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培养你的情商(名师解惑丛书)
46401500000008

第8章 情绪的自我管理(1)

好的情绪与健康的心理状态

有些同学经常为成绩的提高而欢乐,为集体没有获得荣誉而郁闷。出现这种情绪反应是适当的,缺乏这种情绪反应则是不正常的。如果一个学生对于损害集体声誉的行为不感到羞愧或愤慨,对于学习的成就不感到欣喜,他就不可能坚持进步与努力向上。学生的情绪不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应当允许表达,情绪的压抑对身心健康都是有害的。当然,不适当的情绪表达,也要通过引导使其达到文明的水平。

其次,健康心理和良好的情绪能使反应的强度与引起情绪的刺激强度相适应。情绪的过度强烈和过度的抑制都是不正常的。

第三,情绪反应的时间应跟着引起情绪的客观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引起愉快、欢乐情绪的客观情境已经转移,而再进行另外一项活动时,学生仍然沉浸在愉快、欢乐之中。这种情绪是不适当的。长时间陷入消极情绪中的学生,就会影响学习或活动的效率。

第四,情绪反应的特点应该符合所处年龄阶段。例如,中小学生时期是情绪最易激动的时期,但中小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和情绪的稳定性已比学龄前或学龄初期儿童大大增强。如果一些中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仍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上,这就值得教师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和治疗措施。

中小学生情绪的调节方法

(一)舒尔兹的训练法

人的一生不能事事如意,有时生活充满着七色阳光,而有时也会遇到阴霾。为帮助摔伤的老人去医院上学迟到了一个小时,心里充满着助人为乐的喜悦却遭到老师不问青红皂白的批评;家庭中的矛盾;同学间的误会……人人都会有不顺心的时候,那么你怎样排除这种不快的情绪呢?

精神病学家舒而兹根据自己多年的苦心钻研,得出一条基本原理:“每个人都可以控制自己”,并且根据这个原理创建了“自主训练法”。这种方法最初是施行催眠术时使用的,当时发现病人在催眠状态下,自我导语有神奇的功效。例如,当一些病人反复说“我的手暖和了”,这时发现他的手确实一点一点地暖和起来。这种方法经科学证实是可信的,于是6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失眠、烦躁、血压不正常、哮喘、偏头疼和背痛等病症。用这种方法治病需要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调节不良情绪,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呢?可以采用简易可行的办法。具体做法是:

安静的坐在椅子上,让自己的背部轻轻地靠在椅子背上;头摆正,稍稍前倾,两眼正视前方,两手平放在大腿上;两脚摆放与肩同宽,全脚掌落地,脚心紧紧贴住地面。

两眼轻轻闭合,慢慢地深呼吸三次,静养,此时排除杂念,把注意力放在两手和大腿的边缘部分,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到手心。这时心里默念:“静养,静养”,两手就会暖和起来。

逐渐将意念导向脚心,重复上述动作,脚心处也会感到暖和。手脚都感到温暖时,身体有一种飘然的感觉,此时头部会感到轻松。

这种方法易学、省时,可以调节情绪,消除心理紧张、烦恼和心理压力。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要相信这种方法是有效的。第二,贵在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会尝到甜头。当你熟练地掌握了这种自主训练法之后,就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可以坐着练;可以步行、乘车时练;可以在休息时练;也可以在工作间歇时练。抽出15~20分钟练习一下,就可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使你永远保持舒畅愉快的心境。

(二)美国心理学会的训练法

中小学生的情绪具有极端性。特别是中学生对待生活和学习充满了热情,但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又往往不冷静,爆发激情是常有的事。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现象也不少见。这完全是由于心理冲突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的缘故引起的。所以,调节情绪最根本的方法是保持心理平衡。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获得良好的心境呢?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提出了11条要诀。现在结合中小学生特点,谈谈如何使用这些方法。

要求自己要从实际出发,不要过分苛求。每个中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抱负,但是不少中小学生朋友把自己的抱负定得太高,凭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是很难实现的。于是终日郁郁不得志,总认为自己命运不好,倒霉。这无疑是自寻烦恼。由于中小学生阅历不足,刚刚涉足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缺乏经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对待自己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瑕疵,有的人马马虎虎,而有的人则常常自责。对自己严格要求是对的,但过于苛求就很容易产生挫折感。为了获得心理平衡,应当将目标和要求定得切实可行,即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并学会从成功中获得欣慰,这样就能保持心情舒畅。

