强大的水势袭来的时候,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上百栋建筑物就被狠狠地冲走。恐慌中逃跑的人们,都被无情的大水冲进了地狱的大门。而且,洪水来临的时候,将整座城市的供电系统弄坏,产生了短路。在洪水侵袭的同时,大火也开始在约翰斯敦蔓延开来,使其成为水火两重天的地狱。
等到洪水停止之后,大量的房屋残骸、动物尸体和人的尸体漂浮在一摊死水当中,在被淹没的约翰斯敦,有一条长达半英里的阻塞带,这条阻塞带基本上是由各种残骸和尸体组成的。
灾难发生后,政府派遣专业人员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其中一位工程师就指出了为什么大坝会出现安全隐患的缘由,最终那名利欲熏心的约翰·;雷利也得到了公正的裁决。
据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约翰斯敦大洪水中,共有2000多人丧失生命。政府动用了7500名工人,耗时三个多月的时间才把约翰斯敦的废墟清理干净。
这场人为的灾难,就因为商人的私心,让数万人遭受到了本可以避免的苦痛。利益与安全,孰轻孰重是很值得让人去思考的。发生在约翰斯敦的一切,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深刻的教训。
(10)密西西比河大洪水:美国建国以来的最大洪水
马克·吐温是美国近代以来最为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和演讲家。他在75年的人生历程中,写出了一部部经典又充满幽默讽刺的小说。其中,《密西西比河的旧日时光》(包括后续《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是他最具浪漫主义的作品,全书以朴素、柔和、正确的语言把密西西比河的伟大容貌描绘得淋漓尽致,代表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梦想。但是,密西西比河可以承载马克·;吐温的一切,却承载不起整个美国对它的期望。
自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建国以来,整整200多年,美国政府和大多数群众都对密西西比河“忧心忡忡”。因为只要密西西比河的河水位升高,就会引发洪水。所以,自开国以来,洪灾都是人们所关注的。虽然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但并不能阻止大自然的破坏。
1927年上半年,美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水灾害,再加上当时的美国国内爆发了经济危机,所以这场水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急剧增长,让生活艰难的人们饱受灾难的折磨。
这条号称美国“老人河”的密西西比河,见证了美国200多年的前进步伐,并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继续伴随着美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条与美国相伴的“老人河”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能够让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产生恐慌。
密西西比河简介。
被誉为“北美河流之冠”的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千米,是整个北美大陆的第一长河。其流域面积有310万平方千米,占到了美国国土的1/3,是世界第三大水系。
密西西比河汇集的250多条支流,成为了美国的大动脉,灌溉着美国大陆41%的土地,滋养着美国31个州以及加拿大两个州的居民。不仅如此,密西西比河还作为南北航运的大动脉,是整个美国的交通要道,带动本土经济的发展。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其小说《密西西比河的旧日时光》中写道:
晨曦中的夏日密西西比河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令人百看不厌。她有着静寂的神韵,深深地悠然冥思无处不在;她有着孑然的铭感、幽僻,远离尘世间的忧虑与喧嚣。黎明悄然降临,黑色森林的铜墙铁壁柔化为灰色,无垠的河水一泓接连一泓地敞开胸怀,展现在眼前;水若明镜,吐纳白雾,小小的一圈一圈的,悠悠然恰如精灵。没有一丝风吹,没有一片叶动;静谧深邃,惬意无限。于是一只鸟引吭而歌,另一只鸟相随唱和,迅即百鸟争鸣,织就一篇欢乐缤纷的乐章。鸟儿是见不到的,你只是在音符间穿行,就好像音符自己在歌唱一样。光线增强了几分,一幅至美至柔的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挑战着你的想象力的极限;翠绿欲滴的叶子一丛丛地簇拥着,与你擦肩而过;叶子的色调在你眼前一点一点地变浅,在下一个岬角凸出处,一英里以外或更远一点的地方,浅浅的一抹绿淡妆轻抹,化为春天娇嫩的新绿;再远处的岬角颜色则近乎空灵;最远的岬角远在几英里以外的天际之下,酣眠在水面上,恰如朦朦胧胧的雾气;水天一色,难分彼此。这一泓河水宛若明镜,倒映着这一片叶影朦胧幽暗,倒映着这一弯河岸蜿蜒曲折,倒映着这一处岬角渐行渐远,倒影如画,人若画中行。啊,至美如斯,如此的柔和,如此的浓郁,如此的艳丽。旭日初升,在这里涂一抹粉红,在那里撒一片金黄,还有那恰到好处的一缕紫霭。如此美景,怎能不让人魂萦梦牵?
