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在沙漠地区从雾中取水的人造树。这种人造树的枝叶皆由吸水性很强的酚泡沫塑料制成,树干则由多层密度不同的聚氨基甲酸乙酯塑料制成。将这种人造树“种植”于“雾区”,由于泡沫塑料吸水性能非常强,用它制成的枝叶与雾的接触面积又很大,散热很快,所以吸附的雾和集的水分相当可观,这些水分通过树干流入到沙漠中。白天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水分又通过树干从枝叶蒸发出来,使周围的空气湿润、温度降低,甚至能形成冷空气团和云,出现降雨。有关科学家们认为,从现在看,大量“种植”人造树,十年内可使沙漠区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甚至有可能使沙漠变为绿洲。
从长远看,雾水工程是人类解决水危机的一条重要途径。
〖MZ(2H〗环境与人类健康〖MZ)〗来自室内橱房的油烟和自来水管中的铅也应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感觉不到的次声、微波污染的影响正在上升,不可小视。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地球环境,环境不但是生命起源的温床,还是人类产生和进化的必要条件。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出现是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结果。因此,可以说地球环境创造了人类,但人类的某些活动又在破坏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从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不良环境意味着不健康”是千真万确的。
一、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物本身对人的健康有直接危害,如严重污染区中儿童患慢性气管炎的人数高于对照区近1倍。空气中固体污染物多,则地面紫外线强度降低,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增高。污染物吸入还直接影响肺功能。城市的肺年龄比郊区平均损失1.53年。同时,大气污染与肺癌的发生有明显关系。设定生活在严重污染区的居民肺癌死亡率为1,而中等污染区为0.7,低污染区为0.58。
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烃类、氮的氧化物和光化学反应产物等。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空气受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严重污染。这些酸性污染物与雨滴作用形成酸雨。因此我国酸雨出现的频率高,酸度大,面积广。硫酸雨对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可引起肺水肿,还可使水体酸化,严重时可使鱼类绝迹。酸雨还使农作物减产,江、浙、闽等七省每年因酸雨大豆减产20万吨,损失约1300多万元。
空气污染还来源于机动车和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这些废气在强烈的紫外线作用下,经一系列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烟雾对人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1956—1957年在洛杉矶,1970年—1971年在东京和大阪曾因此发生严重的急性空气污染事件。机动车使用的含铅汽油,使空所中的铅含量增高,因此,儿童血铅上升,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并使智商下降。
以上所谈及的是室外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严重的还有室内空气污染。其中之一是吸烟。吸烟所形成的烟雾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最早注意到香烟对健康有害,是发现肺癌的发病率随吸烟人数和每天吸烟数量而增减。室内空气污染还有燃煤产生的芳烃。云南宣威女性肺癌死亡率在70年代高达33.3/10万,当地妇女习惯于在通风不良的火塘边做饭、取暖,平均每天约有7小时坐在火塘边。哈尔滨和沈阳进行的一项大规模女性肺癌病例对照调查发现,肺癌危险度随使用燃烧火炕、小煤炉、热砖墙或地热坪的时间而增减。另外烹调时产生的油烟也是室内重要污染源。上海市全市人口女性肺部疾病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女性肺癌危险度随每周烹调次数的增加而上升。使用菜油的发病率比用其他油的更高,室内空气污染的另一个来源是建筑装修材料。来自地层、建筑材料中的氡及其子体可引起肺癌,最初是由含有氡及其子体的矿井中工作的矿工肺癌发病率比对照组高而证实的。美国的资料表明,每年死于肺癌的10万人中,因吸入氡及其子体而引起的约有9000人。
二、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估计,在发展中国家约有80%的疾病和1/3的死因与水有关。水既是维持生命和健康的必要条件,又是许多疾病的传播媒介。因此,保护水源和实施饮水消毒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水中微生物的污染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流行。1956年,印度德里因饮水被污染,曾发生30000例甲型肝炎流行。1993年美国威斯康辛州密瓦基市曾发生一起自来水水源被牛粪污染而引起的隐孢子虫肠炎暴发流行,病人达40万人之多。此外,我国南方的一些池塘中常有蓝绿藻繁殖,它的毒素有致癌性,可能与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肝癌发病有关。
水的化学污染也经常发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具有蓄积性的毒物,如重金属和一些致癌物。在重金属中,铅引起的卫生问题最令人头疼。自来水中的铅主要来自水管的弯管接头部,它能缓慢释放出铅。铅是一种蓄积性的毒物,可引起儿童铅中毒,婴幼儿尤为敏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影响发育和智商。水的汞污染也常有报道,日本的水俣病就是工业生产中排放的甲基汞引起的,主要症状为: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视野缩小、智力障碍等。我国第二松花江水因受沿江电石厂排放的含汞污水的污染,鱼类含汞量明显增加,渔民中也发现有中毒现象者。
酸雨可导致土壤中铝的迁移,水中铝含量增高可引起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水中低氟可引起龋齿,水中高氟则可引起氟骨症。有效预防措施是使用除氟装置。
