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培养你的情商(名师解惑丛书)
46401500000009

第9章 情绪的自我管理(2)

要努力成为一个乐天积极的人,一个长期被烦恼纠缠不休的人,不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然而,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也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在前进的道路上是不可能没有烦恼和忧愁的,问题在于他们是现实主义者,是情绪开朗的“乐天派”。当遗憾、悔恨、难过、内疚等消极情绪袭来的时候,他们能用“过去的已经过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其实,当你真的干起来的时候,当你的时间和精力只能保证你紧张忙碌地做事情的时候,你就会“顾不得”烦恼。正像鲁迅所说的:“但我也并未遇到全是荆棘毫无可走的地方过,不知道是否世上本无所谓穷途,还是我幸而没有遇着。”

遇事尽量马上处理不要拖延。烦恼都是由具体的事情引起来的。为了预防和解除烦恼,你要把你认为烦恼的事一一记下来,需要你决择“拿主意”的事,慎重地分析利弊,然后下决断:“如果这件事发生,我便这样去做;如果那件事发生,我就那样去做。”将需要付诸实施的,立即完成,决不拖延。例如,有的人常常为“作业太多”而烦恼。其实,你愁思一夜,不如“开点夜车”,还可以赢得睡上一个好觉的时间。

学会自我创造解脱烦恼的情境。有人说,用遗忘的方法去解除你的烦恼,有的时候,这种方法并不能奏效。因为记忆心理学里有这样一条规律:有意遗忘是困难的。比如,我们想忘掉某件事,但偏偏总是出现在脑海里。因此,要想解除烦恼可以有意识地找点别的事,如看电影、看戏,散步、打球、唱歌、听音乐,或跟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一起玩等等。烦恼往往是自我的,解除它也主要靠自己。这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烦恼的事情需要我们勇敢的去面对它。首先,要平心静气地考虑,使你烦恼的事会不会产生,如果不会发生,就不要杞人忧天;其次,对预料中的事情,应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对不能预料的事情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它。因为有些事情只能是“车到山前再找路”才能办到,而过早的忧虑只能是自寻烦恼。

消除自身的烦恼,还需加强我们的修养素质。前面已经说过,同样的情境,同样的事情面前,有人泰然自若,有人烦恼不休。这说明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一位改革家在谈到自己战胜烦恼情绪的体会时说:“不是吗?马克思在受到攻击时,就是把流言蜚语当作蛛网一样轻轻抹掉!我们为什么不学学老祖宗的胸怀?争议,何足惧之!何足恼之!世界是在争议中被认识的,真理是在争议中完善和发展的,人是在争议中得到锻炼的。”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就会正确对待人生,烦恼的情绪也就挡不住你前进的脚步了。

(五)娱乐活动调解法

中小学生们都喜欢各种娱乐活动,比如体育活动和音乐活动,只是在考试的重压下,这种欲望才受到老师、家长以及自己的限制。其实,失去体育和音乐“细胞”的人,是不健康的人,即使能得个好分数,也只是个短期效应。

别忘了健康的身体也是良好情绪的保证。体育记者常常报道,情绪是运动员水平发挥的杠杆。一位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曾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当然这种数据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但它至少可以说明情绪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通过体育运动是可以让人的情绪提升的。可是许多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并不理解这一点,常常忽视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我们为什么这么说呢?人们一般把参加体育活动都说成“玩”,家长一般都重视孩子们“吃好”、“睡好”,但是,不主张学生“玩好”,殊不知这种“玩”也是生命的需要。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的一位古典美人,她多病多愁,终日也没个好情绪,尽管贾宝玉对这位“病美人”情深意笃,也无奈林妹妹体质虚弱,最终“香魂一缕随风散”。人们在同情之余不禁感叹:黛玉要有个好身子骨,那该多好呀!