《密西西比河的旧日时光》中描述的恬静生活,让人感叹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可是,安稳不会是永恒的。步入20世纪初期,密西西比河再也耐不住“平淡生活”,它在咆哮,它在不甘。岁月的沉沦,使它开始侵扰无辜的生命。从此,它的一切,已经与灾难挂钩。
1927年密西西比河洪水
一望无际的美国中部大平原,让人们为它浓郁的绿色所陶醉。一条条河流像一支支纤细的毛笔,蘸着墨绿的粉彩。在大地上安然地点染出生命的色彩。最绿的是森林,稍浅的是草原,再浅的是农田。而那农田被修整得如锦绣一般,在这片大地上缠绵。如果有人问这片土地为什么如此生机勃勃?那么,答案永远都只会是同一个,是奔腾不息的密西西比河造就了这一切。
只是,事物永远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密西西比河能滋养大地,反之,也能毁灭大地上的一切。
18世纪的末期,许许多多的人都迁移到了美国中部的大平原上,在这里建起了家园,升起了炊烟。因而,蜿蜒了六千多千米的密西西比河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只是,人们只知道利用水资源,向密西西比河索要能要的一切,忽略了河流的治理,让其成为了一碗混浊的泥汤。所以在这里,每年都会发生洪灾,以此对人们进行反击。
1927年4月,美国北部的明尼苏达州和威斯康星州等地区都出现了大暴雨,久久不曾停歇。那些坠落的雨水汇聚在一起,一股一股地往密西西比河中流去。只是,密西西比河的度量再也不能承载那么多的雨水,它选择了暴发。浩浩荡荡的河水向河岸两边溢出,以冲积扇的形式,加宽了密西西比河的宽度。当河流中下游的人们,还一如既往地生活、玩乐的时候,滚滚的奔流冲向了一望无际、地势平坦的美国中部平原地区。无论是沿岸的河堤,还是政府修建的防洪设施,都抵不过肆虐的河水,沿途的孟菲斯和圣路易斯等城市的繁华都被冲刷掉了。
滚滚洪波,奔流不止,吞噬了良田,淹没了房屋,冲走了牲畜,带走了生命,一切都像是过眼云烟一般,一眨眼之间就已经完全消逝在了红尘之中。
美国建国以来,还从未经历过这么严重的洪水。虽然受灾的城市中,大多数建筑的材质都是以石头、砖块为主,但还是有相当多的房屋在洪水中倒塌。整整60多万人的家园被毁,2000多人的生命被无情的洪水带走,1800万英亩的良田成为了水底绿洲。
究竟怎样才能避免洪水的侵扰?为什么一个超级大国能让洪水堂而皇之地在大地上吞噬着一切?也许,几年后,美国政府能回答出这些问题。那就让我们一起到1933年,去看看当时的领导人怎么解决问题吧。
罗斯福的修河政策。
1920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首次经济危机,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无一幸免。虽然在之后的几年,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枷锁,但是这仅仅是表面现象。随着“泡沫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出现了繁荣的状态,但是矛盾和危机也一直潜伏在繁华的表象之下。直到1927年,美国密西西比河暴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洪灾,除了农业受到不小的打击外,就连畜牧业、加工业、出口业也遭受了破坏。而且,密西西比河作为美国航运的大动脉,在发生洪水之后,使整个美国的经济陷入了一场危机之中。再加上有相当一部分人终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而精神生活则体现出浮躁和粗鄙,也加速了“泡沫经济”的破灭。1929年,美国正式陷入了真正的经济危机当中。
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了实行“新政”和振兴经济的纲领,受到了民众的拥护,他在1933年的总统竞选上击败了胡佛,成为了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后不久,就提出了对密西西比河以及其重要支流进行开发和治理议题。
由于密西西比河的沿岸地区,是依靠旅游业和娱乐业为支柱产业发展的,因此每年这些地方都会损失掉20平方千米的湿地资源。而且,大量的游客和污水处理厂的废弃物都汇入了密西西比河以及其他支流当中,所以严重地破坏了河床的生态系统,造成了8,000平方千米的“生态死区”。
