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教师公文包-旅游天地
46304700000019

第19章 旅途健康(1)

夏季旅游的保健

夏季旅游,在卫生保健方面来说,关键是要做到防止热邪病毒的侵袭。

一、要选择能够消夏避暑的地方去旅游。

在炎热的夏天,一定要到气温较低的地方去旅游。根据这个原则,旅游的目的地最好是海滨、山区。在海边,风向在一昼夜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白天日出后,有凉风从海上吹向陆地,送走清新的空气,尤其炎夏暑日,清凉的海风拂面而来,使人顿觉爽快,倦意全消;而夜晚来临时,风向也随着转成从陆地吹向水面,送来污浊的空气。去山地旅游的好处在于山地气候的疗养效应和山地环境中的某些长寿因素。在不少山地环境中峰峦和山涧起伏,绿树成荫,山花烂漫,草木散发出的芳香性挥发性物质有一定杀菌作用。清泉汇成壮观的瀑布,飞溅的水滴周围阴离子富集,空气格外清新。呼吸这样的空气,可镇定情绪,还可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山地气候的特点是气温较低,但昼夜温差大。气温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成反比,海拔高度每上升100m,气温约下降0.5℃~0.6℃。

二、要随身携带一些能清热祛暑的饮料。

夏季饮料品种繁多,除了传统的中药保健冷饮外,还有固体饮料、汤汁饮料、果汁饮料、强化饮料、酒质饮料等等。例如,山楂晶、菠萝晶、酸梅粉、桔粉等,皆有消暑止渴之功,且饮用方便。果质饮料,如猕猴桃法、草莓汁、刺梨汁等,味甘酸、寒凉,营养丰富,不仅酸甜适度,而且清香可口,有健胃消食、滋补强壮的作用,每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饮用。

三、随身携带的药品。

行前应带些痢特灵和黄连素。痢特灵能抑制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用以治疗菌痢和肠炎等。痢特灵每片0.1克,成人一日服三至四次,每次0.1克。黄连素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阿米巴原虫均有杀菌作用,用于治菌痢、肠炎以及各种急性化脓性感染等。成人每次0.2克,一日二至三次。

其次,旅游中可带些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啶等。苯海拉明不仅有消除各种过敏症状的功能,而且还有轻度的镇静和镇吐作用,主治各种过敏性疾病,预防晕车、晕船。该药每片25毫克,成人每次服一片,一日二至三次即可。对于老人、小儿的过敏性疾病,用扑尔敏为宜。比上述两种药物抗过敏作用强得多的赛庚啶,每片2毫克,成人每次服一片,一日三次。

服抗过敏药物不能“多多益善”,否则会给你带来头晕、嗜睡的副作用。预防晕车晕船,可在临行前半小时服用,才会防“吐”于未然。

秋季旅游的保健

夏末气候湿热,“秋老虎”也“火爆”。当参加耐久跋涉旅游活动以后,常常汗流夹背,身体的大量钾盐也随汗水丢失。如果人体内钾离子损失过多,则会出现机体疲惫,肌肉乏力,周身酸楚,心律不齐,嗜睡及精神不振等表现。

在持久旅行游览活动中,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及体能,致使身体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丙酮酸、二氧化碳等蓄积过多,此时血中的碱贮备下降,极易引发血中酸碱平衡失调。

为了维持正常的酸碱度(PH值),则必须增加血液的碱贮备,而碱性食物以果品为主,水果中的西瓜、哈密瓜、桃、李子、杏、草莓、樱桃、荔枝、波萝(凤梨)等均含钾,其中以香蕉及柑桔含钾最多。当鲜果匮乏时,可食用水果罐头、果茶或固体、液体果品饮料。旅游期间还应注意午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可减缓疲惫无力之感。

持久剧烈的跋涉以后常感口渴,但不宜过快或过度饮用饮料,以防胃肠血管急骤收缩,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腹疼或腹泻等。

