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46391700000018

第18章 课堂教学评价(1)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一、促进学生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目标。再次,在教学效果评价上,要以评学为重点,“以学论教”,并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二、促进教师成长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因此,它是一种建立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评价方式。

三、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它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因为,一切教学设计,一切标准以及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只有树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新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一、积极探索,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客观、公正和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关键。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本质属性、导向性、客观性、可测性、简易性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要体现为社会办学的目的和要求,培养合格人才的总方向;应该是客观可信,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确切的反映出评价的真实水平;指标体系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而可以获得明确的结论;必须是简易可行,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的提供上为人们所接受。

(一)本质属性原则

遵循教学规律,适应素质教育和培养目标要求,抓住本质属性的东西,筛选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子,把其作为指标来测量。影响教学质量的因子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这四个相关因素群组成的指标体系,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判断。单一因素的本身,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不能代表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受上述各因素的影响,离不开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用这些因素的集合来对评价对象的教学质量做出判断是可行的。

(二)导向性原则

评估,一方面起到保证教学质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导向的作用,产生负面效应。评估是评定教师教学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必然引起教师的重视,无形中会用条款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导致人人一个模式,人人一个标准,不利于鼓励不同的教学风格、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认知能力,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要避免这一负面效应,在指标制定时,除基本要求外,应站在较高的层次,从目标、效果、学生能力培养上加重权重,起到导向作用。

(三)客观性原则

评价数据是通过调查问卷所得,必须真实可靠。对于学生评价教师结果可靠性的许多研究表明,如果一个班级中参加评估的学生人数足够多的话,则可靠性或一致性是好的。那么到底多少学生才能提供可靠的评分平均值呢?答案是取决于平均分使用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那么8~10个学生就可向教师提供有用的情况。如果目的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决定能否晋升,则每门课程参加评估的学生人数和待评的课程门数就显得十分重要。

吉尔摩(Gilmore)等的研究表明,如果调查的课程门数有5门以上,每门课的人数在15人左右,则调查结果对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可靠的。如果课程门数多达10门,则每门课的学生人数多少关系不大,如果只评估1~2门课程,不管有多少学生,评估的结果也不能用来做人事决策。鉴于我们评估的目的目前仅作为对教师改进教学和评聘职称的依据之一用,所以,学生人数在15人以上,我们认为可靠性是比较大的。

(四)简单具体及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是一种具体化的评价准则,指标越具体越容易操作。具体的可观察的东西多,主观臆断的成分就会少,客观性强,可以减少评价误差,提高评价的效度。所以,目前我们把四个因素群细化成10项具体指标,并给出A级标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对教师每项评定给出A、B、C、D不同等级。清晰、明了、层次简单,能使学生在2~3分钟内略加思考地完成填涂。

(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定量的结果便于数据处理,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也便于区分出等级。但是,教学活动具有极端的复杂性,有些内容无法量化,而这些内容对教学过程来说又有极大的影响,因此,仅靠定量来做判断是不全面的。但如果再加进定性评价的内容,对教师改进教学比定量评价具有更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分客观单选的定量部分,也有主观定性内容。如,在定性开放题中让同学回答:除上面提到的外,你认为该老师在教学上还有哪些突出的优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和建议……等等,如果某个学生给某个老师提了两条意见,那么这位老师就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这么回事,若是,今后在教学中就应该在这个方面注意,因为有学生提了意见,比纯粹的按分数划分的等级要好得多。定量与定性结合,增强了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增加了评估的效度,针对教师改进教学意义更大。根据上述原则,我们的评估指标体系项数在经历了由繁——简——适中的实践后,在指标内容具体设计上采取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的办法,最后在征求教师、同学意见的基础上,用学生在主观意见中提出的普遍用语形成了当前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产生的最大特点是来自学生、用于学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没有难于评估和无法界定的条款,适度好,标准针对一般、正常教学,面向大多数教师。

二、信息采集、统计、处理方法

为了更大限度达到评估目的,评价时间的选择对保证评价信息的客观与真实性非常重要。因此,我们把评价体系转化成标准的光标阅读卡(评价表)于结课两周前进行。在组织形式上成立了院(系)及学生评价小组,最大限度地动员学生人人参与。在评价时给每个学生班都发出公开信,阐述评估的意义,并明确说明下学期才反馈评价结果,消除学生怕老师考试中报复的心理。评价是随堂进行的,学生下笔认真,把对老师评价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做到评教师“师德”的同时,也评自己的“学德”。为了统计方便,每门课程和每位老师都编制代码,通过这些编码信息,按事先设定的状态方程进行程序处理,不但可以获得每位教师的评价结果,而且还可以获得全校总体结果,并进行总体排序和分院(系)分课程类别排序。每位教师的评价结果有学生评分和等级,除用直方图直观显示外,对同一教师的各项指标还用直方图与全校和自己院(系)同类课平均得分进行比较,使教师了解自己各项指标在全校及院(系)所处状态,从而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教师扬长避短、有针对性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由于使用光标阅读机自动读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评价工作的规范、科学和准确程度。由于我们设定的指标权重和状态方程合理,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剔除不合格的评价卡,过滤掉评价样本数少于14的评价结果。

三、评价结果的利用

从近年课程教学评价的情况看,学生对我校教师的教学还是比较满意的,评价是正常的,结果呈正态分布。评价结果如实的反映了学校的教学现状,也指出了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使评价结果及时、适当地反馈给各级领导和教师本人,我们利用校园网络,把评价结果挂上校园网,形成三级网络查询系统。校领导可以查询全校的情况,院(系)领导可以查询院(系)的情况,每位教师可以查询自己的情况。除把主观评价中学生定性部分的意见和建议经综合后分别挂到有关教师名下外,还把学生原汁原味的意见分别装入信袋,经院(系)领导过目后返给教师本人,所以,教师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具体意见,这为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提供了依据。评价的目的是诊断和改进教学,只有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才能使评价具有意义。

目前利用评价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三级网络查询,校领导掌握了全校教师教学状况,为教学改革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

2.院(系)领导掌握本院(系)教师教学状况,为评聘职称和津贴发放提供了有力证据。

如,有的院(系)减少有些教师的开课门数,免开公选课,个别教师改为从事辅助教学等。

3.教师本人有的放矢改进教学,明确了努力方向。如,有的老师因不写讲稿,责任心差,学生反映不好,开始评价均在及格和中的等级,在评价的促使下,督导员帮助找问题,有的暑假三次撰写讲稿,在近二次的评价中获得良的结果。

4.把优秀教师名单在全校公布,在“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和“教学优秀”的评选中,运用评价结果,实行“一票否决权”。被评选的“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和“教学优秀”开表彰大会,授予流动奖杯和张贴光荣榜等形式,唱响教学主旋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教师奋发向上,形成人人争当优秀的教学氛围,使教师由“不在乎”到高度重视评估。

5.评价结果差的老师,请教学督导员、有关院(系)、室领导跟踪听课,帮助找问题,限期改正,个别的调离教学岗位,解决了过去因教学不佳,学生多次反映无法处理的难题。此种做法对以教学谋生的人是个制约,对其他老师也有很大促进。

6.帮助管理部门改进工作。如有的老师在教务掌握的情况中,不应该评的差,但后来发现,有的一人任同班多门课,这种千孔一面的安排必然导致学生的厌倦,这不能反映老师教学的真实情况,而是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7.建立教师教学状况数据库和档案库,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程。评估总册存入档案馆,成为教师永久的业绩档案,此意义不仅是监督教师自身教学质量的一个手段,也是学校教学现状的一面镜子,使全校师生及上级领导随时随地查阅过去及目前的教学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