因此,富兰克林·罗斯福结合前者治理的经验和密西西比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两点治理的政策。第一,从实践出发,结合前者的经验,先对密西西比河最重要的支流田纳西河开始治理。因为田纳西河的自然面貌和密西西比河比较相似。先从支流开始治理,如果效果显著,再开始逐步治理主河干道。而且支流河道的治理为主河干道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第二,由于之前美国陆军的一工程兵团在管理密西西比河的时候,将重点放在了航运业和服务业上,而且此河段在每年的夏秋几个月中,都会有暴雨天气出现,造成洪灾的泛滥。因此,必须对河流的进程、深度、流动、洪泛平原区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修复,并且加强安全措施和防灾设施。
富兰克林·罗斯福认为,在当下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航运业的一蹶不振以及农业落后的情况下,只有对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进行有效的治理和开发,才能在低迷的经济中注入新的活力。
1937年灾难再次上演
也许是天不遂人愿,在富兰克林·;罗斯福下达开始治理开发的工程后不久,密西西比河再次暴发洪灾,摧毁了大部分的治理工程,对周围的居民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就在1937年的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密西西比河又将1927年的悲剧上演了一遍。那年春天,空中下着滂沱的大雨,而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的水位都在不断地上升,漫出了河堤,将所有的河谷低处淹没,数千亩田地也成为了一片汪洋。1937年的这场洪水灾害,为美国带来了不小的打击,让几年来的努力都白费了。
从当局政府的报告中来看,此次洪水共吞噬掉了900多人的性命,750,000多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美国直接经济的损失达数亿美元。不过,美国人没有被自然的力量给打败。由于当时国内的经济危机,国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此人们和政府都坚定了决心,誓死都要将密西西比河治理好。
从此之后,美国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的治理开发工程相继完成。直到70年代后期,美国足足用了将近50年的时间,才真正地完成了对密西西比河全流域的治理,逐渐改变了密西西比河年年泛滥成灾的局面。
(11)加尔维斯顿大飓风:美国历史上危害最大的飓风之一
加尔维斯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旅游名城,位于美国休斯顿附近。早在1816年,西班牙殖民者就在加尔维斯顿建立了第一个欧洲人定居点。加尔维斯顿有全美最长的海岸线,气候适宜,是小麦、大米、棉花、石油、硫黄的输出港。此外,加尔维斯顿有造船、铁钉、石油加工、面粉等工业。因此,加尔维斯顿在美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南部的华尔街”和“得克萨斯的珠宝”的美称。
可是,美丽的事物往往都是非常脆弱的,经不住任何的风吹雨打。就在1900年,一场强烈的飓风,彻底将加尔维斯顿给毁灭了。即使现在城市得以重建,可是当年的繁华之景不会再有,这颗“得克萨斯的宝珠”也没有了往日的光彩。
来不及拉响的警报声。
美丽的加尔维斯顿海岸,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度假,这里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是人们首选的度假天堂。
1900年的9月7日,阳光如往常一样的好。情侣们幸福地牵着手,光着脚丫子在白色的沙滩上悠闲地散步;和蔼的父母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在柔风清水中嬉戏、打闹,每个人脸上绽放出最真挚的笑颜。当大家都沉溺在远离城市喧嚣的欢愉之时,在西印度群岛以南形成的大风暴正在缓缓地向美丽的加尔维斯顿海岸靠近,一场噩梦离人们越来越近了。
