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草原(科学探究丛书)
45973000000004

第4章 草原的分布(2)

阿拉善盟的额济纳草原主要集中在黑河(额济纳河)两岸,面积为10万亩,各种旱生饲用植物达80余种。发源于甘肃祁连山脉的黑河,流入额济纳旗后改称弱水,形成东、西两条季节性河流,滋润着这片荒漠草原,然后注入东北部的居延海(嘎顺诺尔)和苏古诺尔。自古以来,弱水两岸牧场辽阔,林草丛生,水草丰美,历来就是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据《史记》记载,汉朝的苏武就在居延海一带牧羊。

宁夏干旱草原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北部,包括盐池、同心和中卫三县与灵武、中宁、陶乐的山地,以及贺兰山东麓一带的半荒漠草原,海拔1000米以上,面积2000多万亩。闻名中外的裘皮羊品种——滩羊就产在这里,数量达110多万只,占全国滩羊总数的2/3以上,故有“滩羊故乡”之称。

甘肃草原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中间地带,海拔1000~3000米。境内山脉重叠,草原连片,主要分布在甘南、天祝、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一带。

地处岷山脚下、黄河之滨的甘南草原,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碌曲、夏河三县境内,“黄河九曲”的第一曲就在这里。地势高寒,坡陡土薄,生长季短,年降水量600毫米,除大夏河两岸和洮河、白龙江一带有一些耕地和森林外,其余均为肥美的草原,面积约2300万亩,是本省主要的畜牧基地之一。甘南草原以牛(牦牛、犏牛、黄牛)、马、羊为主,夏河、碌曲、玛曲等地所产的“河曲马”,碌曲和玛曲所产的“欧拉羊”,均以品种优良而闻名全国。甘南藏族自治州乳品厂是中国现代化乳品厂之一,该厂生产的奶粉畅销全国,制成的奶油、炼乳、罐头等,也以产品优质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横亘于河西走廊1000多公里的祁连山内外,有着广阔的牧场,如山丹、永昌的大河滩、大马营和皇城滩、永登的松山寺等。这些地区雨水比较充足,祁连山附近又有雪水灌溉,因而牧草繁茂,就是山岭深处,牧草长势也很喜人,自古就是中国优良的天然牧区。远在秦汉时期,畜牧业就很发达,有“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的歌谣。牲畜以马、羊为主,祁连山的铁马、永登的走马、凉州的骡和永昌的绵羊等都是很有名的。

河西地区过去也曾是甘肃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酒泉以西虽是赤壁千里,但戈壁上常生长一种多刺的植物,冬季成白色,骆驼喜食,故名骆驼刺。唐诗“酒泉西望玉门道,千山万碛皆白草”中的“白草”就是骆驼刺。

河北省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张家口以北的坝上和承德地区的围场一带。坝上的张北、沽源、康保和尚义四县,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草原辽阔,历史上曾是蒙古族游牧之地,有“野鹿随哨至,乐此诚忘餐”的记载。现在仍是河北省的畜牧基地,所产张北马、羔皮极为有名。

陕北丘陵地区是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因气候和地形的影响,这里不宜农耕,但溪流较多,牧草丛生,很适于发展畜牧业。古时候这里也曾是“水草丰美,土宜畜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好地方。现在的清涧、延长、延川、榆林一带畜牧业仍很发达,以牛、羊为主,尤以山羊为最多。近二三百年来,由于大量开荒种田,过度放牧和气候干旱等原因,致使这里的植被稀疏,覆盖度只有40%左右,而且牧草低矮,严重地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新疆草原区

新疆草原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北起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界山,南至昆仑山与阿尔金山之间,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以上。新疆草原四面多山,在炎热的夏季,高山上和山谷中,气候凉爽,牧草丰盛,适于发展畜牧业。从史前时期起,这里就是各游牧部落喜欢居留的好地方。

新疆草原地处大陆中心,距海洋十分遥远,周围高山环耸,湿润的海洋气流无法到达这里,因而干燥少雨,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雨日少,晴天多,光热条件比全国同纬度地区都好。天晴日暖,山上积雪开始融化,无数条雪水小溪,穿过松林山岭,缓缓流向山地草原,狐茅、鸭茅、苔草、车轴草和胡枝子等各种牧草遍地丛生。主要牲畜有全国著名的新疆细毛羊、三北羔皮羊、伊犁马等,其中三北羔皮羊占全国羔皮羊总数的3/4。

新疆草原被东西长达1500公里、海拔3000~5000米的天山分为南北两部。北部准噶尔盆地,海拔500米以上;南部塔里木盆地,海拔1000米左右。两盆地均被大山包围,南疆更为闭塞,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多属干旱荒漠草原。惟天山南路及昆仑山北麓的环形地带,如焉耆和阿克苏等地有草原分布,牧草稀疏,品质中等。

