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读书之乐
46252600000041

第41章 名家读书名言、名联(4)

二、回忆。掩卷而思尽量按照全书的线索作闪电式的回忆。这一方面是为了强化视读中的脑活动,巩固有关神经元的兴奋灶,使信息的痕迹得到深刻;另一方面是为了在把握全书框架的基础上,找到各个插口、亦即关键的信息。回忆中当然会有遗漏和错误的地方,但在下面的程序上还可以发现和纠正。

三、发问。尽可能多地把感觉到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来自大脑思维的自由驰骋,也就是将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组合和考察,找出自己在消化理解全书中的思维结,使一个个思维结集中化,明朗化。发问中就可有选择地翻翻书,把遗漏了或者记错了的地方,随时补上或更正。

四、研读。就是为了将问题具体化并加逐步解决。研读时的思考是思辨性的,不是单纯的接受,而是在判断中取舍,亦即区分“不能接受”或“可能接受”的内容,似乎在跟书的作者进行辩论。不仅在有疑之处这样做,即使是对书中精彩之处也“须教有疑”,诘难几个为什么,调动自己的知识和信息的有关库存,去融会那些精彩之处。

五、理解。这是读书的冷处理阶段:理得有三种形式:一是重点回忆。也是掩卷而思,不过这次回忆的内容是收获和体会,对所有的“得”,进行排列归类,给予条理化和序列化。二是制作卡片,把书中传递的新知识和新信息记在分类卡上,或抄原文,或写提要。三是写心得或札记。这当然是比较综合的一得之见为好一二篇、三五篇都可以,不拘字数和形式。

六、复读。再将全书浏览一遍,这是最后的全面回味阶段。可以紧接理得之后,也可以隔一段时间。复读不仅对巩固全书的记忆和理解有特殊的作用,而且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重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我校图书馆藏书八万余册,如何发挥其作用,挖掘其潜能,实现其教育功能,这是我们图书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图书效益,自1993年起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开展调查,研究读者,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1.对部分班级进行调查。通过对借阅量等问题的了解,找出工作中的不足,采取对策,及时改进。如,在问卷调查中,某班没有借书的人回答其原因是:书太旧;没时间;家中书多;图书馆楼层高等。

我们针对同学反映的问题,着手解决借阅量偏低的问题。因为阅读量也反映出一定的阅读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

2.在校友中做调查。因为他们多数同学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又分别升入不同类型的大学,能提出改进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如曾获1991年理科高考第一名的张京同学写道:

“我们图书馆有很多珍贵资料,是用多少钱也换不来的,基础知识是不需要更新,有些老书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所以一版再版……”事实确实如此,如《趣味物理学续编》一书,原版为1936年,1956年翻译介绍到我国,我馆藏的是1979年再版本。此类书一版再版,内容很有价值。我们找出原始借书卡,对卡片上的读者又作了跟踪调查。在22名借书者中,有7名升入清华大学,有2名升入北京大学,其余分别升入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重点大学。

二、开展图书宣传工作,推荐优秀书目,引导学生开展“会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读书活动。

自1993年5月我们创办了《读者之友》墙报专刊,向读者介绍图书馆建设、馆藏状态、历届班级学生到馆率及近期各班级学生到馆借阅率借书种类和册数,并重点介绍优秀书目及内容简介。这一刊物很受学生欢迎,同学们称《读者之友》是他们的读书向导。

三、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在不同时期刊出不同内容的教育教学篇及有关书目和内容简介如1993年12月在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举办了纪念伟人书目,向同学们推荐介绍伟人专刊书目,并刊出了朱大鹏同学写的《怎样向毛主席学习》;付楠同学写的《一代伟人周恩来》和孙云旭同学写的《读〈周恩来传〉有感》等材料,收效甚佳。1994年我们办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专刊,1995年我们又办了《廿一世纪青年素质教育》专刊。

四、深入课堂向学生讲解中学生与图书馆的关系,书籍资源的价值及知识宝库的含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书,激励并调动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阅读意识。

为了把这类课讲好,我们首先认真备课、广泛搜集、深入学习与图书馆业务有关的文献资料,尤其是阅读指导、国内外图书馆工作经验等,并写出教案,力求课堂教学教法规范化。

其次,我们将历届学生借阅率按班级制成图表,用比较法讲述该班学生借阅图书的排列位置和名次,以便找出差距,引导同学们赶超别人。如93(4)班借阅率偏低,但他们在假期中借阅踊跃,开学后该班图书管理员交来40份读书心得,在全校名列第一;93(3)班听了图书馆课之后,主动协助老师办《读者之友》专刊,版面设计新颖、内容丰富、抄写工整,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也展现了学生们的书法、绘画才能。

