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环保局的科学家继续对他们自己的研究设想进行下去,布朗纳说,环保局将开始在内部实行一种与对其局外计划相似的竞争性的拨款计划。环保局将从其全部竞争性拨款中拿出一部分来,资助由环保局科学家同行审核的建议。这些建议可以包括同环保局以外的科学家从事合作,布朗纳希望鼓励他们这样做。
美国环境保护局报告中提出的另外一些建议要求扩大环保局的研究生奖学金计划,以增加环保局和科学界能从中吸收科学天才的来源基地。而环保局将最大限度地使其研究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合理化和分散权力。布朗纳承认,现在环保局的科学家在行政任务方面花的时间太多。她指出,环保局应该努力使实验室从事更多的专门知识的工作,少签订一些实验室服务合同。
美国环境保护局预计能够对其研究与开发计划进行这些改变,而在以后的岁月中不再向国会要求追加拨款。因此实施这些建议中的改变的资金将必须由内部在拨款方面加以调剂。举例来说,对扩大外界计划的拨款可能由取消现在使用外界承包商的项目来获得。
日本环保产业的发展
任何去过日本观光的人大概都不会否认,同样是车水马龙、工厂林立,日本的空气却远比台湾干净,河水更比台湾清澈。事实上,20世纪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也曾受困于举世无双的环境污染,甚至被贬称为"公害大国"。而在努力从公害大国翻身朝环保大国迈进之际,却面临经济发展与环保孰重孰轻的两难抉择。然而事实证明,企业增加对污染防治设备的投资,并未引起整体经济的衰退,反而促进污染防治产业的兴起。
四大公害暴露问题严重性探究日本污染防治产业发展的道路,得回溯至20世纪20世纪60年代。战后,日本在经济复苏期间,适逢廉价能源时代,使得日本经济呈飞跃性增长;加上从1960年起,在当时池田内阁倡导的"所得倍增"计划下,更拼命扩充工厂,增加生产。
但当时日本的产业仍以重化学工业为主,而重化学工业又是高污染性产业,在未同时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的情况下,高度的经济发展导致了日本人为环境污染付出代价。
企业重利益,能拖就拖当令人触目惊心的公害病例接连发生,民众反污染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时,日本政府不得不于1964年于厚生省内设置公害课,检讨对策,开始要求制造污染的企业承担起治理污染的责任,并准备着手制定"公害对策基本法",以期对公害问题的解决作进一步规划。
然而,面对政府的要求,日本企业界却有迥异的看法。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于1965年11月发表"对于公害政策的意见"之书面声明认为,日本产业正面临最激烈的国际竞争,无法负担过多的污染防治费用。因此,公害对策基本法的制定时机尚早。足见企业仍坚持经济利益重于民众健康的心态。
遗憾的是公害无情,一天不解决,其累积的严重程度将不断影响人民生命健康。来自民众的反污染怒吼,更将无人可挡。于是,在舆论压力有增无减的逆境下,日本国会终于在1967年7月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70年11月又重新修订。
嗣后,为免除工业废弃物对水质、空气造成更严重污染,并防止噪音、振动公害的加剧,日本国会又基于公害对策基本法精神,分别制定"空气污染防止法"、"水质污染防止法"、"噪音控制法"、"废弃物处理法"等,完成一套堪称完备的环境法体系,在公害防治上,发挥极大效果。紧接着各项立法的完成,20世纪20世纪70年代法院也相继对公害诉讼案做出审判结果,制造污染的企业纷纷被判败诉,而必须对受害公众付出巨额赔款。
系统化设备处理废水改善空气污染的必要相关设备,还包括集尘装置、汽车废气的净化装置。
集尘装置主要用来收集随废气排放飞散于空气中的粉尘或煤灰,经营此项业务的大型厂商,有住友重机械、三菱重工、日立制作所等。
关于汽车废气的净化方法,日本业主多半采用加装净化装置,或在改良引擎上下功夫。加装净化装置可分为空气喷射与触媒转换方式。经营的业者,分别有日本电装、三菱电机、日立制作所、东京滤器、东京电气化学、日本触媒化学公司。而引擎的改良,则包括气化器调整,以及燃烧方式的改善。
政府投资大,业者有赚头有关以废水处理设备为中心的水质污染防治设备,最大需求者,是来自政府方面的卫生下水道整建计划。据统计,在1966年~1971年的卫生下水道整建计划中,一共编列了10000亿日元的预算。至于对卫生下水道最后处理场的投资,则从1972年~1975年的3400亿,1976年~1981年的7500亿,到1982年~1985年度时,已高达16000亿日元。
最后,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日本采取了兴建焚化炉或推出垃圾处理机的方法。生产相关设备的业主,则有田熊气罐、川崎重工、三菱重工、日立制作所等多家企业。
综观日本的污染防治产业发展,自20世纪20世纪60年代开启防污设备的制造至今,日本的成就颇为可观。例如发展大型焚化炉,用以回收工业废弃物。水污染防治领域则开发工业废水处理设备,能够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有丙烯腈的废水,使其有害程度降至最低。为防治空气污染,日本采用超高烟囱与大型集尘器,对空气品质的改善效果卓著。住友造船、三井造船、神户制钢、三菱重工、荏原制作所等,都是此中佼佼者,且这些企业所生产的污染防治设备,不但可供日本国内市场所需,甚至还能销往国外。
秉持技术优势,进军全球而受到世界性地球环保意识抬头影响,目前不但东南亚、中国大陆等发展中国家开始学习并引进日本的污染防治,甚至节省能源技术,就连欧美先进国家,亦纷纷向日本的环保相关业者洽购污染防治设备。例如,目前俄罗斯已开始分别与日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洽谈火力发电厂的大宗排烟脱硫设备采购计划方案。
