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学大师话成功:创造卓越(成功人生的素质解析)
46386500000003

第3章 不懈地追求,人生必将卓越

精彩卓越的人生,产生于不懈的人生追求之中。我们没有权利去虚度一生,我们却有责任去不懈地追求。成功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只要活的无怨无悔,只要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追求:创造生命辉煌的基因

目标、信心和行动是成功的三大先决条件。体现在人生中,那就是不懈地追求。成功学大师无一人忽视追求的意义与作用,魏特利博士更直接宣称:人类生命的成功基因就是对信念的执着与追求。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色彩;有什么样的追求,就能达到什么样的人生高度。只要你坚持不懈地追求,你的人生必将卓越。

如果你怀着崇高的信念,一座宝库就在远处等着你去开掘。如果你为了这一目标不懈地追求,实际你已经拥有了一笔无法估价的财富。追求将使你的品格得到发展,将使你得到众人的尊敬,将使你在改变着命运的同时影响着他人和环境,最后将给你带来巨大的幸福。

追求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不容易的,它甚至会包含一切痛苦的自我考验。但无论要花费什么样的努力,它都是值得的,因为只要你朝着目标努力,你就能得到许多好处。

你正在前往某地,而不是静止地站着,你现在的重任常常是你不熟悉的沟通的航道。

为了成功地到达征途的终点,你需要面对许多考验。

在你的前面可能有各种失望、苦难和危险。这些东西就是你的航道上的暗噍和险滩,你必须绕过它们前进,以达到你的目的地,而不会遇到灾难。

正如同磁针总是同南北两极处于一条直线上一样,当你校正了你的罗盘时,你就会自动地作出反应,同你的目标,你的最高理想,处于一条直线上。

人生失败的惟一可能是你渴望某种事物却不采取切实行动去争取它——对于梦想,你需要采取步骤去发现、去把握、去争取、甚至去创造!

用实际行动去追求理想是成功的关键。

观察一下那些从逆境中奋起的成功者,我们会注意到他们无一不是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并且全力以赴去实现自己抱负的人。从他们决心将全部精力集中于一种特定目标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始排除万难,勇往直前,不懈追求。

英国作家爱德华·G·布尔沃·利顿写道:“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正是在生活的早期就清楚地辨明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始终如一地把他的能力对准这一目标的人。甚至天才本身也只不过是敏锐的观察力再辅之以执着的追求。每一位注意观察和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的人,都在不知不觉地成长为天才。”

目标的树立是生活成功的关键。实现目标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追求、追求、不懈地追求。

在很多成功学大师看来,“天才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自强不息的动力”。那些成就卓著的人们有着一致的生活目的,然而,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却采取了殊途同归的方式,那就是不懈地追求。你也许会认为,斯特拉文斯基、爱因斯坦或者毕加索式的人物是由于他们的天赋才赢得了“古怪”、“特异”和“任性”的权力。然而事实证明:正是掌握自己命运的意志才赋予他们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和追求成功的不懈努力。

但不去追求,任何伟大的理想都只是空谈。在这一点上,人和土地颇为相似。有时候,地下虽然蕴藏着金矿,而土地的主人对此却一无所知。你自叹无能的功夫满可以用来在你的活动中、在你的自身中寻金探宝。自强不息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要害怕失败、非难或是批评。这样就能使你的隐藏在芸芸众生的社会外表之下的、独一无二的集合因子得到解放。你的精神活动正如心跳和呼吸一样,与你是息息相关的。当你根据自己的天性和自己的目标来决策和行动的时候,你就会找到卓越人生的成功之路。

一生追求的世界级幽默艺术大师

人生之路,从来就是坎坷崎岖的。生活中的磨砺总象是处处与人为难、处处设关考验我们似的,没有人一生都风平浪静,也鲜有人事事称心如意。只有那些持之以恒、矢志不移,终生为理想目标追求的人,才有可能登上成功的峰顶。

侯宝林是闻名遐尔的世界级的幽默艺术大师。他从一位只上过3个月小学的艺人,逐渐成长为一代相声艺术大师,无不得益于在艰苦的环境里,他能够始终坚持自学文化知识,为相声的表演与创作奠定了文化功底。在6岁那年,侯宝林曾卖过几天报纸,可是由于文化水平低,不认识新闻标题,没法吆喝以招徕读者,结果从邮局批来的报纸全砸在自己的手里……在生活磨砺中,年幼的侯宝林逐渐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识字是无法填饱肚皮的。