北疆因受北冰洋湿气流的影响,比南疆湿润,年降水量100~200毫米。

天山及阿尔泰山的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带,年降水量高达500毫米。在干旱草原地带内也出现了湿润草原,玛纳斯河以西还有大片地下湿地,水丰草茂,为良好的天然放牧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草原是中国最丰美的草原之一,有些国际友人称其为“上帝的特殊恩赐”。这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北、东和南面的群山,既能挡住北方的寒流,也能挡住南面过于炎热的气流,全年气温均衡。另外,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可以从伊犁河谷长驱直入,带来了充足的雨水,植物生长期140多天。这里有世界著名的羊茅、鸭茅、光雀麦和其他富含营养的牧草,一片葱绿,成为丰美的天然大牧场。

新疆有58%的草原分布在山区,南部的昆仑山、中部的天山以及北部的阿尔泰山都是梯状上升的断块山脉,大量沉积物覆盖于山顶,形成山顶准平原;山间广阔的河谷与盆地,沉积着深厚的黄土状物质,这些都是草原植物发育的良好土壤基础。

山地气候的特点是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虽然降低,但降水量却不断增多,因此,山地降水要比平原多。一般平原地区降水量为100~200毫米,而天山及阿尔泰山之间的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带,年降水量可达500毫米左右。加上山顶积雪融化,水源充足,给牧草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所以,北疆山地草原草高过人,质量又好,是中国单位面积草原产草量最高的地区,是质量最优的夏季牧场。

青藏草原区

以“世界屋脊”称著的青藏草原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北至昆仑山、祁连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接帕米尔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草原区,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盛产牦牛、藏羊和犏牛、黄牛等。本区包括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和甘肃的西南部以及四川的西北部、云南的西北部等,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32%以上。全区四面大山环绕,中间山岭重叠,地势高峻。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最高的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山谷地区为低热高草区,森林的上限为高山草原和高山冻原。高山草原牧草高达40~110厘米,总覆盖度为80%~95%,亩产干草50~75公斤。

青海草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境内地势高峻,山脉绵亘,4/5以上的地区为高原所盘踞。除黄河及湟水谷地海拔约2000米,是该省最低的农业区外,其余则为海拔3000米以上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在这里,要跑完一个草滩,不用说步行,就是坐上汽车也得好几个小时。

青海草原植物种类丰富,总数约达969种,分属于76科,372属。莎草科和禾本科在各类草原中均占优势,伴生有蓼科、豆科牧草约50余种。全省天然草原一般亩产鲜草139~174公斤。牲畜主要有羊、牦牛、黄牛、马、驴和骆驼等,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藏羊和牦牛。

青海省的草原主要分布在环湖地区、玉树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区。

碧波万顷的青海湖周围,群山高耸,湖畔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地高气寒,温差甚大,年降水量329.8~649.2毫米,多集中在夏季。雨水常变成为雪或雹,日气温有时在冰点以下,不适宜作物生长,因此成为一块茫茫无际的大草原。湖边多高大的芨芨草,丘陵及平原地区多矮生细草,颇宜放牧羊群。谷中大、小河流蜿蜒曲折,风景美丽,这就是著名的蒙藏人民团结游牧的环湖大牧场。该区可利用的草原面积近17000万亩,饲养各类牲畜600余万头(只),主要为牛羊,适于发展毛肉兼用的半细毛羊。

位于金沙江上游、巴颜喀拉山南坡的玉树草原,海拔3000米以上,可利用面积达15000余万亩,雨水较多,草被良好,牛羊成群,各类牲畜占青海全省的1/4。尤其是治多和杂多两县以西的草原,牧草种类多,营养丰富,夏天多抓膘的“花草”(杂类草),秋后多保膘的“穗草”

(禾本科,莎草和头花蓼的果穗)。这里秋高天凉疾病少,驱虫防病“药草”多,是夏秋理想的放牧绵羊的牧场,生产出驰名的“西宁毛”。西宁毛是世界优良的地毯毛,国外每年要从中国进口西宁毛与本国毛混合使用,以增加地毯的弹性。从玉树往东进入青海省东南部,便是果洛藏族自治州,这里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全是高山草原,有“地高天寒,六月飞雪”之说,可利用面积为8400多万亩,是青海省牦牛的主要产区。

西藏是青藏草原区的主体,也是中国重要的牧业省区之一。本区的地势特别高,除若干盆地较低,海拔在3000米左右以外,其余均在4500米以上。气候寒冷干燥,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

约占全国草原面积1/6的西藏草原,过去很少为人们所了解,特别是终年被雪山环抱的藏北大草原,曾是被称为“塞外荒漠”的不毛之地。实际上,西藏高寒草原的经济价值也很高。多次科学考察证实,这里是发展畜牧业的宝库,尤其是羌塘草原,目前还是一大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草原上奔驰着成群的野驴、野牦牛和藏羚羊等各种珍贵的野生经济动物,正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利用。