由于加尔维斯顿是当时得克萨斯州最大的城市,一直都是全美国人眼里的“南部纽约”,所以加尔维斯顿的群众和政府都有一种自满的感觉,认为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宝地,是永远都不会遭受到任何灾难的。因此,加尔维斯顿的群众和官员对于建造海堤防波工程不是那么重视。当人们听说9月8日加尔维斯顿会出现飓风的时候,都忍不住前往,想见识一下飓风究竟是怎样。当然,在此之前,加尔维斯顿也出现过飓风,只是风级不大,对整个城市和人们的生活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可是,那一次,怀有侥幸心理的人们却得到了上帝的惩罚。
9月8日那天,大批的人来到加尔维斯顿的海边,见证飓风的来袭。风势越来越大,天空中也下起了滂沱的大雨。即使如此,也打击不了人们观赏飓风的那份诚挚的热情。风势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形成了每小时以30英里前进的超大飓风。强大的飓风,将海水卷起,形成了巨大的海浪,并且在空中形成了一条疯狂旋转的水柱,就连加尔维斯顿政府用62万美元修建的海湾堤坝也承受不了这么剧烈的飓风。不一会儿,汹涌的海水就漫过了堤坝,将码头、海岸和海湾商业区都给淹没了。在海岸上观看的人几乎无一人幸免于难,有的人被卷进了强势的飓风中;有的人被海浪给淹死了;还有的人被海水冲走,不知所踪。
巨大的海浪,强烈的飓风,迅速地向加尔维斯顿的市区袭去。当警备人员要拉响警报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飓风和海浪的提前到来,瞬间就将加尔维斯顿商业区的好几栋房子给摧毁了。而且,随着风势逐渐增强,海水在数秒之间上涨了4英尺左右,加尔维斯顿的人们还来不及逃离,就已经被海浪狠狠地拍打致死了。
据相关报告显示,在这场大飓风中,死神最先带走的是加尔维斯顿政府的三位官员。当时他们正在斯特兰德街的里特沙龙里,一边聊天一边端着酒杯喝着酒,时不时地望向窗外,观赏一下飓风的“雄姿”。他们没有想到,一瞬间,沙龙开始产生剧烈的震动,就连房顶都倒塌下来,将他们和沙龙里的十几个客人全部给压死了。直到到了第二天飓风和海浪离去之后,人们才在斯特兰德的街道上,发现了十几具被水泡胀的尸体。
威力巨大的飓风灾难。
这场强烈的飓风灾难,不仅让加尔维斯顿城中商业区的人们遭受到了沉重的苦痛,就连生活在海湾地区的居民也因为海浪和飓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数百人当场死亡。而且,飓风卷起的海浪高达20英尺,岸上的人、动物、房屋和树木都被冲走了,无一幸免。
除此之外,加尔维斯顿城中还有一座孤儿院。当时灾难来临的时候,飓风将孤儿院的屋顶都掀翻了,汹涌的海浪将孤儿院的墙壁瞬间推倒。其中生活在孤儿院里的15名慈善修女和100名儿童都被无情的飓风给吞噬掉了,唯一存活下来的就只有两名小男孩。
当灾难过后,据相关部门统计,在这场灾难中,飓风和海浪将加尔维斯顿的大量房屋都摧毁了。不幸之中的万幸是,由于市政府大楼比较稳固,躲在政府大楼中的7,000多居民,仅有50余人丧生,100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不管怎样,粗略统计整场灾难中,加尔维斯顿有8,000多人无辜丧生。
无情的飓风,彻底覆灭了这座美丽的“得克萨斯宝珠”,给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如果说,当时的政府能多花点心思在修建海湾堤坝上,那么说不定加尔维斯顿还不至于遭受到毁灭性的袭击。可是,一切都已经发生,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加尔维斯顿是一座高傲的城市,自建城以来就受到了世人的谬赞。只是,灾难过后,曾经的高傲却变成了当下的落败不堪。城里的大街小巷里,全是建筑物的废墟和死状吓人的尸体。
1900年9月9日,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天,飓风消失不见,海水也渐渐退回到了海岸,幸存下来的人们开始无助地寻找着遇难的亲人们。一瞬间,整座加尔维斯顿城成为了一座伤城,大街小巷中都是撕裂心肺的哭喊。面对这样的景象,谁能不给予他们同情呢?可是,总会有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给他们造成再一次伤害。
正当幸存者悲痛之时,一群来自内陆城市得克萨斯市和休斯顿市的掠夺者闯进了这座饱受磨难的城市。他们抢夺遇难者的钱财,抢夺商店里的值钱的物品。当幸存者上前制止他们的时候,他们毫不客气地将幸存者暴打一顿。
