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92年统计,全世界消耗的商品能源已经达到111.346亿吨标准煤。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给现代社会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能源资源的短缺;森林植被遭破坏;大气、水系、土壤被污染;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出现带来的危害;气候条件变坏,自然灾害增多等等,这些问题都与能源利用有一定关系。
世界能源形势的评估
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六七十年代,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势头,能源需求增长也较快,进入80年代之后,这种势头开始减慢。跨进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急剧转变,海湾战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全球环境变热,以及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1.世界能源态势分析
1992年世界能源消费仅增长0.2%,保持了1990年以来增长为零的水平,这就使世界能源需求总量在经历了1982年~1990年期间2.6%的年均增长速度之后,进入一个平稳的时期。
但是,在平稳的全球增长水平下存在着显著的局部变动。1991年,前苏联、中欧和东欧国家能源需求下降了7.7%,这是造成全球能源需求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工业化国家能源需求增长为10%,而发展中国家为4.8%,增长最快的亚洲国家则达到了两位数字的水平。1992年石油市场比较稳定,海湾战争后,石油市场有效地调整了因科威特产量稳定回升带来的变动,使1992年石油价格的跌涨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布伦特平均油价有轻微下降,每桶价格从1991年的20美元跌至1992年的19.40美元。
1992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只增加了0.5%。发展中国家石油需求量的迅速增长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中速增长,被欧洲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低消费所抵消。俄罗斯石油需求下降了近10%,且以出口石油以换取硬通货,但最快的下降速度出现在前苏联的另外一些加盟共和国,例如1992年乌克兰的石油消费量比1991年下降了30.3%同能源需求相同,亚洲的石油消费量增长也最快,特别是韩国,1992年增长了21.2%。1992年世界天然气的需求量,发展中国家增加最快,在那里,天然气继续从其他能源那里夺走市场份额。与其石油记录一样,韩国也创造了天然气需求量上升速度的最高记录,1992年以30.8%的速度增长。在美国,由于其本土产量下降,天然气需求的稳定增长(1992年增加3.5%)由增加进口量来满足。由于美国天然气市场紧俏,平均进口价格达到了198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1992年世界煤的需求量没有变化。发展中国家煤的需求量的增长被其他地区需求量的下降所抵消。核能和水力发电分别以0.5%和0.8%的速度下降。核能利用的下降结束了长期以来连年增长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前苏联生产出口的下降(1991年下降了近18%)。
2.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能源供求情况
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设法提高能源自给率。特别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都在努力开发可替代石油的能源及其他新能源,并推进节能工作。英、法、瑞典都大幅度提高了能源的自给率。日本进口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已降到和意大利相同的水平。如英国从1975年北海油田投产后,能源结构发生戏剧性变化,原油和天然气产量迅速增加,到1981年,英国实现了能源自给,并成为石油出口国。法国和瑞典也由于大力开发核电,大幅度降低了对进口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1974年,法国总统德斯坦批准了核电开发政策,从那时起,法国迅速发展核电,到1980年法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核电大国。现在,法国出口富余的电力进口石油,今后还将大力发展核电。还有瑞典、日本等一些没有石油资源的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也有明显下降。一些国家过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都很高,如1973年,日本是75.5%,意大利是73.8%,法国是68.2%,瑞典是59.8%。但在实施摆脱依赖石油的政策后,这些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都大幅度下降了,1987年日本是55.9%,意大利是59.3%,法国是42.6%,瑞典是29.6%。尽管各国都在尽力节省能源,但最近15年里,能源消费总量还是在增加(英国除外),不过,各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不尽相同。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的国家有德国、法国、加拿大和瑞典,特别是加拿大和瑞典,消费量大幅度增加。与此相反,英、美和日本的能源消费减少了,这是因为节能产生了效果。
