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就是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就是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完成他内心渴望完成的工作。今天的创业者面临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所以必须保持以往的热情和韧劲。
“在所有最重要的人生态度中,我把积极主动摆在第一位。”李开复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现在自己做老板的李开复,与二十多年前那个泡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实验室里一天工作十八个小时的李开复,以及十多年前那个毅然决然选择回祖国大陆创办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的李开复,还有2005年夏天那个重新点燃了归国热情并坚定地站在IT产业峰口浪尖的李开复都是同一个李开复。
为什么这么多年过来李开复能一直保持如此高昂的姿态呢?因为,在繁忙的工作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在支持着他,这个力量的来源就是“家庭”。一个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没有美满的家庭,就不会有成功的事业。李开复恰如其分地寻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这让他能够迈开步伐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1.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创业就是在创奇迹
人不是因为了不起才有理想,而是因为有理想才了不起。——李开复
大凡成功的人,都是那些一以贯之地敬重自己的事业的人。而他们对事业的这种持之以恒的敬重,是内在力量不断推动的结果。这种内在的力量源自他们对职业价值的坚信和忠贞。而只有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追求崇高的职业目标、真诚地把职业作为自我实现平台的人,才能迸发出这种力量。我们所说的“奇迹”,其实就是这种“小宇宙”爆发的结果。
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没有理想,或者有理想而从不为之行动,也就是说不敢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留下来的就只会是悔恨和懊恼。
李开复说:“我们常认为,理想就是实现某些物质利益,比如金钱、名誉或者地位。我的一位同事,在认为自己赚够了钱之后,说了声拜拜就去享受他的环球旅行了。当时他才三十多岁;然而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的,他不用担心温饱,但并不快乐。因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工作的过程,而不是由它获得的报酬。”
李开复告诫人们在确立职业理想时要考虑到这个前提:高薪并不等于职业理想。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钱,而在于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还有一些研究告诉我们,那些追求理想的人,在多年以后比那些只追求金钱的人会赚到更多钱。所以李开复说:“事业比金钱重要,机会比安稳重要,未来比今天重要。”
当然,如今也有一些满怀理想的人在职场打拼一两年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的理想已经死掉了。但李开复却认为有可能这个理想本身就存在问题,死掉的不是理想,而是你的态度。“理想必须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它是能够让你激动的、有可能让你向它迈进的事情,比如说我的理想就是最大化我的影响力,如果我不是Google总裁,我只是一个有机食品推销员,可能我今天只卖掉了100箱,那我就为100户家庭带去了健康;如果是200箱,那就是200户家庭;如果有一天我有能力做到更大了,可以自己开一个有机农场呢,那我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大了。但是如果你说我一定要做比尔·盖茨,那我只能告诉你,你会离你的梦想越来越远。”他说。
所以说,仅仅拥有一个理想是不够的。理想还必须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因为不着边际的理想对你在行动时产生不了任何刺激作用的。
还有许多人在经历了几年的职场摸爬滚打之后,就不断抛弃自己原来的坚守梦想,以至于越来越不清楚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对此,李开复提出,一个人必须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那是一个人的原则和立身之本,而不是一些钻牛角尖的想法。“比如,我要求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人,这并不代表你一定要牺牲小我去满足别人,这个负责只是代表你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比如你要做一个诚信的人,这并不代表你就不能换工作。”他说。
那些志向远大、敢于想象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是远远超出起点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是近年来少有的励志催泪大戏,男主角为了成为投资人,吃尽各种苦头,遭人白眼、流离失所,但是他矢志不渝,终于成为业界炙手可热的明星。这并不是一个“美国梦”,而是全球通行的成功准则。
