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技术改造,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的技术(类似清洁生产技术),如稀氨水回收新工艺、热解法回收利用甲醇精馏残液技术等。
技术水平不高但能解决乡镇企业污染问题的适用技术,如,土法炼硫环境保护技术等。
根据国外环境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向和国际形势的要求,我国急需要解决和推广的技术,例如,CFC替代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二氧化碳治理技术。
根据国外经验,根据以上编写原则列出最佳实用技术推广指南。
(2)逐步建立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循环机制科技与经济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全国约为30%,环保约为20%),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要逐步解决而至今尚未解决的重大难题。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单是成果管理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环境保护发展战略和环境科技发展规划,是环保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形成环保科技成果良性循环机制。围绕重大环境问题(例如,脱硫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等)组织进行攻关。但攻关后仍有一些问题要解决,如脱硫技术的经济效益问题,废渣处理问题仍要研究,有些要进行二次开发,有些问题仍需改进。要逐步形成研究、开发、设计、设备加工、安装、生产、国内外销售、服务一条龙良性循环机制,全部过程要形成高效协作的整体。
科研要走在前面,要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区域及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持。要逐步把科学技术产品形成系列化和产业化。
国家环境保护局要指导科技单位制定与环保总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科技规划,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要掌握成果、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能够制定促进科技进步的各项政策,组织协调跨部门、跨行业的横向协作,促进环保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3.最佳环保实用技术的发展要和科技体制改革相结合--向深度发展我国科技体制一直是条块分割,经济部门、科技部门、环境部门之间没有根本的经济关系,各自都有发展目标,但没有联系和制约。这种状况形成了科研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形势进行研究,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题,这种状况,形成科技研究项目散、乱和缺乏规划组织和协调。在这种科技体制情况下,最佳实用技术的推广缺乏有力的、持续的项目支持,使我国环境科技管理工作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
新的环境科技体制应是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我国经济、科技、环境的协调,促进我国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1)强化宏观调控功能根据国家科委要求:"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从管理具体项目转变为加强宏观调控职能,强化间接管理和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过去的工作,总结起来,"抓项目",从项目的筛选、评审,到选定为最佳实用技术以后,帮助技术依托单位推广,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围绕着项目转。
这种做法,没有触及现有的科技体制、市场体系,在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下,这种模式很难再有成效,推广工作很难深入进行。
必须转变工作方向,把项目的筛选、评价交给市场去做,根据市场需求评价技术;不要局限于选出优秀的项目才来推广,推广工作同时应面向未入选的项目;把具体某项技术的推广会交给技术依托单位去做,不要介入具体的推广行为,把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对技术推广行为管理上来,做好对治理单位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政府部门不仅有责任促进入选的先进技术更多地应用,同时有责任促进未入选的优秀项目也能更多地推广。
(2)开展信息服务和技术中介加强全国环保科技信息网的建设,健全和完善全国环保科技成果数据库,逐步建成以全国环保科技信息网为中心,以各省市环保部门为网点的全国环保科技成果查询、检索、服务网络。这项工作涉及面宽,有一定工作量,影响面大。但这是少花钱,多办事,避免低水平重复劳动的一件大事。
环保最佳实用技术数据库,是全国环保科技成果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数据库已有科技成果5000项。
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应组建最佳实用技术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技术研究持有者和技术需求者之间,从事协调、服务、评价等活动的机构。
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信息发布;咨询策划;经济、技术代理;资产、技术评估。
为加速环保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使之以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必须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优势。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国家已经制定了专利法、技术合同法,国家环保局即将颁布最佳实用技术管理办法,这是我们行动的依据。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市场也相继开办,技术中介服务,已经多渠道萌芽,这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通道,从目前来看有点散、乱、差。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予以导向。
环保产品市场多年来还比较活跃,但就环保技术市场而言还刚刚起步,比较分散,问题不少。国家环保局应考虑组建全国环保技术市场,这个市场必须由民间承办,政府部门要加强领导,予以导向,但不参与经营,以防"一统就死","一管就完"的后果。环保技术市场的形成,可和环保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环保产业协会等民间团体、科研单位统筹安排。
(3)推行"科研、开发、生产、推广"一体化的技术发展模式着眼于现有技术推广的管理是必要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必要推行"科、工、贸"一体化的技术开发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技成为市场竞争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因素这一目标。
