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普通逻辑学教程
46434200000012

第12章 模态判断

一、或然性模态判断

模态判断是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并以此断定事物情况的判断。例如:

人类必然是计算机的主宰。

为富不仁可能富不过三代。

凡含有“可能”、“或许”、“也许”、“大概”之类模态词的判断叫或然性模态判断,若按它们是肯定还是否定性质的,还可以分成或然性肯定判断和或然性否定判断两种。或然性肯定判断的逻辑形式为:

可能p

如果用现代逻辑符号◇表示“可能”,则“可能p”可以写成:

◇p

例如:

明天可能下雨。

被告也许有罪。

或然性否定判断的逻辑形式为:

可能非p

如果用现代逻辑符号表示,则可以写成:

◇p

例如:

明天可能不下雨。

被告或许没有罪。

二、必然性模态判断

含有“必然”、“一定”、“必定”、“总是”、“终究”、“难免”等模态词的判断是必然模态判断,也有肯定和否定的两种。

必然性模态判断的逻辑形式为:

必然p

用现代逻辑符号□表示“必然”,则“必然p”可以写成:

□p

例如:

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提前达到。否定性必然模态判断的逻辑形式为:

必然p

若用现代逻辑符号表示,可以写成:

□p

例如:

人类战胜艾滋病的日子必然不会太远。

三、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可能p”、“可能非p”、“必然p”、“必然非p”之间也存在着对当关系,可用“模态方阵”表示如下:

根据上述“模态方阵”:

(1)□p和□p是反对关系:□p真则□p假,□p真则□p假;□p假,则□p真假不定,□p假,□p也真假不定。例如:

人为必然为人所知。

[真]

人为必然不为人所知。

[假]

硕士必然比博士聪明。

[假]

硕士必然不必比博士聪明。

[真假不定]

(2)□p与◇p,□p与◇p是差等关系:如果□p和□p真,则◇p和◇p为真;如果□p和□p假,则◇p和◇p真假不定;如果◇p和◇p真,则□p和□p真假不定;如果◇p和◇p假,则□p和□p也是假的。例如:

历史必然要向前发展。

[真]

历史可能要向前发展。

[真]

昙花必然不会总绽放。

[真]

昙花可能不会总绽放。

[真]

人必然会长生不老。

[假]

人可能会长生不老。

[假]

二月可能有30日。

[假]

二月必然有30日。

[假]

骆驼可能是有峰的。

[真]

骆驼必然是有峰的。

[假]

国庆节可能在10月。

[真]

国庆节必然在10月。

[真]

(3)◇p和◇p是下反对关系:一个为假,另一个必真;一个为真,另一个真假不定。例如:

可能有人是长生不老的。

[假]

可能有人不是长生不老的。

[真]

(4)□p与◇p和□p与◇p是矛盾关系: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一个假,另一个必真。

例如:

真理必然要战胜谬误。

[真]

真理可能不战胜谬误。

[假]

人必然不会长生不老。

[真]

人可能会长生不老。

[假]

根据逻辑方阵的对当关系,可以由一个模态判断的真假推出其余三个同素材模态判断的真假。例如:

已知:“学习必然需要思考”真,则:

学习必然不需要思考。

[假]

学习可能需要思考。

[真]

学习可能不需要思考。

[假]