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寓言与小品名作欣赏
46134300000004

第4章 宦海怪状

楚王好细腰

“原文”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墨子·兼爱中》

“译文”

从前,楚灵王喜欢腰细的官吏,所以楚灵王手下的大臣,都纷纷节食,每天只吃一顿饭,蹲在地上屏住呼吸,然后才勒住腰带,扶着墙慢慢站起来。到了一年之后,宫中的官吏个个变得面黄肌瘦了。

越王好士勇

“原文”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墨子·兼爱中》

“译文”

从前越王勾践,喜爱英勇无畏的官吏,教导训练朝臣们要勇往直前。他暗中派了人焚烧内官房屋,然后说是宫中失火了,考验他手下的官吏们说:“越国的宝藏全在这里面。”勾践亲自击鼓督促官吏们赴火中救宝。官吏们听到鼓声,争先恐后地朝火中跑去,掉在火海中被烧死的,仅勾践身边的大臣就有一百多人,越王这才鸣金把官吏们召唤回来。

五十步笑百步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治理国家,可以说是非常尽心了。黄河北部收成不好,我就把老百姓迁往黄河南面就食,并向灾区运送粮食;黄河南部闹饥荒我也是采取这种方法。我看邻国的执政者治国,没有人像我这样尽心尽意的,但邻国的百姓并没减少,我的国家的百姓也并没增加,是何缘故?”

孟子回答说:“梁王您喜欢打仗,我请求用打仗来打比方。战鼓咚咚地敲起来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开始了,可有些士兵丢了武器向后逃。其中有的跑了百步远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远停下来。跑了五十步远的嘲笑跑了一百步远的,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跑了五十步的虽说还不到一百步的那么远,可他们也同样是逃跑。”

孟子说:“梁王您既是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也就无怪乎您的老百姓并不比邻国的多了。”

弥子瑕失宠

“原文”

昔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瑕色衰爱驰,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韩非子·说难》

“译文”

弥子瑕很受卫君的宠幸。卫国的法令规定,私下驾驶国君的乘车出去的人,要受刑砍掉腿脚。弥子瑕的母亲生病了,有人得知这一消息,夜间去告诉了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卫君的命令,驾驭着国君的车子赶回家去,卫君听说此事后赞扬弥子瑕说:“真是位孝子啊!因为母亲生病的缘故,连砍脚的刑法都忘记了。”另有一天,弥子瑕陪同卫君在果园里游玩,弥子瑕摘了一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没有吃完,把剩下的一半留给卫君吃,卫君吃着桃子,说:“弥子瑕太热爱我了!忘记他吃过会在桃子上留有余味,而拿来给我吃。”

等到弥子瑕人老珠黄,不再受宠,得罪了卫君。卫君就说:“弥子瑕这个人曾假传我的命令驾走了我的车,又曾让我吃他啃过的桃子。”

所以说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什么改变,但以前因此受宠爱,而后来又因此而被指责,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感情发生了变化。

卫人教女

“原文”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成其居,幸也。”

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韩非子·说林上》

“译文”

有个卫国人嫁女儿时教导女儿说:“一定要私下多攒点私房钱。给人家做媳妇而被休回家,是常事;不被休回娘家,那是侥聿的事。”

他的女儿出嫁以后,就按照父亲的教导想方设法攒私房钱。她的公婆认为她积攒私房太多,便将她赶了回去。这个卫人的女儿带回的钱财是带去的嫁妆的两倍。她的父亲不责怪自己教女的错误,反而自以为得计于捞回了成倍的财富。

如今那些做官为吏的人为官处世,都很像那个卫人。

和氏献璧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和氏》

“译文”

楚国的和氏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璞玉,恭恭敬敬地捧着它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工对这块璞玉进行鉴定,玉工鉴定后说:“这是一块石头。”楚厉王认为和氏是欺骗自己,便治罪砍掉了和氏的左脚。

等到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为君。和氏又捧着他的璞玉来献给武王。楚武王派玉工来作鉴定,玉工又说:“这是块石头。”楚武王也认为和氏在欺骗自己,便又治罪砍掉了和氏的右脚。

楚武王死后,楚文王即位了,和氏就抱着他的璞玉在荆山下伤心地痛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血来。楚文王听说此事,派人去荆山问和氏为什么这样,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你何必哭得这样伤心呢?”

