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从理论的提出到现在,也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而真正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的出版。这样,东西方研究的起点就没有太大的差异,不需要总跟在别人的后面进行着引进和介绍工作,可以有更多的创新机会。其次,情绪智力在成功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这一主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符合社会的需要。“象牙塔”里面纯心理学研究是没有出路的,面向社会、参与生活,大力加强应用心理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心理学才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情绪智力的研究从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到人际关系的改善、从企业的人力管理到个体潜能的发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最后,情绪智力作为社会智力的延伸和拓展,其研究不可能离开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本土化研究的选择,杨国枢教授曾从整个心理科学的角度提出应优先选择以下四类研究:1.界定及代表某一主要心理学研究范畴的基本研究;2.成为某一主要心理学理论之基础的研究;3.具有显著实用价值的研究;4.其结果易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研究。具体到情绪智力,它符合3、4两个优选的条件。自我觉知、自我激励、移情、处理人际关系等都是情绪智力的主要内容,无论哪一部分,其特点、规律、原则都离不开具体的社会人际环境。比如,在中国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以及交往的过程中,人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西方社会,人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更多的是权衡交往中个人需要的满足和利益得失,遵循公平法则而表现出交换行为。而在中国人的社会,由于社会演变和发展的进程中经历了家族化过程,存在有普遍的泛家族主义的文化观念,因此,人们在进行交往建立关系的活动中则是遵循人情法则而表现出相应的互惠互利行为。可以说,对中国人的情绪智力进行研究离不开其博大精深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本土化的研究是提高其理论层次的基础。
早在两千多年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就明确提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子还提出了知人的原则,如:“听其言,观其行”、“视其所从,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可见于情绪智力的重要意义,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有论述。近年来,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对情绪智力的内涵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见解。张瑞良认为:情绪智力是指人具有一种善于调适五觉感受、平衡六欲取值、控制七情抒发及保持八方和合的理智和能力。“调适五觉感受”是指调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感受,使其与外界的各种刺激相适应。“六欲”指人的食欲、性欲、知欲、名欲、利欲、权欲,必须对进取欲望的数量关系作出平衡,使其与外界可能提供的满足程度保持相对的平衡。泛指各种情感的“七情”在自控抒发时,既要考虑自己,又要考虑他人、考虑社会、考虑自然界。“保持八方和合”指抒发情感时保证与四面八方维持和谐、协调的良好关系,它是支配情绪智力的主导思想。以上理论在内容的包容性方面尚待进一步完善,但他们在情绪智力的本土化研究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笔者认为今后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纵深的探讨。
一方面是解决情绪智力研究的取向问题,情绪智力的范围广泛而繁杂,如果研究者没有确定在哪一个层次上开展研究,其结果不是肤浅就是混乱。情绪智力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上进行:一是大脑生理结构层次,主要回答大脑的哪些部位与情绪智力有关。大脑机能定位说是否适用于情绪智力。二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层次,神经系统的哪些特征与情绪智力有关。三是个体的心理结构层次,情绪智力的心理结构由哪些组成,哪些心理因素影响情绪智力的提高和发展。四是社会文化层次,哪些社会因素与情绪智力的发展有关,怎样的社会关系才是情绪智力潜能最大发挥的理想环境。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应该是第三和第四个层次。目前的研究结论过于空洞、过于一般化,更没有从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点出发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是对情绪智力的应用性进行研究,就是如何提高一个人的情绪智力。这些研究完全可以与基础理论研究同时进行,不能等到理论研究比较完善了,才来解决其实际应用问题。其实,社会现实的需求及应用更能刺激相关理论的发展。关于情绪智力的提高,当前只是集中在宏观上的原则性指导,对于微观的可操作性的研究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其现实意义才具有更强大的说服力。
什么是情绪智力
我们都认为一个人智商很高,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聪明、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的人。但真的是只要有高智商就一定有高成就吗?答案是否定的。
戈尔曼在他的《情绪智力》一书中提到:“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情商是情绪智力的一个指标,情绪智力包括一系列相关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准确的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的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的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的创造性的激励行为。当今社会,成功更需要合作,单凭一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调动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性,都与情绪智力有关。孤傲,孤僻,孤独的人,是最不快乐的。因为这些人不会或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也不能很好的识别他人的情绪表现以致使别人敬而远之,更谈不上合作了。在学校中,我们看到有些优等生在人际交往中却显得力不从心,而近年有过引起关注的大学生伤熊事件,再一次反映了情感教育的缺陷。这些高智商的学生,其情绪智力却急需提高。除了能够理解人,学会分享他人的快乐与悲伤外,积极调试自我状态,不沉迷不放弃,保持韧性也是高情绪智力的表现。所以说,成功是头脑和态度、意志等方面的综合。
情绪智力的基本内容
(一)情绪智力的内涵
一般来说,是根据情绪的能力来体现情绪智力的内涵的。开始心理学家把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定义为情绪智力。但是这一定义和其它早期的定义在有些地方含义不明确,在某种意义上仅仅论及对情绪的知觉和调节,忽略了对情绪的思维,显得单薄。后来定义修正为:情绪智力包含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或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的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根据自己的状态、情感和思想所处阶段辨认自己情绪的能力;第二,情绪对思维的促进引导能力;第三,通过语言描述认知情绪的能力;第四,促进心理成长发展的能力。这四方面能力在发展与成熟过程中有一定的次序先后和级别高低的区分,第一类对于自我情绪的知觉能力最基本和最先发展,第四级的情绪调节能力比较成熟而且要到后期才能发展。这四方面能力具体如下。