大汗淋漓时,勿面对电风扇直吹或久居空调间,应用于毛巾擦试汗水后,在自然通风处,渐渐散热。

此外,久行后常感脚疼及无力,常用的消除足部疲惫法有几种:

搓足心法:搓热双手,各搓足心70次,以手掌横搓、竖搓均可。这样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供应,减少酸性产物积聚,有利于消除疲劳。

赤足走步法: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即有“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的记载。赤足于海边沙滩、松软草地、鹅卵石路筹地方,对足部健康大有好处。

洗脚法:水温在40-45℃左右,水量以淹没踝部为佳,双足放在热水中浸泡半小时为宜。可松弛肌肉、引血下行,改善足部血液微循环,缓解疲劳。

旅游回来洗洗脚

当你旅游归来,不免会感到疲劳。如在睡前用温热水洗洗脚,不但能洗去脚上的尘土和污垢,而且对于消除疲劳大有益处。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双足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人体有许多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都是在足部交错汇集,睡前用热水洗脚,能刺激这些穴位,增强血脉运行、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的目的。我国民间有歌谣云:“春天洗脚,外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乃除;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这是颇有道理的。

人的双脚是肢体的“边陲地带”,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较差,加上脚的表面脂肪薄弱、保温能力差,所以温度较低。旅游回来之后用热水洗脚,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的功能,使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活跃,不仅有助于消除旅游所致的疲劳,而且能舒肝明目、安眠健身,何乐而不为呢?

洗脚时,水温一般应保持在40-50℃左右,水量以能掩脚踝关节为好。双脚放入热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心。按摩左脚心用右手,按摩右脚心用左手,直到脚掌心发红发热为止。按摩时动作要缓和连贯,轻重要适直,刚开始速度宜慢,时间也不宜太长,待适应后再逐渐加快。

怎样在旅行时巧用食醋

其实,醋不仅可以调味,而且在旅途中还有很多用途。

1.旅途疲劳时,在洗澡水中加点醋,浴后会感觉肌肉轻松,全身舒适。

2.由于住宿环境改变引起失眠时,临睡前将一汤匙醋冲上一杯冷开水喝下,能安然入睡。

3.晕车、船者,出发前喝一小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会舒服得多。

4.用醋加盐煎服,可以止吐止泻。

5.用棉花蘸醋塞鼻孔,可以止出血。

6,吃饭时打嗝,喝点醋可以止嗝。

7.蚊虫叮咬,擦点醋可以消毒。

8.疖肿初起,涂上醋可以散瘀消炎。

9.饭馆就餐,食醋可预防肠道传染病。

10.流感流行季节,旅馆房间里用醋熏可以起到空气消毒、预防感冒的作用。

11.衣服上沾了果汁,用醋擦再用清水漂洗可去污物。

12.如在皮鞋上加几滴醋抹匀,擦起来可使皮鞋光洁如新。

大蒜在旅行中的妙用

大蒜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大蒜味辛,性温,具有温中消食、化肉消谷、解毒除邪、攻冷积、杀虫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大蒜中不仅含有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而且还含有一种天然的抗生素--大蒜辣素,具有抗茵消炎作用。

外出旅游时常带些大蒜,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将大蒜切成一小片,于旅行出发前半小时贴在肚脐上,再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能减轻或消除晕车、晕船、晕机现象。

旅游途中如遇气候炎热而发生了中暑,可将大蒜头捣成泥后挤出汁,然后用冷开水稀释滴鼻,有醒脑及益神之功效。

冬春季节是流脑、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此时旅游带些蒜,每天吃生蒜3-5瓣。连吃几天,能有效地预防流脑、流感的发生。

旅游途中因饮食而引起腹泻、肠炎、痢疾等疾病时,可取大蒜头一枚捣烂加温开水同服,对大肠杆菌、伤塞杆茵和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可取得显著疗效。

旅游途中不慎吃了有毒食物时,可吃生大蒜3-5瓣,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将大蒜捣成蒜泥后混与蜂蜜、开水送服,有止呕吐作用。