和氏说:“我不是因为自己被砍了双脚而伤心,我伤心的是这块宝玉而总被人说成是石头,忠心耿耿的人但却被当成了骗子,这些才是使我真正感到伤心的。”

楚文王便命玉工琢磨加工这块璞玉,真的是一块宝玉,便给它取名叫“和氏之璧”。

兰子进技

“原文”

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

《列子·说符》

“译文”

宋国有个流浪艺人,用技艺去为宋元君表演,以求赏赐。宋元君召见了他,让他表演技艺。这个艺人用两根比他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边走边跑。舞弄着七把剑,并把七把剑交替抛起来,总有五把剑抛在空中,只有两把留在手里。宋元君看了觉得非常惊异,立即赏赐了这位艺人钱和布帛。

另有一位流浪艺人会演戏,听说有人以技艺获赏,也想凭自己的演出去求得宋元君的赏赐。宋元君勃然大怒,说:“先前有个艺人用他不同一般的技艺来求得赏赐,技艺本无用之事,当时正碰到我心情愉快,所以赐给了他钱和布帛。这次的这一位艺人一定是听说了那件事来效仿的,又希望我来赏赐他。”于是宋元君派人把他抓起来,并准备杀掉他,关了一个多月才放走。

挂牛头卖马肉

“原文”

灵公好妇女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译文”

齐灵公喜欢女人穿得像男人一样,于是齐国的女人都穿上了男装。这样一来,齐灵公又不高兴了,就派官吏去禁止女人们穿男装,说:“凡穿男装的女人,就撕破她的衣服,割断她的衣带!”可虽然受到裂衣断带处罚的人很多,但女人们却照旧穿男装。这天,晏子朝见齐灵公,齐灵公问他道:“我派官吏去禁止女人穿男装,凡穿男装者就撕破她的衣服、割断她的衣带,可虽然受到处罚的人很多,但女人们却依然穿男装,这是为什么?”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的女人穿男装却禁止外边的女人穿男装,这就如同在门上挂牛头却在门内卖马肉一样。您为什么不命令宫内的女人也不得穿男装,这样,外边的女人就不敢穿男装了。”齐灵公说:“对啊。”于是下令宫内的女人不得穿男装。没过一个月,齐国的女人就不再穿男装了。

扁鹊见秦武王

“原文”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二》

“译文”

扁鹊曾有一次去见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让他察看了,扁鹊请给武王治病。

武王身边的臣子们说:“君王您的病生在耳之前,目之下,要治未必能彻底治好,恐怕还会弄得耳聋、眼瞎。”

武王将这些话告诉了扁鹊。

扁鹊气得扔下石针,说:“君王您同懂医道的人商议治病的事,却又同不懂医道的人坏了这件事。倘若用这样的态度和方法来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君王您必然会一下子导致秦国灭亡!”

指鹿为马

“原文”

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其自,而从邪臣之说。

陆贾《新语·辨惑》

“译文”

秦二世胡亥当政的时候,丞相赵高有一次骑着一只鹿陪同秦二世出游。秦王问:“丞相为什么骑鹿?”赵高说:“这是马呀。”秦王说:“丞相弄错了,把鹿当成了马。”赵高说:“陛下如果不相信为臣的话是对的,那就请陛下问问其他大臣们。”大臣们有的惧怕赵高,有的不愿“欺君”,结果一半人说是鹿,一半人说是马。这时,秦二世也没有把握坚持己见了,便听从了赵高是马而非鹿的说法。

苛政猛于虎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时,看见一个妇人在坟前哭得十分伤心。孔子扶着车轼仔细地听着。

孔子让子路去问她,说:“你哭得这样伤心,必定是有深重的苦难吧?”那妇人说:“是的。从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里,我的丈夫后又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

孔子说:“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人说:“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

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苛政要比吃人的老虎还凶猛呀!”

惠子家穷

“原文”

惠子家穷,饿数日不举火,乃见梁王。王曰:“夏麦方熟,请以割子可乎?”惠子曰:“施方来,遇群川之水涨,有一人溺流而下,呼施救之。施应曰:‘我不善游,方将为子告急于东越之王,简其善游者以救子,可乎?’溺者曰:‘我得一瓢之力则活矣。子方告急于东越之王,简其善游者以救我,是不如救我于重渊之下,鱼龙之腹矣!’”

