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史海拾珍
46248900000009

第9章 历史人物述(3)

进行地理考察和旅行探险是一项十分艰苦的科学活动。为便于考察,他除间隙乘船外,主要是徒步跋涉。在数十年中,他登悬崖绝壁,涉洪流洞穴,冒狂风暴雨,行丛林绝径,有时出生入死,几陷绝境。

为了弄清浙东名山雁荡山的地形,徐霞客曾三次上山考察。一上雁荡山,误入一个山谷,上为绝壁,下为深渊。当他攀援而上时,脚登石崩,幸亏抓住一根木头,才免于葬身万丈深渊;二上雁荡山,探得几个崖洞的奥妙,却未登顶;三上雁荡山,攀着藤条爬上绝顶,露宿三夜,风声如吼,群麋和他相亲。这一次他亲眼见到了雁群和雁湖。还有一次,他和一僧一仆结伴去云南,碰上强盗,和尚受伤而死,仆人也席卷而逃,但他仍然继续前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1636年下半年,年已50开外的徐霞客又进行了一次历时四年之久的野外实地考察。他从江苏出发,途经浙江、江西、湖南,然后走广西,越贵州,达云南,一直到了与缅甸交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腾冲。这次出游的时间最久,遇到的艰难困苦最多。在南方多雨季节,他常顶风冒雨行进在陡峭险峻而又荒无人烟的高山峡谷中,夜晚投宿常常卧湿草,有时和牲畜住在一起,甚至在风雨中露宿野外。在湖南,他曾在湘江遇盗,衣物被洗劫一空;在广西,旅伴病死,只好孤身远行;在贵州,路费两次被劫;在云南曾经四次断粮。但他从来没有被困难压倒,对途中的山脉、河流、岩石、土质、地貌、气候以至火山、矿泉、植物、动物等都详尽考察,认真记录。

他还广泛接触群众,调查研究搜集地方文献图志,采集标本,甚至绘制图形。

徐霞客艰苦探险30多年,往来行程数万里,以云雾为伴,与山水为伍,在地貌和水文两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记述了我国西南广大石灰岩石地区的地貌特征,详细考察了许多河流特别是长江的源流,还考察了气候、地形对植物的影响,并用清新奇丽的文字描绘了自己考察途中的见闻,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徐霞客游记》。

尽管徐霞客走过许多地方,做了许多事情,但他还是深感遗憾,因为他感到还没有走遍祖国的河山,他原本还准备去昆仑山,去祖国更为边远的地方,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去追求真理,为祖国的地理学事业作更大的贡献,可惜他没有来得及实现这个愿望,56岁时,便去世了。家乡的人民怀念他,建有“徐霞客纪念堂”。他的墓就安葬在纪念堂主体建筑晴山堂的后园。

融合传统工农业技术的权威人士

宋应星,字长庚,明代江西南昌府奉新县北乡人。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勤奋好学,知识越来越广博。虽先后任教谕、推官、知州等职,但对士大夫轻视生产劳动的态度,却深为不满,因而平生究心实学,深入调查研究,努力从事著述。《天工开物》这部享誉古今中外的名著,就是他在1634—1637年间,在江西任分官县教谕时完成的。

全书共18卷,包括《乃料》、《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毒》、《五金》和《珠玉》等,分别记述了作物的栽培、养蚕、纺织、染色、粮食加工、熬盐、制糖、酿酒、烧瓷、金属锻铸、舟车制造、烧制石灰、榨油、造纸、采矿、兵器打制、染料及珠玉采集等农业、手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并附有插图123幅,真实、生动、具体地记录了当时生产的情景和各种手工业工具和农具的形状。由此开创了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把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艺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研究的先例,从而填补了以往对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并把它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天工开物》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迄今已被译为日、法、英、德等国文字,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赞扬。自近代以来,法国皇族文库就收藏《天工开物》。美国一教授称它为“17世纪的中国工艺学”。中国科技史专家、英国李约瑟把宋应星同法国的《百科全书》主编狄德罗相提并论,认为他是“中国的狄德罗”