侯宝林识字学文化的第一个阶段是记戏折。侯宝林跟老师学唱戏时,由于他根本不识字,唯一的办法就是死记硬背,即使在买东西、洗菜、走路、上厕所时,侯宝林也经常念叨那些戏文。一次,侯宝林随师父到有钱人居住的地区串门,他们挨着门递戏折子让人家点戏。客人点了一出《四进士》,侯宝林赶紧把戏折子接过来藏在怀里。晚上入睡前,侯宝林从怀中掏出那张写有“四进士”的戏折,仔细端详起来:“原来这三个字就是老师经常说的‘四进士’!”他开始有意识地把汉字的读音与对应的汉字联系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师父家戏折的戏名侯宝林都能逐一对号入座了。

当时许多艺人唱了一辈子戏,也不认识几个汉字,但侯宝林并没有重复这条老路,他通过记戏折开始了学习文化的历程。侯宝林改学相声之后,又通过“白沙撒字”学会了不少汉字。“白沙撒字”是中国相声的传统技艺之一,艺人们弯着腰,手里捏着沙子,一边移动脚步,一边嘴里念念有词,拿手当漏斗,沙子漏下去就形成了汉字。每天侯宝林的地摊开场之前,他就先给大家在地上写几个字,或者一幅对联,例如“福”、“寿”、“黄金万两”、“日进斗金”等等,如果观众的气氛比较热烈,侯宝林还用“酒色财气”四个字给大家组成一幅画。“色”是船身,“气”是船后边划船的人,“财”的“才”字正好是船的桅杆,桅杆顶上挂有一面大幅酒旗,上书巨大的“酒”字。经过“白沙撒字”的锻炼,侯宝林不仅认识了一些常用的汉字,而且还掌握了行书的书写要领,把他引入了书法艺术的大门。

侯宝林学文化的第三个阶段是看书读报。1940年侯宝林到天津演出,业余时间比较宽裕。当别人在聊天、逛街、打麻将的时候,侯宝林却雷打不动地每天花两分钱买张小报,看些演员生活花絮之类的新闻,因为这些内容都是他比较熟悉的,即使有个别不认识的字,也可以根据自己听说的轶事和上下文意思“串”下来。如果遇到一串字净是生字,他就主动找人请教。侯宝林逢人就问“师哥,请教个字……噢,怎么讲啊,搁在这句话里的意思是?”

如果说侯宝林早年利用各种机会学点文化,还是迫于糊口养家需要,但当本世纪40年代时,他已成长为中国相声界的风云人物之际,仍然自觉地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经常不耻下问,拜了许许多多的“一字师”,则充分体现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即对文化知识的主动渴求。生活使他逐步懂得:为了装点门面,打肿脸充胖子,自己就无法取得进步。在这种质朴的思想指导下,这个只上过3个月小学的相声艺人,在解放后经常拿起笔创作相声、研究相声。晚年的侯宝林更是如鱼得水,致力于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原理和技巧的理论研究,著有《相声表演艺术》、《曲艺概论》、《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对相声和曲艺的基础研究和理论建设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常言道:入门凭师,修行靠己。侯宝林从一个苦孩子成为杰出的艺术家,靠的是孜孜以求,不懈追求。当人们陶醉于大师们杰出的艺术欣赏时,更有理由为他们实现人生成功的奋斗精神所折服。艺术无止境,人生亦当如是。

“鲁公”移山,成就大业

有人说,成功来自于幸运女神的垂青;有人说,成功得益于天生聪慧的大脑。没有人比鲁冠球更清楚,成功的人生须经风浪洗礼,理想的目标要脚踏实地,是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工资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初中刚毕业,为了减轻父母沉重的生活负担,鲁冠球想靠自己养活自己,就回家种起了庄稼,过起了普通农民的生活。十四五岁本来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告别学校的鲁冠球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但他的内心却很痛苦。鲁冠球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

后来,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此后,鲁冠球就干起了铁匠。鲁冠球庆幸自己终于告别了修理地球的生活,有了一份不错的职业,然而,命运往往会捉弄人,就在鲁冠球刚刚学成师满,有望升工资时,遇上了三年困难时期,企业、机关精简人员,他家在农村,自然被“下放”回家了。鲁冠球感到自己又一次陷入了失意的境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买了一台磨面机、一台碾米机,办起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

然而,那样一个年代是禁止私人经营的,所以鲁冠球搞米面加工厂的消息传到某上级领导那里后,就给了他“不务正业,办地下黑工厂”的罪名,然后立即派人查封。这样鲁冠球负债累累,只能卖掉刚过世的祖父的三间房。鲁冠球自己尚未成家,就折腾完了祖辈的家业,落得了倾家荡产的地步。

