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教师公文包-旅游天地
46304700000014

第14章 旅游热线(4)

崇政殿,又称“正殿”,是清入关前的“金銮殿”。皇太极在此处理军政事务和接见外国使臣。

文溯阁是乾隆为收藏《四库全书》而兴建的,建筑形制仿浙江宁波的天一阁。清代皇帝东巡盛京时常在此读书或看戏。

台北故宫自台北驱车东行不足半小时,便到了青山环抱的外双溪。在郁郁葱葱的山间,矗立着一座中华民族式的古典建筑群,这就是台北故宫。

1948年12月,曾在北京故宫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5000多箱文物被运到了台湾的雾峰北沟山洞。直到1965年,台湾故宫建成,这批稀世珍宝才得以重见天日。

据台北故宫秦孝仪院长介绍说,当年运往台湾的文物全都收藏在这里,共计64.3万件,其中以陶瓷、书画、青铜器最为完整,此外,尚有玉器、漆器、多宝塔、珐琅器、文具、雕刻、织绣、善本图书及满、蒙档案文献。文物多为清宫旧藏,而宫中收藏之始,可上溯至宋初,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因藏品太多,无法尽数展出,只能在一般性陈列中,兼顾各类,定期更换,以期让参观者从中窥见到中国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之全貌。展品布局大致分为器物、书画、图书文献三个部分。此外,还有“华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关系特展”,说明在悠远的年代里,中国不但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四方诸国,同时以包容开放的胸襟,大量吸收外来文化,融合为优秀、独特的华夏文化。

拉萨布达拉宫美丽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的象征。清晨,高原绚丽的朝阳映射在这座古老宫殿的金顶上,反射出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深夜,漆黑的夜空覆盖着这座神秘的宗教圣地,神殿屋宇内的酥油灯若明若暗,使人感到一种庄重肃穆的宁静。

布达拉宫建在拉萨市中心的布达拉山上,高13层,离地117米。宫宇倚山叠砌,巍峨耸峙,在拉萨的任何一个方向,都能看到它那雄伟壮丽的景色。

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造的。松赞干布的目的是“为唐朝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五世达赖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噶丹颇章政权,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决定在松赞干布建造的宫殿上进行扩建。于是,他向全藏颁布了差役令,调征全藏的能工巧匠汇集拉萨,经过10余年的努力,一座极其壮观的宫殿屹立在高山之巅,其规模远胜过当年建造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西藏艺术的宝库,那大大小小的殿堂里布满了栩栩如生的塑像;那精雕细刻的楞柱绘满了各式神话图案;那金壁辉煌的墙上画满了色彩斑斓的壁画。

山西永乐宫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元代道教建筑群永乐宫。宫址原在山西永济县永乐镇,后因修建三门峡水库而拆迁,依原状复原于芮城县北。

永乐镇是道教“八仙”之首吕洞宾的故乡,唐代时建吕公祠,金末时扩为道观。元代时道教大发展,皇帝令升观为宫,扩建成“大纯阳万寿宫”,现存永乐官为大纯阳万寿宫的主要部分。

山西永乐宫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移布局,自南而北有宫门、龙虎(无极门)、三清殿(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丘祖殿等。

三清殿是永乐宫最大的殿宇,因奉祀道教最高神玉清、上清、太清神像得名。殿身雄伟壮丽,殿顶用黄绿蓝三彩琉璃浮雕砌成屋脊,以黄绿琉璃瓦铺顶,异常精巧鲜丽。殿内壁画为道教《朝元图》,绘出仙神290多尊,场面开阔,主次分明,绚丽精致,实为古代绘画杰作。纯阳殿又名吕祖殿,绘有吕洞宾事迹内容的彩绘。重阳殿又称七真殿,绘出王重阳度化七真人成道事迹的内容。

山西永乐宫的几个主要大殿内保存着举世罕见的大型元代壁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以道教内容为主,构图严谨,线条飘逸、色彩缤纷,是绘画史上的杰作,在我国美术史上占重要地位。

永乐宫不仅壁画精美,建筑上也有极高价值,是建筑史上承上启下的典型实例。

北京雍和宫独具有特色的雍和宫座落在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东侧,原是雍亲王胤真的府第。胤真即后来的雍正皇帝。他登基后把府第改名为雍和宫,成为施政的中心之一。雍正帝死后,宫中建筑改换成黄琉璃瓦,以示尊贵。乾隆年间雍和宫被改为北京地区最大的喇嘛寺。

该寺共有五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正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建筑风格则融汉、藏、蒙、满各族风格为一体。

法轮殿集汉藏风格于一体,供奉宗喀巴铜像,高15米。后有檀香木雕的罗汉山,上有金、银、铜、铁、锡铸制的五百罗汉像。

万福阁是全寺最辉煌的建筑,阁内矗立着由一根檀香木雕成的高26米的弥勒佛像。檀木大佛、五百罗汉山和金丝楠木佛龛被称为雍和宫三绝。雍和宫还有大量的弥足珍贵的宗教文物收藏。