随后,美国政府为了防止暴乱的发生,于是立即派遣军队前往加尔维斯顿,帮助幸存下来的居民,并阻止掠夺者的打、砸、抢、烧。大量的救灾帐篷和食品跟着军队到达了加尔维斯顿,帮助饱受磨难的居民渡过难关。同时,军队派出大量的官兵,将那些打、砸、抢、烧的不法分子统统抓了起来。有些掠夺者不服气,和军队发生了“火拼”,于是军队再度加强人手,最终将冲突镇压了下来。事后,据军方统计,在镇压掠夺者的事件中,共有25名掠夺者被当场枪决。
稳定后的加尔维斯顿,再也不能回到昔日的繁荣。这座曾经纸醉金迷的大都市,在一夕之间,化为了昨日的泡影。这场灾难,给世人敲响了警钟,告诫我们不能疏忽任何防灾减灾的工程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灾难带来的危害。
(12)“米奇”飓风:使中美洲地区经济倒退二十年的灾难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它是在温暖的海洋上,当水汽冷凝,能量的释放启动正反馈迥圈而形成的一种强大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它由云、风和雷暴组成,会给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每年由于时间不同,它所到的地区也不一样。对于各个国家来说,对它的叫法也不统一。中国以及亚太地区都把它称之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周围的国家都将它称之为“飓风”。
1998年10月22日,神秘的加勒比海以西的地方,生成了最高等级的飓风——五级飓风“米奇”。正是由于米奇的肆虐,整个中美洲都陷入了恐慌之中,对人们的生活和当地的经济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
那场可怕的飓风,时至今日,都还是中美洲人民心中的一块久久不能平复的伤痛。究竟五级飓风有多大?充满热带风情的中美洲是怎么被“米奇”给颠覆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五级飓风“米奇”的厉害吧。
灾难前的警报。
1998年的10月10日以前,“米奇”飓风一直都在非洲大陆的西海岸进行疯狂的“扫荡”。由于受到了大西洋的热带波动,“米奇”飓风开始向西逐渐移动。10月18日,“米奇”才进入到了加勒比海地区。飓风的强度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等到达加勒比海地区的时候,“米奇”飓风的强度已经达到了最高级五级。
10月22日,“米奇”飓风到达牙买加首都金斯顿以南约670千米处。在这里飓风再次受到热带波动的影响,在微弱引导气流的“协助”下,变成热带低气压继续西行。10月23日,当飓风到达哥伦比亚圣安德烈斯之东南偏东约420千米处的时候,飓风的气旋突然增强,变成了热带风暴。之后的几天内,“米奇”飓风在牙买加和哥伦比亚之间来回地游移,给两个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实,“米奇”飓风在最开始进入加勒比海地区的那几天,受到一个高空低压引起的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所以风势较低。但到了10月24日,“米奇”飓风在牙买加以南约475千米处的时候,较高温度的海水和良好的高空辐射导致了“米奇”的风级增加,所以到了10月26日的时候,“米奇”飓风的强度达到了一种巅峰的状态。
然后,在一个高压脊的引导下,“米奇”飓风一直往西而行。当到达洪都拉斯海岸的时候,飓风的强度又开始慢慢地减弱。10月29日,“米奇”在洪都拉斯拉塞瓦以东130千米处登陆,此时的飓风仅仅是强度较低的一级飓风状态,而飓风中心持续保持着每小时130千米的风速。“米奇”飓风一边减弱着风级强度,一边穿过中美洲。它的低层环流中心终于在11月1日在危地马拉和墨西哥的边境附近消散了。
“米奇”飓风带着残余的低压区,再也不能西行了,只能转向朝北移动,进入坎佩切湾。11月3日,在梅里达海岸以西240千米的地方,“米奇”飓风风级又增强了,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上了尤卡坦半岛的坎佩切湾,等到了墨西哥湾东南部的时候,飓风的强度再次“提升”。就像游戏里打怪升级一样,每经过一个地区,强度就有所增加。11月5日,“米奇”飓风受到一个冷锋的影响,迅速往东北方向移动,最终在佛罗里达州的那不勒斯湾登陆。