要是被蚊虫、蜈蚣叮咬,一时又找不到解毒药时,可将蒜头咬碎敷于患处,具有良好的解毒、止痛、消肿作用。

如果在游行途中鼻子流血,可将大蒜头捣成泥状敷在足心涌泉穴上,可以很快止血。此法对于其它原因引起的咯血、呕血也有效果。

倘若发主了急性尿潴留现象,可将大蒜捣烂成泥状,再加入荤油数滴调匀后敷于肚脐上,可解除尿闭症状。

总之,旅游途中带些蒜既保平安,又益健康。当然,服食大蒜后可能会产生难闻的口臭,此时可嘴嚼茶叶或口含当归、薄荷一小片,即可消除异味。

怎样在旅行时巧用生姜

生姜具有发热、散寒、止呕、化痰、解毒等功能。当外出旅行时,如能携带生姜数块,它将为您旅途的健康助一臂之力。

1.治风寒感冒。当旅途中发生风寒感冒或畏寒发热症状时,可用生姜25克煎汤,加些红糖趁热喝下。

2.治小虫入耳。出入林间、草丛时,飞虫入耳是常有的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用生姜取汁滴入耳内2~3滴,小虫便会马上从耳内飞出。

3.解蛇毒。如不慎被毒蛇咬伤,可将姜块切成细末,再用洁净手帕盖敷姜末于伤处,干后则换,蛇毒可缓解。

4.治跌打损伤。行路或爬山时,不慎跌伤,对于无创面者,可用生姜轻擦伤部;如有伤口,可用姜汁调酒涂擦患处。

5.除冻疮。在冬季旅行,手脚冻伤时有发生。如出现冻疮,可将生姜汁熬成糊状,涂于患处,几次便可见效。

幼儿郊游的膳食

为了增强幼儿体质,幼儿园或家长都愿意在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的早春季节带孩子去远足郊游、登山或游泳。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幼儿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又能达到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对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在这些活动中如对幼儿的膳食安排不当,机体大量消耗的能量就得不到补充,且因长时间活动的兴奋状态所造成的疲劳也不易恢复,于幼儿的发育极为不利。所以家长或幼儿园对幼儿的膳食应做好安排。

带孩子游园、登山,并准备一顿丰美的野餐,将会给幼儿增加愉快的生活内容,为幼儿日后留下童年时代难忘的回忆。野餐食物应该是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固体食物,如主食最好是用果酱、肉酱或蛋黄酱、花生酱、奶油等做成的三明治,或用炒鸡蛋、肉丝加绿豆芽、胡萝卜丝做馅卷成的薄饼卷。可将其放入容易保洁的饭盒或食品袋内,既清洁,又便于拿取。副食可带如高蛋白、高热量的腊肠、卤肉、卤肝、酱鸡、炸鱼排、鸡蛋饼、五香豆腐干等和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黄瓜、小萝卜、苹果、梨、香蕉等),可预先洗净消毒后放入专用的保洁袋内。另外再带一旅行壶淡盐水或清凉饮料,以补充出汗给机体带来的水盐损失。

饮料切忌过甜,以免饮后引起口咽干燥。

在郊游结束后的两三天内,幼儿的膳食都应保持热量充足,维生素丰富,以利于共机体尽快地恢复。

旅游中怎样注意饮食卫生

在旅游中,由于生活规律、周围环境的改变、乘坐交通工具的颠簸及身体劳累等原因,很容易使旅游者出现消化功能紊乱。若在旅途中不讲究饮食卫生,导致“病从口入”,还有可能发生各种胃肠道疾病或是食物中毒等。所以必须始终注意饮食卫生。

1.饮食以清淡为佳,少用辛辣油腻旅游中特别是在疲劳、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的情况下,应进食清淡、稀软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辛辣油腻及生冷坚硬等难以消化的东西。长途乘坐车船等,易出现头晕、恶心、食量下降,应多喝些茶水,果汁,吃些水果、面条、稀粥等,可用少分多餐的方法减少恶心。