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在他40岁时患上了心脏病,但他在医生指导下坚持体育运动,一直活到80岁。他对我们的启示是,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情绪。

保持身体健康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运动”。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是,什么样的运动才有益健康,有利于调整情绪呢?恐怕中小学生朋友知道得不多。

报纸上提到外国外一家保险公司在调查了5000名已经去世的运动员的生前健康状况发现:其中有些人40~50岁左右就患有心脏病,许多人的寿命竟比普通人还短,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表明,锻炼身体能否收到良好效果与运动量是否适当有关。剧烈运动往往破坏人体的平衡,加速体内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导致人生命的缩短。所以体育运动要适量,才有益于健康,有益于情绪的调节。

怎样才能正确的运用体育运动调节情绪呢?这就是平时我们常讲的“7+1>8”。什么是“7+l>8”呢?就是说,我们学习工作8个小时,不如从8小时中拿出1小时来安排体育运动。常见到有些同学不愿意做课间操,课间十分钟也闷在教室里,这是产生不良情绪的诱因。所以青少年朋友要记住:

早晚慢跑10分钟,两操两课不放松;

课间活动要适量,兴奋过度负效应;

体育运动调情绪,身体健康有保证。

有人曾经说过:“音乐是最情真意切的艺术”。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也可以治病祛邪,这早已为人们所发现。但许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音乐治疗法被看作是一门科学的心理治疗方法,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音乐治疗法的倡导者是18世纪末的阿特休勒。他发现音乐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有促进作用。后来又有人发现,高血压病人听了一首协奏曲,血压竟下降了13~20毫米汞柱。英国剑桥大学口腔治疗室,用音乐代替麻醉剂,成功的拔牙200多例。以后,又发现音乐可以调节动物的情绪,促进奶牛多产奶,母鸡多下蛋。有人研究了世界上35位著名的交响乐队的指挥,发现他们平均寿命为73.4岁,而且最小年龄为58岁。研究者还发现,精神愉快是这些人的共同特点。于是得出结论:“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终生喜爱音乐可能是长寿的妙方!”

音乐可以治病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因为音乐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可以改变脑电波,可以调节情绪。那些典雅、庄重、平和的音乐可以让人全身放松,使身体本身的节奏(如心跳。呼吸、行走等)与音乐同步同调。心理学研究还证明,某些特殊性质的音乐,会给人们以特殊性质的“声波信息”,可消除紧张,使人的脑子冥想状态单一化、秩序化。

一些肃穆、和谐、庄严或赞美的歌曲,往往会使人整个心灵“无忧无虑”地沉浸在宁静、超脱、升华的感受状态之中,正像一位音乐大师所说:“语言所不能传达的,音乐往往能曲尽其蕴。它的节奏的起伏,曲调的宏纤,往往促使人的心理产生精微的变化。”

经过科学工作者研究发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能使人心情平静,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却使人悲哀,甚至产生绝望的情绪。青少年朋友喜欢的现代流行的摇滚乐、迪斯科舞曲可以使人情绪激昂。因此,用音乐来调节情绪应该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进行选择。当你感到烦躁不安、紧张过度时,可以听柔和的音乐;当你感到忧愁、提不起精神时,听一听雄壮的乐曲或节奏感强烈的现代音乐,可以促使你兴奋。

以上介绍的是只是体育和音乐对人类情绪的调节作用,至于文体活动,它包括的范围就更广泛了,例如:钓鱼、养花、绘画、书法、集邮、跳舞等等。有人称八小时之外的活动为“休闲疗法”。这些活动,可以使生活更有意义,可以排除烦闷,增添生活情趣,还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因此,是人们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活动。

情绪调节对情绪健康起的重要作用

很多不良的情绪的持续存在和蔓延,会引起若干种疾病。情绪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原因可归结为:下丘脑机制导致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不受主观随意性的支配;认知过程受情绪的充序,被歪曲的认知图式失去控制情绪的意识前提;不适宜的人格因素增加克服情绪的困难度;自我防御机制妨碍自我认知和自我规范。

进行情绪调节和保持情绪健康的有效机制:

(一)学会释放情绪

压抑和紧张是情绪种两种最有害的状态。为什么说愉快是最有益于健康的情绪?