鲁冠球几乎被这无情的打击击垮了,他很长时间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整日闭门不出。让他感到特别痛苦的不仅是这次商业实验本身失败,而是由失败给家里带来的巨大压力,父母亲用血汗换来的钱就这样化为了乌有,使他成为了“败家子”。但是,鲁冠球没有消沉,没有埋怨命运,没有抱怨生活,而是独自咽下了生命的苦水,重新挑起自己生命的重担,奋然前行。没过多久,鲁冠球又钻了“停产闹革命”的空子,在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处修的年月,收了五个合伙的徒弟,挂了大队农机修配组的牌子,在童家塘小镇上开了个铁匠铺,为附近的村民打铁锹、镰刀,修自行车,这一铁匠铺吸引了周围的许多男女青年。以后,鲁冠球的农机修配组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历史的机会终于落到了有准备的头脑上。1969年,鲁冠球接管了“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鲁冠球接手的前几年,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生产的万向节产品,一直由浙江省汽车工业公司包销,吃的是“大锅饭”,日子虽然不景气但总还算过得去。但后来赶上各地汽车大批封存,又一下子陷入了重重困难之中。万向节产品大量积压,没有销路,工厂有半年不能按时给职工发工资了。那一年春节前,他四处奔走,“求神拜佛”,总算借了些钱,让职工度过了“年关”。由于销路上的困难,当时厂里人心浮动,厂里生产直线下降,职工没精打采。责难、骂娘、劝慰、建议……搅和在一起,特别是“干”还是“散”的议论,使鲁冠球像得了心绞痛病似的,脸色难看得吓人,头脑像要爆炸。他只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自己的头脑进行“冷处理”:难道又要走倾家荡产的老路?出路又在哪里?

后来鲁冠球终于探听到令人鼓舞的信息:汽车工业将要有大发展,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就要在山东胶南县召开。

于是,鲁冠球租了两辆汽车,带了销售科长,满载“钱潮牌”万向节产品直奔胶南,打算去订货会上拿到一大批订单。但因为是乡镇企业,根本进不了场洽谈业务。鲁冠球说:“那我们就在场外摆地摊”。他与供销科长就把带去的万向节,用塑料布摊开,摆满一地。一连三天,那些进进出出的财大气粗的汽车客商,连眼也不斜一下。鲁冠球想着如何吸引顾客就派出几人到里面订货会上探个究竟。一打听,原来买方与卖方正在价格上“咬”着,谁也不肯让步。这时鲁冠球就测算着:“假若自己的产品降价20%,也还有薄利。好!那我们降价。”说着就马上要供销员贴出降价广告。这一下摊前顾客就蜂拥而至了,一看,“钱潮牌”万向节质量不比订货会上的差,而且还比许多厂家好,价格要比其他厂家低20%,一下就过来了不少要货单、订货单。晚上,他们回旅社一统计,订出210万元。这一炮就打响了。

就这样,鲁冠球终于从失败中站起来了。然而,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这些成绩上,他这时看得更远,谋得更深了。

1983年3月,为了获得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权力,鲁冠球承包下了万向节厂。

当鲁冠球把签章盖在了合同书上,鲁冠球家人的心为鲁冠球缩成了一团。苍老的母亲说:“我刚过上几天好日子,你又要折腾,又要让一家老小为你担惊受怕!”那次“资本主义尾巴”事件至今在老人心里仍有阴影,她生怕儿子“好了伤疤忘了痛”,又走到倾家荡产的老路子上去。鲁冠球安慰母亲说:“过去是政策不对头,不是我没办好;现在政策好了,我一定能干好!”

鲁冠球没有错,承包的第一年就超额完成154万元,以后的1984年、1985年,年年都超额完成。

1984年春,美国派莱克斯公司亚洲经销处的多伊尔公司总裁多伊尔先生和美国席柯锻造公司经理奥尼尔先生到万向节厂考察。他们来到车间,不时地从成品堆里拿出万向节,用仪器认真地检测。通过严格的现场检测以后,他们满意地笑了:“OK!马上签约”。就这样,3万套、5万套钱潮牌万向节,不断地运往美国、欧洲等国家。

经过多方努力,1994年,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注册成立。1997年万向顺利实现与通用公司配套。

鲁冠球带领万向集团终于叩开了通用之门,为其走向世界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展望未来,鲁冠球满怀豪情。万向集团在他的带领下又绘制了一幅中长期发展的美好蓝图:到2010年实现两个三级跳,由省前10位跻身于全国100强,世界1000强;由省级集团跨入国家级集团,跨国集团。

追求成就了香水女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梦想。用实际行动去追求理想才是成功的关键。观察一下那些从逆境中奋起的成功者,他们成就自己生命辉煌的起点,无一不是从下决心为人生目标不懈追求开始的。人类生命的成功基因正是对信念的执著与追求。