别冷落了中小学图书馆

当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双休日走进图书馆,掀起读书热的时候,许多中小学图书馆却日见冷清,发展缓慢,甚至陷入萎缩的境地。

记者目前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图书馆采访时,时老师带我们来到该馆藏书6万多册的地下书库。地下室里阴暗潮湿,墙壁上还有水浸过的痕迹,一排排书架上堆放着发黄的旧书刊。时老师苦笑道:“这儿是挺艰苦的,但我们毕竟是有95年历史的重点中学,孩子们至少还有书可看,我们的条件还算好的了。”

与师资、实验室并称为中小学三大支柱的图书馆,建国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目前凡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学校都设有图书馆。1991年国家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规程》,几年来,国家陆续培训了数千名专业人才,每年都发布《中小学图书馆必备书目》,国家还先后7次向老少边穷地区中小学校赠书,扶持农村学校图书馆建设。

但是,面对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小学图书馆无法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经费严重不足,没钱买书,是制约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首要问题。北京市28中图书馆管理员马晓风告诉记者:“我们学校700多学生,每年的图书经费只有2000元。”而自1985年以来中文图书价格上升了4-5倍,期刊更以每年35%的速度飞涨。不少学校每年购书不足百本。

中小学图书馆管理队伍现状也不容乐观。首先是数量少。据统计,上海市80%的中小学图书馆只有1名工作人员,北京市中学图书馆员平均为2.22人,小学则多为1名教师兼职。即使是这有限的管理人员也普遍缺乏专业技能。北京、上海、山西等省市的调查表明,60%-70%的中小学图书馆理员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相当多的学校领导对图书馆工作重视不够,基层教育部门也没有专人负责,现代化管理手段更是难觅踪影。

“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和普通教学部门不同,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中国图书馆学会刘湘生秘书长说:“人才的培养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知识的积累,二是能力的形成。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其功能具有及时性、广泛性和自主性。这些特性与中小学课堂教育形成互补,在塑造学生道德品质,开阔知识视野,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增强自学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隐性课程’、‘第二课堂’的作用。”

有关人士指出,中小学图书馆要发展,关键在于职能的充分发挥。只有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提高服务效益,才能真正体现出图书馆在中小学中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要发挥职能,首要的一点是结合服务对象,转变“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的旧观念。北京市教委小教处刘爱华同志说:“图书馆买书、藏书的目的在于用。现在有的学校为增加馆藏,买的书滥竽充数,有了好书也舍不得给孩子们看,这就失去了藏书的意义。”同时,图书馆工作也不是简单的借借还还,而是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

一些图书馆配合教学购买图书,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向学生讲授图书情报知识,引导他们养成利用图书馆的习惯,在利用好现有馆藏的同时,积极与其它馆建立资源共享的协作网,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师生的认同。实践证明,图书馆自身主动、创造性的工作,既能争得领导的重视,又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自学的主要方法是钻图书馆先父北京大学中文系周祖谟教授(1914.11-1995.1)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古典文献学家、校勘学家,著作等身。他渊博的学识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图书馆者良多。他自述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的情况:“我在学识的增长上受惠最多的也是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辅仁大学图书馆、《华裔学志》图书馆,都给了我极大的方便。北大图书馆旧日的馆员先生工资低,而图书的知识极丰富。他可以指点我一部书有哪些版本,他可以把全部的明正统《道藏》的影印本调出书库给我看;北京图书馆的丁主任能不辞劳苦为我找到需用的某一类的图书;《华裔学志》图书馆的负责人允许我把《大正大藏经》的一本带回家抄录。”他对那些图书馆工作人员给予的种种帮助感念不已,这对他知识的积累十分重要,他说:“古人说‘积学以储宝’;我有不少知识是从自由听课和自己在图书馆找书、看书、抄书得来的。”

就因为先父从图书馆获益良多,所以他在北大中文系授课时总愿意向学生们传授这方面的经验。据他当年的学生白化文教授撰文回忆,1950年“某日,授正课毕,尚有余暇,周师意兴风发,便开示求学门径,大意为,不可光听教师讲解,要自学。自学的主要方法就是钻图书馆。

