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的实现,就是将理想转化为现实。人们要实现理想,同时就是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与现实的关系,创造理想向现实转变的条件。
理想与现实是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曾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同志在谈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时说:“理想虽是建筑在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之上,但理想是超过现代社会的东西。理想好比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它虽生长在泥土中,但它又不是泥土。”这个花与泥土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理想是源于现实,并且两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理想之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作为社会意识的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代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但由于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不发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暴露尚不充分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还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条件还不成熟,因而只能是空想。19世纪40年代起,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亲身参加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深刻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可见,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来源于现实。
理想虽高于现实,但两者又是有区别的。扎根于现实土壤中的理想之花,毕竟不同于泥土。理想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的美好想像,是还没有实现的东西;而现实则是一切已经实际存在的东西。理想总是美好的,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理想”同“美”是同义语;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正因为理想比现实更美好,才能激励人们去追求、去奋斗,成为人生的方向和动力,在“红岩魂”的展览厅里,陈列着蓝蒂裕烈士为同学的题词:“我想在你的脑子里,早已刻画着这样一个世界——一个没有战争,没有饥饿与眼泪,没有劫掠与屠杀,没有一切罪恶的完美的和平、自由、幸福的世界。这是你的理想,也是闪耀在大多数人们心里的理想。为了实现这光辉的人类幸福的乐园,为了彻底消灭战争,望你努力,还望你勇敢地去参加人类最后一次的战争——消灭战争的战争。”为了把灾难深重的旧社会变为美好的理想社会,他年轻时参加革命,被捕后饱受酷刑坚贞不屈,积极参加渣滓洞狱中斗争,壮烈牺牲在重庆解放前夕。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还有广泛影响,社会上还存在着种种假恶丑的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而这些正是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所要改变的状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推动人们去变革现实,实现理想。如果因为看到现实中的问题,而对理想发生怀疑、产生动摇,那就把理想与现实混为一谈了。
在一定条件下理想是可以转化为现实。俄国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曾以恩格斯为例说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他说:“恩格斯把自己的全部生命献给一个非常崇高的目的:解放无产阶级。他也曾有过理想,但是他的理想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他的理想,也就是现实,但这是明天的现实,是将要发生的现实。”这里说的恩格斯的理想就是共产主义理想,这种理想尽管并不就是现实,但它是“明天的现实”,是“将要发生的现实”。这说明理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人民民主的新中国,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无数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这一理想已经变为今天的现实;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经过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努力,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今天的共同理想将成为祖国的现实。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条件是多方面的,既要具备客观方面的条件,又要具备主观方面的条件。在主观条件中,艰苦奋斗是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和桥梁。
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大多数青少年都会具有远大的理想,对未来充满幻想和希望,对一些具体的事情,如求学、谋职、恋爱、婚姻等方面,常会对自己“设计”一番,然而这种“设计”最终能否实现却受诸多条件的限制。比如,报考大学选择专业虽说是“自觉自愿”,可是也有身体状况等条件的限制。条件不允许,你就只得忍痛放弃了。因此,青少年必须正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少年朋友应很好地认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承认它,接受它。要知道光明的前途中总是布满了坎坷的,人的一生,挫折和冲突是无法回避的。遇到此情此景,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应想到“车到山前必有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坚信胜利总要到来,黑夜过后必将是黎明。
2.树立远大的志向,需从书籍中汲取丰富营养。优秀的小说,人物传记,能鼓励青少年奋发向上。青少年应以古今中外身处逆境而奋斗不息取得重大成就的人物为榜样,借以鞭策、勉励自己;把激发进取和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成为有用之才;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以免陷入消极颓废的精神境地。
3.要做“乐天派”,不做“悲观派”。乐观是青少年保持情绪健康的金钥匙。乐观,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运用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处理问题;乐观,就必须时刻准备迎击困难。正如毛泽东所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青少年朋友们要能在搏击困难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并与朋友分享胜利的喜悦。
4.要磨炼自己,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青少年应能针对自己容易受刺激而发生冲动的特点,学会控制激情,养成按照理性而行动的习惯。个人的欲求是否获得满足,常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青少年还要养成对欲求不能满足的耐性。这样,即便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冲突的时候,你也能保持健康的心理。
现代人类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结合,其中,在以生理健康为物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对人类的健康起主导作用。我们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应注重维护自己健康的心理。
一、正确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
自我认识错位是心理异常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自卑自怜者在竞争中的多次失败中,得出的自知是“你行——我不行”。因此,束缚自我,贬抑自我,结果焦虑增剧,毁了自己。自暴自弃者不甘心说:“我不行”,而又无正确的方向,亦缺乏能力表现自己。因此,故作怪状,破罐破摔,放纵自我,践踏自我。结果反抗社会,害人害己。自傲自负者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其实是一种极度自卑之人,他们所持的自知是:“我行——你不行”。自己纳喊着“我知道一切”。可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结果是欺人一时,害己一世。自信自强者对自己的动机、目的有明确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当的估价。从不随意说:“我不行”,也不无根据地说:“不在话下”。他们能接受现实的自我,选择适当的目标,寻求良好的方法,不随意的退却,不作自不量力的事,认为在认识自我的前提下,是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于是他们走上了“我行——你也行”的康庄大道。结果,能发挥最大的潜力,避免心理冲突和情绪焦虑,使人心安理得,获得健康。
二、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心智健康者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他们能尽最大的能力,努力去改造环境,以求外界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若力不能及的情况下,他们又能另择目标或重选方法以适应现实环境。心理异常者最大的特点就是脱离现实或逃避现实。他们可能有美好的理想,但却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又置客观规律而不顾,因而理想成了空中楼阁。于是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逃避现实。
在目前生活中,我们应有“走自己的路,任别人去说”的精神,做人须有自己的原则,若常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便会失去自主性,焦虑也由此产生。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重朋友忠告。若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只会落得形影相吊、无人理睬的境地。心理医生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与别人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谈、举止、嗜好、服饰等,总是与人差别太大,与现实格格不入,就很难得到心理健康。
三、结交朋友,与人为善
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人群一起不仅可得到帮助和获得信息,还可使我们的苦、乐和能力得到宣泄、分享和体现,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心理平衡、健康。人生是美好的,与人相处有利于心理健康,但不要天真地认为我怎样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待我。我们与人相处的原则是:对得起他人,对得起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请你体会郑板桥“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的宽大胸怀,这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