“米奇”飓风是有史以来,最会善变的一个飓风。时而风势强烈,时而风势低弱,总是让人们措手不及。由于飓风的不稳定性,让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科研人员紧绷着神经,一直密切关注着飓风的变化。飓风登陆洪都拉斯的两三天之前,洪都拉斯政府让境内的各个区发出热带气旋的警报。
由于“米奇”飓风的威胁,所以,当时的洪都拉斯政府紧急撤离了沿海岸居住的45000名群众,并且派遣出陆军、空军和海军的所有力量来防灾。不仅如此,当“米奇”飓风以四级的风势席卷洪都拉斯的伯利兹市时,大部分居民在政府的协调下,全都疏散到了内陆。与此同时,危地马拉政府也紧急放出了红色警报,呼吁生活在海岸线的居民尽快前往内陆避难。在“米奇”飓风登陆之际,加勒比海西部沿岸地大部分居民已经撤离了共计130000余人。
灾难波及范围逐渐扩大。
1998年,这场“善变”的“米奇”飓风给中美洲的大多数国家带来了较大的打击,以至于整个中美洲的发展水平倒退了整整20年。
洪都拉斯是中北美洲的一个多山国家,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有良田万亩,森林万顷。可是,当“米奇”飓风来临的时候,一切就已经开始变了。这场大飓风,使洪都拉斯境内的大多数公路上堆满了废木和一些建筑物的残骸,其中包括90多座桥梁都悉数坍塌。由于这些公路和桥梁都是洪都拉斯境内的交通主干道,所以飓风一来,整个国家的交通就瘫痪了。政府只有派遣空军的飞行人员,驾驶着直升机为灾区群众运送的救济品。在洪都拉斯的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全城有1/3的建筑物遭受到了大小不一的破坏。据灾后政府的统计,洪都拉斯境内,共有7万多座建筑物成为了废墟,7000余人丧生,上万人失踪,受伤的群众更达193万余人。而且,还有农田里大量的农作物也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摧毁。由于洪都拉斯是以咖啡、香蕉的出口为主,每年给洪都拉斯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充实财政。因此,“米奇”飓风使洪都拉斯造成的损失高达50多亿美元。
在尼加拉瓜的西部,“米奇”飓风带来的暴雨猛烈地拍打着这片大地。连续两天的大暴雨,使马拉卡托亚河水位升高了50多英尺,直到漫过河堤,将陆上的公路、桥梁全都给淹没了。汹涌的河流与相邻的河流融汇到了一起,变成了一条河道宽阔的大河,将境内大多数土地都给淹没。据尼加拉瓜政府的统计,千亩良田的毁灭,造成了全国约11亿美元的巨额损失,并且还导致了境内4000多人死亡,近1万人失踪,50余万人无家可归。
萨尔瓦多是中美洲北部最小的一个国家,全国人口总数约为500多万。在1992年以前,萨尔瓦多的人们饱受战争的摧残。大家好不容易等到战争结束,开始大力建设自己的家园。可谁知没过几年,“米奇”飓风的到来,再次让这个小国家遭受惨重损失。其中就有400余人死亡,600多人下落不明,受灾人数高达60000余人,而且萨尔瓦多的大量建筑物都倒塌殆尽,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以上破坏性强烈的灾难都发生在1998年11月以前。到了11月之后,中美洲的受灾情况变得更为严重了。
到11月月初的时候,危地马拉遭受到了“米奇”飓风的破坏。其境内的大多数主要干道都被飓风给吸了起来,产生了破裂。就连危地马拉群众赖以生存的香蕉在飓风的摧残下,也全都毁灭殆尽,更有上千头牲畜也跟着一起暴毙。据红十字会统计,危地马拉共有258人丧生,12人失踪,经济损失达到了当年整个国家GDP的一半。
除此之外,各个国家还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许多国家的交通和通讯不能正常使用,因此许多受灾的群众都得不到及时的救援,备受煎熬。综合中美洲各国家公布的数据,1998年“米奇”飓风灾难是中美洲有史以来范围最广、持续时间较长、造成影响重大的灾难,失踪和死亡的人数达数十万人之多,更有300多万人受灾,其他损失都不可估量。
巨大惨重的损失与死亡伤害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无法衡量的伤痛。“米奇”飓风真可谓是一场颠覆中美洲发展历程的灾难。使这些国家多年来的努力毁于一旦,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水平都倒退到了六七十年代。
