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班主任工作
46252100000007

第7章 因人施教(2)

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在目睹某人行为时,会在很短时间内,对引起行为的原因进行归属。行为的原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种。成年人在对行为的原因进行推理时,总是倾向于把行为的原因归属于行为者方面,也就是强调内因所起的作用,往往忽略了外界刺激的因素。未成年的学生又是怎样呢?越是年龄小的越和成年人的认识相悖甚远,他们往往把行为的原因咎于外界刺激。例如:目前不少家庭打麻将成风,有些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对麻将也产生了“兴趣”,他们背着大人,也筑起“长城”。班主任发现后,把这种行为归寓于内因:认为学生打麻将是不务正业,不学好,批评教育是应该的。而犯错误的学生则认为:大人尚且如此,批评我不务正业,不学好,岂不屈了我?于是班主任和学生就在这条“窄路”上“撞车”了。

实际上,处于少年时期的学生自我反省能力较差,他们很难认识到,在一种比较稳定的内驱力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和一贯性。因而学生常常看不到自己的过错,总喜欢强调别人如何如何。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正是一些“犟”学生“犟”的根源。弄清了学生“犟”的根源,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之前,应该先考虑学生犯错误的主客观因素,特别是外因对内因的影响,切不可主观臆断,犯经验主义错误。对强词夺理的学生,也不能急躁,不能以“火”灭火,而应采取平等对话的形式,认真听取孩子的见解,因为这是寻求问题根源的最佳信息,从而“对症下药”。这样既不会和学生发生“冲突”,又能达到让学生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之目的。教育第二类的“犟”学生,关键是班主任如何巧用教育艺术,就事陈理,让学生心悦诚服。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虽都是优生,但不一定是优育。头脑虽聪明,接受能力强,但由于任性骄横,一旦取得些成绩就把尾巴翘到天上,目空一切,有什么“良方”来遏制他们的“骄气”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孔子家语》中的一段记载,便会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天,子路去见孔子。孔子问:“你爱好什么?”子路答道:“我爱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个。我只是说,凭你现在的才能,如果再加上勤学好问,难道还有什么人能赶得上你吗?”子路说:“南山上的竹子,用不着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盔。由此看来,(我已经有了这般才能,)还要什么学问呢?”孔子说:“如果把竹子削出箭尾、饰上羽毛,装上箭头,再把它磨得尖利些,那样劲射不是射得更深吗?”子路听到这里,连忙下拜,诚恳地接受孔子的教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教育好那些骄傲的学生,班主任应讲究教育艺术。作为师长的孔子,并没有为了自己的“尊严”和“威信”,先大动肝火,狠批一下子路骄傲的态度,然后再说一通人所共知的大道理,而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当子路以“竹”自比,盛气凌人的时候,孔子也以“竹”陈理,讲出了更深一层的道理,使子路不得不诚心折服。这就是教育艺术。学生“骄傲”和“瞧不起老师”,其中就蕴含着“见识广”这一积极因素,班主任就要善于抓住这一点,予以激励和扶持,扬长避短地使他们的天资得以健康发展。如果不加分析,乱批一通,势必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当然,班主任也应注重钻研业务,努力使自己有“一桶水”甚至“几桶水”。孔子之所以能使子路接受教诲,是因为他具有渊博的知识。作为班主任,如果学问肤浅,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感到失望,以致目中无人。对此,要做好当今的班主任工作必需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能够成为学生心目中“百科全书”,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威信。

转化后进生靠师德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在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身体力行,把爱每一个学生作为我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现在我所带的普通班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差”的范围,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出厌学、不学。这些学生有两情况:一种是智商水平差,也就是学习接受力差、反应慢。这种学生是极少数(称为弱智生)。另一种智商水平较高,聪明活泼,他们缺乏理想和意志,破罐子破摔。对于后一种,如果我们教师精心引导和耐心辅导,是能很快转化的,如何转化呢?了解现状及其原因。

