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理想在哪(名师解惑丛书)
46391000000006

第6章 理想与现实(2)

四、学会休闲,努力工作

工作能体现个人的价值,且可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同时也能使人在团体中表现自己,以提高自己的个人地位,从而达到心理健康。当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忙碌而机械,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休闲时间,使休闲日更为丰富多彩,真正成为恢复体力、调剂脑力、增长知识、获得健康的时机。

请不要将理想踹在地上

在这个世界上,往往是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人们往往不珍惜,理想就是。现在一谈理想,很多人都嗤之以鼻,似乎它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他们以不谈理想为荣,以没有理想和践踏理想为时髦。

一位朋友曾经当着很多人的面,大声说:“理想是什么?理想是王八蛋!我把什么踹在地上,什么就是理想!”当时他是一脸的愤慨,好像因理想受了天大的委屈,历经了磨难,因而与它苦大仇深似的。其实,这位朋友的生活是很顺利的。

这位朋友之所以会这样讲,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周围人的影响。他想以此引起人们的注意。果然,他一讲完就受到了大家的喝彩和掌声,这正是他说这番话的目的。其实,他的心里未必真是这样想的。

无论怎样,理想沦落到这步田地,终究是值得悲哀的。实际上,理想无处不在,人人都有理想,只是内容和层次高低不一样罢了。即便有人说他没有理想,只求像现在这样舒舒服服地过一辈子,他也有理想,这种所谓没有理想的想法就是。他拼命维持现状,就是为了实现理想而作出的努力。

帕斯卡尔曾在他的《思想录》里提出一个著名命题: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他再脆弱不过,随便一阵风就能将他摧毁;但他又是不可战胜的,因为他有思想。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若无思想,“我占有多少土地也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囊括并吞没了我;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总之,有了思想,便有了一切。思想的这种巨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理想来实现的。

理想是基于现实,却又超越现实,从而牵引人们在世俗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走向更美好的生活。它体现着人类的全部高贵、尊严和生生不息的进取心。没有它的牵引和支撑,人类不可能发展和维持到今天。

现在,很多人之所以鄙薄理想、诅咒理想,多半是因为其理想未能实现,因此痛苦、难过、绝望,甚至产生了被理想愚弄的感觉。在他们看来,有了理想又不能实现,还不如没有的好。

是的,理想有时带给人的只有痛苦。有一篇文章,叫《理想主义在流浪》,历数了许多历史巨人的悲惨结局:贝多芬死于贫病交加;托尔斯泰在80岁还被逼离家出走,死于一个无名的小火车站;安徒生孤身一人度过一生;腰缠万贯的诺贝尔居然一生找不到爱人。

即使如此,还是有许多人没有抱怨,更没有将理想踹在脚下,而是“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他们深深懂得,理想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它的实现,而在于它对现实的超越、批判和对人们的支撑、牵引。甚至可以这样讲,理想未能实现比实现了更有意义。很多人实现理想后,难以再找到一个超越的目标,从而陷入深深的孤独和迷惘中。金庸笔下的独孤求败就是因为找不到对手而退隐江湖的。

若无理想的牵引,事物的发展就会停滞。在一潭死水中,人与动物没有区别。这无疑是一个深刻的悲剧。

有的人认为,在科技、文明发达如斯的今天,人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掌握、控制事物,这时再谈一些近乎不能实现的理想不仅不“科学”,而且还显得十分荒谬可笑。

现在到了我们深深反思这种思想的时候了。试想,如果我们一方面能够理性地把握世界,另一方面却不能超越自己,一切都跟着感觉走,与动物并无二致,还谈何人的尊严?

人们之所以鄙薄理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不能立竿见影地带来多少效益。今天,大部分人都在忙着找钱、花钱,似乎懒得或者没功夫为那遥不可及的理想“浪费”时间。他们也许会问:“理想值多少钱?”于是,理想真的一钱不值了,那些追求理想的人也成了不会生活的傻子,要被他们投以轻蔑的嘲讽和同情。

这种想法即便不是错误,也是一种肤浅的认识。实际上,理想是能带来财富的,我们无时不蒙受着理想的恩泽。譬如,今天给我们出入带来无限方便的汽车、飞机,就曾经是一代又一代先人盼而又盼的理想,他们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今天依然只能步行了。

人类需要理想,最重要的还不是它能带来物质财富(实际上它是能带来物质财富的),而是给自己找一个精神的家园。康德曾讲,人在两个世界生活,世俗的和超验的。这就是说人一方面在世俗中追逐、奋斗,另一方面又要在超验世界中提升和净化灵魂。难以想见,没有理想,人类将怎样生活。