可以多方面浏览,时间长了,自能由博返约。并举出自己读书的一些例子,以为证明。我当时听了,极为钦佩。不料老师话音刚落,便有一位高年级负责同学把老师请了出去。”这位学生批评老师,“说是现在已经解放了,不可再引导学生钻图书馆,脱离现实。”而白教授却认为“老师前面说的不错,从此按老师受批评的话去办,终身受益。”

先父对于图书馆情有独钟。他于1984年5月应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长服部正明教授和清水茂教授邀请赴日讲学,去了不少大学,每至一处,必要参观图书馆,并津津有味地翻阅汉文典籍。他说当时“参观了很多有名的文库和图书馆”。日本“图书出版事业的发达,图书资料的便于检索和使用,都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先父晚年尚著述不辍,他为了撰写《释名校笺》一书,不辞劳苦,从西郊海淀去城里文津街的北京图书馆查阅《释名》一书的版本,当时是由我陪着去的。他还兴致勃勃地向我谈起清代藏书家黄丕烈和校勘学家顾广圻,历历如数家珍。

他后来喘疾加剧,不能自己跑图书馆看书,于是去北大图书馆借还书之责就由我承担起来了。

在六十年代,先父曾买了两部大书,一是《册府元龟》,一是《太平御览》,当时我十分诧异,问他你是怎么知道这两部大书有用的,他说是上大学时在图书馆翻看书籍时了解到的。我自己喜欢买书,认为看起来方便、自由,而且懒得跑图书馆,嫌麻烦。他就说一些常用的必备书是要自己买的,但不能见书就买,有不少书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不能怕麻烦。他精通目录之学,并要我认真自学,把目录之学看成去图书馆找书研究学问的捷径,这对我帮助极大。

(《光明日报》1996.9.3)

中小学教师情系何书?

中小学教师喜爱或必备的图书大约如下:

备课教案书:作备课笔记乃是每个教师的一项扎实的基本功。因此,优秀备课教案类书为中小学园丁所垂爱,如《备课教案手册》、《优秀教案精选》等书常见于园丁的案头。

板书设计艺术书,近几年愈来愈受到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因为板书设计的好坏,全直接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加之教研部门及校领导的时常到课考查,使教师们十分注重自修板书设计艺术,慧眼的出版社抢先推出的此类书销路较好。

教学经验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每个教师的共同心愿。书市上全国特级教师谈教学,教学经验荟萃类书园丁们一见如故。

试卷类书。围绕教学大纲,与教材单元练习同步配套的试卷类书,中小学教师购之作为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法宝。像苏教版的《高中各科试卷》、青海人民版的《六年制全国百所名牌小学语文同步试卷(A、B卷)精选》等试卷书,既省去了老师的设计出题、油印之苦,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工具书,中小学各科教师根据需求选择适合所教科目为工具书。如《英汉辞典》、《古代汉语词典》、《物理词典》、《化学词典》等有益于教学各科类工具书久销不衰。

教育新理论书。知识日新月异,为拓宽新的知识面,更好地用新的教育理论来丰富自己,中学教研工作者与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诸如《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班主任工作指南书。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当班主任容易;要当好班主任却不简单。于是《普通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班主任工作原理与艺术》等可资提高班主任素质和水平的书大有市场潜力。

填报高、中考志愿指导书。作好考生的参谋,让自己班级里的考生不至于因填报学校志愿而落榜,这是许多教师所追求的。此外,课外活动手册等类的图书也受欢迎。(苏大海)坚持开展“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在我们的学生中,品学兼优者大都是爱读课外书籍、涉猎较广的。崇和小学在多年坚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还特别下大力气抓好“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学校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读报学校,去年8月还被评为全国红领中读报金奖学校。

一、积极推荐——订好报刊

刊报如林,良莠参杂,这就要求辅导员向少先队员推荐合适的读物。像省内的《小学生周报》、《小学生博览》、《儿童天地》。全国的《中国儿童报》、《中国少年报》等,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图文并茂,最适合少先队员阅读,经推荐学生们订阅踊跃,基本做到一、二年级队员人手一份《中国儿童报》、一份《儿童天地》,三至六年级队员人手一份《中国少年报》、一份《小学生周报》、一份《小学生博览》,许多同学还订阅了《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优秀习作》、《学与玩》、《故事大王》等。加上学校图书馆订的书报刊,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指导方法——会读报刊

学生订了报刊,应该收到应有的效益。这就要求辅导员善于组织阅读,传授阅读方法,使队员们逐步养成自觉阅读、使用报刊的好习惯。崇和小学的做法是:组织多种形式的“红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