一个理想高、目标远大的人,即使做到最后也没有实现最初的理想和目标,但其实际达到的目标和经历的奋斗过程,都要比理想低、目标渺小的人最终达到的目标还要大。
【创业经】
理想是现实的升华,是行动的刺激力量。创业者要想成功,首先要有一个合适的创业理想。当然,为了拥有理想,你不必刻意问自己:为什么而活?因为重要的不是要从生活中得到什么,而是要清楚生活本身的期望是什么。同时,你要记住:并不是每个人的理想都必须像伟人的理想那样宏伟壮丽,而应该是最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是非常个性化的愿景或使命,应该由个人选择并决定。
有理想不一定成功,但没有理想一定不能成功。创业如做人,关键是要有理想,并且要把理想付诸行动。
2.充满热情,让人生更成功
“创新工场”缺两种人:一、工程师,实干的、努力的、聪明的;二、缺创业家,有经验的、有创业饥渴的、自信的、有魄力、有创造力的。我需要和有热情的人一起创业。——李开复
关于“何为工作热情?”的问题,李开复曾通过一个故事向员工作出了解释:“我认识的一位微软的研究员曾经让我深有感触。他经常周末开车出门,说去见女朋友,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办公室里看见他,问他女朋友在哪里?他笑着指着电脑说:就是她呀。”
对。热情,就是你在地铁站邂逅了一位美女,而她也正在用同样痴情的眼光凝望你,然后你脸红心跳、胡思乱想地小鹿撞怀;就是你刚刚拿了驾照冲向车市去寻找第一辆私人座驾时欢呼雀跃的心情;就是客户签了一笔大单,你这个年度的业绩指标完成了多半……总之,就是一种让你热血翻腾、一想到就恨不得马上下手行动的那种冲动。
现在,很多书都用员工培训的口气号召大家“热情地工作”,其实,热情完全是内心燃烧的一种力量。如果你希望成为创业急先锋,如果你希望在商海中大干一场,每天睁开眼睛就应该想:新的一天开始啦,新的机会又来啦!而不是消极地想:又得去奔命了,真苦!只有每天睁开眼睛就想着斗争的战士才可能成为优秀的士兵,这就是热情的感性认识。
热情是一种洋溢的情绪,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更是一种高尚珍贵的精神,是对工作的热衷、执着和喜爱。它是一种力量,使人有能力解决最艰深的问题;它是一种推动力,推动着人们不断前进;它具有一种带动力,洋溢于表、闪亮于言、展现于行的工作热情,能够影响和带动周围更多的人热切地投身于工作之中。总之,工作热情并不是身外之物,也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人自身潜在的财富。
IT界以激情、偏执、追求完美出名的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说:“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比尔·盖茨也曾对工作热情有过非常精彩的阐述,他说:“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感到无比兴奋和激动。”
李开复就是一个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同时,他也努力让与他共事的人同样充满对工作的热情。李开复曾建议所有想创业的人,在确立将来事业的目标时,不要忘了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最热爱的专业?我是否愿意全力投入?我希望所有的创业者都能够对自己选择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对前进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无所畏惧。”
李开复开办创新工场后,很多年轻人都希望得到他的帮助,但李开复给予创业帮助的对象是有所选择的,他会对申请创业帮助的年轻人进行一定的筛选,那么他进行筛选的标准是什么样的呢?
李开复的想法是:“我不可能去招聘一万个人,十万个人,我们到底是一个创业阶级的公司,所以我们无论资金或是人数都会是有限的,所以还是挑那种特别有热情的人。创业要成功的话,创业者要有能力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在各创业领域,无论是做人事、技术、工程还是产品,能力一定要高;第二,一定要非常努力,拼命投入,热爱自己的工作,可以说,创业对热情的要求甚至超过了在跨国公司工作对热情的要求;第三,还是希望有创意;第四,人品和团队合作一定要好。”
有了工作热情工作才会更容易出成果。李开复还认为,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并非处于同等位置,工作热情是工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工作热情可以促进工作能力的提高。有了工作热情,才会丰富工作成果,才能证明工作能力。没有工作热情,成天混日子,那么只会日渐消沉。
“工作热情不是课堂上老师教的,也不是书本上写的,更不是父母天生给的。它是对于事业、对工作的高度热爱,对社会、对他人的一片赤诚,对业务、对知识的无限渴求,对人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用真心点燃的爱的火花,是以愉悦的心情去创造、去拼搏的动力。”李开复说。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宾斯(Robbins.S.P.)的理论,人的价值=人力资本×工作热情×工作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工作热情,那么他的价值就是零。没有工作热情的人,工作时一定是胡干乱干的,整天做的就是熬时间、躲检查、等吃饭、等工资、等休息……
