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帝王陵寝古典园林(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6200100000085

第85章 苏州园林(1)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汇集了我国江南园林建筑艺术之精华,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堪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其宫阁台榭、楼亭山石无一不秀、无处不奇,世人所见无不称美。

苏州园林建筑历史久远,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就在苏州城的西南建造了姑苏台,其后吴王夫差又在灵岩山为美女西施盖起了馆娃宫,从此开始了在苏州建造皇家花园的历史。千百年采经风霜洗蚀、兵火毁焚,现存的大都是宋、元、明、清以来留存下来的私家庭园。大小园林共计五十余处,较为着名的有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留园,建于清代的怡园、耦园等。

这些园林的一个共同特色是:因洼疏池,营建亭榭,所造景物或以山取胜,或以水见长,使园林和楼阁紧密相连,达到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意境。

在这富有诗情画意的小园林里,山光、水声、月色、花香,均可供人欣赏和品味。它把生机盎然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虽由人作,宛白天开”,使园林建筑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同时,随着岁月的流逝,经长期的沉淀积累,在这些园林中蕴含了无数动人的轶闻逸事和传说故事,为绚丽多姿的苏州园林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也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一、网师园

在苏州众多的古典园林中有一个以小巧着称,被视为中型园林代表作的园林——网师园。此园占地虽仅八亩,但布局巧妙结构紧凑,山水与亭台楼阁参差错落,疏朗闲适,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大有迂回不尽之景致,在苏州诸园中独树一帜。

全园东部为住宅,中部风景区是主园,西部为内园,园林与住宅紧密相连,融汇在一起。

“清能早达”大厅,原是园主会见宾客和办事的地方。后来改为供起居用的住所,名为“撷秀楼”,楼前有一砖雕门极为精细。轿厅西侧有一个小门,门上有砖刻的“网师小筑”四字,为花园人口。进门是小山丛桂轩,轩南墙下,用湖石叠成小山,种植桂花,轩北是黄石叠成的云冈假山。此轩四面出廊,循廊西行,进入“蹈和馆”,馆南有门通琴室,馆北沿廊到椎风经,是园子的主景——水院。

网师园的水面是以水院的形式设计的,周围以建筑形成一个极为生动的闭合空间。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沿水院西岸,穿过高低起伏的走廊至“月到风来亭”。此亭建于水崖高处,是中秋赏月的佳处。取韩愈“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

为名。“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招月来,画栋频摇动,荷蕖尽倒开”,正是此景之妙处。

出亭向北是“潭西渔隐”,通途有石矶与平板折桥锁住一湾清水,树木参差,覆盖池上,别有一种意境,旁边是“看松读画轩”,轩前所种的罗汉松、古柏和白皮松等都是数百年前栽下的古树,如今仍挺拔矗立郁郁葱葱,看松读画轩的左边有走廊通“竹外一枝轩”,小轩开敞,水面上竹影婆娑,随风飘曳。在它的左侧有黑松斜出水上,有以少胜多、画龙点睛之妙。

水院东面是“射鸭廊”和“半亭”,池边用黄石叠成的假山石组,上攀紫藤。在其南面,墙上攀以木香,是欣赏春景之处。

由池边的三曲平桥往西漫步,经月洞门,进入西部内园。这座园中之园占地一亩,有屋宇、有亭榭,峰石罗列,花木繁茂,庭院布置精致灵巧,宁静幽雅。院北一幢两间小屋,屋前隙地是当年的芍药圃,因花期在春末,故名为“殿春移”。

在殿春簃赏芍药是一件快事。“一声啼三书楼东,魏紫姚黄扫地空,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芍药是春花的殿军,“过眼一春春又夏,开残芍药更无花”,殿春之说,就是由此而得名。

殿春簃西南一角有假山和“冷泉”,即“涵碧泉”,泉上有半亭,亭中有大莫石一块,敲之清脆如磐,相传是明代文人唐寅旧居中遗物。

在此亭中,“座石可品泉,凭栏可观花”,是休憩养神的绝好去处。

水院周围建筑布局紧凑,比例适度,位置恰当,造型轻巧,舒适柔美,在苏州诸园林中,可谓独具匠心,关于网师园的建造,在江浙一带至今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

