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培养你的情商(名师解惑丛书)
46401500000001

第1章 你对情绪知多少(1)

走近情绪

当我们生理或精神上受到外来刺激时,会引起种种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即为情绪。

为什么面对困难和烦恼,有的人轻松愉快,若无其事,有的人情绪沮丧,精神沉沦?为什么有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很好的适应?这些,都和我们的情绪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情绪。情绪是变化多端的,情绪的多样性说明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有独特的心理过程,也有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因此,情绪最能表达人的内心状态,可以说它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计。积极的情绪是对事物或事件的认可、支持、满意的心理表现。它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自信自律,促进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养成良好习惯,从而不断健全人格。消极情绪是一种对事物或事件不满、厌恶、抵触的心理,它使人意志消沉,兴趣低落,阻碍中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情绪对中学生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喜怒哀乐、人皆有之,因此,情绪的调适与心理健康关系最为密切。

愉快而平稳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使得食欲旺盛,睡眠安稳,精力充沛,充分发挥有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愉快的情绪还能使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达观快乐的积极情绪还能使别人更喜欢接近自己,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但是不良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危害性,因情绪激动而失去理智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好些学生平时成绩不错,到了考试时,由于过分紧张,成绩反而降低。有些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也常常因心情紧张而临场发挥不好。另一种不利的情形是情绪的持久性反应。当人在焦虑、忧愁、悲伤、惊恐、愤怒、痛苦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是正常现象,当情绪反应终了时,生理方面又将恢复平静。通常此类变化为时短暂,没有什么不良的影响,但若情绪作用的时间延续下去,生理方面的变化也将延长。久而久之,就会通过神经机制和化学机制引起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种躯体疾病。

(二)情绪与学习的关系

情绪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积极情绪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动力,消极情绪则是学习活动的障碍。情绪状态决定学生记忆的效果,控制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选择性,还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动。良好的情绪状态能起到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反之,则会引起学生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降低学习效率。

(三)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展,中学生的情绪会日益的地参与到认识的加工过程中来,让情绪对自己的影响日益增多。积极的情绪可以调动潜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消极情绪则相反,强烈的消极情绪会使学生思维紊乱,举止失态,违反校规……如不加以调控,甚至会背离社会公德与法律,走上犯罪道路。

(四)情绪与人际关系

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良好和谐的人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健康积极的情绪是维系正常人际关系的纽带,为个体的个性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氛围。而冷漠、自卑、暴躁等消极情绪不仅妨碍团结友谊的建立,而且容易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为集体中的“局外人”。

情绪智力中的若干问题综述

美国教育学家加特纳曾经在《心智的构造》一书中明确指出,人的智慧和能力是多种多样的,至少归为七大类:即语言与数学这两种标准的学业能力;空间认知能力;运动才华;音乐天赋;最后两种他称为“个人智能(亦译人格智能)”的同体两面,一面是人际关系能力,另一面是所谓“内心的”自我审视能力。人格智能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密切相关,能把握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自我调谐,才能认知他人的情绪、动机、愿望,并作出适当的反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绪智力这一词语由美国心理学家P·Salovey和J·Mayer在1990年提出之后,由于其在成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心理学家纷纷进行研究和宣传,一时间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激起许多争论。本文试图对“情绪智力”的范畴、研究方法、本土化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情绪智力都包含哪些方面

情绪智力都包含哪些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定义。很多心理学专家都只论述了情绪智能的内容而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包含范围。Golman认为情绪智能应包括五个方面:1.自我觉察能力;2.情绪管理能力;3.自我激励能力;4.冲动控制能力;5.人际技巧。Salovey和Mayer把情绪智能看作是个体准确、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的能力;2.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3.对情绪理解、感悟的能力;4.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这四方面能力在发展与成熟过程中有一定的次序先后和级别高低之分。1级能力最基本和最先发展,4级能力比较成熟而且要到后期才能发展。国内学者对情绪智力的构成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目前要想对情绪智力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各家都能认同的概念是不现实的,因为情绪智力的提出的时间还很短,还有许多前期的探讨和论证工作要做。从传统智力概念确定的艰难性可以断定情绪智力还要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论。近百年来智力的概念一直困扰着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192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公开号召解决这一难题,请17位知名心理学家专门讨论这一难题,结果还是众说纷纭。1987年,美国《智力》杂志社又召集24位著名专家,对智力问题进行了第二次大讨论,仍未达成统一意见。

目前不仅仅是情绪智力的概念说法不一,其外延的界定也存在巨大的分歧。不是过于狭窄就是过于宽泛,有的仅限于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等人际关系方面的情绪内容,而有的又把所有的非智力因素都当作情绪智能来对待。有的为了通俗化,将其变成了“生活智力”,如Golman将情绪智力扩展为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此种情况与情绪智能的本质特征还没有定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待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的理论概括。

在情绪智力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的时候,有必要弄清楚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情绪智力提出之前的智力)之间的关系,现在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社会上普遍的看法是把情绪智力和传统智力看作是一种并列关系。从流行的个人成功的公式中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关系,“成功的心理基础=智力(IQ)×情绪能力(EQ)×行为能力(BQ)”。这个式子的完整性及说服力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从中就可以看出,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是并列的关系,具有同样的价值。最能获得成功的人,不是单纯的高智商的人,也不是仅仅情商高的人,而是两者之间取得相互平衡的人。过去很少注意到情绪智力的潜能和作用,我们习惯于把情绪看作理性的对立面,认为是非组织化的、杂乱无章的,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必须给予控制。情绪智力的提出对传统心理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偏见无疑起到了一种纠正作用。