根据日本三菱重工社长相川贤太郎指出:"在日本,由于环境保护的法规最严格,因此在排烟脱硫或脱硝技术上也最为进步,对于欧洲的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三菱重工都有提供环保技术的经验。今后,脱硫技术将可望在防酸雨的努力上有所助益。"总之,日本污染防治产业发展至今,其技术已属一流,当日本在解决第一波(指20世纪60~20世纪70年代)公害问题上累积丰富经验后,面对现阶段第二波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尽管在克服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技术方面仍有待努力,但不难断定,今后日本的污染防治产业,势将在各国殷切的环保需求下,以其环保大国的优势,为各国提供相关的技术与协助。
而随着这一波进军海外的热况,相信日本污染防治产业,必将如其各种产业一般,再度展现优势技术,在世界各国大赚钞票。
加强全球环境问题科学研究1992年日本环境厅拨款17.4亿日元,作为推进全球环境综合研究费用,开展4个新的课题:
·污水、废弃物处理处置装置的选择与评价;·亚洲热带地区湿地多样性的保护;·沙漠化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评价;·环境资源勘探测定体系确定。
日本能源推进委员会(民间组织)建议日本政府加强全球环境研究,建议:
·制定防止全球变暖的对策,制定行动原则;·研究替代能源;·援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全球环境问题行动计划。
日本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环保产业的发展呈六大特点:
1.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物化时间大大缩短科学技术成果过去要用几年时间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现在基本上用1~2年时间,便可物化为设备,例如日本膜分离技术现在发展很快。
2.管理--技术--产业配合越加紧密国外主要依靠法制进行环境管理,而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持。环保产业的技术的物化,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管理--技术--产业是个有机的系统。
3.绿色产品、清洁生产成为时代的主流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对生产进行全过程控制。
4.组合技术,高度自动化控制5.环保产业更新换代出现转机例如,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多少年来一直是"老三套",现在已经研制出新的设备。
6.全球环境问题,推进环保技术进步为防止全球变暖,二氧化碳去除技术正在研究,一个是吸收法,一个是固化法。另外氟利昂替代技术研究已取得进展,这些新的技术研究,将会推进整个经济的发展。
中国环保科技成果推广的战略设想
我国经济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走向业已明确,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步伐不断加快,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模式已经清晰,在这种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如何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必须要有明确的回答。1991年曲格平同志在环保科技座谈会上"转变环保科技管理的方向是当务之急"的讲话以后,推广最佳实用技术取得了一定成绩。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环境管理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另外,199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已达12.8%,这种经济发展速度,给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增加了极大的压力。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公报,着重指出要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经济科技一体化。在这种形势下,迫切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改善我国的环境,推动经济的发展。
我国环保科技成果推广的进展1991年~1993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经过筛选、评价,先后向社会推出148项国家环保最佳实用技术,部分省市编制本地区的推广计划项目,初步实现了环保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各级环保部门对计划项目采用召开推广会等多种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取得了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推广2065家,投入6.6亿元,直接经济效益4.3亿元。