据说,很古的时候,网师园一带是一片荒野,杂草丛生,荆棘遍地。在荒野的东南角上有一棵古柏。古柏郁郁葱葱,四季常青。黑苍苍的树干,盘旋直上,像一条蚊龙飞到半天里。在古柏下,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清潭,潭里的水一年四季永不干涸。

传说有一年,一批渔民逃荒来到这里,他们在这里安了家,在这里种地、捕鱼过着清贫的日子。他们当中有个叫王思的老渔翁,人很厚道,左邻右舍都赞扬他。每天天刚放亮,王思就掮起鱼网去捕鱼。

他有个怪脾气,就是每天从不肯多捕鱼,只要够吃够用,就收网回家。

这天,王思在河里撒网捕鱼。静静的水面忽然起了漩涡。王思以为是鱼群闯进了网里,就用力把网拉起来,只见网底只有一条一尺来长的东西。窄窄的身体,一扭一扭地蠕动着。它的肚皮下面长着四只脚。阔嘴巴,浑身长满鳞片,乌黑的大眼睛,闪亮闪亮的,样子有点吓人。

王思把它放在鱼篓里,准备带回家去。他路过古柏时,正想坐下来歇歇,只听见有个声音轻轻地呼喊:“王思,放了我吧!放了我吧!”

王思吓了一跳,四面看看,没有人呀!噢,原来是鱼篓里传出来的声音呀!王思惊奇万分,连忙把鱼篓打开,只见那东西猛地跳出来,“扑通”一声跳进了深潭。

水花四溅,那东西又浮出了水面。忽闪着眼睛瞅着王思。忽然,它口一张,吐出了一颗闪亮的珠子,“王思,把珠子藏好,如果有什么困难,只要你捧着珠子来喊我,我就会帮助你的。”说完,朝深潭里一钻,就不见了。

王思捧着那颗珠子,回到了家里。晚上,屋里宝光四射,一片光明。这是颗夜明珠呀。王思想那东西恐怕就是传说中的蛟龙吧。他把夜明珠藏在一只酒坛子里,又在床底下挖个洞,把酒坛埋了下去。

转眼过了五六年,有一年这一带大早,秧苗都枯黄了,就连饮用的水都要跑到很远的江河里去挑,渴死、病死的人不计其数。

可奇怪的是,古柏根下的水潭始终是碧水清清。周围的老百姓都赶到这儿来取水。可这口清潭毕竟太小了,这么多人从早到晚聚集在水潭周围,闹得水泄不通,你抢我夺,总归不是办法。

王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起了那颗夜明珠。王思立即跑回家,挖出酒坛,揭开坛盖,那耀眼的珠光立即从坛里透射出来。

王思听老人说过,蚊龙取水,离不了夜明珠。他捧着明珠,跑到古柏前的水潭边,高喊着:“蚊龙,明珠在此!苏州干旱,快快取水!”

话音刚落,只听见水潭里“哗啦”一声巨响,泛起了一个大水花,窜上来一条黑苍苍的乌龙,张开阔嘴巴,露出水面。

王思举起双手,把明珠向蚊龙嘴里丢去。蚊龙“咕嘟”一声吞下了明珠,向王思点了点头,慢慢地沉下潭底。停了一会,潭子里忽然腾起一根几丈高的水柱,一时浪花四溅,雨珠纷飞。一会儿,水珠低下去了,那深潭里却不断涌出碧绿的泉水来。

这泉水清凉甘洌特别好喝。王思开心极了,一路奔一路喊:“乡亲们,快来啊,蚊龙送水采啦!”

