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印度”在梵文中意为“海”,“尼西亚”在希腊语中意为“岛屿”。印度尼西亚就是“海和岛屿”的国家,它以“千岛之国”而著称。
巴拿马在印第安语意为“蝴蝶之国”。巴拿马境内的加通湖畔到处有彩蝶飞舞,有时形成美丽的蝶海。
新加坡马来语意为“狮子城”。据说7世纪时宝利佛逝王子渡海至此,见到了一只狮子般的动物,因此称该地为僧伽补罗,在梵文中“僧伽”为狮子,“补罗”是城市。
塞拉利昂意思是“狮子山”。它是15世纪葡萄牙人最先航海来到此地取的名字。传说中的一种说法是,当船靠近塞拉利昂海岸时,忽听得山头雷声隆隆,好象咆哮的狮子。
误会创造的国名
几内亚15世纪,一批欧洲航海家初次在现今的几内亚博发省的费尔加角登陆,当他们向一位妇女打听当地的地名,这位妇女异常惊惶,随口回答了一声“几内”(当地苏苏语,意为“妇女”)。意思是说,“我是一个妇道之人,你们有什么事去找男人吧!”
欧洲人没有听懂她的话,以为妇女回答的是当地的地名,就在航海图上记下“几内”。于是这个名称便流传下来成为国名。“几内亚”(中文)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它在法文、葡文中都译成“几内”,而不是几内亚。
塞内加尔15世纪葡萄牙一位航海家来到这里,遇上一条大河。他在船上问一位当地渔夫:“这条河叫什么?”渔夫却以为他是问这是条什么船,便回答说:“萨纳加”,意为独木船。塞内加尔的国名就是从“萨纳加”演变而来。
加拿大16世纪,法国一位探险家来到加拿大,他问当地一位酋长:“这块地方叫什么名字?”酋长挥舞双臂,大声回答:“加拿大”。他指的是当地附近一个由棚屋组成的村落名称。可是这位探险家却以为他指的是整块陆地。于是,“加拿大”便成了国名。
吉布提16世纪,几个西方人来到这个地方,见到一个当地老人正在用锅烧饭,便用法语问老人:“这地方叫什么?”老人以为他们要抢这个饭锅,他便没有好气地说:“吉布提。”原来在阿法尔语中“布提”是“锅”,而“吉”是“我的”。西方人听清了,便在地图上写下“吉布提”三字。想不到老人说的“我的锅”,竟成了今天非洲一个共和国的国名。
名不符实的地名
西班牙港不在西班牙这个港口城市是加勒比海的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的首都。这大概是因为这里过去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之故。
马尔他城不在马尔他国我们知道,有些国家的首都和国家同名,如墨西哥城是墨西哥的首都;科威特城是科威特的首都,但地中海岛国马尔他的首都是瓦莱塔,而马尔他城却是美国蒙达纳州一个城市。同样,贝宁城是非洲尼日利亚的一著名城市,而并非贝宁共和国的城市;东伦敦是南非一个港口城市,并非指英国伦敦的东部地区。
“万象”不产象老挝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自古原始森林繁盛,素有“万象之邦”,首都即称“万象”。今只从汉译字意来看,该地自古以来当属群象孳生繁衍之地。但实际上这里并不是中南半岛大象产地,首都“万象”之名与大象无关,是汉字翻译中的音、意参半的译法,“万”是广东音,“象”接近北方音,其意为“檀木之城”,说明这里盛产檀木。
“狮城”不见狮新加坡的别称叫“狮城”。在马来语中“新加”是“狮子”之意,“坡”是“城”之意。故“新加坡”亦称“狮子城”。但事实上此岛国过去从来没有狮子。
