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文库——观望地球海洋
45974800000010

第10章 波罗的海(1)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最淡的海,也是欧洲北部的内海,它介于瑞典、丹麦、德国、波兰、芬兰之间,是大西洋的属海,面积约38.6万平方千米。波罗的海是一个浅海,深70~100米,最深459米,西以厄勒、大贝尔特、小贝尔特、里加等海峡和北海相通,有波的尼亚、芬兰等海湾,有250条大小河流注入。

波罗的海位于大西洋中,它通过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与白海相通,通过列宁伏尔加河—波罗的海水路与伏尔加河相连,是其沿岸国家之间以及通往北海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水域。该海的东部和北部在冬季有3~4个月的冰冻期,南部通常不结冻,对航运不会造成不利影响,重要海港有列宁格勒、加里宁格勒、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罗斯托克、格但斯克等。

波罗的海无边无际

波罗的海全年盛行西风,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向大陆气候的过渡区,在秋冬两季经常出现风暴。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很难进入波罗的海,海水得不到调节,所以海水冬季气温较低,南北差异较大;夏季气温不高,南北差异很小。1月平均气温南部为-1.1℃,北部为-10.3℃;7月平均气温南部为17.5℃,北部为15.6℃。海区表层水温也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8月西南海区水温为20℃,中部为14℃~18℃,东部芬兰湾为15℃~17℃,北部波的尼亚湾为9℃~13℃;2~3月除南部水温在1℃~3℃以外,绝大部分海区水温低于0℃,所以才出现了结冰的现象,北部波的尼亚湾和芬兰湾每年有长达3~6个月的结冰期,冰层厚度平均65厘米,波的尼亚湾顶的大冰层有时厚达10多米,海上运输有时会被迫中断。

年降水量大于年蒸发量是波罗的海气候最大的特点,其北部海区的年均降水量约500毫米,南部海区超过600毫米,个别海域可达1000毫米,海区年均蒸发量只有350~400毫米。有250条河流注入波罗的海,它们为该海带来了大量淡水,海水的盐度被大大淡化,所以波罗的海成为世界上海水含盐度最低的海,其海水含盐度自出口处向海内逐渐减少,大小贝尔特海峡处海水含盐度15‰,到默恩岛以东时降至8‰,芬兰湾的含盐度为6‰,波的尼亚湾北端仅2‰~3‰。

从第三纪以后,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经历了陆地和水域的多次更替,在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冰川大量融化后形成了波罗的海。波罗的海的海水很浅,平均深度仅86米,最深处在瑞典东南海岸和哥得兰岛之间,深度为459米,总贮水量2.3万立方千米。波罗的海的潮汐是不正规的半日潮、不正规全日潮和正规全日潮,潮差变化在4~10厘米之间。海域内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使波罗的海水位高于北海,波罗的海盐度较小的海水从表层经过海峡流入北海,北海盐度较大的海水从底层经海峡流入波罗的海,由于海水流出量比流入量大很多,所以波罗的海的水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

波罗的海的海滨景色

波罗的海是一片近乎封闭的海域,它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和欧洲大陆之间,仅西部经厄勒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和斯卡格拉克海峡与北海相通。波罗的海呈三角形,其主体部分从北纬60度向南延伸,至北纬54度附近转而向西,该海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芬兰湾和波的尼亚湾:芬兰湾指通过丹麦与瑞典之间的狭窄海峡连接北海,继而向东伸入芬兰、爱沙尼亚和俄罗斯之间的海域;向北伸入芬兰和瑞典之间的海域被称为波的尼亚湾。波罗的海有复杂多样的海岸,其南部和东南部是低地,大多是平直的沙质海岸和潟湖海岸;其北部是高陡岩礁型海岸,那里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小岛和暗礁,还有大量海湾在这里分布。

