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活必备丛书——糖尿病饮食与防治
45920000000050

第50章 糖尿病的治疗指南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

糖尿病患者要弄清楚糖尿病治疗目标,要了解达到这样目标所要采取的方法及途径。目标有三。

(1)一旦发现糖尿病即应进行强化治疗,以便长期稳定控制血糖,使血糖值在正常范围。把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水平,并且是长期的而不 是 短 期的,稳定的而不是波动的状态。(2)防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这就是说,糖尿病并发症是血糖长期升高、侵害全身各脏器的大、小血管的结果。只要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长期而稳定,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就会很小。因血糖控制不好已经发生了的并发症,待血糖水平控制好后,可以延缓已有并发症的发展。由此可见,血糖的控制好坏很关键。

(3)让糖尿病儿童有正常的生长发育,与非糖尿病儿童一样进学校学习,取得良好成绩。让糖尿病人有正常的工作与劳动能力,与非糖尿病人一样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这三个目标意在表明,只要血糖水平接近正常值,对健康危害极小,甚至造成致残、致死的并发症就不会出现、不会发生。或刚刚发生并发症就控制好血糖,可延缓并发症发展。糖尿病患者不论是Ⅰ型或Ⅱ型的,都将有很乐观的前途,孩子可以成才,成人可以有自己的事业、成就和美好的生活。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很明确,前景也很乐观。为达此目标,糖尿病患者应树立信心,与医护人员合作,坚持做到严格、合理地控制血糖;治疗一切能够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也就不再那么可怕。

糖尿病的治疗措施

糖尿病的治疗措施包括五项内容: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疗法,适当运动,降糖药物治疗及病情的监测。这五项内容是全世界医学领域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的综合疗法,是根据糖尿病病因、病理等特点制定的。

糖尿病的基础措施之一就是对糖尿病知识的普及与教育。这一措施的制定和强调,应该说是根据糖尿病的终生治疗特点而来,所以一定要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学会糖尿病膳食的配制及自我保健,学会自我监测血糖,从而提高患者的信心与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

饮食控制就是营养疗法,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疗法。不论糖尿病的轻、重程度,也不论是哪种类型,只要是糖尿病,饮食就一定要有严格的规定。饮食控制是在保证给糖尿病患者供给足够量的、而且是均衡的营养、维持理想体重、保持血糖良好稳定的前提下的控制,而不是无限的控制。

适当运动是针对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因环境因素中缺乏运动而致病的原理制定出来的一种治疗办法。适度运动对糖尿病的益处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应知道运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火候”掌握不好,运动这种积极的治疗方式,还会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糖尿病的运动疗法,有其适应征和禁忌证。

降糖药物治疗是在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后血糖仍然很高、未能控制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补救办法。胰岛素治疗是对绝对缺乏胰岛素患者的补充、替代治疗。如Ⅰ型糖尿病的胰岛被破坏、不能生产胰岛素,Ⅱ型糖尿病的最后胰岛功能衰竭,或某种条件情况不能使用口服药时,都要应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中的磺脲类,是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尚存分泌功能的情况下使用,起着刺激、督促胰岛加强工作的作用,是胰岛的监工。第二类口服药为双胍类,可称其为抗高血糖药,不作为降血糖药物。它可使高血糖降低,不能使正常血糖下降,不刺激胰岛加强分泌,而是作用在外周组织,使葡萄糖的异生减少,肌肉与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结果是血糖下降,胰岛素的用量减少。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第三大类降糖药物。它降糖的作用是使进入小肠的淀粉糊精,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显著减慢,不能变为葡萄糖,也就不能吸收入血,血糖就不会升高。因此,此药在降低餐后血糖取得显著疗效。最后一类药物是胰岛素的增敏剂,增敏剂有一个特点:在体内没有胰岛素的情况下,它是不会起作用的。当体内有胰岛素的情况下,且不论是外源注射的胰岛素还是内源自生的胰岛素,该药均可增强胰岛素在骨骼肌、肝脏及脂肪等组织细胞的敏感性。简单地说便是使胰岛素的作用更强了。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

血糖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近30 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国际上分别针对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进行了两个大系列、长时间的研究,研究结果做出了比较一致性的结论,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