目前世界上划属发展中国家的共115个,其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但所消费的能源仅占15%。由于这些国家的人口持续增长,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继续增加,因而对能源的需求也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5%左右。但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能源的开采,储运成本很高,加上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管理经验不足,致使这些国家的能源供应日益感到不足。发展中国家目前应开发利用化石燃料、水力、核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将来需开发生物质能、化学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温差能和潮汐能等。当前应立即采取的能源策略是:①全面掌握能源资源和消费的正确资料,以便用于能源规划;②改善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流程;③寻求替代能源;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取多种节能措施;⑤制定能源管理政策;⑥建立能源研究发展中心;⑦加强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经济合作。亚洲能源需求增长最为迅速。为了满足亚洲迅速增长的经济需要,其电能需求以每年10%~15%的速率增长。提供数量如此庞大的能源需6000亿至10000亿美元。90年代中,世界新增装机容量几乎有2/5是在亚洲。90年代亚洲地区电力将有较大发展。电力总装机容量将从1989年的2.28亿千瓦增长到1999年的4.72亿千瓦,年增长率达7.5%。香港地区、新加坡、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各有追赶“四小龙”的目标。近几年,香港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略高于新加坡,但人均能源消费只有新加坡的一半,人均电力消费只有新加坡的3/4。所以香港地区的能源和电力消费水平是较低的。而新加坡的能源、电力消费水平就比较高。“四小龙”中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近,能源和电力消费水平也比较接近。我国大陆1991年人均能源消费量为0.9吨标准煤,人均电力消费为600千瓦时,只分别占香港地区的38%和13.6%;也就是说,要达到香港地区的能源、电力消费水平,一次能源尚需增加1.62倍,电力消费量要增加6.4倍,可见要实现现代化,电力建设的任务远比一次能源繁重,为了使我国达到小康水平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花大力气加快电力的发展。
世界能源前景预测
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人类生活标准继续提高,伴随而来的将是全世界能源消费量的不断上升。化石燃料有限,滥用化石燃料污染环境和使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寻找替代能源是人类确保社会实现富裕文明和健康生存的重大课题。1992年9月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能源大会上公布了《明日世界的能源》预测报告,对世界能源未来的消费趋向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世界能源需求量在过去30年里大幅度上升。
1960年尚为33亿吨油当量,到1990年已跃升到87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3.3%。在1990年至2020年的30年内,世界能源消费将面临三种选择:其一是低消费,世界能源消费量到2020年将达到112亿吨油当量;其二是中等消费,届时将需要133亿吨油当量;其三是高消费,世界能源需求量将高达172亿吨油当量。未来世界能源消费水平最终将取决于全球经济和人口增长速度及环保水平。预测报告推荐中等消费方案。按此方案,2020年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1990年增加42%。如果人类加强环保措施,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幅度有可能压缩,反之,就很有可能高达92%。
第15届世界能源大会把能源问题提到了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的高度来认识。要使世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臻于和谐平衡,只有通过各国共同合作才能实现,而南北之间的贫富巨差和利益冲突使世界各国在经济、能源和环保方面的合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报告认为,世界能源结构在2020年之前变化不大。1990年世界能源的一次能源结构中,石油占32%,煤炭占26%,天然气占19.5%。到2020年,这三者比重将分别变为28%、24%和21%。在同一时期,核能比重将由5%上升到6%,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由17%增至21%,其中水力发电将由5.7%增长到7.5%,太阳能、风能、地热、现代沼气和海洋能的比重将比现在翻一番,达到4%。国际能源总署发表的《亚太能源需求展望》报告指出,经济高速度的增长,将使90年代亚太地区能源需求激增,同时该地区的石油进口将空前增长。报告说,2000年之前,该地区能源需求的增长率每年可达2.7%~3.6%。进口能源将占到需求的80%,大部分的进口将来自中东地区。到2000年,这个地区石油需求的70%将依赖进口,1990年为65%,1991年亚洲和澳洲的石油消耗总量为6.5亿吨,同时期西欧的消耗量为6.18亿吨。中国和日本的石油需求总量将占亚太地区总额的70%。该地区1990年的石油产量为2.5亿吨。1995年之后,该地区对石油的需求在能源比例中将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新的煤矿、天然气和核电厂将陆续投产。
