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华东、广东和辽宁等东南沿海地区缺能最为严重。华东地区三省一市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1/4以上,又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华东地区能源奇缺,煤炭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6.7%,水力资源只占2.6%。
目前,华东地区70%左右的发电用煤和100%的石油要从地区外调入。
全地区缺电三分之一左右,使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据统计,上海缺1千瓦时电能,工业产值就会损失5元以上。
广东省煤炭资源甚少,开采条件差,全省用煤半数要靠外省供给,广东水力资源已开发得差不多了。广东省因缺电,许多工厂只能开三天停四天,生产极不正常。为解决电力供应的燃眉之急,每天只好从香港买进100多万千瓦时电能,电价相当于省内发电成本的五倍。
辽宁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近十几年来,辽宁所需燃料主要靠增加烧油和从省外调入煤炭来维持,但全省工业部门仍缺电60亿~70亿千瓦时,许多企业在冬季不能正常生产。
目前,我国农村每年消耗的生产和生活用能折合成标准煤约为3.3亿吨(包括非商品能源)。全国大约有近半数农户每年缺烧3~6个月,每户维持基本生活(包括煮饲料)每天约需18810千焦有效热值的生活燃料,而实际消费每户只有约14630千焦,短缺22%。
煤炭在农村生产中主要用于农民集体或个人烧制砖瓦、石灰等建筑材料(不包括县办工业)、烘干经济作物或粮食以及加热小煅炉等。随着农民生活提高,盖新房的数量猛增,据统计每平方米农村民房所需砖、瓦、灰等耗费燃料约31.5公斤标准煤。国家供应的煤炭有半数以上被用在这方面,其他用能就无法得到保证。
农村的油料供应量严重不足,农业机械年增长率在15%以上,农机供油越来越紧张,一些农村在农忙季节,被迫用菜籽油代替柴油作为农机燃料。农村用电更为短缺。农民生活用电仅限于照明和极少量电机、收音机等。煤、油、电的严重短缺,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进一步提高。
我国能源危机的性质是结构性的、供需失衡的加剧,主要归因于需求失控,而需求失控主要来自加工工业的过度膨胀,特别是消费品工业的超高速发展。1988年消费品工业增长了23%,而一次性能源仅增长4.4%。作为主体能源的煤炭增长速度下降,而电力新增装机超过了煤炭的可供量。一面是生产和生活耗能需求猛增,一面是一次能源生产增长放慢,构成了恶性循环。煤炭行业因投资不足,生产经营困难,国营煤矿后继生产能力已严重不足,乡镇煤矿产量增长速度已经减慢,“九五”期间势必会出现更严重的结构性“能源危机”。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偏西,经济发展重心偏东,已经给能源运输带来严重困难。随着能源开发重点西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面临严重问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改变,交通运输将越来越紧张。目前,煤炭运量占铁路总运量的40%,而且最长运距达3000公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造成运输紧张,还会导致利用效率低下和严重污染环境,特别是国际呼吁减少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都需认真对待。
如果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加调整,我国能源短缺的局面将持续到下世纪中叶。
2.能源短缺带来的影响
能源供应短缺,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由于能源奇缺,导致许多地区的林木砍伐过量,地表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从解放初的115万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150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6%。每年流失的土壤估计有50亿吨,占世界水土流失总量的五分之一。每年流失的土壤中的养分,折合成商品化肥达4000万吨,相当于4000万亩良田的5厘米表层沃土流失掉。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肥力减退。每年烧掉的3亿吨秸秆,以平均含氮0.6%,含磷0.15%,含钾1%计,损失有机质2.3亿吨、氮180万吨、磷45万吨、钾300万吨。致使我国土壤缺磷少钾,氮、磷、钾比例失调。结果是土壤因有机质减少而板结,理化性状变化,导致贫瘠化和沙漠化。
黄河流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从龙门到河曲,每年有16亿吨以上的泥沙流入黄河。沙漠面积由原来的16亿亩增加到19亿亩。森林覆盖面积逐年缩小,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2)农、林、牧业发展受到影响
农村生活能源供应短缺,绝大多数农户只好主要靠烧秸秆和柴草烧饭和饲料。但是秸秆直接烧掉,首先燃烧效率极低,只能利用生物质中所含能量的极小部分,灰烬中留下了一些钾肥,而大量有机质和氮、磷等植物营养素成分均被烧掉。因为生物质能使用不当,造成了恶性循环。农村燃料、饲料、肥料、轻工业原料缺乏,秸秆不能还田,使土壤肥力急剧下降,土壤变得贫瘠。例如,东北地区开荒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达5%以上,但目前已降到1%~2%,内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到1%,从而使农作物产量下降。畜牧业也因饲料不足而不能兴旺发达。不少地区年年造林而不见林。砍柴要走几十里路。农业不能为轻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农、林、牧业均受影响。
(3)影响工业生产能力的发挥
长期以来,由于能源供应不足,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特别是过去因对石油产量估计过分乐观,新建的炼油厂原油供应不足,炼油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新建的石油化工厂,由于作为原料的石油和天然气供不应求,而造成设备闲置。有的地区,为了抗旱保收,工业为农业让路,停掉一部分工业企业。也有些地区,因供电不足,只好轮流地让一些企业停产。严重缺电的地区,甚至“停三开四”,以解决电力供求矛盾。结果使许多企业开工不足,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巨大浪费。
(4)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能源费用在不少工业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相当低。据国外统计,全部工业平均燃料动力费用只占5%~6%,轻工业最低,只为0.9%;机械制造工业3%~4%;化学工业(不包括原料)7%~10%;钢铁工业13%~14%。这说明由于能源严重短缺,所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大约为能源本身价值的8~100倍。
我国工业品价格相对较高,能源价格相对较低,这个倍数很大。因能源不足而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则更大,这就严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进一步影响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势必减慢。
3.能源工业取得一定成就我国的能源工业被列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能源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92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达到10.750亿吨标煤。其中煤炭7.987亿吨标煤,占总量的74.3%;石油2.042亿吨标煤,占19%;天然气0.215亿吨标煤,占2%;水电0.505亿吨标煤,占4.7%;核电发电量达5亿多千瓦时,接近0.05%,煤炭11.1亿吨,新井投产2391万吨。原油产量1.42亿吨,天然气157亿立方米。全国发电量达到742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10%以上。核电实现零的突破,核电年发电量达5亿多千瓦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一次能源共增加1.85亿吨标煤,平均年增长率4%,相当于每年增加5000万吨原煤。这个速度,在世界各国是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