炎热天气或长途步行、骑车旅行时,出汗多,体内水分、电解质及各种营养物质消耗较大,消化能力又往往下降,故饮食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还要加强营养,除了多用些清凉饮、水果之外,还应多吃些蛋、奶制品及瘦肉等。西瓜汁多味美、营养丰富,是止渴解暑的佳品。

老年人,有胃肠道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病人及孕妇等,在旅游中更应注意饮食卫生,除了以上提到的几条原则外,还应根据自己平素饮食习惯有病情的忌宜,选择适当的饮料及食品。

2.饮食要有节制和规律性:旅途中每次饮食的数量、时间等要尽量保持个人平素的规律性,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或恣食寒凉食物。在长途跋涉中要准备好足够的饮料和食品,按时进餐。野外进餐要选择清洁背风、宁静的地方,先安静休息20-30分钟后再进餐,切忌气喘吁吁就大吃大喝起来。宜缓慢进食、细嚼烂咽,一般以吃八成饱为宜,这样可给胃肠消化留有余地。进食后休息30-60分钟后方可继续前进,开始先缓步而行,逐渐加快速度,应避免饱餐后立即进行登山、游泳等剧烈活动。不要一边走路,一边进食。

在天气炎热的地区旅行,常会口干舌燥,出汗不止,这时自然渴望能够吃到冷饮、冷食,以达到清暑解渴的目的。但要注意适可而止,过多的冷饮冷食也会降低消化功能甚至引起腹痛腹泻等疾病。素有胃肠道疾病或是年老体弱及妇女月经期尤其要注意。

在用冷食时适当吃些大蒜、生姜、食醋,可起到预防消化道疾病和增进消化功能的作用。

3.饮食要注意清洁、卫生,预防食物中毒:不要喝生水,尤其是易被污染的河水、井水等;吃水果要洗净或去皮,不要吃霉烂、变质的食品;切忌食用病死的动物肉;不要随便采吃不认识的野果、蘑菇、野菜等;对生食水产品,如咸螃蜞、黄泥螺、咸烤虾、咸梭子蟹等,要经卫生加工后再吃;生拌凉菜要先洗净,开水炝后,再加些醋、蒜后再吃。

旅游中应随身带些大蒜、生姜、食醋,作为饮食时佐餐,还令有健胃消食作用,而且对肠炎、痢疾、感冒等病有防治效果。

但有胃炎、胃溃疡及容易“上火”的人不宜多用。凡觉口苦咽痛、心烦、便秘等症者,应吃些寒凉性质的瓜果蔬菜,如西瓜、苦瓜、黄瓜、梨、柑、紫菜、冬瓜、芹菜等。

旅游中怎样吃

下馆子要吃“鲜儿”。既然外出吃饭,就不要去吃家里也常吃的东西。比如面条、饺子、包子之类。当然,面条、饺子、包子等有不同做法,因而有不同口味,如“龙须面”、“刀削面”、“小笼包子”、“生煎包子”等,有意识去品尝之,也未尝不可。而此时所贯彻的仍然是“吃新鲜”的原则。

外出吃饭,最好不要八碟八碗地大吃大喝。三四口人之家如果叫上满满一桌子菜,势必造成浪费,且过饱而生厌,也就没有了余味了。其实,一些风味小吃也是蛮吸引人的。目前,传统小吃被挖掘出来的甚多,换着样地品尝“小吃”,管保你十天半个月不带重样的: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小窝头、汤圆、面茶、莲子粥……。对于小孩子来说,吃“小吃”,还能增长关于传统小吃的知识。比如一边吃着小窝头,一边讲述着西太后向热河逃难时吃这窝头的轶事,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乐事吗?

既然要“吃新鲜”,那么,就应该对于中国的菜系食谱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一一尝来。这回去川菜馆、下回去鲁菜馆,再一回去粤菜馆,可事先有一个安排。由于小家庭就餐,不可能叫许多菜,所以应该选择那最有代表性的菜上桌:

北京的烤鸭、广州的龙虎斗、云南气锅鸡、四川的麻婆豆腐等,均有地方风味。品尝之能增进对各地饮食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