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小神仙佛谱
4626700000024

第24章

第24章.保赤君菩萨

从此以后,妙善公主竟变了妙善大师,安心住在白雀寺中虔诚修行。贴身又有保姆和永莲二人作伴,伏侍的人又都是旧时宫女,故她视此白雀寺无异就是西方乐土.

那一班常住的尼姑,虽然一般的全都会诵经念佛,但她们对于佛家的奥旨,却没有多大的了悟,因此妙善大师便在课诵参禅之外,每逢余暇,就与她们讲经说法,随时加以指点。随之又规定下来每逢三六九日为演讲之期,合寺众人须齐集讲经堂听宣佛旨。就是那在左近居住的居士人等,只要其有心向佛愿意来听,白雀寺也并不拒绝,寺内还备了斋点供这些人食用。如此一来,每逢到了三六九的讲期,就有远近许多百姓民众纷然而集.

其实,就他们的初志来讲,只不过是为贪图那些斋点,并不是诚心诚意来听什么经。但一听之下,俱都经不起这位妙善大师妙舌生莲,把那<金刚经>说得通俗易懂有声有色,使许多愚顽之心渐渐的凿开了窍,大家似都有些觉悟,信心也就慢慢的深切起来。那些起初只是为了图口斋饭而来的贫民游子,竟然象得了听经之癖,大有非听不可之势,并且还时时的对外宣扬传说。故每一到三六九讲期,那来听经的民众也一期多似一期,只见那往来耶摩山道上的信徒居士人等络绎不绝。从此,这楚蕃国中信仰佛教的人也就逐渐增多起来。若照常理而论,出家人本就受十方的供养,而白雀寺的妙善大师却如何反倒反其道而行之,供养起十方来者呢?

一来是这耶摩山白雀寺中,历史上置有庙产良田千顷,寺内衣食丰足,不须要外界供奉二来是妙善大师的主旨就在于感化愚顽,拯拔苦厄,光大佛门,所以才有此优惠.如若不是如此,决不能吸引那么些群众信佛.时间一长,连其他城中的贫民百姓也闻风而来,讲期竟如市集一般,耶摩山也变得生气勃勃了。

光阴似箭,转瞬之间已是冬寒天气,北风呼啸刺入肌骨。那一班贫民因身上没有棉衣,禁不起冷气的侵袭,多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因此听讲的人,一期少似一期。妙善大师虑知其故,不觉恻然心悯,便命人入城去买了许多布匹棉絮,亲自剪裁成大小不等的袄裤数百件,分交合寺尼僧侍役去缝纫.到底人多手快,不消几天就已经做成。又命在寺内安下大锅,每逢讲期,预先煮下几斗米热粥,让大家饱餐一顿再上课堂。凡是没有棉衣的人,就将袄裤分给他们。大家既有了棉衣御寒,而且在风中走冷了又有热粥可吃,再也不愁甚么温饱,于是听讲的人又重新增加起来。

如此大家竟将妙善大师的事迹宣扬传说开去,全国的人民都视这座白雀寺好像慈善机构一般,一班赤贫如洗毫无依靠之人,竟有不远数百里,老远的赶到耶摩山来,投身白雀寺。

这位妙善大师见了却一视同仁,凡是出家百里的善男信女来投,一概收留在寺中,也不讲甚么“三饱一倒”的话,他们不想走,也不去催赶他们动身,由他住到几时,好在禅房广大众多,不愁容不得许多。

至于在家修行的居士,其间男女老幼都有,寺内自然不便收留,妙善大师每人各给些少本钱,叫他们去自谋生计,博个糊口之资。又每人发给竹木柴草等材料,叫他们自去山坡附近,择地搭盖茅舍居住.

如此一来,不消几时,把这凄凉冷落的耶摩山麓,竟变成一个很大的村镇.一班贫苦的人们,做些小本经纪,倒也足资糊口安居乐业,因这些都出于妙善大师所赐,故大家对她的信仰尊崇自然格外虔诚.她的讲经说法,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深入人心,那耶摩山麓,不久便变成了一个小型的佛国。妙善大师见此情形,怎么不喜?就是那永莲的功行,也是一日千里,有显著的进境。

且说,西天如来佛祖听到妙善大师投身白雀寺修行事迹,佛心大悦,口道:“汝僧可教也,真我佛幸甚!阿弥陀佛善哉!”遂招身边十八位尊者细细嘱咐道:

“尔等即刻到白(白雀寺)红(红山寺)路上,将跨下坐骥神通使将出来,试那妙善大师的佛心是否坚刃,度她一番坎坷,汝等凯归之时,便成大功一件矣!”

那十八位罗汉齐道:“尊旨!”,便各自整顿狮、虎、象、蛇、鹫、鹏等宝物宝器,自下凡界按佛爷嘱托分工显化不提.