另外一种观点是把情绪智力看作是对传统智力的发展,是对智力内涵的新补充,心理学界普遍认同这种观点。从字面上也容易理解,“情绪智力”本身就有“智力”二字。传统智力注重认知能力,智力测验偏重于测量知识,没有考虑到智力赖以形成和发展的背景,更没有考虑到它的社会内容,并没有真正体现人类智力的本质。情绪智力的提出拓展和延伸了智力的社会内涵,使智力的应用更具有现实性,对个人的成就更具有指导意义。此外,从其产生的理论渊源也可以说明情绪智力是对传统智力内涵的新建构。目前比较新的智力理论当属美国的加登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没有什么单一的智力,智力至少可分为七类: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认知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省智力。前三种是人们所熟悉的智力构成要素,是智力测验所测量的东西。实际上,戈尔曼把加登纳的人际关系能力的内容转化成了情绪智力的核心。情绪智力同时也接受了斯腾伯格的社会智力概念。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理论分别从主体生存的外部世界、主体对信息进行心理表征和操作的内部世界、连接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经验世界去刻画和描述智力的特征。这就构成了三元理论的三个主要成分: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戈尔曼主要接受了斯腾伯格情境亚理论的思想。这种理论认为智力是一种对主体生存环境的适应、选择和改造行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对智力和行为内涵的理解不同,智力行为的测量必须带有更多的现实生活的特点。戈尔曼强调识别他人的情绪,调控、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样看到了社会文化对智力的制约作用。由此可见,把情绪智力从属于智力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情绪智力只是对传统智力内涵的一种扩展。

(二)现阶段对情绪智力研究所运用的方法

情绪智力这一理论,就目前来说,尚属于初创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研究内容,在许多问题上还有待于慢慢开发和接受检验。情绪智力如果想要得到迅速而具有突破性进展,那么就必须要解决好研究方法这一重要问题。

对情绪智力理论的诸多批评中,有一部分是认为情绪理论过分强调经验范式的重要性,缺乏有力的实证性检验和支持。心理学家们对情商的研究,特别是实验研究还是很少的,只是认识到情商是影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至于它和智商相比哪个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还没有明确的认识。”情绪智力运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比较多,其结论缺少数量化的说服力。

实际上在目前对情绪智力的研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罗森塔尔设计了一套衡量辨别他人情绪特征能力的测验——非言语敏感测验,它呈现给被试的是某青年女性表现厌恶、母爱、感激、嫉妒、请求宽恕等情感的一组录象带,每个画面都有一至几个非语言交流信息,要求被试通过非语言信息辨别人物的情绪情感。研究结果还表明,测验得分较高的儿童在学校中更受人的喜爱,学习成绩更好,但他们的智商只是中等。这个测验虽只测量人类移情能力的一部分,但它说明了情绪智力并非无法测量,它为我们量化情绪智力起到了启示作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塞利格曼的乐观态度测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它以保险推销员为对象来追踪研究乐观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在对比研究中,乐观态度测验获高分的人员工作任务完成得最好。

总体说来,目前情绪智力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进行了许多实验,也得出了一些证据。但是许多证据只是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情绪智力非常重要,它是影响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至于重要到什么程度、水平高低的标准如何表示、内部结构层次怎样、如何培养和提高情绪智力等都有待今后的研究。

对于情绪智力的研究,我们不能因为它倾向于人本主义而只看到它的不足。有学者认为:“要从理性的角度证明人本主义的概念是困难的,其情感色彩太厚。人本主义基本上是一门常识性的学科。”这种观点难免有偏颇之处。过去我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倾向于自然科学所广泛采用的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甚至认为只有能够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称其为科学,这就忽视了心理学所具有的社会科学的属性。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应从多层次、多维度,运用多种方法才能揭示其本质规律,其中应该包括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追踪研究法、档案传记分析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调查对比法等。

马斯洛提出的“以方法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两种科学研究倾向的概念,对我们如何去研究情绪智力是很有启发意义的。马斯洛认为“以方法为中心”的研究者研究的是那些实验上简单而价值甚微或意义不大的问题,一味强调雅致、完善,强调技术、设备。无论一个实验实际上多么无足轻重,只要在方法上令人满意,它就很少受到批评。方法中心论过分强调数量关系的倾向,他们看重的是表达的方式,而不是表达的内容,他们把精确看成了目的本身。马斯洛认为这种方法导致了传统心理学研究上的缺陷,他提出心理学研究应当“以问题为中心”,应当为解决人类迫切的问题、重要问题作出贡献,但是,这些往往又存在着方法上的困难。马斯洛的分析为我们指出过去心理学研究上的一些误区,应该给予肯定。但是,在实际研究中,问题与方法是不能分开的,否则心理学研究的道路只会越走越窄,要解决问题就必须以方法为手段。情绪智力对于个人工作、生活的重要意义已经达成共识,目前的任务应该是建立情绪的结构模式及测量标准,并对提高情绪智力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三)情绪智力在心理学中的本土化研究成果

在心理学研究中,目前出于领先地位的是西方心理学,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的,西方心理学的其理论和流派犹如人的血液一样深深地根植于西方文化之中,但是西方心理学的适用范围是很有限的。心理学应该是本土化的,因为每一个国家的国情都是不同的,没有心理学的本土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世界化。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的心理学研究也都主要是对西方心理学的引进和介绍,这里有其历史的原因,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具备本土化研究的条件,许多学者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港台的心理学家也为我们提供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进行本土化研究要选择好突破口,笔者认为情绪智力的本土化研究是较为理想的突破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