(一)班级现状

我们初二(4)班现有学生70人,男生39人,女生31人,其中借读生2人,择校生20人,对口学校(二师附小48)。我们这个班是本年级中超级普通班,相当于我所带96届的二个班的人数。也是进校考试中,成绩最低的一班人,从初一期中成绩可以看出,均分优秀10人,占全班7%;其他中等偏下39人,占全班55%;不及格18人,占全班26%;弱智生3人,占全班4%。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我班的后进生面大,困难重重,他们对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的东西往往比其他类型的学生更为容易受毒害。他们心浮气躁,不肯在学习上下功夫,活泼有余,守纪不足,学习习惯不好,家长过于溺爱。如杨某,人聪明,但不爱学习,厌学,家中有钱,父亲是做生意的,他要什么给什么,经常喜欢与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玩,有时擂肥,打架,上课与老师顶嘴。

(二)形成原因

究竟什么原因造成后进生厌学、不学的呢?

1.社会的大气候

我国正处于巨大变革时期,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经济消费的狂潮,把一个五彩斑澜的社会呈现在尚未成熟的少男少女面前,他们无所适从。社会上刮什么风,孩子们身上就起什么浪,他们追求的是穿名牌,讲名牌,过个生日可花几百元或上千元请客。

2.家庭是学生避风港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从小溺爱孩子,养成了孩子的懒惰习惯,骄娇二气,导致学习上不勤奋。如王某同学,爷爷是公安厅的干部,外公是建材局干部,父亲是公司总经理,母亲是会计,他是奶奶、爷爷、外公、外婆的“心头肉”,谁都不能碰他一下,什么事都不让他沾手,自然养成怕吃苦、好夸奖的性格。

转化的基本对策是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后进生,老师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他们,不善于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引导,就会导致他们流失社会,变成违法生。

1.作为班主任要把爱献给后进生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作为班主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深入到后进生内心世界中去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去呵护他们,帮助他们。同时班主任还要不断自我完善,做师德的楷模,把自己营造成后进生所信得过的灵魂工程师。转变后进生不能有冷漠的情感,情感产生于认识和活动中,并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我们要用真挚情感去关心后进生、爱护后进生。如后进生不爱学习,经常惹是生非、打架、闹堂,活泼有余,守纪不足,自暴自弃,学习上有自卑的消极情绪,我们就要给他创造一个乐观并鼓励他们上进的环境。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必须有三心:“诚心”、“爱心”、“耐心”。古人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进生生病,我买水果到医院看望;坚持在午休时间和放学后给后进生辅导;有时利用下班和星期天家访,如果没有师德的支撑,没有足够的毅力、爱心和耐心,我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每一点进步我都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思想情绪和学习态度不稳定时,我适时、适度地引导。如张某同学,是个独生子,爸爸是部队干部,从小娇生惯养,特别贪玩,喜欢踢球,打游戏机,结交表现不好成绩又差的同学,上课经常讲话,上学经常迟到,教师批评他,有时还顶嘴。当我多次批评他时,他还说:“老师不喜欢我了,为什么老是批评我?”我对他说:“只要你学好,克服爱讲话的毛病,认真学习,老师就会表扬你。”针对他的表现,我进行了家访,和家长配合正确引导他。同时,我又用业余时间给他辅导语文,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当他学习取得点滴进步时,我在全班表扬他、鼓励他。他学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意志也增强了,语文成绩逐渐上升。

2.调动后进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为转化后进生创造好的外部环境学习兴趣是同学们的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上的选择和倾向,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学习要靠自觉,要使后进生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受家长和老师逼迫学习,这种态度行为,往往存在极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在转变后进生工作中,我给每位后进生分配一个思想好、学习好的同学与之配对,开展一帮一活动。要求后进生正视自己,丢下面子,去掉虚荣心,不耻下问。对帮助后进生的好同学记功,这样给后进生创造了一个温暖的集体氛围,让他们向好同学学习,也有希望成为一名好学生。这对于好同学也是一种激励,培养他们学雷锋,关心他人的好品格。

3.循序渐进,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是使后进生从无知到有知,从知少到知多,日积月累,逐步掌握各科知识。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