(13)“卡特里娜”大飓风:使新奥尔良市几乎成为废墟
新奥尔良濒临墨西哥湾,是美国继纽约之后第二大海港城市。古朴的街道,哥特式的建筑,美味的餐馆,让新奥尔良成为了一座充满独特魅力的城市。可是,一切的美好,就像南柯一梦。人们看它高楼起,又看它高楼塌,这所有的一切都因为2005年那一场灾难。
2005年8月,五级飓风——“卡特里娜”来到了这片土地上。新奥尔良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整座城市几乎成为了一片荒芜之地。
“卡特里娜”,一个美丽、独特的名字,让不知道的人一听,以为是一个漂亮女孩的闺名。可是,她却像一场“红颜祸水”,带来的尽是灾害。
究竟新奥尔良遭受到了怎样的打击?为什么一场飓风带来的灾难会成为美国史上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这些谜团的交织,估计会引发一些人无尽的揣测……
“卡特里娜”的形成。
2005年的大西洋飓风季是有史以来最为活跃的飓风季,因为这一年的飓风打破了以前大多数的纪录,不管是范围、持续周期还是危害程度,都比以往的飓风有所加强。
2005年8月,继“辛蒂”飓风、“丹尼斯”飓风和“艾蜜莉”飓风之后,大西洋飓风季迎来了它的第四个飓风——“卡特里娜”。
2005年8月24日清晨,“卡特里娜”在一夜之间成长,从低气压飓风“华丽”地变身为了热带风暴,并持续加强为飓风,向美国的东南海岸移动。
紧接着,在经过长途的奔波之后,“卡特里娜”飓风于8月25日的傍晚,在佛罗里达州的哈兰达海滩登陆了。之后的几天内,“卡特里娜”飓风横跨佛罗里达州的南部,将陆地上的东西悉数卷起,作为送给新奥尔良的“礼物”。
8月29日破晓,“卡特里娜”飓风以233千米/小时的速度到达了新奥尔良外的海岸,在新奥尔良逗留了整整12个小时后,才逐渐减弱为强烈的热带风暴。
而就在这短短的12个小时之内,新奥尔良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新奥尔良市的空前灾难。
让我们再对这场飓风作一详细回顾。2005年8月25日破晓,太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逐渐照亮墨西哥湾的新奥尔良。城里的大多数居民还在金灿灿的微光中熟睡着,丝毫不受屋外的影响。这时,新奥尔良刮起了大风。早起的工人们以为,这就是一场洋流带来的强风,不会影响大家的正常生活。可是,随着风势的不断增强,人们看见不远处,一条连接着海水与天空的风带,正往城里移来。大家开始惊呼,开始逃跑。熟睡中的人们也被惊醒,亲眼见证了“卡特里娜”飓风的来临。
“卡特里娜”飓风一登陆新奥尔良的海港,就将沿岸比较小型的船舶给卷入了空中,将稍微大型的船舶摧毁掉。那些在飓风中的残骸,跟着飓风的脚步继续前进。来不及逃跑的人们,被卷入飓风中拉扯至死。当飓风撞上建筑物的时候,风中的残骸就开始往建筑物上冲撞,将稳固的楼房一点点地摧毁。
连根拔起的树木,风中凌乱的街道标志牌,倒塌的房屋,让新奥尔良变得混乱不堪。“卡特里娜”飓风还引起了海啸,冲破了政府修建的堤坝,将数以万计的房屋都吞噬掉了。一瞬间,新奥尔良就成为了一座海洋城市。城市里80%的街道被淹没了,有些地方的水深达到了6米。许许多多的居民都爬上了比较高的建筑物,等待救援。但这些不被上帝眷顾的人们,不是在飓风中丧生,就是在巨浪中“沉溺”。
整整12个小时,新奥尔良陷入了建城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据事后政府报告显示,在“卡特里娜”飓风当中,新奥尔良共有数万栋房屋被摧毁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使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当然,这仅仅是自然灾害给新奥尔良的打击,更为让人意想不到的灾难还在后面。
由灾难引发的暴动和经济危机。
2005年8月30日,“卡特里娜”飓风离开了新奥尔良市。一切过后,昔日繁华热闹的新奥尔良散发着颓败的气息。幸存者都无精打采,一个个都那么疲惫不堪。也许,是因为“卡特里娜”飓风磨灭了大家的意志。对于已经变成废墟的城市,幸存者们也没什么心思去管,都沉溺在悲痛之中。此时此刻的新奥尔良是最脆弱的时候,所以到了9月1日,新奥尔良出现了无政府状态的混乱局面。