乡邻们一听见“水”的声音,都霍地爬起来,从四面八方奔集过来,高兴地唱啊、跳啊,又在古柏下的龙潭四周挖了一条条深沟,把清泉引到城乡的河道中去。一夜工夫,苏州城乡几百条大河,都灌满了清水,苏州又成了美丽的水乡了。

王思死了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呼龙取水,就在古柏龙潭的周围造起了一座花园,取名叫“王思园”。后来,有人退隐住在这里,精心整修,把这座花园修得十分精巧幽美,名闻江南。因为王思是渔翁,据说渔翁又有“网师”的称号,所以后来“王思园”就改名叫“网师园”了。

然而,传说终究不是事实,网师园最初建于南宋时期,原为退隐侍郎史正志兴建的“万卷堂”故址,这里仅是个花圃。

清乾隆元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得此地,重新规划布置,建造园林,为退隐、养亲之所。借“渔隐”原意,自比渔人。又因园近王思巷,故取其谐音,自号“网师”,名此园为“网师园”。

后来,此园为太仓瞿远村所购,也称“瞿园”。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为李鸿裔所有。画家张大千兄弟也曾在此园借住一段时间。

网师园历经七百余年的沧桑岁月,这里的亭台楼阁、山水林木至今仍焕发着夺人的光彩。它秀美的景色、迷人的建筑艺术,不仅受到海内人士的赞誉,就连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馆也仿照网师园的“殿春籍”建造了一座“明轩”,以此做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作展现于世界。可见网师园在我国建筑艺术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二、狮子林

精致有趣的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原为寺庙园林。高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和尚兴建菩提正宗寺,因中峰原住天目山狮子岩,又称狮林寺。狮子林是该寺的后花园,其地原为宋代废园,多竹林怪石,状如狮子,因此命名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中部为池,池东、南两角缀石为山,主要建筑布置在山池东、北两侧。

园内,有指柏轩、燕誉堂、荷花厅、真趣事,湖心亭、问梅阁、五松园、卧云室等精致的厅堂楼阁、庭园,环池或临水而设,或点缀于石林群峰之中。长廊贯通于四周,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园内正厅指柏轩,面对峰峦起伏的假山。凭轩南眺,石峰石笋林立,古柏挺翠,构成全园的主要景观。

迎面一座石桥架于小池之上,由此可以登临假山。假山中央平地筑一楼,名卧云室。卧云室四周的奇峰巨石及其西部临池叠石,均模似狮形,这是狮子林山石的独特之处。于卧云室赏景,有如置身于石林之中。

狮子林假山之下的石洞曲折迷离,像一座叠石迷宫。游人们采到狮子林,都喜欢钻一钻这布置奇巧的石洞,嬉戏其间。妙的是,两人同时进山分两路走,有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有时隔洞相遇,可望而不可及,有时相向而来,忽又背道而去,一会儿登上山峰,一会儿翻入洞穴,半天绕不出来。真像走进了《三国演义》中所说的东吴陆逊误入诸葛亮所置的乱石阵。所以,连乾隆皇帝游园,都要亲自体会一番,结果在山上山下左转右曲走不出,出来后想想果真有趣,提笔写了“真有趣”三个大字加以赞赏,其中“有”字赐给了导游的状元黄熙,留下“真趣”两字做了匾额,现悬于石舫旁的真趣亭中。

狮子林石峰奇巧,竹树荫森,有山有水,山水竟秀,绝妙动人。所以,天如禅师在《狮子林即景十四首》中赞吟:“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素壁光摇眼倍明,隔林风树弄新晴;树根瓦鼓鸣残雨,恍惚南山水乐声。”

狮子林回廊曲槛,由东到西,又自南向北,环绕了园西、南两面。

其漏窗,纹样多为花鸟图案,颇具特色。四周廊壁,嵌置《听雨楼贴》

等书法石刻,颇得书法爱好者的欣赏。而其中的一块文天祥碑亭,记录了这位曾任过苏州知府的民族英雄的光辉业绩,更可以让后人缅怀先者,凭吊英灵。

正因为狮子林有这些正气浩然的古迹和奇特的外观造形,引得历代游人络绎不绝。清康熙、乾隆多次来游,并在长春园和避暑山庄内先后仿建。此园其后屡经兴废,到1918年至1926年,改为私园,东部建造宗祠。园内建筑基本重建,有立雪堂、卧云室、指柏轩、修竹阁、荷花厅、真趣亭、暗香疏影楼、问梅阁等园林建筑。水池西面,掘池积土成山,并叠石为瀑布涧谷,上设飞瀑亭,置人工瀑布,泻注湖中。