再说白雀寺里,有一天早上永莲醒来,她告诉妙善大师道:

“我昨日夜间在禅房打坐,忽然似梦非梦好像神魂出壳一般,一路上飘飘荡荡向东方而去,不知有几百里几千里,才见有许多百姓聚集海滨困苦流离,一个个面有菜色,我便向他们寻问,为何如此困苦?他们争着说道:‘我们这一群人里面,都是些四方万国之民,只因中原连年征战伐斗,闹得男不能耕女不能织,就此无衣无食,还不免刀兵之祸,所以我等不得已逃亡到此,虽然受些困苦,却能免遭杀身之祸,比起在故土之时已是天渊之别了.’我看他们拿树皮草根充饥,败絮草席蔽体,比了我们耶摩山下的百姓,确有天堂地狱之别。只可怜那中原那边没有一位慈悲的大师,能救拔他们的苦厄,不能将那班困苦百姓立刻移到我们耶摩山下,同沐我佛的恩光。但我在与他们分别时曾告诉过他们,若要寻觅乐土,除非到耶摩山下白雀寺中受佛的庇荫,才会免掉你们的魔难。我说过了这几句话正待寻旧路归去,不料一阵狂风飞沙走石过处,那一班困苦的百姓忽然一个个都变作了狼虫虎豹向我扑来。我正着急时,却有人喊道:‘永莲永莲!你走火入魔了!’我听了此话,心神才又收敛,睁眼看时,却是保姆奶奶在旁声唤,这不知是何景象?还望大师慈悲见告.”

妙善大师闻言,合十当胸道:

“无量佛善哉,善哉!永莲呀!倒看不出你功行如此迅速,已居然能入定了。这入定一事,就是坐禅的功行到家神魂出舍离开了自己躯壳,上可以见到佛国的清静,下可以观看尘世的烦恼,也可以遍游十方世界,无往不可.你能够入定,自是可喜,但是入定须志心澄念,一欲不生,六贼外魔才不致来扰.若兴一念,外魔立刻应念而至若生了邪恶之念,六贼齐来,会扰得你不能出定,有些人因坐禅而成为疯傻痴病,都只为此缘故。你在定中见到了种种情形,觉得可悯,便发慈悲心,指示他们出路,这原是善念。只不合指点他们到这里,因此就不免存些儿自私之心,只此一念,故就招了外魔,发现了后来许多可怖景象,好险啊!你若不是遇到保姆奶奶观透了你走火入魔,一时你还难得出定呢!”

永莲双手合十谢了指教之恩,却又问道:

“往常听大师说法时,几次不曾闻得这些妙旨,却是为何?又不知由此入道,还要经过如何的程序,敢乞指示。”

妙善大师道:

“永莲呀!你有所不知,早日间听我说法的人,都是些愚昧末启之辈,若就拿这种深奥的道理去讲给他们听,非但如对牛弹琴白费心机,并且反而会将他们的心窍闭塞,永远没有开启的希望。故我向这班人讲经说法时,首先是求正他们的心志,心志正了,灵台间自然光明.等他们愚蒙既启之后,再与他们讲求入道的机关,那才易于领悟哩!这是我向日不曾讲过入定的缘故。至于由入定达到证果的程序,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似乎可说,实不可说。入定之事,不过是善于修行的人有了相当的功行,他的神魂就能出舍遍游十方,但是终究还不能脱离他的凡人躯壳。

若是人入了定,却无法出定,要不多时,他的躯壳固然如常人萎化腐烂就是那已脱离躯壳的神魂,也要不了多少时候,就会分崩离散,终于消亡.这与常人的老死,也没有什么区别。故在这一个期间,入定之后,必然要求能够出定,由这些功夫做去,逐渐进步,就会达到身外身的境界。什么叫身外身呢?就是在凡人躯壳之外另成一身,神魂尽可与躯壳脱离。如果这修行之人原已达到身外身的境界,他在某次入定之后,不愿再求出定,而他的神魂依然团结,永远不会分散消灭,到此一步,即可脱却那伏在身上的臭皮囊了,得成大道。但是要达到这种境界,非但要礼佛念切坐禅功深,还要积满三千功德,受尽万般苦难方始有望。你不闻佛祖当年也一般的受了许多意外魔障,方才得道的吗?我们现在论功行与他比起来,还未及他的万分之一,功德未积多少,苦难也未受多次,要望成仙得道,哈!路途远哩!可是,只要我们理佛心坚,终究不会白修的。就如你现在已能够入定的事,就是个大大的明证.”

这一番话听得永莲乐不可支.从此,每日里念佛诵经更加勤奋不提.

一转眼三年,那一日妙善大师正在打坐,方将入定,忽听似有两人对话道:

“灵台上莲花开否?”

另一人道:

“开了开了!只少一位菩萨。”

大师睁眼一看,却见自己一颗心竟变成一朵白莲花,莲花的上面,端坐着一位菩萨的法身低眉合眼。待仔细看时,那菩萨却就是自己的化身,不由得一阵欢喜,欢喜过后,这眼前的景象完全消失,自己仍就冷坐在禅床之上。

第二天做完功课后,妙善大师对大家说道:

“我前蒙佛祖显化指点,他曾说过,如要证果,定要到须弥山上寻雪莲花做引。我想我自从舍身以来,闭门苦修,并未出去朝过名山,如何能有得到雪莲花之日?故现在我决定:就此往朝须弥山,顺便寻访白莲花,你等在此好生修行,将来少不得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