(1)是针对Ⅰ型糖尿病的研究,即糖尿病监测与控制实验(简称DCCT)。是美国、加拿大两个国家的2 4 个糖尿病中心,对1 14 1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分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两组,从1983年~1993 年进行了历经10 年的跟踪观察。最后结果表明:强化治疗组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的几率明显降低。强化治疗组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和进展的风险降低50%左右。结论是严格控制血糖的确可预防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

(2)是针对Ⅱ型糖尿病的研究。即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简称UK PDS)。是英国的2 3个糖尿病中心,将5 10 2名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进行观察,同时也对血压严格控制组和一般组进行观察,为期长达20 年。强化组的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lt;6.0 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lt;7.0%,血压&;;lt;1 50/85 毫米汞柱。结果显示,强化组与一般组比较,总的糖尿病并发症减少1 2%,心肌梗死减少16%;视网膜病变减少21%,尿白蛋白排出率(反映肾脏受损程度)减少3 3%。血压严格控制组与一般组比较总死亡率减少33%;脑卒中减少44%,心衰减少5 6%;眼底病变减少3 4%。

血糖的控制标准

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如何,关键是看对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控制情况,并发症的控制情况又主要取决于血糖控制情况的好坏。血糖究竟降至多少,各国标准大同小异,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糖尿病控制标准,和我国糖尿病控制的多项标准如下。

1.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糖尿病控制标准

良好标准:空腹血糖在6 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8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6.2%。

一般的标准:空腹血糖在8.0 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 0.0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8.0%以内。不好的标准:空腹血糖在8.0 毫摩尔/升以上,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 0.0毫摩尔/升以上,糖化血红蛋白在8.0%以上。

2.中国糖尿病控制标准

我国《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中的糖尿病控制标准中,除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外,还包括尿糖浓度、血脂、体重指数、血压,分满意、良好、尚可和较差四个等级。

(1)满意标准:空腹血糖&;;lt;6.1 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lt;7.8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4%~6%,尿糖为0 克/100毫升,血压低于130/85毫米汞柱。

(2)良好标准:空腹血糖在6.l~7.2 毫摩尔/升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8.9 毫摩尔/升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6%~7%之间,尿糖0克/1 00 毫升,总胆固醇&;;lt;2 00 毫克/分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t;40 毫克/分升甘油三酯&;;lt;15 0毫克/分升,血压&;;lt;140/90毫米汞柱,体重指数:男&;;lt;25,女&;;lt;24.

(3)尚可标准:空腹血糖在7.2~8.8 毫摩尔/升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8.8~11.1 毫摩尔/升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8%之间,尿糖在0~0.5 克100 毫升之间,总胆固醇在2 00~25 0毫克/分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 5~40 毫克/分升之间,甘油三酯在 15 0~20 0 毫克/分升之间,血压在1 4 0~1 60/94~95毫米汞柱之间,体重指数,男 25~27,女24~26之间。

(4)较差标准:空腹血糖&;;gt;8.8 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gt;11.1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gt;8%,尿糖&;;gt;O。5 克100毫升,总胆固醇&;;gt;250毫克/分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t;35毫克/分升,甘油三酯&;;gt;200 毫克/分升,血压&;;gt;160)/95毫米汞柱,体重指数,男&;;gt;2 7,女&;;gt;26.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还应考虑到年龄问题。因为血糖控制得越严格,尤其是应用降血糖药物的老年患者,产生低血糖的危险性越大。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对低血糖反应迟钝,本身又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肾等脏器的病变,低血糖可能会给老年患者带来致命的危害,所以,应适当放宽血糖的控制标准。

控制血糖的原则

糖尿病致病因素是血糖的升高,而血糖的升高是胰岛素缺乏而造成的。所以控制血糖方法的要点,一方面是尽量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包括克服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是设法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以供需要。

控制饮食中的总热量是减少对胰岛素的需求的途径之一。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主要由每日进食的饭量,吸收营养的多少决定的。食量越大,吸收的三大产热的营养素越多,需要的胰岛素量越多。所以,糖尿病治疗中的控制饮食,就是为了减轻胰岛素细胞的负担,减少胰岛素的需求量。不过并不是吃的越少越好,因为人要生存,必须从饮食中,吸取足够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否则,还会造成营养不良,有损机体健康。所以说糖尿病的控制饮食,实质是平衡饮食疗法。身体需要多少热能,就恰到好处,不多不少地摄入能产生这么多热能的食物。这就是控制饮食的原则。