汉语拼音的首倡者劳乃宣

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一位政治上守旧,而学术上富有造诣,堪称近代音韵学家和数学家的人物。他就是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总监的汉语拼音的首倡者劳乃宣。

劳乃宣,字季宣,号玉初。祖籍山东省阳信县阳信镇西北村,其祖父劳长龄,诰授中议大夫;其父劳勋成,曾任江宁布政司仓大使。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劳乃宣,自小就随父母旅居苏州、南京一带,他秉其家教,严谨好学,少时即富有才名。1863年他与曲阜孔悦庭之女结婚,成为孔府的乘龙快婿。1871年考中进士。1873年李鸿章主持编纂《畿辅通志》延清劳乃宣入局,其才学深受李之赏识。1879至1900年先后任河北临榆、南皮、完县等县知县,且政绩多次被评为“卓异”。

1899年义和团运动遍及全国,时任河北吴桥县令的劳乃宣尽力镇压,并写了《义和团教门源流考》、《奉禁义和团汇录》等书,随即以归里修墓为名辞官到江浙一带隐居。

1901年他到上海主持南洋公学三个月,同年底至1903年,他又在杭州主持由“求是书院”改成为“浙江求是大学堂”。1904~1908年,他连续为三任两江总督李兴锐、周馥、端方作幕僚。

1908年,正在“筹备立宪”的清廷正在网罗各地人才,劳乃宣经两江总督推荐前往北京。是年5月23日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见,他向慈禧建议推广汉语拼音字母(当时称简字)。此次召见扣,他被授予四品京堂,当上了“宪政编查馆”当上了“宪政编查馆”参议。1910年又被清廷挑选为资政院“硕学通儒”议员。

1911年,劳乃宣任江宁提学使,后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兼署学部副大臣。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劳辞官到青岛闲居,期间曾回原籍阳信,纂修《阳信具志》。

劳乃宣除精通音韵学外,还曾长期人事古代数学研究,著有《古筹算考释》及《古筹算浅释》。他尤其是对汉语拼音文字的提倡和推广作出了贡献。1913年,“读者统一会”制定注意字母时,大多采用了劳乃宣的学说及方法,从此,汉语拼音逐渐在我国推广开来。1921年7月21日,劳乃宣于青岛去世,终年78岁。

〖MZ(2H〗图际瞩目的地质学家〖MZ)〗李四光,原名仲揆,湖北黄冈人。1904年赴日本留学,翌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曾在湖北军政府任职,翌年辞职,赴英国伯明翰大学专攻地质。1918年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他谢绝老师的挽留,怀着报效祖国的决心回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地质学教授,历时9年。

后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评议员、院士等。其间发表一系列论文、专著,提出许多独到的新观点、新理论,引起国际地质学界的瞩目,相继被伯明翰大学、奥斯陆大学授予科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主持地质所,不满蒋介石的内外政策,对国民党当局采取回避态度。1943年受周恩来劝告,再赴英国研究地质。1949年应周恩来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因国民党驻英使馆干涉、阻挠,翌年春才秘密绕道回国,于5月抵达北京。历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195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和政府的关怀与信任,使李四光更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他要用百倍的努力,为繁荣祖国的地质事业贡献毕生的力量。当时新中国石油匮乏,而外国洋专家一直断言“中国贫油”。他不信邪,通过对中国地质构造的深入研究和数年的石油资源普查工作,预测出除西北地区外,在辽阔的松辽平原、华北平原也有富含石油资源的远景。在他的指导下,经过石油工作几年大会战,终于在1963年开发出我国第一在在油田——大庆油田。此后又相继发现了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中国贫油”的断言不攻自破,中国依靠“洋油”过日子的历史结束了。李四光为中国的石油地质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献身于祖国核事业的科学家王淦昌

王淦昌,江苏常熟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0年赴德国留学,1934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56年至1960年,在前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研究员、副所长。在此期间,他领导的小组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这一重要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任何粒子都存在反粒子的理论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