所以说,对一个有志于创造一番事业的创业者来说,无论你现在从事哪个行业,也不论你在起步阶段有多么地艰难,千万不要看不起自己的职业,千万不要对自己的所做失去热情,因为那无疑是给自己走向成功设了一道障碍。充满热情地工作将为创业顺利发展赢得一个好的开端,做出一个很好的铺垫。在创业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地,创业者都要充满热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和企业迅速地成长起来。
【创业经】
创业者应当培养自己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还应引导员工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同样充满热情,这样企业整体自然能够取得好的业绩。
创业者要知道,热情能够改变个人的事业状态,进而改变他的人生。热情是将公司做强做大的源泉,对创业的热情越大,产生的创业力量就会愈强,创业成功的几率也就愈大。
3.有了积极的心态,就是成功的开始
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李开复
有人预言,21世纪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世纪。处在这样的年代,敢于向别人展示自己,是一个人功成名就的必要条件。因为一旦你错过这趟车,你就必须赶下趟车,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积极争取主攻,是黄金就不能自甘埋没,敢“秀”才会赢。
李开复曾对中国的大学生说,现代社会需要积极向上、勇于参与、勇于接受挑战的人。西方文化一向崇尚积极的态度,相比之下,中国青年则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每个人每天大约会产生5万个想法。如果再拥有积极主动的态度,那么人就能乐观地、富有创造力地把这5万个想法转换成正面的能源和动力;相反,如果态度是消极被动的,人就会显得悲观、软弱、缺乏安全感,同时也会把5万个想法变成负面的障碍和阻力。
消极被动的人允许或期望环境控制自己,喜欢一切听别人安排,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可能拥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也无法避免失败的厄运;相反,积极的人总是以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面对困难,他的成功是指日可待的。而且,积极的人总是使用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掌握自己的人生;消极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总是处在过去的种种失败与困惑的阴影里。
试想,在如今竞争激烈、变化莫测的商场之中,就算你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如果不积极的“秀”出来,谁又能看得见呢?
当然,积极主动应从培养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远离被动等几个习惯做起。而要做到这三点就需要在日常小事中注意提高自己的积极性:不要盲目听信人言,应冷静辨析,积极求证;不要让事情找上你,应主动对事情施加影响;不要习惯性地同意或追随别人,应当学会“有主见”;不要说“我办不到”,应当积极去尝试;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积极尝试,充分准备、积极争取,创造机遇,积极地推销自己。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谦虚奉为一种美德,但在竞争时代的今天,积极地“自我推荐”更是一种积极表达自我的做法。在现代开放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种意识,善于推销自己走向成功。要知道我们已经走过了封闭自我的时代,必须培养毛遂自荐的积极性,使自己散发出应有的活力,才能以振奋的精神开创成功的人生。
李开复是一个善于自我推荐的人,这在他当初加入微软和谷歌的过程当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在进入微软的过程中,李开复始终保持了主动的姿态,他通过在微软研究院工作的校友兼好友黄学东极力推荐自己。
而在加入Google的过程中,李开复也同样用自己的行动为积极主动作了最好的诠释。2005年5月,他从网上看到Google要来中国的招聘信息,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他主动从网上搜索Google老板的E-mail,抱着碰运气的心态主动给他发邮件毛遂自荐。这才有了后来“统率”谷歌中国的李开复。
不难想象,如果不是当初主动推销自己,李开复就不会有后来组建并管理微软中国研究院的经历,也未必能够得到后来出任Google中国总裁的机会。
中国男子足球队前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所说的“态度决定一切”其实也包含积极主动这层意思。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人遇到什么事情如果只是埋怨而不采用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那么不利的现实肯定不会得以改变。
总之,即使有了积极的态度,也未必能保证每件事都心想事成、事事成功。但积极的态度肯定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而坚持消极的态度必败无疑,没有谁见过持有消极态度的人能够取得可持续的、真正的成功。所以创业者应该从日常做起,培养自己凡事积极主动的态度,让自己用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去处理创业路上所面临的大小事务,这样才能争取到最积极有利的结果。
【创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