4.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后进生情感作为班主任,当后进生在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时,要给予表扬鼓励,不要一味训斥。在语言上要亲切温和。在课堂教学中多启发后进生发言,他们在发言中,语言表达出差错是难免的,必须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教师应尽可能对他们讲:“不要怕。”亲切的语调可使后进生不会感到望而生畏、气馁。

5.调动家长积极性——多家访学生的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明显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调查、走访,我体会到,家长的素质,甚至家长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传统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子不教,父之过也”。如父母素质低下,成天抽烟,喝酒,打麻将,极易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染上一些不良习气,也会学抽烟、喝酒,成天不学习,到处玩耍。另外,有些家里条件好,家长做生意,腰缠万贯,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如前面所说的张某,我走访了他家,与之父母交谈,指出他不学习是因为他们太溺爱孩子,这不是爱他,而是害了他。他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积极与老师配合,张某经过耐心教育帮助,这学期学习大有进步。由此可见,转变后进生工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教育方法,转化后进生也是项长期的、艰巨的光荣任务。班主任要为后进生创造条件,调动后进生自身积极因素。后进生转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条坎坷不平的路,还有待于我们研究探索。

关注内向型学生的心理是班主任的职责

班主任是架构学生、家长、领导之间的桥梁,在其诸多的工作中,做好内向型同学心理疏导的工作,亦是一个重要方面。

案例一:

县一中一名学生,性格内向,在受到学校“滚动制”(注)三强大压力的同时,又屡遭同班一男生的欺侮,精神日益抑郁,不仅成绩由一榜生(前50名)倒退到三榜(200名后),而且临近高考终于爆发出极端行为——在怀揣匕首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上课前,冲进教室刺死了那位欺侮过他的同学,又刺伤了另一名同学……惨案的发生,除了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原因外,班主任也有很大责任。如果在该生成绩一跌再跌时观察到其心理的变化,进行疏导;如果在该生怀揣匕首一个多月期间能及时发现、制止,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就可能会避免一场流血事件的发生。据了解,近年来,在高考的压力下,许多学生出现了神经衰弱、严重失眠等现象,个别学生甚至因精神失常而辍学。由此,班主任工作的新任务已愈来愈呈突出之势。

案例二:

我校一男生性格内向,入校成绩也是一榜生。但入校后因与一同考入本校的原校女生有过几次交谈,被认为是在谈恋爱,传得满城风雨。谎言重复千遍也成了真理。班主任先对该生批评教育,后找家长谈话,再后干脆把位子也调到一个角落。该生被全班孤立,而且有点“千夫指”的味道,此后长期抬不起头来,性格越来越孤僻,不仅成绩严重下降,而且到高二得了抑郁症,严重失眠.最后只好休学治疗了。

归因分析,班主任是负有一定责任的,责任之一,是没形成良好班风,没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致使流言得以产生和传播;责任之二是方法不当,没有经过调查、了解、鉴别就妄下断语,使该生产生精神压力,而且请家长、调位本身就是置该生于众矢之的,无形中使流言成了真实。我想:既便上述都发生后,如果该班主任能及时矫正并做好该生心理疏导工作,解除其精神负担,也不至于造成那样的悲剧。

学生进入高中,不要以为年龄大了,学习紧了,除抓好学习外就没什么问题了。其实恰恰相反,随着学生年龄增大,思想更复杂,心理更敏感,尤其性格内向的同学,思想更趋隐蔽,同学的非议,老师的误解,甚至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郁积于心,如果久积不化且越积越多,那么发酵变质、累积爆发的后果则一定不堪设想。案例一的学生,就因为在“滚动制”中被罚产生耻辱感,再加同学欺辱,郁积于胸,积重难返。据说,该生案发前已产生幻觉,老看到侮辱过他的那位同学领几位社会青年走向他。案例一、二中的两位学生,如果能面对舆论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果敢,面对老师的误解、考试的失败等有“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洒脱,悲剧都不至于发生。关键是,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怎样怎样,而是要求我们班主任乃至全体教师,都要加强修养、提高工作能力,注重工作艺术,洞察学生心理,那就不仅是“化干戈为玉帛”之功,而且是有“防微杜渐”之效了。

我真诚地希望:此类悲剧,在我们的校园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