报告指出,在1995年,亚太地区的石油日消费量比1992年的1200万桶增加350万~400万桶。日本由于天然气成本较低,利于环境保护,再加上日本国内核能发电厂面临困境以及中小型天然气公司越来越多等因素,作为目前世界第一的液态天然气进口及消费国的日本,至下世纪初仍将继续增加液态天然气的使用。预计到2010年,日本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由1990年的3400万吨增加到5700万吨。目前日本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国内需求量的70%以上。
目前已探明,亚太地区的石油储量约50亿桶,仅及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5%。
世界能源协会(WEC)执行主席德来克·戴维斯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一次再生能源会议上说,虽然现在人们都在关注着地球变暖,但是未来几年内由于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促使能源消费的不断上升,而全球对增长着的能源需求的关注将超过对环境的关注。预计到2020年期间世界能源需求的平均年增长率可达1.5%,与世界人口的平均增长率大致相同,从而有可能导致地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未来世界能源需求的增长将主要反映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某些地区。这些地区的国家将需要大量增加能源消费来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并不是排在首位。而且今后化石燃料仍将是这些地区最主要的能源。如大量的煤、石油及天然气仍将会继续使用几十年。特别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煤炭仍将是最主要的能源之一。但是现在许多国家在化石燃料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在抓紧治理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随着石油等化石燃料需求的增加,必将导致价格的逐渐上涨。为此,开发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国际社会对地球环境的日益关注,为世界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全球可再生能源资源市场资金估计超过2000亿美元。
我国能源形势分析
1.我国曾出现过两次“能源危机”
我国能源供应出现过两次极度紧张。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我国正处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经济复苏时期,能源需求增长迅速而生产不济。1980年初在杭州召开的全国第一次能源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指出我国存在着“能源危机”,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970年~1984年,全国持续14年严重缺能。据初步估计,目前全国大约缺少煤炭2000万吨,石油1000万吨,电力500亿千瓦时。工业生产能力约有25%主要因缺能而不能发挥作用,影响工业产值近1000亿元。有的新厂、新车间、新设备建成后,因缺电投不了产,许多地区经常拉闸停电,给人民生活造成不便。农村缺电尤为突出,目前尚有一半生产队约3亿农民没有用上电。有电的队,农用电动机也缺电40%。农村生活用能按最低限度需要估计,短缺22%。这就造成薪柴过量砍伐,秸杆不能还田,致使生态严重破坏。第二次能源供应极度紧张出现在1988年,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煤炭供应全面紧张,缺电、缺油进一步加剧。因缺能源和原材料,全国有25%的工业生产能力开工不足,农业用电短缺三分之一,年损失产值4000亿元,损失利税500亿元。
总之,我国能源短缺量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罕见的。
长期以来,为了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尤其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对城市、农村人民生活用能源,缺乏妥善安排,甚至将劣质煤供应城市民用,造成很多城市污染严重。目前,这一情况已有改变,但供应城市民用优质能源的政策,仍未明确。全国农村的商品能源供应量极少,人均年消费煤量仅有50公斤。不少城市的生活用煤定量供应,需要自己解决短缺部分,更谈不上用方便、清洁的煤气或石油液化气等高质量能源。电力供应也时常中断,对学生的学习和文化生活都有影响。我国冬季的房屋采暖,一直是低标准的,在采暖季节取暖煤按平方米数定量配给,达不到采暖标准。
能源严重短缺,使工农业正常发展需要也不能满足。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不能满足需要,有相当一部分石油化工企业不能发挥生产能力。电力工业主要受投资限制,水电建设发展不快,目前水力资源利用率仅3%。火电装机容量不足,供电紧张,有些火电站没有相应的煤炭予以保证。由于供电不足,在不少地区,工业企业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