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关外不远的地方——辽宁省锦西市绥中县渤海边的墙子里村的石碑地,海中有高二十四米的海蚀柱子然而立,它便是地方志所记的“姜女石”,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姜女坟”。
经考察,这海蚀柱和秦始皇有关。原来二十四米高的海蚀柱旁边的三块巨石,在秦时也是一个类似高度的海蚀柱。就是说,它们原是海中对峙而立的天然双阙。考古发现,海岸上正对这天然双阙的中央轴线遗存一座四十米见方的夯土台秦朝宫殿残迹。这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其帝国东部海疆所建的“碣石宫”
的主体殿堂,它正对海中孑然而立的两个海蚀柱之间,这一双海石蚀柱便是《史记》所载的秦帝国面向东海的“国门”——“碣石门”。
秦碣石宫主体建筑群是一座宫城,已查明全城有十五万平方米。以宫城为主体,在沿海十四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还布置有许多建筑群落。
从所掌握的考古材料推测,碣石宫的范围大约横跨现在的河北、辽宁二省的沿海地带。河北秦皇岛市(以秦始皇命名的城市)北戴河区的金山咀、横山遗址,就是当时碣石宫的一体工程。
秦帝国东海疆的国门“喝石门”和幅员辽阔的“碣石宫”,可以说是秦帝国大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大统一的象征,它们具有永恒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