西藏草原从纬度上看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但由于它是一个巨大的隆起高原,四周群山耸立,为一系列高大山系所环绕,高原面上又由南向北横亘着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昆仑山等,因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被层层阻截,只能从高原的东南部逆雅鲁藏布江而上,到达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南坡,从而形成了东南部湿润并向西北逐渐干旱的规律性变化,各地草原牧草的生长也依此变化而有所不同。

藏北羌塘草原由于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所以牧草低矮稀疏。主要牧草有紫花针茅、异针茅和沙生针茅等,草高15厘米左右,覆盖度为20%~25%。虽然牧草产量低,一般亩产20公斤左右,但草质良好,为牛、羊所喜食。由羌塘草原向南是冈底斯山地区,这里的草原别具一格,遍地皆是高不过5厘米的小草,覆盖度高达90%以上,好似一幅望不到边的剪绒地毯,藏族牧民称它为“帮扎”草,即抓膘草。主要牧草为莎草科的矮蒿草或小蒿草,以及垫状点地梅、苔状蚤缀、矮头绒草、羊茅、龙胆和萎陵菜等。每当盛夏,绿草如茵,富有弹性,人们把这类草地称之为高山草甸。如果用它来作为美化城市的草坪,则是最为理想的草种。

为什么在西藏会出现这些与众不同的垫状植物呢?无疑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密切相关。我们知道,太阳光中的红光和橙光(长光波)对植物的生长阻力最小,光合效率高;而蓝光和紫光,特别是紫外线(短光波)对植物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高原上的空气稀薄,透明度大,太阳辐射到地面上的蓝光和紫外线要比平原上强烈得多,所以高山上植物细胞的正常生长就受到了抑制。另外,高山地区寒冷、干燥、风大,终年有霜,高大的树木或草本植物不能生存。现存的几种木本植物,如圆柏、金腊梅等,原生枝干也极不适应这里的严寒气候,为了繁衍和延续后代,它们就以强烈生长侧芽的方式向四周发展,年复一年,逐渐矮化成密集的流线型外形,紧贴地面,即使在疾风劲吹时,也能避免枝叶的相互摩擦,最大限度地减少寒风的侵害。不仅如此,高山草甸在形成低矮密集的枝叶以后,还能积雪保温,形成草层中较为温暖的小气候,有利于自身的生长发育。

高山气候对植物是非常严酷的,但充足的光能却是植物蛋白质形成的源泉,这又是高山牧草生长不利中的有利条件。所以,高山草甸牧草的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粗蛋白质含量高达17.3%,当地牧民很形象地说:“别看高山牧草小,牲畜舐舐能上膘”。因而这里是良好的夏季牧场。

藏南山地海拔多在3500~4800米之间,印度河上游及雅鲁藏布江上游一带,空气比较湿润,迎风山坡降水量相当丰富,牧草十分繁茂。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流域的高山峡谷区,谷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疏林灌丛地带。中部峡谷地带干热,多为有刺灌丛,天然草原分布在高山和亚高山上。南部河谷地带,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大面积的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羊卓雍湖以东,朗县、三安曲林、加玉一线以西海拔4000~4800米之间的高原上。山谷中发育着喜温性的优良牧草白草和固沙草等,从内地引进的紫苜蓿,在雅鲁藏布江沿岸也已安全越冬。高山和亚高山干旱草原上生长有长芒针茅、紫花针茅、三刺草、固沙草和藏西蒿等,亩产青草40~75公斤,草质良好,西藏闻名的“桑桑酥油”、“岗巴羊”就产在这里。河谷地带的半细毛羊是中国藏系羊中的优良品种。这一地区有着发达的农业,又有栽培优良牧草的有利条件,发展畜牧业有着广阔的前途。

四川草原主要分布在本区西北部的甘孜、阿坝藏族自治州的松潘、黑水、金川及大雪山以西,木里以北,乡城、义敦及雀儿山以东的地区,属青藏高原向东的延伸部分。东部的红原、若尔盖一带,海拔3400~3500米,多为矮生蒿草沼泽草甸,面积辽阔,牧草丰茂。其中红原、若尔盖和阿坝三县可利用的草原面积有2700万亩,占三县土地总面积的70%,宜于发展绵羊、牦牛和马。西部的石渠、色达县一带,海拔3800~4200米,草地多在宽谷底部、山前洪积扇以及阶地的低洼处,尤以沼泽的外缘较多,地面平坦,草丘发达,过多的水分常在草间积聚,形成星罗棋布的小水坑。草甸植被发育,常以羊茅、早熟禾、野青茅、披碱草、鹅观草、野古草、须芒草及剪股颖等属为优势种,组成各种禾草草甸。

红军长征时所经过的“松潘草地”,位于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红原、若尔盖两县境内,海拔3400米左右,是中国沼泽植被面积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另外,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县以及布拖、盐源、木里等县也有零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