名陵

黄帝陵轩辕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史记》曾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据此,历代均以桥山为黄帝陵址进行祭祀。

桥山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相传汉武帝征朔方,途经此地,始建黄帝祭台,以后各代均有修缮。黄帝陵陵高3.6米,周围48米。墓前有“桥陵龙驭”碑碑亭,再前有清乾隆年间所立“古轩辕黄帝桥陵”碑。

桥山山麓有黄帝庙,庙内建筑掩映在古柏之中。相传为汉武帝所栽植的汉柏高达19米,为诸柏之冠。庙内各代立碑很多,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矗立醒目。

秦始皇陵--兵马俑1974年春,距西安市区以东30多公里(即秦始皇陵墓东边1.5公里)处,发现了一支惊动世界的“大军”--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它被誉世界第八奇迹。

这一世界奇迹是当地群众打井时发现的。经考古工作队进行钻探和试掘,查明是3个总计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的秦陶俑坑。

计有大型兵马俑8000余件,战车数百乘。人民政府在这里建立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出土的秦兵马俑,显示了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工艺术水平。出土兵俑高1.7-19米,马俑高1.5-2米,面貌不同,性格各异,栩栩如生。这样多大而精的雕塑群,中外史上独一无二。同时出土的大量秦代兵器,显示了当时高度的科学技术水平。其中的青铜剑和箭簇,虽长期埋藏地下,仍锋利如新,熠熠发光。经化验,其中含有微量的稀有金属。它们表面经过铬化处理,上有一层1-2毫米厚的铬盐氧化物。这样的冶金技术,在当时亦是世界之冠。

秦兵马俑是一面历史镜子,使人们形象地看到2000多年前秦始皇在统一中国时兵强马壮的煊赫声势,也看到秦朝繁重的赋役及其只经15年便覆亡的原因。它又是一幅古代军事画卷:一号坑兵马战车自西向东列成38个纵队,分前锋、侧翼和后卫,反映古代的军列;二号坑由89乘战车及200多骑兵、600多步兵组成混合编制的曲尺形战阵;三号坑形成凹形,有四马战车一乘,卫士86个,是军帅的指挥部。3个坑形成一个严整的古代军阵场面。

秦兵马俑,对研究秦朝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都有重大意义。

它是世界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1227年,他病逝于征伐西夏的途中,被秘密安葬了。后来把他生前用过的宫帐安放在草原上,并建成8座白色毡帐,称为“八白室”,这就是成吉思汗象征性的陵寝。“伊金霍洛”在蒙语中即为帝王陵墓之意。1956年,在此正式建成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由3座互相连接的陵宫组成。正殿高26米,白色墙体上拱立着蒙古包式的穹庐顶,殿顶以黄白色琉璃瓦镶砌出吉祥图案。陵宫中央有5米高的成吉思汗坐像。正殿后面的寝室中,安放着成吉思汗与三夫人的灵柩。东殿、西殿各高23米。东殿安放成吉思汗四子拖雷及夫人的灵柩,西殿则供奉着9面旗帜,象征9员大将。正殿的东西廊中有描绘成吉思汗征战一生与忽必烈统一中国过程的大型壁画。殿外有两个巨大的木制车轮,据传是当年运载成吉思汗灵柩时用过的车轮,因而受到祭祀者的尊崇。

明朝十三陵在北京昌平天寿山南麓,距京45公里处有一个三面山峦环抱的地方,埋葬着明代13位皇帝,这就是十三陵。

陵区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长约9公里。明成祖朱棣的陵墓--长陵,居陵区正中,位于天寿山主峰前。其余各陵分列两侧,依山环绕。从明代起帝陵制较为集中,且有序列,以始葬帝陵为主,各陵共设一个总神道,从总神道分出通往各陵的道路,各陵自有一个陵园。

各陵的陵园建制相同,规模有异。陵园平面均呈长方形,依中轴线上建有陵门、碑亭、陵恩殿、方城明楼、宝城等。宝城内有半球形封土,俗称宝顶,其下是地下宫殿,存放帝后棺椁。

十三陵中最为著名的是长陵和定陵。长陵以其建筑宏伟著称。其陵恩殿为面阔9间,进深5间的重檐庑殿顶建筑,是我国陵寝建筑中最大的殿堂,面积达1956平方米。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陵寝,其地宫经考古发掘后又对外开放。在定陵博物馆陈列室中,还展出地宫中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

清朝东陵清代帝陵有三处,入关前集中在辽宁沈阳市周围,入关后集中在河北遵化清东陵和易清西陵。遵化马兰峪西的昌瑞山麓,被清世祖顺治皇帝选作万年吉地。因其位于北京东120多公里处,故称清东陵。

清东陵建有帝陵5座、后陵4座、妃园寝5座,埋葬了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个皇帝、14个皇后、136个嫔妃,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规制完整的帝、后陵寝建筑群。顺治帝的邦陵是整个陵区的中心,坐落在昌瑞山主峰下,其他陵寝各依山势分布在孝陵东西两侧。