所以,没有理想、不要理想并非什么值得津津乐道的英雄行为,相反,却是一个深深的悲哀。人可以放弃一切,却不能放弃理想。请不要将理想踹在地上。

对幸福的另一种理解

从某种意义上讲,拥有理想就意味着痛苦,这一点恐怕是不可否认的。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一辈子被理想牵着走,欲罢不能,痛苦不堪。具体来说,理想给人的一生造成的痛苦有三类。第一类是在实现理想前,历经千辛万苦。一位工程师,为了研究一个项目,整天泡在实验室,妻子忍受不了,离他而去,他只好在实验室靠面包充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成功了。但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已妻离子散,真正是一无所有。想到这些,这位硬汉禁不住流出了眼泪。

但总的来说,工程师还是比较幸福的,因为他毕竟实现了理想。还有一种比这更惨的情况,就是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实现理想,最后却发现那实现的理想所显示的价值并没有当初预计的那样大,甚至根本就没什么用,它残酷地证明当初所经历的千辛万苦只不过是无用功。

有个搞科研的人,为了研究一种节能设备,他起早贪黑,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如此经年,终于研制出来了。本应高高兴兴庆贺一番,可就在这时,他在有关资料上发现,早在一年前已有外国人研制出来,并申请了专利。他真是欲哭无泪。

实际上,这种实现理想却又对理想产生幻灭感的例子有很多。有一位以当记者为最高理想的人,最后终于当了记者,却对那种记者工作体制失望不已。因为大家各跑一条线,谁也不能越轨抢新闻,大伙儿就这么按部就班慢慢来,与他当初的想像相去甚远。于是他痛苦不堪。他说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当记者,或者干脆不实现它,留着自己想多好。还有一种最惨,那就是虽然吃尽了各种苦头,也作出了各种牺牲,却始终未能实现理想,到死都不瞑目。这种例子太多了,有多少人想当作家却一辈子也未当成?有多少人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却一辈子没机会?只要想想这些,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壮志未酬。

这是最令人沉痛的,很多人就这样一辈子为理想折磨得死去活来,终生郁郁寡欢,难怪他们要对理想存在的意义表示怀疑。他们也许会说:“如果理想的意义就是使一个人终生郁郁不得志,让他终生忍受痛苦的煎熬,那么我们还要理想干什么?”这是一种理想幻灭后的自然追问,其悲剧和悲壮都是一样巨大的。

但人类依然没有因此而熄灭心中的理想之火,相反还将它化作火炬来代代相传。人类就这样生生不息,理想也这样生生不息。这是一种生命的奇迹。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理解理想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深深痛苦呢?

痛苦与幸福是相对的,它们给人的不同感受,是人们看它们时采用了不同视角的缘故。同一件事,经常在这一方面看是幸福,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相当令人痛苦的。理想也是这样。

理想,说到底只是一个工具,牵引着人们不断尝试各种新的可能性,过一种新的可能的生活。这种永远的新奇感,能激起人们永恒的冲动,从而对生活永不厌倦。从这个意义上讲,理想的实现与否,以及它实现后的价值有多大都无关紧要,关键在于我们曾经拥有过理想。

有一些事业十分成功的年轻人。他们拥有自己的小轿车,出入于五星级的高级酒店,往来于世界各国之间。这似乎值得羡慕,或者说这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而他们自己却痛苦不已。比如,他们说自己除了钱,什么都没有;再比如,他们很难对生活中许多美好东西产生激情……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再拥有理想。他们过早地实现了理想,过早地尝尽了各种可能性,难以找到能再唤起他们激情的奋斗目标,于是产生空虚和无聊,使后来的漫长一生总难摆脱没有目标的危机感,从而总与痛苦相伴。

很多人总是怀念自己的学生时代,原因其实与此类似。学生时代可以拥有各种梦想,他们也因此有各种可能性;但一走出校园,就不同了,一切都差不多被固定,很难有什么可能性,或者说要尝试一种可能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就是理想的可贵。

抛开理想给人们带来的可能性不论,单是为理想而进行的奋斗,也足以让人幸福一生。

曾有一句名言,讲人生有两大不幸,即年老时历尽磨难,而年轻时又没有经历磨难。这其实是说,年轻时没有经历为理想而奋斗所带来的磨难,是一种不幸。法国存在主义思想家加缪有一个著名的剧本《等待戈多》,讲几个人天天在同一个地方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但他们连戈多是谁都不知道,于是很多人嘲笑他们。初读时,可能觉得他们为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空等一生实在可悲。但随着阅历的增加,你也许不禁开始羡慕他们。他们毕竟有一个戈多让他们等一生,可现实中有多少人想有一个等待的目标都找不到。所以他们比起现实中的人,要幸福许多。

总之,理想给我们的只有幸福,没有痛苦,这是对幸福的另一种理解。

理想无非就是逻辑的最高峰,同样美就是真的顶端。艺术的民族同时也是彻底的民族。爱美就是要求光明。

——雨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