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我们在分析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师教学的关系时发现,有些同学把自己成绩差的原因归到教师身上,把自己取得好成绩的愿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对他人期望过高往往把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努力忽视掉,其结果必然使自己大失所望,带来不良情绪。

疏导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中小学生朋友遇事不冷静,很容易爆发激情,产生愤怒、生气等不良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与教师“顶牛”,与同学打架,以致出现各种各样失态行为和错误。中小学生克服激情的办法最好是培养一点“阿Q精神”,抱着笑骂由人的态度,这样可以把愤怒的情绪抛到九霄云外,使心理获得平衡。

偶尔也要屈服。青少年朋友应该是有理想、有远大抱负的人,因此应学会做事从大处着想而不斤斤计较。只有那些没有见识和缺乏远见的人,才事事钻牛犄角。要做到与人交往时求大同、存小异。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小处可以不必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暂时逃避一下。当你在生活中受到挫折时,应该将烦恼的事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比如参加体育活动,看电影,听音乐或者睡上一觉,等到心境平静时,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找一个人诉说你的烦恼。当你被烦恼所困时,把抑郁埋在心里只会使你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你的知己好友或师长,心情会顿感舒畅。

帮助别人做些事。帮助别人是中小学生最愿意做的事情。当你帮助别人做事时,不仅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交往中还可以获得更加珍贵的友谊。

在一段时间里只专心的去做一件事。根据美国心理学专家乔奇博士的研究发现,构成忧思、精神崩溃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面对很多急需处理的事情,精神压力太大而引起的精神上的疾病。因此,要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不要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心力俱竭。

竞争是好事,但是不要处处与人竞争。有些同学情绪不好,心理不平衡,这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他人竞争,总想“拔尖”、“超过别人”。因此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我们和同学相处,不要总把人家看成是对手。其实,人家也不一定是与你为“敌”的。

尽量与人为善。在同学中间,由于竞争和误解,不免产生一些戒心,并在交往中出现一些不友好的言行。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同学们的情绪,造成交往中的心理不平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与人为善,多交朋友,少树对立面,这样心情就会舒畅。

娱乐。有的同学在学习上,有的同学在生活上,总感觉有一种压力,这是正常现象。心理上没有压力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对待这种压力。有的人经受不起这种压力,从而引起心理和身体方面的疾病。怎样才能解脱这种压力而保持心理平衡呢?专家们研究认为参加娱乐活动是最好的办法。有的同学压力越大越不敢“玩”,其结果导致心理压力不但不能解脱,反而会更加严重。

以上11条要诀听起来十分简单,但每位同学可以扪心自问,你能做到几条?如果知而不行,等于不知。希望同学在生活中用这些方法试一试。

(三)心理疏导法

一天,一个人焦急的对心理学者说:“我的孩子上中学了,学习表现一直很好。只是最近,整天闷闷不乐,也不好好念书,一说话就急。”心理学者想了想,说:“我找他谈吧!”不久,心理学者就和这位年轻的朋友聊了一次。他们的谈话无拘无束,从学校到社会有什么聊什么。于是他说了起来:“最近一次全年级英语竞赛,我得了第2名,而得第一的那个同学在考场作弊,我很生气。我跟老师说了这种情况,老师还说我嫉妒……”

世事岂能尽如人意,生活中不顺心的事经常会有的。如果有话不说,总感到不舒服、不愉快。然而,有时有些话不好说。比如,别人入团了,当三好生了,自己觉得“他们还不如我呢”。看到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心里“那个劲儿”的,又不敢发牢骚。久而久之,不满、不安就会使情绪亢奋。满满一肚子话不能说,总有一天会像鼓胀的气球“绷爆”了。

有些人会这样告诉别人:想哭的时候就哭,想笑的时候就笑,过度的压抑,使内心的苦闷不能发泄出来就会导致疾病。所以,青少年朋友们不要为保持所谓的“尊严”、“体面”而强行束缚自己的感情,解脱这种不良情绪的办法就是心理疏导的方法。

所谓心理疏导的方法就是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破坏社会道德生活的方式的前提下,把心理上积存的郁闷通通打发出来,使神经通路畅通无阻。这种方法既是传统的心理治疗法,也是日常生活中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我们青少年朋友怎样运用这种方法?