波罗的海沿岸有很多港口,这些港口的货物都是初级产品,如石油、木材、金属等。除初级产品外,最有发展潜力的是集装箱港。由于国际石油市场需求旺盛,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将石油出口的比重和绝对值增加了许多,其西北区的各个港口成为距离欧美市场最近的出口。由于有利可图,港口控制权成为大家争夺的目标。金融工业集团为了控制俄罗斯的石油、钢铁和木材资源,不断加大对港口建设的投入,石油巨头在波罗的海地区配合国家控制油气管道建设,积极参与修建新的原油出口港,这些都促进了波罗的海沿岸港口的发展。集装箱业务量在俄罗斯运输业中比重很低,港口集装箱使用率不足25%,远低于欧洲70%的平均水平。从欧洲运来的集装箱全部是满的,但是运走时却有一半是空的,这大大浪费了资源。

船只停靠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

对于欧洲的许多海运公司来说,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失去了它在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大部分港口,已经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仍然利用它们的港口继续作为俄罗斯的传统通道。由于前苏联政府以前要求这些港口集中输送一些特殊货物,如谷物、矿产品和石油产品等,导致港口输送消费商品和资产设备的能力大打折扣,除此之外,港口还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和经营技巧,购置新的装卸设备的资金也严重不足,所以这些港口在发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短时期内看不到什么进展。

由于具有较为有利的地理条件,波罗的海运输业曾经一度影响世界第一大港口鹿特丹港,鹿特丹港与波罗的海东部港建立了一条贸易航线。丹麦的奥尔胡斯港也与波罗的海沿岸港口有贸易往来,波罗的海港口的运输量占奥尔胡斯港运输量的25%,其中包括每年运输30万个集装箱。哥本哈根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它正在努力发展,以便使自己成为这个地区的运输和销售中心,起到交通枢纽的作用。尽管做了许多努力,但是成效并不是很大,波罗的海东部港口与西方港口的水平相差很大,正因为如此,西方运输业者的投资积极性始终调动不起来,这不能不说是波罗的海的遗憾。

赫尔辛基位于芬兰湾北岸的维洛尼埃米半岛上,三面被波罗的海包围,它是芬兰的首都,素有“波罗的海的女儿”之称。在赫尔辛基的海港市场上,有一尊名为“波罗的海的女儿”的铜像,它是赫尔辛基的象征,也是每位外地游客必去观赏之处。

1550年,赫尔辛基建造完成,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瑞典王国当时统治芬兰,赫尔辛基是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萨颁布命令建造的。城建好了以后,赫尔辛基遭受了无数次苦难。1710年,该城惨遭瘟疫的侵袭。三年后,一场大火将初具规模的赫尔辛基城烧毁。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在芬兰人民的努力下,赫尔辛基于18世纪40年代成为世界大型城市。1809年,瑞典王国退出芬兰,赫尔辛基落入俄罗斯帝国的手中。1812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把赫尔辛基作为芬兰的首府。1917年芬兰独立,赫尔辛基成为其首都,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赫尔辛基的企业实行商业化,全芬兰有1/7的企业从事商业活动,这使国内的企业充满了活力。在芬兰全部的服务行业中,赫尔辛基创造了全国1/4的产值;在教育和培训领域,赫尔辛基创造了全国1/2的产值。赫尔辛基是芬兰最大的工业中心,机器制造工业和造船工业是全国之首,同时还有发达的印刷工业和服装工业,除此之外,电子、造纸、食品、纺织、化学、橡胶和制材等行业也都很繁荣。赫尔辛基是全国的交通总枢纽,从这里到达全国任何地方和世界各大城市都很方便。市内有运河与海洋相通,还有若干铁路在市内与海港码头和工业区相接,航空线连接着各大都市和许多国家的首都,海陆空线路十分密集。

芬兰国家博物馆是保存史迹最为完整的博物馆,馆里的内容涉及4个方面,即芬兰历史、史前史、建筑史和人种史。赫尔辛基市立博物馆展出具有其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雅典娜美术博物馆珍藏着芬兰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品,雷巴瓦拉美术馆收藏了以史诗卡雷瓦拉为主题的福雷斯商绘画。在离市中心不远的塞乌拉岛上,有一个露天人文博物馆,那里陈列着芬兰历史上不同年代农民的衣着、家具和劳动工具,可以参观18~19世纪的农舍、庄园主住宅、蒸汽浴室、作坊、谷仓、农村小店、风车和小型农村教堂,从这里读历史可谓是身临其境。

