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那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作为空前宏伟的崭新事业,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必然会充满着曲折、坎坷和挫折。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这就更增加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难度。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也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更严重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暂时的倒退甚至复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已经失败。正如邓小平深刻指出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四)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永恒的”是没有根据的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就屡次发生实质性冲突,经济危机在日益扩大的规模上和日益缩短的周期上的爆发就是突出的证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这一矛盾冲突的直观反映。资本主义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其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许多矛盾进一步激化,在短短几十年内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不触动其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某些方面作了调整,也吸取了社会主义国家中某些成功的做法,从而缓和了阶级矛盾。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使资本主义又进入了一个相当繁荣和平稳发展的时期。但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而且随着生产力在全球范围的发展,这一矛盾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尖锐化了。只要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仍然存在,只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无论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多么曲折和漫长,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和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总是历史的必然。资本主义“永恒”论是没有根据的。
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
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是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要看到,建国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依靠人民自己的力量,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了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改革开放之初,刚刚打开国门之时,许多人因为看到我国与某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距而无比震惊,有的人对于我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足够的信心。在此情况下,党和政府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现在,“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前两步已经提前实现,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向第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昂首前进。
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找到了正确道路
马克思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总方向,但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还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是在曲折中前进,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表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充分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只要我们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一定会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
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一、党和政府的性质与宗旨
《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对党的性质作了这样的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表明,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一点已经为中国现代历史所证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党的生命线,这一切都是党受到广大群众衷心拥戴的根本原因。对党的信任与对政府的信任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主张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而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政府的法令政策。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它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代表机构。政府来源于人民,代表着人民,并为人民而工作。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腐败和官僚主义等问题,并不是由于党的本质造成的,而恰恰是那些意志薄弱者在权力、金钱、美色和腐朽思想面前打了败仗,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丧失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立场,也不再配享有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腐败和官僚主义等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正日益走向深入。
二、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凝聚的核心,离开了党的领导,中国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不仅社会主义事业不能前进,国家也不会走向强盛。我们党不仅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担负着领导者的重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担当这一重任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有许多任何其他阶级的政党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它有远大目标,有务实的工作作风,善于把长远目标和眼前任务统一起来,善于把战略方针和策略运用统一起来。它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化劣势为优势的光荣传统。它有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科学精神。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代代成熟的领导集体,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具有很高的兴国安邦的智慧和很强的能力。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别的政党,可以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党和政府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也曾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失误。但不论怎样的错误,都是我们党自己纠正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左”的错误,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航程,使国家的各项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这种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这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能力,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和信任。当然,事业在发展,探索在进行,新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这就决定了不发生失误是不客观的。重要的是要少犯错误,并尽可能不犯大的错误,而且一旦出现错误,能够尽快地发现和勇于纠正错误。在这方面,我们党具有非凡的素质和能力。
对党和政府的领导的正确性予以充分的信任,并不意味着人民群众可以放弃自己的民主权利,放弃自己参政议政、过问和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对党和政府的监督。恰恰相反,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正是建立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充分了解基础上的,建立在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了解和参与的基础上的。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对党和政府的监督是完全统一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之一。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当年在访问延安时,与毛泽东就人民监督政府的问题有过一段对话。黄炎培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党和政府对人民当家作主的这种认识,正是赢得人民群众高度信任的重要原因。
寻找与找到
有这么一个故事,讲有两个推销员到一个海岛上推销皮鞋。到岛上以后,他们发现那里居民根本就没有穿鞋的习惯,要想打开皮鞋的销路无疑十分困难。
于是,他们给各自的公司发了一封电服,甲说:“岛上的居民不穿皮鞋,所以没必要来这儿推销了。”但乙说:“岛上的居民暂时还没有穿皮鞋的习惯,因此这里将是极大的皮鞋市场。”
乙和甲的区别,在于他能乐观地看问题。这与那个半杯水的经典故事十分类似。桌面上放着半杯水,一个人悲观地说那杯子一半是空的;而另外一个却高兴地说,那杯子有一半是满的。对同样的事物,竟然会有两种截角不同的看法,原因就在于一个看问题是乐观主义态度,另外一个则只盯着不利因素,也就采取了悲观态度。
以前老师经常告诫我们,看问题不要钻牛角尖,要多看有利因素,切不可妄自菲薄。他还说,许多事物看上去是很让人丧气,但只要我们换个角度看一看,就能找到积极的因素。这种换位思考对一个人自我调节,十分重要。有一个小伙子被女朋友甩了,心里十分难过,整天唉声叹气,甚至找不到一点生活的意义。这时,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多想想自己得到了什么。小伙子试了试,突然发现自己并非真的一无所有,毕竟也曾经幸福过,因为他有过一次死去活来的爱与被爱。他说,在短暂的一生中有这次经历就够了。于是,他又开朗了,重新回到了原来的生活中。
人们常说这么一句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意思是任何人都要有远大的理想。可后来发现,能当元帅的士兵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只能平庸地被元帅指挥。对于当不了元帅的士兵,不妨网开一面,让他们努力做一个好士兵。
这与要有远大理想并不矛盾,因为能当一个好士兵也不容易。当元帅还是当好士兵,要因人而异,不可一刀切,它涉及的是理想的实事求是问题。不切实际的目标,绝非理想,而是空想或妄想,这是不可取的。
寻找总是令人痛苦的,无休止的寻找更是让人难以忍受。所以我们在寻找的途中,不妨多看看已经找到的东西,给自己些许安慰,并重新鼓起继续寻找的勇气。其要义就是,在找到中寻找。
就像一个很难实现的理想,离我们总是那样远,我们既不想放弃,也不想总为此而闷闷不乐,怎么办?很简单,学会找到,只要想想我们已经得到那么多,就不会痛苦得要死要活了。比如,对一只半空的杯子,我们应该“找到”它已有一半是满的;对远走的恋人,我们应该“找到”自己曾经也是那么幸福;对没有考上重点中学,我们应该“找到”进普通中学其实也很幸运;对总难实现的元帅梦,我们应该“找到”当一个普通士兵也不错……
实际上,我们一直痴迷寻找着的东西,有时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倒是我们身边的东西自己并不留意,或者说已经找到的东西,才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人生的弯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许多人寻找一生的真爱,最后经过几十年的悲欢离合才发现就在身边;还有的人一直追求属于自己的事业,经过一番跌跌撞撞和头破血流,才明白真正适合自己的事业,正是自己一直在干的。
所以,在我们很多因寻找而产生的不痛快与快乐舒畅的心情之间,往往系于一念之差。从不痛快的死胡同里,转念一想,就可能走回来,通过另一条路,达到我们的目的地。大家不妨试一试。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富兰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