孝陵规模大,设置全,成为整个陵区的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有石牌坊、大红门、更衣殿、神功圣德碑楼、石桥神道、碑亭、神厨库、陵恩门、隆恩殿和宝顶等数十座建筑物,布列清晰,主次分明。

隆恩殿是陵院的主体建筑,是安放死者神牌、进行祭祀的场所。在各陵隆恩殿建筑中,以慈禧太后陵的工艺水平最高,最精美考究。地宫位于宝顶之下,棺椁置于其内。已整理开放的地宫中以乾隆帝裕陵地宫最豪华精美,是罕见的地下石雕艺术宝库。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的茅山峰南麓的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的陵寝。

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遗体暂厝西郊香山碧云寺。1929年春,由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建成,6月,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下葬于中山陵。

中山陵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环陵遍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整个建筑群平面构图呈警钟形,建筑依山势而层层升高,气势宏伟,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主要建筑有祭堂、墓室、碑亭、墓道等,占地8万平方米,陵区总面积为2000多亩。

陵墓的前方有半月形广场,南侧直立孙中山先生的全身铜像。

广场上石阶正中,有三间楼式花岗石牌坊,用蓝色琉璃瓦盖顶,中央石匾上镌刻着孙中山手书“博爱”金字。再往上为宽40米、长400多米的墓道。陵门门额上,镌刻着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镏金大字。碑亭为竿檐歇山顶式,亭中墓碑刻有孙中山先生的安葬日期。碑亭至祭堂的石阶用苏州金山石砌筑,共290级。

祭堂内有孙中山石雕坐像,高4.6米。祭堂后为墓室。室内墓穴中安置有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石雕卧像,卧像下深5米处即为遗体安装处。

中山陵除主体建筑以外,陵前附近还有备界人士及海外侨胞为缅怀孙中山而集资修建的纪念性建筑,主要有音乐台、革命历史图书馆等。在中山陵附近,还安息着孙中山的战友廖仲恺等。

名寺

洛阳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12公里处,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建的第一座寺院。东汉明帝时,请来印度僧人迦叶摩腾(摄摩腾)和竺法兰,安置在鸿胪寺居住,以后便以“寺”称供佛修道之所。为纪念高僧用白马驮载经像,遂于永平十一年(68)建寺,命名白马寺。

白马寺经历代重修,已非东汉时原貌。现存寺院,主要是明清建筑。全寺坐北朝南,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36米。寺内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接引殿、清凉台及毗卢阁。其中清凉台高6米、长43米、宽33米,用砖砌成,下有石券洞。台上筑毗卢阁,面5间,进深3间,宽17米,进深11米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东西配殿中塑有摄腾与竺法兰坐像。

寺内佛教文物很多,有唐、宋石经幢各一座,宋以后碑石数十通。山门内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圆寂后墓冢。

寺东南还有金代大定15年建造(1175年)的齐云塔,又称释迦舍利塔。此塔为方形砖塔,外形呈抛物线形,造型稳健优美,有唐塔遗风。

杭州灵隐寺在风景幽美的杭州西湖西北面的幽谷中有一座享有盛誉的古刹--灵隐寺。寺院面对飞来峰,背靠北高峰,是江南名寺之一。

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和尚来到杭州,见到这里峰奇山秀,溪清水急,认定这是佛经上讲的“仙灵所隐”之地,因此四处募捐,建造寺院,并取名为“灵隐寺”。这座历史久远的佛教寺院在五代吴越(公元十世纪)时为全盛时代,相传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一千三百间房屋,三千僧人。

灵隐寺内有一个千古传名的雕塑--酒肉罗汉。这是在大雄宝殿如来佛祖背后的大型群塑“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上面,一个手拿破扇子,不修边幅的特殊人物。这位酒肉罗汉就是济公。

济公的塑像和传说给灵隐寺带来了几分诙谐,几分热闹。

灵隐寺的建筑十分恢宏,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寺中的两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的石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两座石经幢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重要的古代文物。

苏州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诗篇,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寒山寺也因此而名扬中外。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城外5公里的枫桥镇,它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即公元502-519年,最初名为“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朝贞观年间,和合二仙化身的高僧寒山、拾得由浙江天台山来到这里,于是就改名为“寒山寺”。

寒山,是个怪僧,曾隐居在天台山寒岩,而自号“寒山子”。他常常跑到各庙中“望空噪骂”,和尚们轰他,寒山便哈哈大笑而去。寒山和拾得在出家前就是一对好朋友。拾得也是个苦出身,他刚到这个世界,便被父母遗弃。天台山的封干和尚把他捡来,带到寺中抚养,并起名“拾得”。后来,他出家到天台国清寺当了小和尚,分配在厨房干杂活。而此时,寒山也在国清寺当“火头军”。两人本来就是好朋友,如今在一个寺院,更是亲如手足,形影相随。

寒山和拾得都很有悟性,又都喜欢诗歌,两人经常溜出寺院在青山秀水之间吟诗唱偈,针砭时弊,反映世态炎凉,语言也浅近易懂,亦庄亦谐,很得人们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