符朗《苻子》

“译文”

惠子家里很贫穷,饿了很多天都无法烧火弄饭,惠子便去找梁王帮忙。梁王说:“夏季的麦子快熟了,到时割了给你行吗?”惠子说:“我来这里的时候,在路上正遇上大小河流涨水,有一个人掉进河里去了,顺流直下,喊我救他。我说:‘我不会游泳,让我为你向东越王求救,让他选择善于游水的人来救你,你看可以吗?’那掉进水里的人说:‘我现在只要抓住一只瓢就可活命了。等你向东越王告急求援,再让他选人来救我时,我恐怕早就淹死在深渊之下,葬身鱼腹了。’”

人云亦云

“原文”

汉司徒崔烈辟上党鲍坚为掾,将谒见,自虑不过,问先到者仪,适有答曰:“随典仪口倡。”

既谒,赞曰:“可拜。”

坚亦曰:“可拜。”

赞者曰:“就位。”

坚亦曰:“就位。”因复著履上座。将离席,不知履所在,赞者曰:“履著脚。”

坚亦曰:“履著脚也。”

邯郸淳《笑林》

“译文”

汉朝的司徒崔烈征召上党的鲍坚为自己的部下。鲍坚在崔烈要接见他时,十分忧虑,不知该怎么过这一关。就问先来的人有些什么仪式。刚好有一个人告诉他:“跟着司仪的人唱和就行了。”

到了拜见司徒的时候,司仪说:“可拜。”

鲍坚也跟着说:“可拜。”

司仪又说:“就位。”

鲍坚又跟着说:“就位。”于是,他又穿上鞋子入席而座。将要离开席位时,他不知道自己的鞋子放在哪儿。这时,司仪又说:“鞋子穿在脚上。”

鲍坚也跟着说:“鞋子穿在脚上。”

请君入瓮

“原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译文”

有人告发文昌右丞周兴与左大将军丘神勣相互勾结谋反。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查这件事。接到命令时,采俊臣正与周兴过讨论案子,过吃饭。于是,来俊臣对周兴说道:“囚犯大多不肯承认罪行,你觉得应读使用什么办法让他们招认呢?”周兴说:“这岂不是太简单了!拿来一只大瓮,用炭火在大瓮四周烧起来,再命令囚犯进入到大瓮里面,这样,囚犯还有什么事情不肯招认的呢?”于是,来俊臣找来一只大瓮,按照周兴的说法在大瓮周围烧起炭火来。然后,站起来对周兴说:“内宫传来命令,要我审问老兄,现在就请你到大瓮里去吧。”周兴听后,十分恐惧,连忙跪下来磕头,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州官放火

“原文”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陆游《老学庵笔记》

“译文”

田登做太守,忌讳别人直称其名。有人冒犯,他一定大发雷霆。他手下的小吏、兵士大多因此遭受鞭打。“灯”与“登”同音,于是全州的人都把“灯”,说成是“火”。元宵节要放花灯,他手下的小吏不敢写“放灯”,便在悬挂于街头的公告榜上写上:“本州按照惯例放火三天。”

权贵辨鼎

“原文”

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

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

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

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敦不平,辨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宋濂《龙门子凝道记·司马微》

“译文”

洛阳城有个平民叫申屠敦,他有一只贵重的汉鼎,是从长安附近的河底捞到的。鼎上雕饰有精美交错光彩灿烂的云龙花纹。

他家西边住着个姓鲁的读书人,见到这只汉鼎非常喜爱,请来工匠按照这只汉鼎的样子仿铸了一只,把它放在特制的药水里浸泡,又把它放在地窖里埋藏三年。泥土和药水的侵蚀、腐化,鼎的质地发生变化,同申屠敦的那只有些相似。

一天,姓鲁的人把他的假鼎献给一个有权有势的显贵。那位显贵把它看作珍宝,专门为它宴请宾客请人观赏。申屠敦恰好也在座,心里明知这是姓鲁的读书人的那只假汉鼎,便说:“我也有一只汉鼎,它的外形同这只十分相似,但不知哪一只是真的?”

那位显贵请求看看那只鼎,看了很久说:“这只不是真的!”