此外,水还经常受到农药的污染,而农药中的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相当一部分是被怀疑有致癌性的。农药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受到公众和专家的特别关注。有些专家夸大了农药污染的危害性;有的专家则忽视了农药污染的危害性。日本学者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到目前为止,杀虫药剂在人体内的残留量水平,在一般公众中,显然没有造成任何明显的危害。”这个结论比较客观。
三、环境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除去生物与化学污染外,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环境物理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也不可轻视,其中包括可感觉到的噪声与感觉不到的微波电磁场等。噪声令人难以忍受。大多数情况下,噪声由频率和强度不等的声音杂乱无规律地组合而成。噪声分为环境噪声和生产噪声。根据噪声产生的情况又可以分为连续噪声和间断噪声、稳度噪声和脉冲噪声等。
低于20Hz的振动人耳听不到,称为次声,但强大的次声对健康有害。
一般居民区夜间噪声大于50分贝会影响睡眠和休息,白天大于70分贝时,会干扰日常工作效率。生产环境的噪声超过90分贝时,对人的听觉器官有损伤作用,并可以影响全身其他系统的生物功能。
人们短期进入强噪声环境,开始感觉声音刺耳、不适、耳鸣、并出现暂时性听力下降,当停止接触后数分钟,听力恢复正常,这种情况称为听觉适应,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改变。当长期的高噪声条件工作,又无适当防护时,听力损伤从高频段向低频段发展,听力检查达到25分贝时,称为噪声性耳聋。
噪声主要引起内耳耳蜗螺旋器的毛细胞、支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发生退行性病变。噪声除引起听觉器官损伤外,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影响。病人对噪声尤为敏感。
微波辐射的应用日益广泛,交通工具靠雷达导航,而雷达就是以微波为基础的,微波炉已进入千家万户,医学上应用微波做作深部组织的热疗,工业上,农业上应用微波束做产品的干燥和加热。因而微波也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物理因素。具有生物学意义的频段为300兆赫到30000兆赫。微波的生物效应分为: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热效应可用来治疗疾病,如关节炎等,也可用来杀死癌细胞。非致热作用是指由电磁场的作用所致的改变。
微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使眼睛的晶体混浊产生白内障;可造成睾丸损伤。睾丸对热极其敏感,因为只要比阴囊温度高几度就能使细精管的生殖上皮细胞损伤。除热效应外,非致热效应也起一定作用;此外,微波能使人的脑电图发生变化,视觉听觉和嗅觉发生改变,并发生头痛、疲劳、兴奋性增高和抑郁症。实验表明微波还对生长、发育有影响通过用鸡胚和昆虫的蛹作实验证明,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分化过程。
电磁波或电磁场暴露是人们每天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因素。
目前认为,它可能与癌症发生和中枢神经病变有关,而且主要是低频电磁波(<300Hz)。电磁波对细胞的作用有两种:(1)如剂量够大就能抑制有丝分裂,即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2)在不影响细胞生存或细胞分裂的小剂量射线作用下,有可能引起细胞遗传物质的突变,这种突变可导致癌变的发生。
有人报告,当儿童长期在高压电线附近活动时,儿童白血病的危险性增加50%。有些研究提出,电磁波可抑制夜间褪黑激素的升高。
动物实验表明,褪黑激素对某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一些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接触低频电磁场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次海默氏病和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发病增加有关。
四、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气候变化扰乱了自然生态系统,因而,对所有的生物,尤其是人类健康带来重要影响。对健康最直接的影响是热浪、暴风雨和洪水引起的,其次是环境恶化引起的社会经济混乱。对健康间接影响的众多因素是缓慢地通过气候对农业、海洋渔业和传染病流行而产生的。气候因素影响传染病的出现和复燃。由于厄尔尼诺现象所致的气温上升促使巴基斯坦和哥伦比亚发生疟疾流行。环境温度增大会引起疟蚊地理分布的扩大。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的数量也随着温度和雨量增大而增加,从而使血吸虫病的发病率增加。有些空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其相关的健康影响如心肝——呼吸系统功能失调,可能由于气候变化而恶化。在一些地方温暖和潮湿的气候也能导致各种花粉和真菌孢子在空气中增加,从而引导变态反应性疾病增加,如枯草热和哮喘病。
臭氧层破坏,可导致地面紫外线强度增加,从而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加。紫外线强度增加也可使白内障发病菌率增加并抑制免疫功能。
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影响作为人类基本食物来源的陆生植物和海洋浮游生物光合作用的生产能力。
总之,气候的任何变化都将对环境、生活、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产生深远的影响。1998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环境会议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如同意将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下降15%,则由于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空气污染有关的卫生问题的减少,全世界每年可少死亡70万人。”可见,有些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可以控制的,而且对人类健康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