1.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自己情绪的能力。通过语言、声音、仪表和行为从他人、艺术作品、各种设计中辨认情绪的能力;准确表达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的需要的能力;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能力。
2.情绪对思维的促进引导能力:情绪影响对信息注意的方向;情绪生动鲜明地对与情绪有关的判断和记忆过程产生积极作用的能力;心境的起伏使个体从积极到消极摆动变化,促使个体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情绪状态对特定的问题解决具有不同的促进能力,例如快乐可以促进归纳推理和创造性,抑郁可以促进演绎推理和深刻的思考。
3.通过语言描述来认知能情绪的能力,例如对“爱”与“喜欢”之间区别的认识;理解情绪所传送意义的能力,例如伤感往往伴随着失落;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例如爱与恨交织的感情;认识情绪转换可能性的能力,例如愤怒可转换为满意,也可转换为羞耻。
4.促进心理成长发展的能力
以开放的心情接受各种情绪的能力,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据所获知的信息与判断成熟地浸入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察与自己和他人有关的情绪的能力,比如其明确性、典型性、影响力、合理性等;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缓和消极情绪,加强积极情绪,并且做到没有压抑或夸张。
由以上的一系列论述可以看出,情绪智力的核心要点在于强调:认知和管理情绪(包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自我激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三方面的能力。但是,这种对于情绪智力的理解,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的,然而国内一些研究者也对之进行了校正。认为该定义以及相应的情绪智力的内涵把动机、兴趣、意志等排除在情感智力之外,这种理论仍然是不完善的。事实上,动机、兴趣、意志与情感有密切关系,有的甚至就是一种情感或情绪。
也正是因为这样,国内的一些研究者在国外情商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情绪智力的定义以及内涵,将动机与兴趣考虑进来,认为情绪智力是指人认知和调控自我及他人的情感,把握自己心理平衡;形成自我激励、动机与兴趣相结合的内在动力机制;形成坚强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具体包括以下部分:第一,认知和控制自己的情感。第二,认知和驾驭、调控他人的情感。第三,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心理动力。第四,坚强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第五,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针对国内对情商的概念过分炒作的现象,我们还要指出,情绪智力这一概念和理论传到我国后,被简称为“情商”,很多人以为“情商”是单纯指“情感商”或“情绪商”。其实情绪智力和智商既有区别也有内在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全球开智计划”中明确指出:“智力并非一个单向度的概念,除了基本智商(IQ),它还包涵了人的更多能力:成就智商(AQ)、道德智商(MQ)、情绪智力(EQ)、体能智商(PQ)……”可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是更多的按照多元智力理论,从社会智力的角度来界定情绪智力的。像国内部分学者仅仅把EQ理解为“情感商”或“情绪商”是不确切的,我们认为,比较规范,符合情商学说提出的背景的说法也应该是情绪智力,当然,考虑到国内既然对这种说法已经广泛接受,成为一种约定成俗的说法,因此,我们在此也多处使用情商这一个概念。
(二)情绪智力的结构与功能
正如上面所说的,情商包含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或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的发展的能力。那么,这种种能力究竟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呢?在此,涉及到情商的结构的问题。
我国著名情绪心理学专家郭德俊认为情绪智力包括一系列相关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准确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地、创造性地激励行为。
一般而言,情绪包括适应、动机、组织以及信号四大功能。适应功能指的是情绪作为一种生存手段,对于个体发展尤其是儿童早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动机功能则指的是情绪是动机的源泉;组织功能则说的是情绪对于其他的心理活动具有协调或者破坏作用;最后的信号功能实际上说的是情绪在人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情商的基本结构出发,同时根据情绪的这四大基本功能,郭德俊教授认为情绪智力具有以下功能。
1.评价与表达功能
情绪智力首先表现在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识别、评价和表达上。也就是对自己的情绪能及时地识别,知道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还能通过言语和非言语(如面部表情或手势)的手段将自己的情绪准确地表达出来。人们不仅能够知觉自己的情绪,而且能觉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态度,对他人的情绪作出准确地识别和评价。这种能力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很重要的,它使人们之间能相互理解,使人与人之间能和谐相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评价和表达这种情绪智力中,移情起着主要的作用。所谓移情,即是了解他人的情绪,并能在内心亲自体验到这些情绪的能力。
2.调节功能
人们在准确认识自我情绪的基础上,能够通过一些认知和行为策略来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摆脱焦虑、忧郁、烦燥等不良情绪,如有人在跳舞时能体验到快乐的心境,或找朋友谈谈心可以产生积极的情感。当人们心情不佳时,就可以采取这些方式回避消极的心境而使自己维持积极的心境状态。同时人们也能在觉察和理解别人情绪的基础上通过一些认知活动或行为策略有效地调节和改变其他人的情绪反应。高夫曼(Goffman)等人对个体印象整饰方面的研究,充分说明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对自己进行整饰,可以使他人产生对自己所预期的印象和情感。这种能力也是情绪智力的集中体现。人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是有个体差异的。
3.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绪在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其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和策略采取的方式等会产生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情绪的波动可以帮助人们思考未来,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果;帮助人们打破定势,或受到某种原型的启发;可以使人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茫然的情绪出现时,不仅仅是打断正在发生的认知活动,而且可以利用这种情绪来审视和调整内部或外部的要求,重新地分配相应的注意资源,把注意力集中于情景中最重要的刺激,更有利于抓住问题的关键而解决问题。
同时,情绪是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具有动力的作用,能激发动机来解决复杂的智力活动。如有的个体可以把由于评价情境(如测验或临近的表演等)带来的焦虑,转化为促使个体进入更全面的准备过程之中的动力。充分发挥情绪在解决问题中的积极作用也是一种情绪智力,在这方面个体也是有差异的。
(三)情商的培养教育
情商对于学生的成长、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因为这样,情商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我们认为,构建一个完备的国家情商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情商,必须重视学校以及家庭双方的努力,仅仅有一方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实现情商教育的。
1.学校应该重视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