1883年8月19日,卡布里尔·夏内尔诞生于法国西南部的索米埃小镇。作为一个私生女,夏内尔和母亲一起饱受羞辱。6岁时,母亲撒手人寰,夏内尔被迫进入孤儿院。在孤儿院里,除了延续了屈辱、清苦的生活之外,夏内尔还练就了一手好缝纫活,这为她以后成为杰出的服装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6岁那年,夏内尔终于设法逃离了孤儿院,来到另一个小镇穆尔,并设法得到了一份服装用品商店的工作。

卡布里尔·夏内尔在小用品店里简直是如鱼得水。手边都是供缝纫用的各种用品,都可以别出心裁地在自己的服装上稿出一些小革新,翻出许多新花样。

但穆尔小镇的狭小似乎盛不下卡布里尔·夏内尔横溢的才华了。她想出去走走,她不是一个轻易满足于现状的人。

她和富家子弟巴尔桑到了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巴黎。

巴黎街道的繁华令夏内尔目不暇接。

但是,最令夏内尔感兴趣的是巴黎妇女们的着装穿戴。

她一路打量,一路琢磨,有时竟盯上一个妇女,发呆地看。

好在巴黎妇女都较开明,不大在乎别人的“无礼”。巴尔桑却为此不高兴了。

俩人越来越生分,经常发生口角。最后他们分手了。

与巴尔桑分道扬镳,夏内尔失去了经济依托,但她想在巴黎服装业上一展才华的决心没有丝毫的改变。相反,她的信念更坚定了:当一名拓荒者,就不要指望走平坦的路。

夏内尔首先在巴黎开了一家“夏内尔帽子店”,尽管规模很小,但夏内尔善于经营。她从大商店里购买一批滞销女帽,这种帽子的样式不好看,但可以改制。

先去掉帽子上俗气的饰物,然后适当加以点缀,改装以后的帽子,线条简洁明快,透着新时代的气息,非常适应大众化的趋势。

夏内尔把这种帽子落落大方地戴到街上去,帽子的前沿低低地压到眼角上,样子很神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巴黎妇女很快就喜欢上了“夏内尔帽”,纷纷跑来购买,照着夏内尔的样子戴出去。那种戴法竟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流行开来,成为时尚。

后来,夏内尔又把帽子店改成了时装店,她从生产厂家直接购买来一大批纯白色的针织布料,用这种价格低廉的布料设计做成最新样式的女式衬衫。

这种衬衫的最大特点是:宽松、舒适,线条简洁,没有翻上复下的领饰,没有层层叠叠的袖口花边,也没有弯过来扭过去的缀物,领口开得较低,袖长只齐肘下……

夏内尔给这种服装起了个挺别致的名字叫“穷女郎形象”。

“穷女郎”往身上一套,绝了。一个轻松、愉快、活泼、大方、极富有朝气的时髦女子便出现在人们面前。

“穷女郎”很快得到了巴黎人的认可。夏内尔服装店开了个好头。

从此,她的信心更足了,胆子也更大了。

把女裙的尺寸尽量缩短,从原来的着地到后来的齐膝,解放了女人的下肢。从而诞生了有名的“夏内尔露膝裙”。

与此同时,她还设计出脚摆较大的长裤(就是现在的喇叭裤)。卡布里尔·夏内尔是喇叭裤的设计发明者。

另外她还推出合体的女套衫,女套装,线条简畅的连衣裙,像短披一样的风雨衣,法兰绒运动服和简筒式礼服等等……以乔赛织物为基本面料,兼用其他便宜实惠的配料,使服装样式不断翻新。

在颜色的选用上,她选用黑色与米色,向当时各种颜色充斥女服的习俗挑战。她说:

“黑色玄妙,米色素雅,用这两种颜色面料加工成夏内尔服装,最能体现女性美。”

当然,她也不排除其他较好看的颜色,如纯白和纯海军蓝。她用纯海军蓝料子做出的女式套装,也是夏内尔服装中的一绝。

夏内尔就是用自己的这种脱俗的风格,为巴黎时装界拓出一片明朗朗的新天地。

夏内尔轰动了整个巴黎。

大街上,到处都能见到“穷女郎”——上身是“夏内尔宽松衫”,下着“夏内尔喇叭裤”,头戴一顶“夏内尔帽”,手提一只“夏内尔小拎包”……“穷女郎”们碰上面,相互打量后,会心一笑,夏内尔让巴黎妇女们亲近起来。

夏内尔很得意别人模仿她,也始终站在了服装革新的最前面,夏内尔虽然从只有6名店员的小老板,变为拥有3500名职工的大企业主,但是直到1953年,直到她已是70多岁的老人时,仍在孜孜不倦地工作。

在此期间,世界服装业得到很大发展,时装设计新秀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是,夏内尔服装一直遥遥领选,走在时装行业的最前面,领导时装新潮流。

卡布里尔·夏内尔成功了,是她让时装之都巴黎更加著名于世。无疑,她摘下了蓝天上的皓月,实现了儿时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