赫尔辛基有宽阔整洁的街道,苍翠的树木和如茵的草坪随处可见,市中心大街的街心花园里繁花似锦。有一个圆型喷水池位于市中心的南码头广场上,池中有一尊裸体少女青铜像,少女面向大海,左手托腮,静静地凝望着芬兰湾,她是如此端庄秀丽、温柔娴雅,人们都非常喜欢她,亲切地称她为大海女神阿曼达。赫尔辛基市内有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它们多用浅色花岗岩建成,所以有人将该城称为北欧的日都。有一座天文台山位于市区的南端,从山顶可以俯瞰赫尔辛基市容。芬兰堡坐落在市区南部海湾6个岛屿之上,它原来是一座海上军事要塞,于1748~1788年瑞典统治时期建成,1808年成为俄国驻军地。要塞的中心区是狼岛和库斯唐米埃岛,这里有明垒、暗堡、炮台、大炮、石墙、兵营和庭院等遗迹,将赫尔辛基的特色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赫尔辛基的原址在万塔河口上,1640年才迁移到现在的地方。城市夏季的平均气温为16℃,并不是特别炎热,但是冬季比较冷,平均气温仅为-5℃。芬兰大厦矗立在市中心,它由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托设计,是一座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现代化综合建筑,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重要地位。芬兰大厦是赫尔辛基的会议中心,在这里举行过国际上重要的会议。1969年11月至1972年底,苏美限制战略武器谈判首先在赫尔辛基举行,后来会场转移到维也纳。1975年,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在赫尔辛基召开。由此可见,赫尔辛基不仅是芬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

1楼昵称:陌上草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海水盐度最低的海,海水的盐度是怎样计算的?世界上最咸的海是哪个海?

2楼昵称:花开心情

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气候与大陆的影响,它是研究海水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有关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

3楼昵称:高分贝

海水盐度的单位是g/kg,用符号‰表示。海水中的物质具有恒定性,如果能测定出海水中某一主要成分的含量,便可推算出海水盐度。

4楼昵称:红方格子

即使不会游泳的人,在红海里也可以安全躺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沉下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红海的含盐度高达41‰~42‰,深海海底个别地方甚至在270‰以上,这几乎达到饱和溶液的浓度,是海水平均含盐度的8倍左右,居世界之首。红海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海水蒸发量大,再加上降水较少,而且没有大河流入,所以海水中盐的浓度就越来越高。

基尔运河有北海—波罗的海运河之称,它是沟通北海与波罗的海的重要水道。该运河位于德国北部,西起易北河口的布伦斯比特尔科格,全长98.7千米,河面宽103米,深13.7米,运河可通航吃水9米,载重2万吨的海船通过运河只需7~9小时,比绕道厄勒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的航程缩短了685千米。运河上有8座船闸和7座40多米高的高桥,海轮可以顺利通过。

1887年6月3日,北海—波罗的海运河开始动工。1895年6月22日,运河建成并首次通航。德国修建这条运河,原意是为了军事目的,德国的舰船在运河开通后可不绕道日德兰半岛,在波罗的海与北海间自由行驶,北海到波罗的海的航程缩短了685千米。1907年,运河的河床拓宽和加深工程开始,此次工程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几周完成,当时大型舰船已经可以在运河中行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政府拥有对北海—波罗的海运河的所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运河实行国际化,但由德国进行管理。1936年,希特勒推翻《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将北海—波罗的海运河关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有国家的船只可以在运河上自由通航。

在商业上,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最短、最安全、最便捷和最经济的水道是北海—波罗的海运河,它位于欧洲繁忙的航运线上,是通过船只最多的国际运河,是北欧的芬兰、瑞典,中欧的波兰,东欧的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通往大西洋的海上捷径,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

爱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