现所见狮子林,其中石舫及某些建筑部分,掺揉进不少西洋建筑格调;园林空间,四周围墙及建筑封闭性颇强,有局促之感;水池四周叠石,琐碎零乱。沈复曾指之为煤渣堆砌,不足取法。现今寺庙部分,久已废去,不复存在;而园林部分的造景,其后来增建部分,为文人园林的“暗香疏影”“飞瀑流泉”,颇具自然山水之美,与原先寺庙园林的含晖、吐月、昂霄等狮子吼动态和佛陀说法的宗教意识,共处于一个艺术构图中,并不很和谐。

但是,这些缺陷并不能遮饰狮子林的生动有趣。从石舫后面转到池边,湖水清澈透明,鱼儿来回游动,这里的鱼,有红的、黑的、红白相间,黑红相衬,大小不一,情态各异。这时,随你把手中的食物抛下去,只见水花翻滚,鱼儿竞相跳跃,争抢食物,其乐无穷。

巨石迭奇秀,洞峰曲折迷,以假山迷洞为主,间以楼亭池瀑的狮子林,其独具匠心的建筑构思和精湛的山石造型艺术,为苏州园林增添了无尽的光彩。自明清以来狮子林在江南一带声名雀起。四方游客皆以到此一游为快,一些名人墨客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轶闻逸事和传说故事。其中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发生的黄状元独占狮子林的故事,别有情趣。

三、拙政园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古典园林。其建筑艺术之精丽,堪为我国江南园林众秀之首。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为御史王献臣弃官还乡后所建。园名“拙政”,是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疏,是亦拙者之为政”的语意。

明代着名书画家文征明喜爱拙政园,应园主邀请,曾为拙政园作记,绘《拙政图》引景,并题写了许多诗和字,还亲自手植紫藤一株。

据文征明的诗文记载,拙政园园址曾是唐代诗人“陆鲁望(龟蒙)故宅,虽在城市而有山林深寂之趣”。

拙政园初建时以沧浪池为主,有若墅堂,梦隐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志清处、玉兰堂、待厢亭等景点“凡诸亭榭,皆因水为面势”“夹岸皆佳木”,范围比现在拙政园的规模要大。环境清幽,淡泊自然,近乎天然风景。文征明曾赞美它:“盛夏已经秋,树深不知午”“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巧妙地创造了“山花野鸟之间的意境”和“逍遥自在”的乐趣。

王献臣死后,拙政园屡易其主,几经变迁。

明崇祯四年,园东部荒废,为侍郎王心一购得,于崇祯八年建“归田园”。清乾隆三年前后,又归太守蒋诵先。在修葺中“因阜叠山,因洼疏池”,使“山增而高,水浚而深,峰蚰互回,云天倒映”,全园更显“丰而不侈,约而不陋”,至此“旧观仍复”,取名为“复园”,同治十年,被巡抚张之万改为八旗奉直会馆,恢复拙政园旧称。其西部却为张履谦割为“张氏补园”。至此,园分为三部分。直至解放后方始合璧,获得新生,并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拙政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各具特色。从现今的园门进去便是东园,以平岗草坪为主,并配以山池亭阁。草坪之西隔水有土山,四周曲折萦绕,山池之间点缀着天泉亭、兰雪堂、林香馆等亭榭建筑,给人以开阔舒畅之感,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也是全园精华所在。

远香堂是中园布局的中心。这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四周是落地窗,于堂中即可观赏园中景色。堂前小池假山,广玉兰数竿,扶疏相接,古榆依石,幽竹傍岩,堂中匾额“远香堂”三字为文征明所书,笔力苍劲潇洒。

从远香堂缘水东行,有小山一座,山上古木荫处建绣绮亭,此处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堂、听雨轩、海棠春坞、依虹亭、梧竹幽居、绿漪亭等众多景点。于梧竹幽居处向西远望,景深意远,北寺塔耸立云霄中,是极妙的借景。亭中“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的对联,正是概括了此处景色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