为推动环保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加强对推广工作的领导。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十个省、市成立了环保科技成果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推广办公室,综合协调环保系统内外各职能部门的关系。部分省市还成立了环保最佳实用技术推广中心,促进推广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在推广中,各地创造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湖南、江苏等省将推广工作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中;江苏等省建立了环保科技发展基金,这些措施有力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国家环保最佳实用技术推广计划实施两年来,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注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总体上讲,国家环保最佳实用技术推广工作起步晚,进展快,有了良好的开端,积累了一定经验。络合萃取法处理工业含酚废水技术,是国家环保局最佳实用技术。络合萃取法分离极性有机物稀溶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的前沿课题。我国分别开发了A-B-K和N-B-K混合型萃取剂和相应的工艺。废水含酚5000~8000毫克/升,处理后含酚0.5ppm,达到了排放标准,年增收金额109万元。现已推广了20多家工厂,直接经济效益达2000万元。像这种典型的技术还有PP高效除尘器、废油回收技术等等。有些最佳实用技术和产品已经出口到泰国、新加坡、日本,美国已经购买了含酚废水处理药剂。总之,最佳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在实施最佳环保实用技术筛选、评价和推广工作中,国家环保局和各级地方环保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事实说明有计划地重点推广先进成熟适用的环保科技成果,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促进环保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这一工作必须强化。
环保科技成果推广的战略布局设想环保科技成果推广和我国政治、体制、经济、科技、环境、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和广度,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分层次、分步骤地实施。
第一层次--信息服务加强全国环保科技信息网的建设,健全和完善全国环保科技成果数据库,逐步建成以国家环保局环境信息所为中心,以各省市环保部门为网点的全国环保科技成果查询、检索、服务网络。这项工作涉及面宽,有一定工作量,影响面大。但这是少花钱,多办事,避免低水平重复劳动的一件大事。
环保最佳实用技术数据库,是全国环保科技成果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数据库已有科技成果5000项。
第二层次--中介服务为加速环保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使之以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必须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优势。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国家已经制定了专利法、技术合同法,国家环保局即将颁布最佳实用技术管理办法,这是我们行动的依据。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市场也相继开办,技术中介服务已经多渠道萌芽,这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通道,从目前来看有点散、乱、差。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予以导向。成立全国环保科技成果推广中心和全国环保技术产品市场是非常必要的,建立以中心常设技术市场为依托,形成多次层、多形式、多功能的开放型技术展品市场体系。这是政府部门通过这些机构进行政府干预和予以导向的重要手段。
全国环保科技推广中心的主要职责,除进行全国环保科技成果推广外,还要考虑到技术开发和中试这一块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探索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各种新型运行机制。
环保产品市场多年来还比较活跃,但就环保技术市场而言还刚刚起步,比较分散,问题不少。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要培育和发展环境信息咨询机构,培育环保市场体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国家环保局应考虑组建全国环保技术市场,这个市场必须由民间承办,政府部门要加强领导,予以导向,但不参与经营。
以防"一统就死","一管就完"的后果。国家环保技术市场的形成,可和环保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环保产业协会等民间团体、科研单位统筹安排。
第三层次--技工贸一体化我国环境科技体制的弊端在于科技与经济、环境脱节。技工贸一体化是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措施。结合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科研--开发--生产--信息--服务一条龙的经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