我国环境科技体制的弊端在于科技与经济、环境脱节。技工贸一体化是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措施。结合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科研--开发--生产--信息--服务一条龙的经营体系。
当前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由环境保护引发的全球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高效率、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的技术、工艺和产品正在发展。在这种形式下,尽快推行技工贸一体化是加快环保科技成果产业化跟上时代步伐的重要抉择。
国家环保局应倡导和扶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中企业及有关部门建立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体,例如,美国的MK公司,既有科研,也有生产,也能承担设计与施工,美国一些大的环境工程项目都是MK公司承担的。
初步建议1.实施技术监督管理制度,改进运行机制在工作整体上,实行指导推荐和指令淘汰并举的原则从科研管理的角度出发,科技管理是可划分为科研计划、成果管理二个阶段,但在面向全社会实行环保科技"行业管理"的情况下,有必要建立环保技术监督管理制度。
实行技术监督管理制度是依据技术标准,建立各种技术监督措施,对于各种生产行为的技术指标进行监督,确保国家技术标准的执行和实施。
在现行的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应用技术的监督管理措施。有必要汇总而成为统一的制度体系。
在局内建立统一的技术监督管理机构,有利于维护技术管理的权威。
成立最佳实用技术领导小组办公室(科技司、污管司组成)。
把达标技术、洁净技术、新成果推广纳为一体,统一实行技术监督。
2.进行宏观管理,编写"指南"根据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需要,提出推荐指南,作为筛选的指导性文件,推荐指南集中反映了国家现阶段对实用技术的需求,这是开展最佳实用技术的基础性技术文件。
进行技术评价时,应注意:
(1)划分类别,按类别划分技术领域,并提出具体的技术指标;(2)专项评价,汇集同类项目研究;(3)评价方式,从定性过渡到定量或专门检测;由专家会议评审过渡到由技术评价中心与专家会议相结合;(4)指标确定,应与目前环境标准相结合。
建立完整的技术等级体系。可以设想,有以下几个等级:
与一般标准相适应的达标技术;与超前标准相适应的洁净技术;与国内急需技术相适应的适用技术;与国际水平相靠近的最佳技术;"三废"资源化技术等。
3.着手于宏观管理摒弃行政部门过分参与具体技术项目推广的做法,推广会本质上是技术依托单位的技术发布会和行政部门的名望相结合的产物。大部分实际上并不能达到其目的,必须有所限度。
宏观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制定环保技术的技术应用规范,编写指南,作为环境管理的技术资料。
第二,建立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目前,可在下列几方面探讨:①对于新技术应用的鼓励手段;②对于技术应用和扩散支撑体系建设的支持手段;③执行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保证手段;④在一定情况下的行政强制执行手段。
第三,组织有权威性的技术交易洽谈会,面向市场,采用规范化的市场行为,加强对市场各种行为的组织和引导,引导建立环保技术市场体系。
第四,推动信息服务与技术中介和技术市场工作的开展。
面向技术市场,完善建立环保技术信息服务体系,保证技术信息赖以扩散和传播。这方面的建设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环保技术信息媒介或媒体。在环保科技管理部门指导下,出版技术资料、技术手册、技术刊物等。
第二层次,环保技术信息服务中心,包括地区性技术服务中心和全国性技术服务中心。不仅为污染治理单位,而且为环保技术开发部门和环保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第三层次,环保技术信息传播网络。以技术服务中心为主体,由大专院校、技术开发单位、环保公司、设计院等组成的动态体系,在环保部门指导下开展技术评价和传播工作。其任务是确保新技术的信息能不断地通过现有的网络不断扩散,为各地污染治理单位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开展技术中介,使技术服务更上一层楼。
在有条件时,成立环保技术市场。
4.关于几个问题的讨论当前对于推广工作,一些地方做了不少的尝试,现针对其热点中的问题做专门的讨论。
(1)关于建立推广中介机构论据:科技管理部门正在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反映在推广工作上,要求环保科技管理将精力集中在推广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上,而把大部分具体的工作交由推广中心来完成。同时确认推广为一种市场行为,要求有一个机构来完成其中介的任务,这就是推广中介机构。
在调研中,江苏、天津、河北省已从环科所中分流一部分人员建立了推广中心或推广站,专门从事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目前,这些推广中心的业务还未全面开展。
推广中心的生命力如何?这仍是一个未知数。在今后的发展中,有几种模式可以考虑。一种是向技术市场的方向发展,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从目前我国的实践看,数量不可能多,由于对企业交易行为,中心无法控制成交额,所以一般仅起常规小规模的展览场地的作用或咨询作用。另一种是成为技术代理,这类公司应拥有自己的技术,在代理方面公司作为产品代理,能够发挥纯粹的技术中介机构的作用较少。还有一种,如国家环保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曾酝酿动用一笔资金采用技术投资的方式促进一些好技术的推广,即针对某厂治理,选定某种技术,投入资金,其工程收益归资金投入方和厂方共享。因此,这种中心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实际上是研究所的一种变型。
第四种可能是推广中心承担推广工作的部分行政职能,可能的话,还包括产品进入某一地区的管理内容,这时只要行政部门加以扶持,就能够在推广工作中大展身手。
根据目前情况,以暂不设中心为好。
总之,无论如何,推广中心的职能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
(2)关于推广投入论据:我国在污染防治政策中明确规定:"谁污染,谁治理",对于具体的污染治理工作虽然采用了最佳实用技术,工程费用同样必须由治理厂家负责。这是推广投入问题的一个基本点。国家不可能专门拿出资金用于环保技术推广,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渠道,引导投资方向,使工程资金流向采用最佳实用技术。
从长远的眼光看,政府必须建立用于技术推广的基金。这基金应和科技发展与污染治理相结合,采取有偿使用的方式。贷款,既可以在污染治理资金中安排推广新技术的专项或者在科技发展基金中安排部分款项用于技术推广。有一个例子,广西的糖厂污染严重,却没钱治理,在这种情况下,广西建立了治理糖厂污染的基金,促进了糖厂的治理。江苏省在排污收费的80%部分中每年拨出8%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在环保发展基金中再拿出10%用于环保科技发展。这些资金支持了新技术的推广和扩散,国家可以制定一项政策,就是要求各省、市从排污收费的80%中划出一部分作为科技发展基金,用于成果推广。同时在污染治理专项基金中,划出一部分额度,指定用于实用技术的推广。另外在三项经费中也应拿出适当比例,进行成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