古时,新加坡叫“单马锡”,意为“海上之城”。相传公元12世纪,苏门答腊的王子特喜打猎,一次,他率随从去“单马锡”狩猎,海上遇巨风恶浪,其船漂流至该岛,王子在莽莽丛林中失望沮丧之际,面前突有一凶猛怪兽出现,王子及随从尚未及躲避,怪兽又忽不见踪影。王子觉怪,遂问随从“此为何兽?”一士兵信口答曰:“此乃一头狮子”,王子信以为真,十分高兴,认为此为吉祥之地,遂下令改“单马锡”名为“狮子城”。此即新加坡名字之来由。
“宝山”没有山现在的上海宝山区,为原宝山县。如果顾名思义的话,你会认为在该县境内一定是有山的,否则何以称“宝山县”?但实际情况是,这里没有山。而宝山县名自何来?据史记载,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时,今吴淞口以东,当时长江口沿岸不远处,为了海防和导航需要,曾筑过一土山,人称“宝山”。明万历四年,在此土山下筑堡,名“宝山堡城”(嗣后与土山均坍没江中)。清雍正三年析嘉定东境建新县,即缘原“宝山堡城”之名曰宝山县。
“无锡”却有锡今无锡为古县。汉置无锡县。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何以称“无锡”?实际上,这一带不但有锡,而且在历史上锡矿业曾经很发达。今引《无锡县志》中唐陆羽的话说:“山东峰,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兴,锡方殚,故创无锡县”。这说明无锡确曾有锡,只是由于各方争相采掘,资源耗尽,叹而其无锡了!
以职业命名的美国地名
美国有些地名,特别是一些小城镇,往往是以职业名来命名。譬如:弗吉尼亚州有个“律师”镇;密苏里州有个“厨师”镇,还有“屠夫”镇;俄勒冈州有个“面包师”镇;德克萨斯州有个“斗牛士”镇;华盛顿州有个小镇叫“敲钟人”;印第安州有个“点灯者”镇。此外,你在美国还可找到“盗马人”镇、“间碟”镇等等。当然这些以职业为名的城镇,并不表明这个城镇的居民都是以这种职业为生的。
以动物命名的美国地名
美国以动物命名的地名也不少。譬如:亚里桑那州有个城镇叫“狐狸”镇;堪萨斯州有“野狼”镇;伊利诺斯州有“浣熊”镇;威斯康星州有个“乌龟”镇;华盛顿州有个“牛蛙”镇;密西西比州有个“鲸鱼”镇等等。
以外国名城命名的美国地名
美国有的地名除了出自他国首都名甚或国家名外,有不少是那些早期移民搬用他们故土的原地名,前面加上一个“新”(NEW)字。此类地名如新不列颠、新英格兰、新伦敦、新罕布什尔、新泽西和新奥尔良等等。后来,大概是为了省却麻烦的缘故,更多的移民新居地在命名时,干脆就省掉了哪个“新”字,直接了当地把新家园仍以原故乡的地名称呼之。下面举出一些欧洲名城在美国被借用的例子:
在新罕布什尔州有曼彻斯特;纽约州有安特卫普;得克萨斯州有敖德萨;肯塔基州的首府叫法兰克福;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叫波士顿;佛罗里达州有圣彼德堡,另外在其他州还有3个彼德堡;康涅狄可靠州有美国的格林威治城;华盛顿州有美国的奥林匹亚城;艾奥瓦州有美国的滑铁卢;英国南部重要军港城市朴次茅斯,而美国东部著名港口和海军基地也学样取名朴次茅斯;英国著名钢铁工业城市伯明翰,美国著名钢铁工业城亦称伯明翰;美国有好几个牛津和剑桥,其中波士顿附近的剑桥是一个著名大学城,即哈佛大学所在地。
此外,我们中国南方名城“广州”,其名字也被在洋彼岸的美国借用了四次:其一是波士顿以南23公里处的广州城,是美国早期工业中心之一,创建于1650年。其二是南达科他州的原名为“林肯”的县城,该城移民自以为中国广州与他们这座小城相对,于是在1867年就于一次市政会议上决议不要“林肯”,改换“广州”的大名了。其三是伊利诺斯州的广州,建于1825年,为该州农具制造中心之一。美国第四个“广州”在俄亥俄州,其名来自这里一座创建最早的“广州庄园”。