其他宾客依次看过这只鼎,都说:“是的,它确实不是真的!”

申屠敦不服气,用很多事实同他们辩论,但是他们一起对他进行攻击和辱骂。申屠敦闭口不敢再说什么,回到家里长叹说:“我从今天开始算明白了权势能够颠倒是非呀!”

大言者缚

“原文”

昔李元平初从关播,喜为大言,常论兵,鄙天下无可者。

一日,将兵汝州,李希烈一笑而缚之。

噫!世之高谈孙吴惊动四筵者,其能免希烈之缚者,几希!

宋濂《龙门子凝道记·大学微》

“译文”

从前,李元平刚刚跟随宰相关播的时候,喜欢吹牛说大话,平时经常与同僚谈论兵法,鄙视天下的将领,说他们都是无能之辈。

一天,李元平带兵据守汝州,同李希烈的军队交战,结果,在李希烈谈笑之间,就被活捉了。

唉!这世上能高谈孙吴兵法而博得四座惊叹的,有几人能不被李希烈之流活捉呢!

玄石好酒

“原文”

黔中仕于齐,以好贿黜而困。谓豢龙先生曰:“小人今而痛惩于贿矣,惟先生怜而进之。”又黜。

豢龙先生曰:“昔者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熏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谓其人曰:‘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能阅月,同饮至,曰:‘试尝之。’始而三爵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十之,又明日而大釂,忘其欲死矣。故猫不能无食鱼,鸡不能无食虫,犬不能无食臭,性之所耽,不能绝也。”

刘基《郁离子·玄石好酒》

“译文”

黔中在齐国做官,因为贪污受贿而被罢了官,陷入困境,于是对豢龙先生说:“我现在对自己贪污受贿的过错感到后悔,希望先生可怜我,替我进一言,帮我官复原职吧!”可是他复职不久,又因同样的罪名被撤职了。

豢龙先生说:“从前,玄石嗜酒,受酒的祸害,五脏六腑像被熏烤一样难受,肌肤骨骼发热像要裂开似的,什么药都治不了他,三天后才慢慢好了。他对别人说:‘我从今往后知道酒可以要人性命啊。我再也不喝酒了!’戒酒不到一月,他的酒友来到,说:‘试着尝尝这种酒吧!’开始喝三杯就不再喝,第二天喝五杯,第三天喝十杯,第四天就开始狂饮大醉,完全忘记了先前差点醉死的事。所以说猫不能不吃鱼,鸡不能不吃虫,狗改不了吃屎。本性决定了,坏习惯不可能根除啊!”

工之侨为琴

“原文”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刘基《郁离子,良桐》

“译文”

工之侨得到了一棵优质梧桐树,把它砍削成了一张琴,这琴弹起来,声音就像金钟、玉磐的声音一样和谐、悦耳,他自以为这琴是天下最好的了,便把它献给了朝中掌管礼乐的太常。太常请国内最优秀的乐工察看了一下,说:“这琴不古。”就把琴退给了工之侨。

工之侨把琴拿回家后,商请漆工在琴上画了一些裂纹;又商请刻字工人在琴上刻了一些古代钟鼎上所刻的文字,然后用匣子把它装起来,埋进土里。一年以后,挖出匣子,把琴抱到集市上,一个达官贵人见后,便拿出一百两金子把琴买了去,并献到了朝廷。乐官们一个一个地传递着观看,都说:“这真是一件稀世之宝!”

献马贾祸

“原文”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刘基《郁离子·献马》

“译文”

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讨伐西戎,缴获了一匹良马。芮伯准备把马献给厉王。芮伯的弟弟芮季说:“不如把这匹马丢弃了吧。厉王贪得无厌又喜欢听信他人谗言,你现在班师凯旋回朝又献马给厉王,他的左右一定以为你缴获的马不只一匹,都来向你索取,你没有马应付他们,他们就会纷纷向厉王进谗言,厉王一定会相信他们。这会招致祸患啊!”芮伯不听,还是把马献给了厉王。荣夷公果然派人来索取良马,没得到,于是向厉王进谗言道:“芮伯窝藏了缴获的马匹。”厉王大怒,把芮伯赶走了。

有见识的人认为芮伯也是有罪的:他明知厉王贪财,却还要诱发他的贪欲,这是芮伯的过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