避免心理压力过重,保持良好心态,也可以减少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因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喜过悲、疲劳过度可以致使几种血糖激素分泌增多,对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使血糖骤然升高。如果保持平和心态,升血糖的激素少了,胰岛素的需求也自然随之减少。

克服胰岛素抵抗现象也是减少胰岛素需要量的方式之一。胰岛素抵抗是因为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以就需要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多。如果克服了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需要量自然就会减少,克服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具体方法,是通过限定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即饮食控制和增加每日总热卡的消耗,即适当运动来减肥,控制体重;还可以使用药物如双胍类和胰岛素增敏类的噻唑烷二酮,提高胰岛素的效能。

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和供给是控制血糖方法的原则之一。Ⅰ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组织的破坏,胰岛素的供给量绝对不足,这种情况只要保证提供足量的胰岛素就可以了。关键是胰岛素用量的把握。对Ⅱ型糖尿病来说,情况复杂一些。包括药物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补充胰岛素;口服降糖磺脲素药能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满足机体需要;当Ⅱ型糖尿病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功能衰竭,再无力分泌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失效,自身也绝对缺乏胰岛素时,体外供给胰岛素就是必需的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中的个体化原则

虽然说治疗糖尿病的总体原则是相同的,治疗方向也是一致的。但由于疾病的类型不同,病情的轻、重程度的差异,病程长、短的不同,劳动强度与生活习惯的有别,病情发展阶段的各异等等,采取的治疗方案是迥然各异的,这正是治疗中的个体化原则。

对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胰岛素缺乏程度较轻的情况,此时要着重克服胰岛素抵抗、减轻和保护胰岛 β细胞功能,达到既降低血糖,又防止或延缓 β细胞功能衰竭的目的。这类糖尿病患者的个体治疗原则以控制热量摄入,增加热量消耗,减轻体重,服用二甲双胍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或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为主。

有的患者胰岛素显著缺乏,甚至处于胰岛功能衰竭状态,此时,要坚决进行胰岛素治疗,否则会危及生命。

如若介于前两种之间的状态,胰岛功能明显受损,胰岛素抵抗仍然存在,则应采取在克服胰岛素抵抗的同时,控制胰岛β细胞潜化的储备功能,服用磺脲素药物,或瑞格列奈,以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即使是同一位患者,只要他所处的阶段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Ⅱ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是处于胰岛素抵抗阶段,也可能是处在胰岛功能受损阶段,或胰岛功能衰竭阶段,这样处于不同阶段,患者需要解决的矛盾也不一样。所采取的救助方法当然不同。

糖尿病教育是防治关键

事实上,糖尿病患者本人掌握糖尿病知识的多少与治疗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于是,糖尿病防治中,有一项特殊而主要的措施———糖尿病防治教育。通过教育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科学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了解糖尿病基本治疗原则,教育患者本人坚定信心,主动地参与治疗。做到长期坚持治疗,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防治教育很关键,因为,普通公民缺乏糖尿病知识,就会导致既不知道预防糖尿病,患了糖尿病也不会及时检查、诊断和治疗。国际调查资料表明,社会公众缺乏对糖尿病的认识及其有关的防治知识。美国也只有6%的群众知道糖尿病,英国多数人不知道糖尿病,我国民众对糖尿病的认识也同样如此。这是全球糖尿病患病者居高不下、甚至还在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知识,会严重影响糖尿病的防治效果。因为糖尿病的特点是慢性终身性疾病,致病因素复杂,治疗上需要患者主动配合,并要长期地支持,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有50%~80%的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这是糖尿病控制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糖尿病防治教育的提出,就是根据这种现状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19 9 5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定为“糖尿病和教育”。口号是“降低无知的代价”。瑞士一位著名的糖尿病教育专家说:“糖尿病及其并发病的治疗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看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可见糖尿病防治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性。教育形式有多种,主要为集体教育和个别指导。前者有集中授课办班,开研讨会、看录像、讲学等,后者主要是针对个别患者进行具体指导。其他的形式还有,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影视资料,开设热线咨询电话、个别指导示范、解答问题、举办糖尿病儿童夏令营等。各种方式有各自教育的优点,正确的教育方式,应是采取集体与个体相结合的方式,不能以一种形式替代另一种形式。