以人名命名的美国地名
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多,是美国地名的又一特点。这类地名主要是为对一些著名人物的纪念。这里当然首推国家的历届总统了。所以,只要打开美国地图,人们就不难找到很多他们已故总统的名字。现就这些总统名字的地名依序介绍于下:
首先以首都华盛顿为起点,马萨诸塞州有亚当斯;密苏里州首府是杰斐逊(城);威斯康星州首府是麦迪逊;纽约州有门罗;马塞诸塞州有昆西(第6任总统昆西·亚当斯);密西西比州首府是杰克逊;佛罗里达州有皮尔斯(堡);内布拉斯加州的首府叫林肯;田纳西州有约翰逊城;堪萨斯州有海斯;得克萨斯州有阿瑟(港);俄亥俄州有克利夫兰;塔夫脱在加利福尼亚州。
除上所列以总统名命名的地名外,用其他名人所命地名就更是多不胜数了。这里仅举数例较著名的城市于下:
北达科他州首府俾斯麦,1873年为感谢德国首相俾斯麦支援对本地区铁路建设而命名。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为纪念奥斯汀父子在该地区殖民初期的功勋。东岸重要港市巴尔的摩,为纪念该地区早期殖民领袖巴尔的摩。致于用名人名命名的小城镇那就更加多了。譬如在加里福尼亚州的马克·吐温·路易斯安娜州的卢梭,南卡罗那州的海明威,南达科他州的托尔斯泰,艾奥瓦州的牛顿等等。
美国地名另一个特点,就是重复地名特多。这是因为美国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地名管理机构,好的地名都想用,比如在用人名作为地名中,杰斐逊、麦迪逊、杰克逊、林肯在美国各州可以找到三、四十个,尤其是用开国总统华盛顿名字的地名,除首都和华盛顿州之外,全国还有约60来个叫华盛顿的地名,为全国重名之最。为了避免混淆,所以首都华盛顿的正式名称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其次重名最多的要算是伊丽莎白和哥伦布。
得名有趣的美国地名
宽街——百老汇百老汇是今纽约南北向主要街道,金融和商业中心。早期荷兰殖民者在这一带开辟了一条小街道与印第安人进行海狸皮交易,称为“海狸街”。后在其附近又开辟了一条较宽阔的街叫“贵族街”。后来这块殖民地被英国占领,当时的英国移民就把这道贵族街习称之谓“宽街(Broadway),汉语音译为“百老汇”。
墙街——华尔街华尔街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在历史上纽约曾是荷兰在北美的殖民中心,1664年荷兰总督下令在东河以西、今百老汇以东,围绕殖民区修筑了一道围墙,以防止牛羊走散和印第安人的袭击。英国占领后,把围墙拆除,改建了一条约11米宽的新街道,称为“墙街”(WallStreet),汉语音译称为“华尔街”。
我们被骗了——曼哈顿曼哈顿为美国东部哈得孙河口一个小岩岛,今为纽约的市中心。它的得名,包含着当时岛上印第安人的辛酸血泪史。17世纪初,该岛居住着200多过着原始部落生活的印第安人,1626年两艘荷兰探险船闯入小岛,荷兰人拿出一些餐具刀叉、小玩具、小饰品等不值钱的东西,印第安人见后顿感稀奇,探险者们趁势连哄带骗,最终以不光彩的殖民交易,以仅值当时殖民地货币数十元的一些小玩意换取了这小岛,并开始向那里大批移民。印第安人后来发觉上了一个大当,但悔之晚矣!只能伤心地称呼他们失去这个小岛为“曼哈顿”(Manhattan),印第安语为“我们被骗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