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国学经典(梦溪笔谈)
45882800000055

第55章 钱塘江堤

“原文”

钱塘江,钱氏时为石堤,堤外又植大木十余行,谓之“滉柱”。宝元、康定间,人有献议取滉柱,可得良材数十万。杭帅以为然。既而旧木出水,皆朽败不可用。而滉柱一空,石堤为洪涛所激,岁岁摧决。盖昔人埋柱以折其怒势,不与水争力,故江涛不能为患。杜伟长为转运使,人有献说,自浙江税场以东,移退数里为月堤,以避怒水。众水工皆以为便,独一老水工以为不然,密谕其党曰:“移堤则岁无水患,若曹何所衣食?”众人乐其利,乃从而和之。伟长不悟其计,费以钜万,而江堤之害,仍岁有之。近年乃讲月堤之利,涛害稍稀。然犹不若滉柱之利,然所费至多,不复可为。

“译文”

钱塘江在五代吴越国钱氏统治时修筑了石堤,堤外又立了十多行大木柱,称为“滉柱”。宝元,康定年间,有人建议把滉柱取出来,可以得到几十万根好木材。当时杭州的主帅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不久旧木桩从水里取出来了,发现全都腐朽不能再用。然而滉柱一取走,石堤被波涛冲击,年年都被摧垮。大概前人埋滉柱是为了减少波涛威猛的势头,使石堤不和水直接冲撞,因而江涛不会成为隐患。杜伟长担任转运使的时候,有人献策说,从浙江盐场以东,退后数里修建一道月牙形石堤,可以避开汹涌的潮水。水工们都认为有道理,唯独一个老水工不同意,暗地里告诉他的同伴们:“移动石堤则每年都不会再有水患了,你们靠什么来穿衣食饭?”水工们都希望自己得到好处,就跟着附和这个老水工的意见。杜伟长没有看穿他们的计谋,花费上万的巨款修补现有石堤,但是江堤溃决的灾害仍然年年都有发生。近年来认可了月堤的好处,修建后江涛带来的危害稍稍有所减少。但是仍然不如立滉柱那么多好处,但若要立混柱则花费太多,不可能再修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