交几个能交心的朋友。别把所有心思都藏在心里,但是有话跟谁去说呢?我们周围的人是否都愿意静心聆听你的“牢骚”呢?这个时候就看你有没有知心朋友了。可见,我们中小学生应该多交几个知心朋友,彼此以诚相见,将心换心,互诉衷肠。因为有话不说不好,乱说更不好。只有对知心朋友(包括老师和家长)说出心里话才会得到善意的劝告,以减轻心理压力。这也是一种“疏导”,可以帮助你解脱烦恼。

注意调整自己的性格。有话憋在肚子里的人往往是性格内向的人。这种性格的人往往孤僻、胆怯、怕羞、不善社交。要改变这种自我压抑的状态,就应该培养自己的广泛兴趣和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一个生活有情趣的人,总是可以找到疏导排泄不良情绪的机会和方法的。

记日记是一种良好的自我疏导方法。报纸上曾介绍,一位少女消除自己苦闷情绪的方法——写日记。她把憋在肚子里的话,毫无顾忌地全盘托在日记里面,藉以消除亢奋的情绪。她自拟题日为“不投邮局的信”。过了许久以后,翻开日记不禁觉得自己可笑。然而,当时的不良情绪却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四)矛盾冲突的缓解方法

著名诗人歌德写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讲了青年人在爱情上的烦恼。在人的一生当中,总会遇到来自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形形色色的烦恼。“哥哥、姐姐都上了大学,我考不上怎么办?”、“她的信是那么痴情,可是我不想这么早就谈恋爱,我该不该回信?我该怎么回信呢?”烦恼如丝如絮,“剪不断,理还乱”。如果你被烦恼所纠缠,就会心烦意乱,吃不香,睡不着。如果你不能正确地处理身边的烦恼,它就会像蛀虫一样,无休止地啃蚀你的心灵,甚至使你陷入痛苦的深渊之中,无力自拔。

烦恼是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然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这种情绪体验的,必然是事出有因。其“因”往往是个人的心理冲突。什么是心理冲突呢?当我们面临两种不相容的目标时,往往会感到左右为难,这个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这种体验就是心理上的冲突。如果你对自己心理上的冲突处理不当,烦恼就会自己找上门来。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自寻烦恼呢?

当你下午五点准备看电影,而班上组织的足球比赛又需要你上场的时候;当你考虑自己前途,又想升学,又想就业,徘徊不定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不能同时达到两个目标的矛盾心理。这就是接近——接近型心理冲突。这种情况处理不当,会造成你的烦恼。

AA当你面临同时需要回避的两个目标的时候,你往往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甚至企图摆脱这种困境。这时的心理矛盾,就是回避——回避型心理冲突。例如,当你听了别人的教唆,违心地干了一件坏事,自己内心非常痛苦,决心悄悄改正的时候,那个教唆你的人出来威胁说:“如果不继续干,我就将这件事宣扬出去!”这个时候,你只有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才能摆脱痛苦。否则,将会更深地陷入无限的烦恼之中。

在中小学生中最常见的是接近——回避型心理冲突。它是指,当你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的时候,此时的心理活动就处于矛盾状态。例如,有的同学愿意接近老师,但又怕同学说“巴结狗”、“跟屁虫”;有的同学想要举手回答问题,又怕答错了,老师批评,同学讥笑。

类似这种心理冲突都是在你内心世界里发生的。同样的情境,同样的事情,你可能有烦恼的情绪体验,而别人就未必有同样的体验;另一方面,同样的烦恼,有的人不以为然,下乔入幽;有的人则纠缠不休,日坐愁城。可见,烦恼有强烈的主观性。要预防和解除烦恼也必须从这个“主观性”上想办法。

那么,怎样预防和解除你心头的烦恼,甘之如饴地生活和学习呢?

不要自寻烦恼。人们经常说,烦恼是自找。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当你感到烦恼的时候,引起烦恼的事情往往并没有发生,甚至根本不会发生,只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我知道的烦恼很多,但却大部分都始终没有发生!”可见,一个人不去多想烦恼的事,他就不会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