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46281800000033

第33章 卡特曾经想把万斯的访问升级为建交访问(2)

卡特总统在这个会上作出了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内部决定。他告诉万斯说:你到了北京可以直接谈判建交问题,而且尽可能地将这一问题推向前进。

他说:“赛(万斯的简称),将我们所有的观点放到台面上,充分讲清我们的全部立场。”他又说:“我的全部政治经验告诉我,把困难的决策拖延下去不予解决是绝对没有好处的。”

在这次会议上,卡特总统倾向采用“最低限度”立场的三条来与中国提出的三条“断交、废约、撤军”相对应。美方这三条是:

(1)建交不能阻止美方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2)美国人民可以继续、不被影响地与台湾保持非官方的文化、经济和其他方面的联系;(3)建交时,北京将不反驳美国的单方面声明,期待台湾问题和平的解决。

卡特说,如果中国人接受这三条,他准备完成美中关系正常化;如果中国人不愿意,那只好算了,他决不让步,我们不要激怒国内的选民和各派利益集团。他甚至授权万斯起草一份建交公报草稿,一旦中国方面对美国的立场作出积极的反应,就在北京发表建交公报。

会后,万斯立即进行起草这份公报。8月初,卡特批准了这份建交公报草案。应该说,万斯在8月下旬飞赴北京的时候,口袋里是揣着一份拟好的建交公报草稿的。

但是,卡特心中还有一层顾虑,这就是担心国会内亲台势力的反应。因为在6、7月间,美国政坛已经传言四起,传说美中关系正常化可能在万斯的北京之行内完成。卡特甚至估计台湾方面渗透进政府要害部门获得了绝密情报。此时,台北当局和美国亲台势力极为紧张。台湾国民党决定,不惜花一笔钱财,在美国发起一次强大的呼吁活动,要求阻止或者延缓卡特政府可能与中国建交的决定。短短一段时间内,电报、信件和电话潮水似的涌向白宫、国务院和国会山,抗议万斯国务卿的北京之行。许多文章和社论纷纷出现在各大报刊的版面上,反对美国进一步削弱与台湾的军事和外交关系的任何行动。在亲台势力的策动下,有三千五百名美国社会各界人士联名给卡特总统写信,督促总统“继续保持与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连卡特的佐治亚州老家也有十二位居民受台北当局邀请,免费到台湾旅游,回来后告诉卡特说台湾如何如何,遗弃台湾是何等的错误和不应该。

上述种种,虽说使卡特有所顾虑,却不能阻止他顺应国际潮流而考虑美中关系正常化的问题。在批准了万斯拟的建交公报草稿后,卡特想起了一个民主党的老朋友,这位朋友在参议院里有很大的影响。

他要请这个人帮一下忙。

爱德华·肯尼迪最早提出承认中国,曾想抢在尼克松之前访问北京

8月15日,也即是万斯赴北京访问的一个星期之前,一个在美国很有影响的人物突然发表了一个有关美中关系的激进演讲,主张美国应该原则性地接受北京关于美国必须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的三个条件,让美中关系正常化尽快地实现。

这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就是爱德华·肯尼迪。

我们必须结束在台湾的外交承认和《安全防御条约》,必须结束与台湾正式的外交关系。在与中国实现从1972年开始的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上,美国原则上可以接受北京的三个条件。实际上,我们与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随着条约的到期而将自动废除。美中两国关系正常化应当尽可能早地实现,时间不应晚于1978年……

在此同时,我们十分关注台湾的安全,我们要清楚地表明,我们反对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创造性的外交活动,鼓励中国人也单方面表明他们的忍耐性和他们愿意选择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意图。除非或者直到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可以得到和平的解决之前,我们将继续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

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如果延缓美中关系的正常化,那将要危及美国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十分有利的位置,而且可能很快导致中苏之间有限的和解。

这是爱德华·肯尼迪参议员8月15日在波士顿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他在演讲中专门谈到了美中关系。由具有显赫身份和地位的肯尼迪,提出美中关系正常化要在原则上接受北京的三个条件,还主张时间不晚于1978年,应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举动。

当这位有运动员身材、相貌英俊漂亮而极具领袖魅力的参议员演讲完毕,走出会议厅的时候,有个亲台记者问肯尼迪说:“不知道你为什么对大陆中共竟然具有如此的好感?为什么抱有如此的深情?”