当新奥尔良陷入了混乱的时候,周围部分地区的不法之徒,纷纷把罪恶之手伸向了这座奄奄一息的城市,造成了一场较大规模的骚动。城市之中,不法分子肆意掠夺财富,与幸存者发生了好几场斗殴事件。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州长布兰科眼看局势就要到控制不了的地步了,于是立刻将刚从伊拉克撤回有300余人的国民警卫队派出,去新奥尔良镇压暴徒,并且,州长布兰科还给予警卫人员随时开枪击毙暴徒的权力。于是,新奥尔良城又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枪击战,场面丝毫不比电影里面的差。可是,由于暴徒们熟悉新奥尔良的地形,所以警卫人员的镇压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直到两天之后的9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才下达命令,让7000多名士兵迅速赶往墨西哥湾的受灾地区,帮助受灾的群众。与此同时,州政府也希望尽快将骚动镇压下去,以免国家军队到来,追求其责任,所以州长布兰科一直向前线的警卫队员施加压力,让大家速战速决。可是,大部分警卫队员已经处于高压之下了,再加上政府施加的压力,很多警察的精神都崩溃了。当时有200多名警卫人员提出了辞职申请,甚至还有警卫人员自杀。
除了上述骚乱之外,位于美国纽约的华尔街还爆发了经济危机。由于墨西哥湾遭受到了“卡特里娜”飓风的破坏,当地1/3的油田被关闭,七座炼油厂和一座原油出口设施全面停工,因此造成了股票市场上油价的疯狂飙升,让很多人在一夕之间就彻底破产了。
疯狂的“卡特里娜”飓风在美国九个州的土地上肆虐。据当局政府在事后的调查显示,在这场飓风灾难中,共有1800多人死亡,数千人受到程度不一的伤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50多亿美元,让美国财政陷入了赤字危机。为了解决当局的困难,美国参议员捐款105亿美元,帮助国家和人民渡过难关。直到2006年2月20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才正式推出帮助该州在“卡特里娜”飓风中损失惨重的居民重建家园的计划。
飓风的启示。
每当某地区遭受到飓风的袭击后,都会组织展开一系列的教训大会,而且大会每次总结出来的结果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比如说什么加强海堤、河堤的建设,增强房屋的稳固性,提高群众在面对灾难时的危机性等。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从古自今,人们遭受的自然灾害也不是一两次了,千百年来总结的经验也就像纸上谈兵,仅是空谈一场。
美国就是当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现世报”,每场灾难过后都在总结经验,可是总结的东西每到灾难来临的时候,都没有完全派上用场。
2005年9月过后,美国政府终于将“卡特里娜”飓风所带来的灾难处理完,然后照例又开展了一次总结大会。在大会上,一群号称专家的人纷纷发言,将自己的研究结果报告给在座的所有人。据他们的报告分析,“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南部造成的重大打击,究其原因只有四个字——天灾人祸。
天灾就是强大的“卡特里娜”飓风是人们无法阻止的,它的产生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谁也不能参透大自然的本质。而人祸指的就是“卡特里娜”飓风来临时政府和群众们的侥幸心理,大多数新奥尔良居民认为只要待在自家的屋子里,就能避免灾难。毕竟新奥尔良在当时是美国的大城市,安全防御系数应该很高。但是,由于新奥尔良处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上,三面环水,并且市里的海拔低于海平面,再加上政府长年削减防浪堤坝的预算,导致堤坝不能承受三级以上的灾难。因此,危险系数为五级的“卡特里娜”飓风轻而易举地将防浪堤坝给摧毁了,引发了洪灾,瞬间就把新奥尔良给淹了。除此之外,新奥尔良的城市规划、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自由市场的开拓都是造成巨大灾难的原因。
“卡特里娜”飓风的袭击,是大自然再次给人类上的残酷的一课。如果不尊重自然,就必将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跟大自然相比,人类显得十分脆弱。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