糖尿病医疗费用的计划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巨大投入,医疗费用的支付就是一个应该慎重考虑和做好计划的问题。应当承认的是,糖尿病是否得到良好的控制,与支付医疗费用的能力有直接关系,任何品种的药物都买得起,任何检查项目都做得起,无疑将会得到比较理想的治疗。事实上,绝大多数患者还达不到这样的经济实力。因此,在治疗中学会“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科学、合理地计划医疗费用的支出,使有限的医疗费用、发挥出最佳的经济效果。

首先可以了解一下用于糖尿病治疗支出的费用都有哪些,这些费用包括:降血糖药物的费用,糖尿病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治疗费用,降血压、降血脂等用于治疗急、慢性并发病的费用,许多监测项目的费用,还要最后留一部分用于其他意外事件的医疗费用。这五部分费用并不一定是平等支出。哪一部分占多大比例,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切不可顾此失彼,随便放弃那一部分投入。比如,有的患者,舍得大把大把地花钱买各种药吃,却总是舍不得在监测方面做投入,这样就做得很不合理,影响对病情的了解,治疗也失去针对性。

由于医疗消费是被动消费,所以,在计划医疗费用的花销时,可参照一下医生的意见。在就诊时,应主动把自己的经济情况告诉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检查项目、治疗内容。如果医生为您开出的处方或检查项目,所需费用使您难以承受,请直接与医生讲明,也许有可能替代的价格低一些的药物和检查项目供你使用。但千万不可自作主张自己换药或放弃检查监测。

影响糖尿病疗效的其他因素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有一些人为因素在干扰着治疗。糖尿病的整个防治过程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即使已经接受了系统的糖尿病防治教育的患者,也要接受医生的指导。首先找一名可以信赖的专科医生为你治病。在糖尿病的准确治疗、深入的生活方式指导方面,非糖尿病专业的医生较之专业的糖尿病医生,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当然,医生的品德,态度和蔼,热情、耐心、认真也是应该考虑的。能否找好医生,也与患者自身的糖尿病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一定要接受糖尿病防治教育。

其次要尽力争取家人和朋友及社会人的关怀与鼓励。糖尿病防治绝不仅仅是患者个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糖尿病防治教育不仅仅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同时也是针对患者的亲属、朋友和社会公众的。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对糖尿病防治有益的家庭与社会环境氛围。

还有一项人为因素也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反作用,那就是患者本人不正确的医治观。第一种是“有病乱求医”的盲目态度。产生这种态度的直接原因是缺乏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急于祛病的心理。虽然到目前为止,糖尿病仍然是不能根治的终身疾病,但如果能正确对待,仍然是可以控制的疾病。第二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不管不顾的轻率态度。这种态度在年轻的患者中表现得较为突出。一来因年轻体质好,二来因患病初期没有明显的不舒服表现,觉得是医生小题大做。世上的许多事,都是从无到有,从轻至重,从小到大地发展着。如果由于这种轻率,长此下去,最后导致过早发生冠心病甚至心肌梗塞、脑中风,导致失明、尿毒症等等,那时再去挽救就已经太迟了。第三种态度就是侥幸态度。这种态度同样会造成难以挽救的后果,因此也是要不得的。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一个乐观的、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既然得了糖尿病,就要面对它,不要害怕它,因为糖尿病是可控制的疾病;但也绝不能轻视它,要认真地对待治疗中的每一个环节。此外,还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不要受那些糖尿病“去根”、“特效”的广告的欺骗,最后一点,也是比较难做到的一点,而且是必须做到的,就是持之以恒。因为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需要终身治疗,也就需要终身的坚持。

糖尿病九条防治总则

(1)需医生监控:需要请一位专科医师指导。

(2)需必要支持:争取社会和家人的支持,营造一个有利于糖尿病康复的环境。

(3)端正医治态度:放弃“有病乱投医”的盲目态度;放弃“自暴自弃”的轻率态度;放弃自认为强壮,疾病找不到头上的侥幸态度。

(4)保持科学态度:乐观、重视、科学、坚持。

(5)费用落实:降血糖药物费用;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治疗费用;治疗急、慢性并发症的费用;各种监测的费用;其他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的医疗费用。

(6)要勤奋:勤学习,勤观察,勤看医生,勤记录。

(7)各方面兼顾:控制血糖,降压降脂,并发症的防治。

(8)目的不忘:有效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9)善待自己: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