肯尼迪回答说:“我本人对台湾及大陆都不含有任何个人的偏见,我只是觉肯尼迪总统在任后期,考虑过打开对华关系。

得我们生活在这个国际社会,当然要顺应发展中的国际潮流而已。台湾与大陆都是中国人,我主张中国人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这完全是符合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的。”

爱德华·穆尔·肯尼迪是着名的肯尼迪家族剩下的主要人物。

肯尼迪家族是美国鼎鼎有名的家族,这个家族的辉煌与不幸都一样出名。

与美国其他显赫家族相比,肯尼迪家族崛起得晚,但在权势上的显赫与命运的多舛也是其他家族所不及的。老肯尼迪叫约瑟夫·肯尼迪,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有钱的爱尔兰裔的客栈经营人的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在洛克菲勒、福特等家族在美国甚至世界上很有影响时,刚从哈佛大学毕业不久的约瑟夫刚在银行里开始他的事业。他后来转到股票交易所谋生,也曾在造船厂工作,还成立了一个后来改名叫“派拉蒙”的有名的电影公司,成为波士顿的头号名人并和市长的女儿结了婚。约瑟夫在操纵股票市场时赚了钱,20世纪30年代初,肯尼迪为富兰克林·罗斯福竞选总统提供主要资金。后来罗斯福总统先后任命肯尼迪担任证券交易委员会、海事委员会的领导人。1937年罗斯福又任命他为驻英大使。老肯尼迪后来在援助盟国的问题上与罗斯福总统有分歧而引退。肯尼迪家族在20世纪60年代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年轻有为的总统约翰·肯尼迪。约翰·肯尼迪被称誉为“为美国人重新燃起理想的火花”的总统。

老肯尼迪笃信天主教,生了九个儿女。小约瑟夫·肯尼迪是海军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担任总统的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市被刺去世;另一个哥哥罗伯特·肯尼迪担任司法部长,也被暗杀而去世;一个姐姐凯瑟琳也在一次飞行失事中死亡。爱德华·肯尼迪是肯尼迪九兄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在一个深夜也曾驾车失事坠入桥下,其同车的女友玛丽伤重死去,他却活了下来。

他1962年开始任美国参议员,还担任过参议院民主党领袖。他在公开场合的讲话,当然是有相当分量的。他保持了肯尼迪家族的魅力。

我们必须提到的是,爱德华·肯尼迪是美国第一批主张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党参议员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约翰·肯尼迪总统尚未遇刺之前,他就向总统建议过,美国最终将不能不面对现实,承认共产党中国。

他所在的马萨诸塞州是当年反越战情绪最强烈的州,他早就想去访问北京,后来却让尼克松在1972年抢了先。中国在华盛顿设立驻美联络处之后,他曾主动在国会提出:要让中国驻美联络处的官员享有外交官的地位和豁免权,要将中国驻美联络处变为大使馆,将台湾驻美大使馆变为联络处。因为中国方面不赞成他的“位置互换”说,国会就采纳了他的建议的前半部分。

正因为爱德华有这些表现,卡特才想起找他帮忙。

早在1976年总统大选时,爱德华·肯尼迪就曾给卡特帮过大忙。在卡特当选总统的前一年,全美国有3/4的人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全国有影响力的传媒界很少注意到卡特在1974年12月12日宣布竞选美国总统。当时,各地新闻界的人士与政界观察家大都认为,公认的领袖人物爱德华·肯尼迪或者休伯特·汉弗莱将在1976年总统竞选中获胜。如果是肯尼迪与汉弗莱两者中的任何一个要参加竞选的话,将会击败卡特赢得胜利。但是,首先是爱德华。肯尼迪审慎地拒绝了民主党候选人的提名。汉弗莱接着也宣布不参加竞选,这才保证了卡特竞选成功。即使是现在,大多数观察家都认为在卡特离职后,肯尼迪很有可能获得民主党的提名。

多年以后,经档案解密,才知道爱德华·肯尼迪在8月15日的这次演讲,是卡特总统为尽早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放出的一个“试探性的气球”。

爱德华·肯尼迪愿意为卡特帮这个忙。这次肯尼迪的讲稿事先经过国务院官员过目。卡特借助肯尼迪在国会的影响力,想了解一下国内反对派人士对这一重大政策转变的态度和承受能力。同时,也是向中国领导人暗示,卡特政府正在认真地考虑北京提出的建交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