愉快的情绪能使人从紧张中得到松弛。快乐基本上属于情绪紧张维度的轻松一端。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道路上,目标和责任使人不停歇地前进,并不可避免地带来痛苦、忧虑等额外负担。过度的紧张和压力将超出常态。而快乐对紧张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愉快状态使人从紧张中得到间歇,是使人感到轻松的自然调节剂。

快乐一般是从实现有意义的目的中得到的。快乐体验呈现有信心和有意义的意识状态,伴随着满意感和满足感。快乐使人对外界产生亲切感,更易于接受和接近外界,更易于与人处在和谐关系中。快乐体验还具有一种超越的自由感,使人处于轻快、活跃、主动和摆脱束缚的状态,使人享受生活乐趣。

要想缓解自身的紧张状态,也可以采取人为的手段,如放松训练、气功入静等,而保持生活愉快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天然机制。

(二)要有生存目标和持续的兴趣状态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的实现着自身现有的目标的。缺乏志向无所追求的人较少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难以受到尊重和推崇。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的天然需要。

从事活动应建立和维持兴趣高涨状态。兴趣状态有助于维持为达到目标所作的努力。这是因为兴趣是一种基本情绪状态,它支配有机体指向新异性事物,由兴趣引起的脑兴奋状态是构成人类活动最普遍存在的动机条件。兴趣导致对新异事物以及对变化着的事物的探索与注意的维护,因此它要求大脑活动维持一定程度的优势兴奋。兴趣是一种正性检验而且带有强烈的享乐色调,它处于比较淡薄而清澈的色调之中。神经激活处于中强水平。在兴趣状态中,人被所面对的对象和所从事的活动所捕捉和占据,处于自身被吸引和被卷入的状态。兴趣最有利于进行认知加工与激活创造性思维。

一种表现为情感冷漠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缺乏兴趣情绪,不主动寻找刺激。他们是由于罹患了“感觉超载症”,而失去了筛选刺激的能力(M.Zuckerman,1974)。因此,兴趣是一种具有良好适应作用的情绪状态。兴趣与愉快的相互作用为认知和创造提供最优的情绪背景,大脑也处于最优的兴奋状态。这一切均有益于情绪健康。

(三)正确的认知和缓解

每个人在遇见外部压力时都有一种自我防御的本能,自我防御策略在人的适应生活中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过度的自我防御使人在不自觉中罹受痛苦,例如过度压抑是精神疾病的重要心理原因。

要正确地建立自我和对待自己。上述追求目标是快乐的来源之一,但只此一点并不能保证得到快乐。因为无论事业上或社交上的成功和成就,只有在从社会和他人处得到肯定而增长自信心时,才会产生愉快和轻松之感。而且,能力与成就因人而异,成就的大小和能力的高低是不应过分攀比的,关键在于坦诚地认识自我和求实地对待自己。情绪干扰及情绪异常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是自我内部的矛盾冲突。对自身的坦诚才能萌生自我满意、满足,并转化为自信。一个人若能向自己开放心灵之门,勇于了解和面对自己的素质与才能、缺点与局限性,就能缓解自我的内在冲突,就将有能力进行自我调整和主动适应。这对避免情绪困扰和情绪异常有重要作用。

情绪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一)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感染作用

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情绪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教师通过情绪的感染,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引起他们的模仿或重复进行这一类行为和活动。教师利用表扬或批评也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对行为起巩固、调整和校正的作用。特别是教师运用自己的感染力向学生提出要求,使他们感到亲切与善意,就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成为他们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许多后进生的转变大多开始于教师的“动之以情”,这正说明了教师感染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绪学习主要是学习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情绪评论的学习。在教学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带情绪的评论,班组受到的表扬、奖励与批评,竞赛的成功与失败,都会使学生获得各种不同的情绪或情感的经验。这种经验不仅有助于他们借助情绪记忆映象去推动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助于他们通过移情来正确地对待交往。

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学习一种新材料的最初阶段,学生若是由于迷惑不解而体验到某种程度的紧张并引起不大的焦虑,往往有助于激发积极探索的热情。具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善于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必要的冲突与挫折,而且还要以自己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摆脱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

(二)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

情绪影响着学习效率,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是增加可还是降低了?在什么情况下增加或降低?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耶而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操作与激动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操作的难易和情绪的高低而发生变化。操作困难的代数问题的最佳状态,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操作初等算术技能的高峰,处于中等激动水平;操作简单反应时的高峰,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

这说明学习内容越困难,学习效果越容易受到较低激动水平的影响。高度忿怒或过分高兴时,解答问题的效果不佳;简单的操作,在高度激动水平上效果较佳;而一般操作,适宜于中等激动水平。

格言小语

感情在无论什么东西上面都能留下痕迹,并且能穿越空间。

感情和气味是这么一种东西:它们犹如光之于太阳,音乐之于风。

〔英国〕华兹华斯:《米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